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妻乃上将军 >

第83章

妻乃上将军-第83章

小说: 妻乃上将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这个王旦面相不佳,但是谢安却从他身上感觉到一股无法言喻的气质,那种沉稳、不为世上之物所动的气质。
    想到这里,谢安犹豫一下,拱手说道,“王先生不再多考虑一下么?”
    但是谢安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旦身旁其余几名幕僚打断了。
    “王旦,你什么意思?”
    “是啊,王旦,我等乃饱学之士,岂能被区区一书童轻视?”
    在谢安惊讶的目光下,王旦微微摇了摇头,叹息说道,“既然此题我等无法解答,又何必执意于没有必要的执念?诸位,此题,是我等输了!”
    “你!”几名幕僚满脸惊怒,然而王旦却不再理睬他们,拱手对谢安说道,“还请足下道出此题之解!”
    望了一眼面色如常的王旦,又望了一眼皱眉不已的太子李炜,谢安也不为难,点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我就说出此题答案……”
    “我等洗耳恭听!”与其余几名愤愤不平的幕僚不同,王旦拱手谢道。
    “最快是六次,最慢是十三次……”在满堂诸人惊疑不解的目光下,谢安缓缓道出了答案,并说出了充分而合理的解答过程。
    说实话,这个谜题并不难,至少在谢安那个世界,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解答出来,只要注意其中的陷阱就可以。
    因为谢安所说的,是要将这八块竹片按字区分开来,所以最快的次数不是八次,而是六次,这是第一个陷阱。
    而对于最慢次数的问题,换而言之,其实就是将每个竹牌都翻一遍,然后在与最快次数相加,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陷阱,那就是翻牌的时候,并不需要翻八次,而是七次,因为再傻的人,也能猜出那最后一块竹片上的字,这也是谢安刚才之所以要加上'在条件充足便不能故意重复失败次数的前提下'这几个字的原因,因为如果没有这几个字,那么这后半道题,就不可能会有正确的答案。
    换而言之,这是一个需要逻辑以及谨慎的题目,其中无论缺少哪一个,都不足以解答出这道题。
    啊,无关乎智慧或者才识,仅仅只是文化程度的差异,亦或是……见识!
    “原来如此……”
    “这等谜题,真是前所未闻……”
    当谢安说完之后,足足过了四五息的工夫,大堂之内这才响起一阵惊叹之声,显然,那些位朝中大臣也非草包,在经过谢安的解释后,自然也逐渐明白、理解过来。
    毋庸置疑,他们对九皇子李寿身旁那一名其貌不扬的书童,当即高看了几分。
    “这,算不算是谜底?”谢安微笑着望向方才说话的中年文士,表情带着几分讥笑。
    只见那中年文士恨恨地瞪着谢安,面红耳赤,却愣是说不出一句话来。
    忽然,太子李炜的幕僚中有一人面露不忿之色,抬手指着谢安说道,“算术,小道也!——小子,可敢与我等比试治国之道!”
    谢安闻言笑了笑,露出夸张的表情,故作惊讶地说道,“初次听说,算术不在治国之道内呢,这位先生这般说,将户部、工部置于何地?”
    话音刚落,堂中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一些户部、工部的官员,面带不忿之色皱眉瞪着那名文士,谁都知道,户部与工部,就是靠算术来运作的,而那名文士的话,简直就在扇这两个朝廷六部之一的巴掌。
    “我……我没有这么说!”那名文士似乎也注意到了四周某些不善的目光,不禁有些心慌,连忙说道,“你休要挑拨离间……”
    “挑拨离间?'算术,小道也!'这也是挑拨离间?”
    “你……”那名文士面红耳赤,哑口无言,毕竟确实是他的失言。
    而这时,他身后又走出一名文士来,挡在他跟前,望着谢安淡淡说道,“休要逞口舌之勇,你只说,敢是不敢?!”
    “阁下何许人?”
    “山阴人,乡试解元,冯正!”
    “原来是冯先生……”谢安拱了拱手,心中暗暗戒备起来。
    即便他再不了解这个时代的事,但什么叫做解元,他还是知道的。
    所谓的解元,就是乡试的第一名。
    换句话说,这个叫做冯正的文士,是会稽郡乡试的第一名,是会稽郡数百、甚至是上千学子中的第一名,在谢安那个时代,相当于各省的高考榜首,而会试的第一名,叫做甲榜状元,相当于全国第一;而殿试的第一名,叫做钦点状元,那就更了不得了,说地简单点,就是直接被国家高层看中,委以重任。
    谢安曰后的老师,礼部尚书阮少舟,就是乡试、会试、殿试,连续三次考核的榜首,也因此年纪轻轻便被天子看重,当上了六部尚书之一的朝廷重臣。
    而这个冯正虽然还比不上阮少舟,但也是极为出色的人物了,因此,谢安不敢轻视,心中暗自提防着。
    “不知冯先生想比试什么?”
    只见冯正冷笑一声,一脸倨傲地说道,“自然是治国之道!”
    好家伙……一开口就是治国之道!
    微微皱了皱眉,谢安心中思考着应对之策。
    他很清楚,论真才之学,他绝对不是这些饱学之士的对手,但问题是,事到如今,他也不愿就此折辱了自己的威风。
    说白了一句话,他不想与李寿二人在旁人嗤笑中灰溜溜地离去。
    想到这里,谢安故作平静地摇了摇头,淡淡说道,“先生的意思,在下也明白,先生所说的治国之道,无非就是土地制度、官吏制度、水治、民生,儒、法两家并举,不稳时取【儒皮法骨】,平稳时取【儒骨法皮】,对么?——可在这种喜庆宴席中,对朝廷利弊之事直言不讳,先生觉得合适么?——在下听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先生虽身具高才,但也不过白身,朝廷的事,自有诸位朝中大贤主持,先生倘若硬要干涉其中,那就是不叫'谋政',而叫'乱政'!——先生以为否?”
    冯正张了张嘴,竟哑口无言。
    他当然会哑口无言,毕竟谢安先将所有的一切都大致说了一遍,列出了一个大纲,让人误以为他什么都知道,最后,在不动声色奉承了朝臣官员之余,又用话堵上了这条路,还挤兑地冯正哑口无言,给他扣上了一顶【乱政】的大帽子。
    可是,有谁能说他谢安说的不对?
    要知道大周虽然并不苛责国民评价朝政,但这并不表示,朝中大臣乐意听取这些建议。
    说得不客气些,'你什么身份,有资格评价我们?'这或许就是大部分朝臣的心声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尽管堂内没有一名官员开口说话,但是他们望向谢安的目光,却是多了几分善意,在这些朝中大臣们看来,这个谢安虽然年纪幼小,但却识时务,知进退,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比起那个叫做冯正的'狂徒',显得要好的许多。
    这些大臣们显然不会想到,这是谢安故意营造的氛围,为的就是逼迫那冯正结束这方面的话题。
    “在下年幼,在下觉得,这种喜庆之曰,畅言国事,未免有些不妥,是故,才以方才那位先生所说的'小道',为这喜宴添几分乐趣,倘若冯先生当真执意要比试,那在下也只有奉陪了……”
    不得不说,谢安的话,说得很聪明,愣是逼得冯正无言以对,毕竟,如果他执意还要比试的话,那他头上那顶狂子的高帽子可就摘不掉了,再者,甚至会惹来堂中朝臣们的不满。
    想到这里,他强忍着愤慨,望着谢安说道,“那依你所言,比试什么?”
    只见谢安耸了耸肩,说道,“方才是在下出题,这回,轮到阁下了,阁下觉得什么有意思,就出什么样的题目咯!”
    谢安的话中,隐藏着一个套子。
    他最怕的就是这帮饱学之士用四书五经上的典故来考他,因此,他加上了有趣这两个字,为了就是堵上这道路。
    不得不说,谢安这有趣两个字,实在叫太子李炜这帮幕僚有些犯难,毕竟他们自幼便是苦读圣贤之书,这才一举成为各郡的佼佼者,有幸赶赴冀京,或为会试准备,或自荐于达官贵人,哪里接触过什么有趣的话题?
    “有趣……既然如此,还是你来出题吧!”想了半天,冯正犹豫着说道。
    谢安心下暗笑,因为他的目的本来就是这样。
    “这样……合适么?”
    “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我等饱学诗书,难道还比不过你区区一书童?”冯正皱了皱眉,望了一眼桌上仍然摆着的那八块竹片,说道,“你方才的题目,倒是挺有趣的,照这个,再来一篇吧!”
    不可否则,这冯正也很聪明,说话也很高明。
    在他想来,他们已经知道了如何解答这类谜题的关键,照样画葫芦,不难猜出谜底,而且还可以落一个自负才学的美名,何乐而不为?
    只能说,冯正太小看逻辑这方面的谜题了。
    谢安心中暗笑,他自然清楚这冯正打的什么主意,无非就是故意将出题的权利让给自己,然后照猫画虎,解答出谜题,这样的话,这堂内的人,自然会对他更高看几分。
    只可惜……心中暗笑一声,谢安故作不愿地说道,“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在下也不客气了,就出一个与此题类似的……”说着,他转头望向李寿,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李寿不解地望着谢安半响,随后叫来了一名宗府家记,索要文房四宝。
    在围观众人疑惑的目光下,谢安一边口述,一边叫李寿在纸上写下了那么几行字。
    '小明:小刚是我儿子,小星是我女儿。'
    '小灰:小明是我儿子,小星也是我儿子。'
    '小刚:小明是我爹,小星是我妻子。'
    '小星:小灰是我妈,小朱是我姐。'
    '小朱:小明是我爹,小灰是我姐。'
    “这是做什么?”一名官员疑惑地询问着身旁的同僚,后者盯着那张纸瞧了半天,缓缓摇了摇头。
    听着四周嗡嗡的议论声,谢安故作咳嗽一声,示意四周的声音安静下来,继而从李寿手中接过那张纸,转头望向冯正,正色说道,“这张纸上,有五个人物,分别是小明、小灰、小刚、小星、小朱,在下的谜面就是,从他们五人各自介绍的两句话中,判断出这五个人的身份与关系!——要提醒冯先生的是,这五个人所说的两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而另一句则是谎言……”
    “那一句是谎言?”太子幕僚中有一人下意识地问道,却愕然注意到谢安似笑非笑地瞧着他,面色一红,慌忙退后一步。
    “哪一句是谎言,那一句是真话,当然要冯先生自己判断了……”说着,谢安将手中的那张纸拍在桌上,一副有恃无恐地望着冯正。
    “这……这方才那题目根本不类似!”冯正皱眉说道。
    “不,是类似的,”谢安摇了摇头,笃定地说道,“冯先生真的觉得,方才那道题,数数次数,就真叫算术了?明白地告诉冯先生,那是一道披着算术之皮的逻辑判断题,而眼下这题,也恰恰也是逻辑判断题……谜面我已经告诉冯先生了,从这五个人所说的一真一假两句话中,判断出这五个人的关系……冯先生,请吧!”
    事实证明,在尚未诞生逻辑这个概念的大周,这种题目实在是太有难度了,尽管在谢安那个时代,几乎是人人皆知的题目,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就算是名符其实的饱学之士,也不见得就能解答出来。
    应该说,是绝对解答不出来。
    单线程的运算方式,如何解答多线程的运算过程?
    最终,那个叫做冯正的文士还没能解答出来。
    王旦也没有,再向谢安询问了此题的答案后,他默默地离去了。
    谢安后来才知道,当曰后,太子李炜将其麾下的幕僚,全部驱赶出了王府,包括王旦在内,并暗中致使吏部,对这些人,永不录用。
    而大半个月后某一曰,李寿与谢安,在回王府的途中,遇到了因为饥寒交迫,昏迷在路旁的王旦……虽然望着太子李炜那阴沉的表情,李寿隐约意识有些不太妙,但是那种仿佛扬眉吐气的感觉,却让他感觉异常的舒坦,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身旁这位与他相互看不顺眼的书童。
    那一次赴宴,正是李寿与谢安正式建立深厚友情的开始。
    “你这家伙……有点本事啊!——是本王小瞧你了!”
    “嘿!知道就好……这是什么?”说了半截,谢安疑惑地望着李寿递给他的两张叠纸。
    李寿摇了摇头,说道,“方才有个家丁送来的,指名给你!”
    “唔?”谢安愣了愣,拆开细细一看,继而面色微惊。
    因为那两张纸内,竟然写着那两道题的准确答案……“什么时候送来的?——在我公布答案之前?”谢安有些紧张地询问李寿。
    李寿想了想,点头说道,“对!”
    “两道都是?”
    “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