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文灿一边听着,一边觉得心惊肉跳的,天启皇帝对武者的提拔真是不遗余力。他也能猜出几分了,现在军队废弛,边疆不宁。天启皇帝如此也是希望能够振奋军心民心,也希望通过这样的选拔,来为大明朝的军队增加人才,能够一扫大明朝军事上的颓势。
不过熊文灿的心里清楚,想要有好的军队,那就要有钱往里面扔。大明朝现在这个境况,没有足够的银子,军队也就那么回事。其他的光说可以,真做起来没银子也不行。
“熊爱卿,你觉得这些进士应该怎么分配?”天启皇帝又将一个问题抛了出来,脸上带着笑容看着熊文灿,眼中带着几分期盼。
“皇上,这件事情臣想过了,文官的进士都是要去各部观政的,这些武进士也都要送到军队里面去。臣决定京师周围的军队都可以,三个月后在授予军职比较合适。”熊廷弼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看的出来这是一个已经构思很久的想法了。
天启皇帝则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样自然是最好的,不过他也有一点不满意。京城十二卫,那些全都是亲军衙门,战力自然不用问。现在能做观政的军队,恐怕也就是三大营了,把他放到孙传庭那里还是很合适的。
“都送到三大营去,这件事情朕会让内阁尽快写个条陈出来。再有就这就是这些武进士官职的问题,这想把其中的一部分送到辽东去,那里正在整编王师,正是用人的时候。另一部分朕想把他们留在三大营,有些年轻人进去也是不错了。”天启皇帝看着熊文灿,笑着说道。
这种事情熊文灿是不会说什么,一来天启皇帝的安排并没有什么不妥。这二来就是大明官场的潜规则了,熊文灿身为兵部尚书,对武将的任免还是有一定权力的。这一点连锦衣卫都逃不掉,更不要说其他的军队了。如果熊文灿对这些武进士的任命,有兴趣或者横加干涉天启皇帝的决定,那可就危险了。
这个时候的大臣,你上书骂皇上没什么问题,大不了就是一顿廷杖。皇上是不会因为这个杀人的,可是如果你对军权有太多的兴趣,那可是非常容易遭到猜忌的。
“皇上的安排实在是太好了!臣佩服的五体投地!”熊文灿很直接的拍了一个马匹,不过显然不怎么高明。
笑着看着熊文灿,知道他有些脸红,才笑着道:“你啊!看看这个!”说着天启皇帝将孙承宗关于整编军队的折子递给了王承恩,让他递给熊文灿。
微微一愣,熊文灿不知道天启皇帝这是要干什么,将奏折展开一看,熊文灿的眉毛顿时皱的紧紧的。脸上的肌肉都在抽动,嘴唇都在颤抖。
“皇上,臣觉得这个好像有些难度,其他的都还是次要,主要是银子的问题。孙大人说每年需要白银七百万两,这笔开销实在是太大,大到国库吃不消了!
“辽东军队的军饷全都由辽东的税银支付,不够的那些从朕的内库里面出,国库的钱还是留下吧!”看着熊文灿,天启皇帝声音严肃道。
没有想象中的高兴,熊文灿的脸上依旧没有笑容,脸上带着几分忧愁。这钱无论谁出都不是一比小数目,皇上内库的银子也不是无限的,总有没的那一天啊!
不过熊文灿在也知道这不是自己该管的,自己虽然是兵部尚书,可是自己管不了。希望天启皇帝不要做傻事,那些不该动的钱就不要动,不然事情就会很麻烦。
“圣明无过皇上,这件事情臣没有异议!不过臣觉得辽东筹建新军,全都由孙大人主持,未免将来落人口实。皇上应该由中央派出钦差,然后将孙大人从辽东换回来!”熊文灿这些话可是想了很久,这次终于没憋住,说完便看着天启皇帝的表情。
毕竟孙承宗的地位在那里放着,天启皇帝对孙承宗信任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因为这件事情触怒了天启皇帝,实在是得不偿失!
“爱卿这是谋国之言,朕心里明白了,可是朕也有想法。孙爱卿的能力和忠诚都没问题。辽东的事情那么困难,朕不想在给孙爱卿下绊子了。”天启皇帝看着熊文灿,脸上带着笑容,神态间却全是自信。
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熊文灿恭敬的道:“皇上圣明!”其他的他也不好说,刚刚那些话全都天启皇帝说的,里面包含着对孙承宗的信任。
天启皇帝没觉得这件事情有什么值得讨论的,现在他正在想一件事情,那就是计划已久的微服出巡。
第三百九十七章微服私访
……
六月的北京城已经开始有夏天的感觉了,虽然没有骄阳如火,却也热了起来。京城里面武状元的事情刚过,大街小巷又开始议论云南平叛的事情。
云南的叛乱京城里面没人关心,在他们开来边塞之地的野蛮之人,叛乱是正常的,不叛乱那才是怪事。这些并不能成为人们的焦点,人们的焦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这次平叛最大的功臣孙传庭。
虽然午门献节,人们对云南的战况已经知道了,这位年轻的统帅顿时成为了无数人崇拜的对象。有人甚至认为他就是内阁大学士孙承宗的年轻版,一时间风头无两。
外面吵得沸沸扬扬,皇宫里面却异常的安静,天启皇帝此时正在接见刚刚回京的孙传庭。多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孙传庭有了很大的变化,少了些儒雅气,身上却带着几分肃杀。看起来更像是儒帅了,已经颇具大将风度了。
“孙爱卿,这次辛苦了!西南边陲的事情稳定了下来,朕的心里也就好受了不少。朕已经下了圣旨,加你为中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十二卫的亲军朕暂时没有心思动。休息一个月之后,你要忙的事情就是整肃京城的三大营。”天启皇帝笑呵呵的看着孙传庭,脸上带着亲和的笑容。
“此次得胜,全赖皇上洪福齐天,将士们舍生忘死。臣尺寸之功,实在是当不起陛下如此厚誉。”无论心里怎么想的,这样的客气话是一定要说的。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爱卿的功劳朕都知道,好好为国进忠,朕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
“是,皇上!”孙传庭恭敬的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没有在说什么。客气话一次就够了,再说反而显得别有用心了。
“离开家这么长时间了,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将士们的奖赏和阵亡将士的抚恤,这已经让内阁拟定了。爱卿不必担心,爱卿要好好想的是京营的事情,朕需要的是可堪一战的京营,不是绣花枕头。”没有带上亲军十二位,不过是因为这些亲军大部分已经沦为了朝廷的门面,就像后世的仪仗队,天启皇帝也没指望他们去打仗。
三大营却不同,从成祖开始,三大营一直是明军对精锐的军队。那是当年明成祖北逐蒙元留下的底子,后来土木堡之变,三大营精锐损失殆尽,才落到现在的模样。天启皇帝一直想要恢复三大营的荣光,这件事情面前的人就能办到。
“是,皇上!臣一定肝脑涂地,以报圣恩!”士为知己者死,天启皇帝以国士待自己,孙传庭自然要以国士报之。这就是文人的气节,更是为臣的本分。
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愉快的说道:“朕对爱卿自然是信得过,你和孙先生都姓孙,说不定还是同宗。你要好好的像孙先生学习,那才是你的目标!”
没有人不知道孙承宗的地位,两代皇帝的老师,内阁首辅大学士已经是文臣的顶峰。最难的是深受天启皇帝的信任,兼任蓟辽总督,更是文武一肩挑。乃是大明朝当朝第一人,天启皇帝这么说,显然是觉得自己能成为第二个孙承宗。
“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生能够得遇陛下这样的英明之主,乃是臣的福分。臣此时必当为陛下所驱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次孙传庭撩起衣服跪倒在地,神色显得有些激动,说话的都带着颤音。
将孙传庭搀扶了起来,天启皇帝拍着他的肩膀道:“朕对爱卿寄予厚望,千万不要让朕失望!”
“是,臣谨记!”感受着肩膀上传来的温度,孙传庭的心里顿时热乎乎的,有了天启皇帝的这就话,就算自己有一天战死杀场,也足以含笑酒泉了。
孙传庭退出去之后,天启皇帝坐回了自己的龙椅上,轻轻的敲打着龙书案,似乎在琢磨着什么事情。回头看了一眼王承恩,天启皇帝吩咐道:“你去把魏朝给朕找来,还有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
“是,皇上!”王承恩躬着身子施了一礼,快步的跑了出去。
没有等多久,魏朝和骆思恭就都来了,两个人全都是步履匆匆,脸上都带着汗珠。每次天启皇帝同时找他们来,肯定都是有大事情,他们可是一点都不敢耽误。
“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奴婢魏朝,参见皇上!”
两个人走进大殿之后,全都跪倒行礼,一板一眼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起来说话吧!”天启皇帝面无表情的挥了挥手,声音平和的说道。
“谢皇上!”两个人站起来之后,全都低眉顺眼的站在一边,等着天启皇帝训话。
目光在两个人的身上扫过,天启皇帝喝了一口茶,又将目光转向一边的王承恩,对他使了一个眼色。
王承恩自然明白,将大殿里面的人全都赶了出去,然后又转回身站在了大殿里面。
“今天找你们两个人来,有一件事情朕要和你们说,你们全都记在心里。如果走漏了风声,后果不用朕说什么!”天启皇帝的声音非常的严肃,目光中带着审视。
魏朝和骆思恭顿时心中一凛,平日里天启皇帝的说的话,原本就没有人敢传出去。在这宫里因为这个被杖毙的太监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今天天启皇帝这么慎重的说出来,事情自然是万分的严重。
两个人连忙躬身施礼,语气严肃的道:“陛下放心,臣等谨记!”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接着道:“朕准备出去走走!”
天启皇帝的话刚出口,大殿里的三个人全都愣住了,这是什么情况。三个人想都没想,撩衣服就跪倒了,王承恩带着哭腔道:“皇上乃是社稷之主,天下的安危全都系于陛下一身,如果陛下有什么闪失,奴婢万死!”
皱着眉头看着要说话的另外两个人,天启皇帝一拍桌子,大声的道:“都给朕起来,朕已经拿定了主意,你们不要在说什么了!”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全都慢慢的站了起来,他们不是文官,死谏那一套做不来。天启皇帝既然这样说,他们有话也说不出来了。
“京城里面的事情给朕盯紧了,有什么事情你们可以自己拿主意,大事情向朕禀报。东厂那里出一个勘合,这次陈林会陪在朕的身边,驻守在各地的太监他要全能节制。锦衣卫那边出两个人,能够调动锦衣卫在各地的衙门,至于什么人,骆爱卿你自己安排!”天启皇帝也没理会他们的表情,自己是一定要出去走走,这个是不会改变的。
“是,皇上!”骆思恭还好一些,魏朝的心里则是翻江倒海。各地的镇守太监,这次自己恐怕要遭。那些太监背地里干的龌龊事太多了,平时还好遮掩一下,如果被皇上知道了,自己恐怕就没命了。
见魏朝的样子,天启皇帝心里像明镜一样,锦衣卫在地方上也就是收一些陋规常例。在大明朝已经是半公开的了,这个没什么。东厂派往各地的镇守太监却不一样,大多都是兼着盐税、矿税的差事。那些钱全是天启皇帝的钱,事情败露了,魏朝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朕把丑话说在前面,这个消息朕只和你们两个说了,回去之后不可以走漏一点风声。如果谁把消息放出去了,你们就等着杀头吧!”天启皇帝再一次重复了一遍,如果事先走漏了消息,那就真的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
“是,皇上!”魏朝的心里未尝没有给下面的人通通气的心思,现在却是不敢了。
挥了挥手,天启皇帝沉声道:“都会去安排吧!”
等到两个人离开了,天启皇帝回身对王承恩道:“你去把刘一璟、周嘉谟和徐光启给朕找来!”厂卫这边说完了,内阁也是要打个招呼的。
说服这三个人可比魏朝两个人费力多了,天启皇帝费了很多的口水才说服他们。三令五申不能放出消息,几个人自然知道厉害,全都神情严肃的答应了。
一切准备就绪,天启皇帝又开始头疼后宫的事情,张皇后那里好交代,太后那里却不行。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天启皇帝请进宫里一个大法师,下旨要为大明朝祈福。闭关一百零八天,所有政事全都送进宫,早朝取消了。又嘱咐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把批红的决定权交给了这位老太监,天启皇帝才算一切准备就绪。
这里虽然准备就绪了,外面还要准备,天启皇帝这次出行需要带护卫。在腾冲四卫里面选出了二百精锐,这些都是天启皇帝的贴身禁卫,同时又带了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