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辽东的地有没有人买,这个袁崇焕倒是不担心,没人买皇帝不会自己买吗?不过是左手的钱捣腾到右手而已。至于捣腾的好处那还用说?辽东是熟地,只要能出粮食,能出钱,还怕没人买?皇帝既然敢夸口辽东买地赚钱,想必也有了十足的把握,不会诳人,须知能诳一时,不可能诳一世,皇帝还是很看重名声的。
“不错,袁卿家说得不错,正是这个道理……”杨改革还准备了一大堆的说辞,没料到,这个袁崇焕倒是站出来,替自己说了一场好话,这可出乎了杨改革的预料了。
众臣又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没料到,忽然杀出来个袁崇焕力tǐng皇帝,这倒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帝党们还在考虑怎么为皇帝辩话,还在考虑说辞:韩焙那派人马更加犹豫,这袁崇焕可是自家人,韩阁老的学生门人……,至于陈于廷那帮人,则最犹豫,他们人本就少,今日这陈于廷貌似又踢到不该踢的地方了……
“敢问陛下,既然辽东又需大兵〖镇〗压,朝廷又无法支撑太多的糜费,那该如何办呢?据臣所知,即便是靠卖地来支持兵费,恐怕也不是长久的事吧,卖地能卖多少年?”陈于廷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说道。
众臣再次看向了皇帝。
“此事,朕也考虑过,既要控制好我大明收复的疆土,又要防止出现新的东虏,又要huā费少,也只有一个办法……”杨改革本来还以为今天会有一场大论战,没料到,袁崇焕忽然杀出,这场争论,似乎不用了。
“……………,这是新任辽东巡抚洪承畴上的奏疏,说的是加强辽东军管的事,奏疏中提到,应该强制进入辽东的百姓学习枪支的使用,并以此与户籍挂钩,保证我大明百姓都有足够的自卫能力,在关外面对外族之时,能保持强势地位,对外族实行压制,不惧外族的窥视和sāo扰,如此,可使我朝在关外的百姓不受外族欺辱,也可节省我朝在关外的兵费开支,只要关外的兵费开支在可承受范围内,朕想,长久的支撑下去,应该是没问题的,我大明百姓在关外有足够强势的地位,可以抵挡外族的窥视,外族想通过掠夺我大明的财富壮大,是不可能的,如此可防止另一个东虏出现,朕觉得此谏议十分不错,值得推广……”杨改革顺势将另外一件最重要的事抛了出来,在这个小朝议上,杨改革连抛两件影响、意义重大的事。!。
第六百八十三章 注资
杨改革连着抛出几件影响深远的事,准备借着这次天降异象的机会,彻底的把这几件事办妥,办妥了这几件事,日后的殖民也好,移民也罢,算是基本的定型了,日后只要按照现在的路子继续走下去,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众臣听了皇帝的话,又是一阵议论,今年还才刚刚开年,还才正月初二呢,就一下子冒出如此之多的事,今年必定是一个热闹年啊!
众臣开始寻思,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关外军管的事,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也有一段时日了,效果也还不错,据说,大内造在关外卖得极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内造,人人背枪,大内造属于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说反对这事,似乎不妥,要反对这事,岂不是连关外军管这事也要一并反对?这个事可是老早以前就定下的,要反对也是以前就要反对,没理由现在军管得好好的就要反对。
但貌似不反对也不好,貌似这里面含得东西蛮多,似乎不简单,似乎有所指,但一时间,也无法深想到底是什么事。
众臣嘀咕的嘀咕,讨论的讨论,文华殿又热闹起来。
韩爌听到皇帝说这事,心里犯起苦来。这件事,他老早就知道了,自然知道皇帝的心思,反对?这肯定不行,上次皇帝找他谈的时候就被骂了一顿,如果此时再反对,那皇帝会咋样?这阁臣只怕是干不下去了。赞成?怎么赞成?难道又重复一次上次的对话?重新挨一次骂?
韩爌郁闷起来,难道为了这事,他要被皇帝骂两次不成?
杨改革看了看韩爌。韩爌也正好看向皇帝,这二人的目光这一交流。韩爌就知道,自己要倒霉了。
杨改革见讨论得差不多了,虚按了按手,众臣安静下来。
“诸位卿家,也都议论过了,那就都说说吧。”杨改革说道,先讨论,然后再发表意见,然后决定事情,这是杨改革mō索出来的做事流程。虽说没有了一言九鼎的畅快,可不得不说,这个天下,可真的不是皇帝一个人的,皇帝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管理这个国家,还得靠官僚阶级,这其中就必定有一个和官僚阶级达成妥协的机制和过程,没有这个机制,皇帝要想靠自己的力量管理好天下,这就是妄想。当然,因势利导,利用皇帝的优势引导自己想要达成的目的,这是一个皇帝必修的课程。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言之有理……”施凤来依旧是第一个站出来的,立刻整理出了很多对皇帝有利的言语来,传声筒的本sè做得相当得好。
轮到韩爌了,韩爌满肚子的郁闷,他这到底是要按照先前“排练”的去说呢,还是重新组织一套话语?韩爌觉得,重新组织一套话语比较好,皇帝看向他的目光,明显的是希望他站出来做点什么的。难道又被骂一次?
“启禀陛下,臣以为,在关外军管确实是好事,可使外族不敢肆意窥测我大明财富,不过,臣以为,此事也有弊处……”韩爌思索再三,觉得还是按照以前的“剧本”走,这件事,皇帝是无论如何也要做成的,皇帝已经和他打过招呼了,要是他坏事,皇帝会怎么想?先前他可是答应得好好的。
“哦,韩阁老说说,有哪些弊处?”杨改革平静的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加强军管固然是好事,可抵挡外族窥测,可也使官府难以管束百姓,此是弊端……”韩爌暗叹,这倒霉得,不过是说错了一句话,骂一顿还不够,现在还得再骂一次,这背不背啊!
“嗯,卿家也说得有道理,百姓都持有武器了,还是大内造这种精良的武器,要如同关外那般管束百姓,确实比较麻烦,不过,关外有人,有东虏诸部,和关内的情况大不一样,没有血性,没有自保的手段,也迟早沦为外族的肉,两害取其轻,朕倒是宁愿百姓武勇一些……”杨改革倒是没“骂”韩爌了,倒是轻轻说得。
韩爌稍稍松了口起,皇帝没有像上次那般大骂,如今也是好言好语的说,也算是不错了,要不然,一件事被骂两次,他可就够冤了。
“……施首辅说了好处,韩阁老也说了弊处,诸位,有什么观点,也都说说吧……”杨改革稍稍的点评了一下韩爌的话,就让众人自由发言。杨改革对这件事,已经做了准备,已经给几方面的人马打好了招呼,相信不会出现意外,现在自然要发扬民主,让大家自由发言了,以体现自己不独断,自己是明君,广开言路。
众臣又开始议论起来,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这军管的好处与坏处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加强军管一事,是好事,省了无数兵费不说,此更是藏兵于民之策,平日里大家都习武,能会使用火器,一旦关外有事,官府一声号令,就可得老兵无数,要防备关外诸族的窥视,要防备外族,实在是一柄利器……”支持加强军管的不在少数,毕自严从省兵费的角度说道。
杨改革点点头,觉得说得不错。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只怕有尾大不掉之嫌。”陈于廷是个反对派,出言反对这件事。
“……哦,卿家也说说。”杨改革道。
“陛下,关外有老兵无数,人人会使火器,万一被人门g蔽,作出反噬之事,陛下,此事不可不防啊!”陈于廷忧心忡忡的说道。说得意思就是怕日后有人谋反。
“嗯,卿家说得有道理,那位卿家有不同的见解?”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事过于杞人忧天了,这大内造制造在大内,关外购买也好,持有也好,使用也好,都得仰仗关内,一旦停了关外的供应,关外的火器,很快就会消耗殆尽,要说反噬,不可能,想这辽东的百姓都是关内出去的,根还在关内呢,谁要反噬,就是断这些人的根,百姓焉有盲从的道理……”倒是有人和陈于廷争辩起来。
杨改革又点点头,算是在听。依旧让众臣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去讨论。
陈于廷倒是反对的主力,在这个事上,倒是和不少大臣都争起来,大谈军管的坏处,不赞成加强军管。
不少大臣倒是和陈于廷斗得不亦乐乎。争论起来,也不怕什么,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风气,该争论的时候争论,该议论的时候议论,并不存在谁怕谁,当然,前提是言之有物,不要放空炮,说些不着边际的事就是。至于皇帝接纳不接纳,那是另外一码事了。
杨改革见讨论得差不多了,又压了压手,准备总结收工了。
“诸位卿家也都议论得差不多了,朕参详了一下诸位卿家的意见,觉得加强军管虽然有些弊端,犹如韩阁老,陈总宪说的,不利于官府管束,可其他诸位卿家也都说得不错,朝廷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兵费,也只能藏兵于民,如今最主要的还是防备再出现东虏为最重要,前事之失,后事之师,以前我大明在关外养出了东虏这个祸害,如今,切不可再重蹈覆辙了,关外的事,朕看,也就如此吧,继续加强军管,强制持枪,让我朝百姓在关外保持强势,但应加强控制,枪支等等和户籍挂钩,以免出现意外……”杨改革总结道。杨改革倒是希望,大明朝的老百姓犹如美国西进运动那样,不断的为自己开疆拓土,好过自己组织大军去到处开疆拓土,那样实在伤不起。强制持枪,也是杨改革无奈的选择,要争夺土地,争夺利益,没有几分血性,没有些勇气,是不行的,既然是这样,杨改革倒是愿意强制推行持枪的政策。
其实,这件事要论对错,要论出个输赢,还真的很难,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都站得住脚,但事情到底怎么办,还是看双方的力量对比,那边的力量强些,那边就能赢,光靠说道理,显然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
这件事,杨改革已经很明显的偏向同意这件事了,又事先和几个主心骨打过招呼,这事,也就得出了结论,结果就是继续加强军管,但加强对关外的控制,也就是加强户籍的管理。
陈于廷依旧有些不服气,可也没办法,明显的赞成的人多,皇帝也是赞成的,这件事,已近是板上钉钉了。
“陛下圣明……”韩爌倒是早早的偃旗息鼓了,今天,皇帝没针对他骂,没有重复上次的倒霉事,已经够幸运了,韩爌实在是不想节外生枝,既然已经和皇帝谈妥了,那就如此吧。韩爌见皇帝做了总结,赶紧来句陛下圣明。
陈于廷更是没辙。
“陛下圣明。”众臣道。
“此事既然已有定论,那辽东卖地的事,也就如此定下来了……”说过了辽东军管的事,杨改革又回头,说道了辽东卖地的事上。
群臣见皇帝又说到了这件事上,心里直叹,这卖地,可是拿到了朝堂上公开来说了,再不是大家sī底下说说了。众臣都觉得怪怪的,这事,怎么就成了这样呢?怎么不知不觉中,事情就到了这一步呢?
“户部可在。”杨改革说道。
“臣在。”毕自严出来答道。
“辽东卖地之事,和户部息息相关,就由户部挑头来办这件事吧,卿家全面主持,朕派出内臣参与协调,所得银钱,户部可拿三成,其余的,朕拿去做移民,兵费之用,此事颇为复杂艰难,卿家可有把握?”杨改革说道。
杨改革这话一出口,众臣都有些目瞪口呆起来,皇帝分三成出来给朝廷?不是自己独吞了?这可真的是大大的超乎了朝臣们的预料。
虽然大臣们都知道,皇帝拿了钱都是办正事去了,要说皇帝拿了钱为了自己花,那倒是未必。可皇帝光明正大的分出三成来给朝廷,这还是让在场的大臣们震惊了!只能难以想象来说此事,换了他们,他们未必舍得拿出三成银子分给朝廷,这得多大一笔钱啊?众臣看向皇帝的目光,除了敬畏,还多了些佩服。
毕自严却是知道的,只是没料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皇帝当初跟他说过,会把一部分的收入转到户部名下,毕自严高兴了好久,说实话,他的生财手段,和皇帝差得太远,皇帝随便一摆弄,就是成百上千万的银钱过手,比他强太多,他就等着这一天呢,本以为要等很久,甚至是皇帝老了才会做这件事,没料到,这一天会来的这样快,辽东卖地收入的三成,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皇帝可说过拿卖地的钱补贴军费和移民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