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426章

顺明-第426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大家已经成了个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本来按照周扬等人做出的计划,南直隶江北地的土地将完全按照山东屯田田庄的模式进行。就是完全被将军幕府控制,不允许其他人插手其中,田产人口都作为胶州营的财产,不过李孟提出了自己意见。

“南直隶江北地多豪强大族,官吏也多是江南士子,盘根错节,而且元气未损,若是一并的清除。圈占田产人力,必然会激起重重反抗,南进之事也会极为麻烦,耗费不必要的精力,不若采用联合地法子,一来划分田庄,开荒耕种的耗费,可以通过这些人的入股降低许多。二是可以把这些摇摆不定的豪门大族笼络在我胶州营的旗下,为我效力。”

这番话。周扬、袁文宏等人听到后,稍一琢磨,顿时是赞叹异常,这完全是出自真心的敬佩,就连草拟这方案的孙传庭都是赞叹,大帅果然是有天赋之能,这等的高绝之策,怎么能是军将能想出来地,就算是有明以来的几位大贤宰相。也不会有这等地想法。

李孟对自己能提出这个想法也是比较惊讶。事后回忆,也发现没什么纰漏。仔细思索才想起来在某个八卦媒体上看来的典故。

日本当年侵略台湾,台湾的大商人和豪门例如辜家蔡家都是被重点团结的对象。得到很多优待和扶持,因为他们是台湾的上层,尽管他们是少数,但拉拢他们,就能保证台湾这个占领地的稳定和向心力。

(这两家至今仍是台湾豪门,和**以及历任台湾小朝廷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提出来的那个策略,就是类似于此,团结南直隶江北地的统治阶级,团结那些官吏、地主、豪门,把他们聚拢到自己身边来,就可以保持对这块地盘地掌控,最起码在现在,就可以不花太大地力气和资本维持这个控制。

至于那些平民百姓,失去了原来的土地,甚至失去了自己地自由,被圈进屯田田庄中成为半农奴,那就没有人理会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些许牺牲和血腥,也是可以容忍的,何况李孟目前追求地可不仅仅是“将”的境界了。

革左五营的整训编练已经开始,但陈六和马罡已经是接到了李孟的命令,淮扬军和青州军各抽调十个营北上,加强大本营的实力。而且给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营都必须是老兵营,马、赵两人都没什么不满。

徐州、淮安、扬州、凤阳、庐州几个地方既然开始筹划屯田田庄,那就说明这边已经成了胶州营实在控制的地盘,有了聚集人力的农庄,就可以有充足的军粮和预备役兵员,这些兵逐渐补充起来就是。

徐州和淮安北部民风剽悍,凤阳和庐州两府中散落民间的流贼和官兵都是不少,这些都是士兵的好来源。

而且即便是抽调了两万人北上,剩下马罡和赵能手中的两将近三万兵,在南直隶江北地这块地方,对外维持攻势或许很难,但守御完全足够。

出山东,沿着河间府北上,入永平府,然后出山海关就可以进入辽东地界了,说起来这一路上好像是通衢大道,畅通无阻。

有水路,多平原,京畿要地各处又有官道相连,大军行动应该没有什么困难,可胶州营从山东行军,所担心的可不是交通这一样事情。

行军在北直隶东侧,尽管算是行走在内线,可山东已经是这么明目张胆,自然要担心侧翼会被人骚扰攻击,那毕竟有二十多万大明的官兵,就算是二十多万头猪羊,冲过来向外赶也要花费太多的精神。

实际上,在目前的形势下,满清并不是首要的敌人,但李自成率军和吴三桂在一片石大战,战斗到中途,鞑子兵突然出现,然后顺军兵败如山,然后整个的汉家华夏倾覆,蛮族入主中原。

然后,就是熟知的那几百年黑暗时代……

每次想到这个,李孟都感觉芒刺在背,他知道自己此时一步步的侵吞大明帝国,或者是消灭流贼都是比这好的选择,可他还是把首要的敌人放在了满清蛮族身上,的确,先弱后强,胶州营打起来也是比较省力,可以逐步的积蓄力量,用最强的状态,没有后顾之忧的和鞑虏决战。

但李孟却依旧是要把鞑虏当成第一顺位要消灭的敌人,尽管这么做风险很大。

老太监刘福来,孙传庭还有那些知晓军事的人都想劝阻李孟的计划,不过到最后都是放弃了劝阻,而是全力帮着谋划。

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劝也李孟也不会听,每次决定征伐满清东虏的时候,一向是兼容并蓄的李大帅就会变得格外执拗。

没人来劝自己,李孟也没有跟人陈述自己的决心,如果说自己消灭了鞑虏,被身后的大明朝廷或者是流民大军抄了后路,甚至是全军覆没,那也是心甘情愿。因为那两方不管是谁取得天下,都是汉家的法统江山,总归是肉烂在自已锅里。

形势很难,要迎难而上,但并不是大摇大摆,毫无顾忌的猛冲,必要的准备也要一项项做好。

在河间和永平两府都要做好屯田田庄的建设,屯田田庄在胶州营的体系之中,也是带着仓库和兵站的功能,没有这个,这两处对胶州营来说,就不能称作可靠和安全。

而现在王韬的驻军才刚刚开进河间府驻扎,一切都还在草创准备,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过有个好处是,满清鞑虏在崇祯十五年末的那次突入,把河间府的北部和永平府的东部都给打的残破不堪。地方上的官民或者是逃散或者是被屠杀,京师朝廷到如今还在加固京城的防御,根本没有人顾得到这些地方,基本是真空一般,这对于山东进入其中重新构建,倒也是少了几分地方上的阻碍。福建郑家那次送来的重礼价值的确是不低,各项珍玩和绝色美女不管在哪里都是沉甸甸的,送进将军府之后,送礼的那位郑家人知道李大帅把礼物收了,但同时也知道李大帅是念着一直以来和郑家的交情才收的。

将军府的罗管家可是冷了脸,说是因为你这礼物,害的我被大帅训斥,说你们郑家见风使舵、胡来。

管家罗西是李孟的下人,可对于外系的人地位极高,见到这位管家,谁都是毕恭毕敬的,郑家来送礼的这位代表,本来就是心虚,看见罗西发火,并转述了李孟的话语,立时是慌了。

现如今以齐国公李孟的地位和实力,可不是一个地方豪族郑家能够得罪的,这位送礼的郑家人,急忙的快马加急,传信去南京、杭州和福建,告诉族中主事的大佬。

郑芝龙的亲弟弟郑芝虎,郑家的第二号人物,从杭州出发急赶,已经是过了扬州,准备来济南恭贺大帅获封齐国公,同时解释一些可能存在的误会。

但八闽商行的几位使者来济南安排通报这件事情的时候,却被告知齐国公出行。

官方消息没有保密,齐国公去往莱芜,请郑二当家的等待几天吧!

  第四百二十七章 海外横财 凭水飞跃

早春二月。登州等处的海港是出奇的繁忙。每天都能看到一队队的船队出港。一队队的船队入港。大帅既然计议已定。那自然要出动舰队巡航黄海渤海等处。哨探鞑虏的军情。以及周边藩国的反应了。

同时郑家现在这个表现。让大帅很是不满。觉的靠不太住。总还是要扶持起自己的海上力量才行。所以山东的商船队也开始向东出动。到日本去勘探航线。做万全的准备。船是商船的名义。不过船上是什么人就未必了。

这些天。已经有两波船队到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的长山列岛探察水文。巡视诸岛;两波船队伪装成渔船北上旅顺金州等处。带上一些胶州营的精干军官去打探军机。勘察的形。渤海方向。现在还是冰期。沿岸航行困难。但是一只小船队已经到了山海关附近。沿岸查探。他们要一直航行到辽河口一带。

此外。另外的人员也去往朝鲜方向。所用的自然是大明商人的身份。在朝鲜的港口那边开设了商行。还在汉江口准备了快船。建立了从朝鲜到登州的信使线路。因为现在满清对于朝鲜的粮食依赖不小。一旦动兵都会从朝鲜征调粮食从征。所以这里也是一个刺探军情的好去处。

朝鲜上次可是足足支援了鞑虏三千火铳兵。朝鲜走海路距离山东极近。这也是个需要防备和注意的方向。

军队和情报机构忙着察探。在灵山私港。南来北往的商船依旧是络绎不绝。有江南的商人。更多的则是郑家的商人。他们的生意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依旧是那么兴旺。尽管大明和女真控制的朝鲜实际上已经是敌国。这边海域已经类似于战区。

一队郑家的船队。正要从灵山私港里扬帆出航。这一次。他们是带着两万多石的白砂糖。五千多捆生丝到日本去。换回倭刀。硫磺之类的特产品。倭刀算是利器。在大明境内境外。各股实力厮杀不休。对武器的需求极大。稍微冒险的武器生意。利润相当丰厚。而硫磺因为现在火器消耗猛增。也是越发的抢手。

这些倭刀的去向。一般是被一些河南的寨子堡垒买去。那边的土豪对武器极为需要。据传是有一部分进入了流贼的手中。硫磺则全被胶州营收购。这些生意的利润都是不少。这一趟下来。几万两的收益还算是小的了。

周继海此刻正躺在旗舰船长室旁边的一间清净上房里。这里很局促。比起他在掖县家里的书房小了很多。但是他还是毫不介意。因为。这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掖县周家。历来是山东的方重要的盐商。的主。但是这些年来。因为胶州营的崛起。手里的局面越发的局促了。虽然赚钱也没少多少。但是渐渐看的出来。大的利源都是被胶州营掌握在了手里。

周家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家族。也还没有到僵死的程度。所以人人都知道。需要找到新的利源了。所以周家非常积极的参加了屯田农庄的工作。但是因为犹豫。在里面占据的份额实在是太少。现在越来越有被那些跟胶州营靠的近的家族甩开的危险……

周继海是周家三房里的三儿子。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他父亲虽然在家族生意里位置不低。但终究不是族长。他作为三儿子。能继承的东西也就更少了。本来想的是让他去考个功名。也算是为族里赚些面子。总有个出身和安置。可惜周继海虽然笔头上还来的。写写书信做做帐还是一把好手。但是背起四书五经来总是不搭调。也只能是跟着族中的长辈去做生意赚钱了。

现在家中经济有些局促。所以族中让这些年轻子弟出去开拓财源。恰好长房里的老大。是个读死书的呆子。不通世务。平素里经常发表些李孟这个丧心病狂不知尊卑的武将要遭天谴的言论。害的家人提心吊胆。

周家族内打算废了他的家主继承。废了一个。自然要选一名新的上来。于是乎周继海这一辈的人都是憋着劲要立点功劳来给自己增加点砝码。周继海以前读书不成。比起各房里那些有点秀才功名之类的兄弟。总有点抬不起头。现可胶州营那边一向是唯才是举。不看重科举的虚名。这股风气也渐渐的在山东大族中传开来。这在某种程度等于拉平了大家的差距。让他可以和那些读书比较出色的族中兄弟竞争。这次特别急切的要立功表现一下。族长的位置可是太诱人了。

这位周继海抱着头。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这次日本之行。

莱州府的子弟这几年和海商们打交道的多。什么外洋的典故风物。都是知道不少。眼界也比很多内陆的人开阔。周继海记的有跑船的水手唾沫横飞的讲述。那日本是黄金之国。遍的都是黄金。大明用白银。在倭国的黄金就和白银一样的价钱。

但是黄金这种东西。要是那么好赚。跟自己讲述的那名水手早就发大财了。所以自己这次不能对那个黄金有什么奢望。一定要找个靠谱的发财路子。赚大钱。扬名山东。来一举奠定自己的的位。要知道。自己可是山东第一批跑日本的商人……这可是花了一千两白银买来的船票啊。

周继海的确是第一批山东去往日本的商人。他甚至可以说是第一个。因为和他同船的那些富贵子弟还有豪商。或者是灵山商行的跟船了解航线的。或者是山东盐帮的探子。李孟在和下面的人吩咐的时候。特别提到了倭寇。郑家和倭国来往密切。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引狼入室的举动。

在正常的历史上是山东在这个时期没遭受什么倭寇和海盗的骚扰。不过就算是李孟知道这个历史。他仍然会派人去查探。因为目前历史已经是偏离了很大的航向。很多事情都需要临机决断。

风很大。即便是在港口停泊。也是摇晃的厉害。周继海在船上辗转反侧。却突然听见有人敲响了房门。伴随着的是福建腔的山东话:“周公子。要启航了。”

周继海翻身侧躺着。喃喃自语到:“是啊。要启航了……”

二十天后。长崎港。郑家的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