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朝好女婿 >

第473章

明朝好女婿-第473章

小说: 明朝好女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来说,一省地方,都有军事、行政、司法三套班子。

布政使司负责民政,都指挥司负责军事、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司法,称之为三司。

都指挥司这个军事机关并不直接带兵,而是管辖下面的军户所,在有战争的时候,负责组织军户上前线作战。

而真正的常设边防军则被称之为边军,不归都指挥司管辖,隶属于中央。比如山西的边军,就归大同镇节制,由大同总兵官率领。实际上,整个明朝边军都归属于九个大军镇,称之为九边。其中,宣府镇最大,大同镇第二,接下来就是延绥镇……

至于山西行都司,不过是一个跑腿的机构,听起来名头不小,实际上只管辖着大同的军户所。

谢自然好好的掌印佥事不干,跑大同来兼这个毫无实权的都司,怎么看都觉得不同寻常。

关继宗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中却疑惑起来。

大约是觉察到了他一样的表情,谢自然道:“府君,你我都算是出自恩师门下吧,有的话不妨同你明言。我若是呆在太原做那个太平佥事,一辈子也就那样了,能有什么前程。这大同,眼见着就有一场大战将起,正是我辈建功立业的时候,怎么肯错过。”

“建功立业?”

“对。”谢自然点点头,道:“府君,应州地区的情形想必你也听人说了。鞑靼人举族而来,竟四处放牧,又派出小股军队四下劫掠,看这架势,在立夏之前就没有北归的意思。”

“对,鞑靼人是将应州当成他们的冬牧场了。”

谢自然:“前两次鞑靼入寇陕西,规模也不大,抢上一把之后就退回北方,就算朝廷有心用兵,也只能在后面吃人家的灰尘。这次却好,正是全歼小王子,剪除我大明朝北方边患的良机。以我正德天子的英武,会放过吗?”

“哎,要打仗了,到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要受苦。”关知府重重地叹息一声。

谢自然心中突然不满起来:恩师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将这么一个昏聩胆怯的老朽提拔到大同知府的位置上,这人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吗?

他忍住气,沉声道:“现在回答府君先前的第二个问题。”

“什么第二个问题。”

“你先前不是问为什么不用写信给恩师吗?”谢自然忍住心中的不耐烦:“求人不用求己,恩师他老人家来信说,他马上就要起复,准备重新出山谋那兵部侍郎的位置。到时候,大同若需粮草,就从军资中拨出一部份就是了,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啊,子乔要起复了!”关继宗惊叫了一声。

苏木可是在兵部会同馆大使的位置上窝了一年了,再窝下去,官场上就快忘记有这么一号人物了。

想不到他现在就要重新出山,而且还要谋那兵部侍郎的位置。

谢自然:“府君,你我都是恩师一手提携起来的人,这次在大同得好好干上一场,联手将这么多灾民给安置好了。你我做得稳妥,恩师起复的可能性越大。若是干砸了,怕是要怀了恩师的大事。”

“对对对,是这个道理。”关继宗连声应着。

毕竟关继宗一把年纪了,看起来又昏聩得厉害,谢自然心中越发地担心起来。

他朝前俯下身子,小声对关继宗道:“府君,咱们也算是自己人了吧,你老对外说自己才五十出头。其实,咱们都知道你老七十有一了吧?再怎么否认,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须骗不了人。”

关继宗又羞有恼,怒道:“老夫……”想反驳,却感到一阵无力,只讷讷道:“老夫才七十,什么时候就七十有一了?”

谢自然:“关府君你究竟春秋几何,也是无妨。只要你我在朝廷大军来大同之前,将这一府的军政维持好,就算是帮了恩师一个大忙。至于府君,依谢自然看来,只要恩师在朝中站住了脚,你永远五十岁也没人敢废话。”

“是是是。”关继宗听到谢自然这么说,自然知道这是苏木的承诺。苏木只要谋得了兵部侍郎的位置,那可是正三品的大员,可以入阁了。有这么一个强势的阁老照应,只要自己不死,这官大可永远地做下去。

想到这里,关知府精神大振,只感觉一身都热烘烘的,哪里还是丝毫先前瑟缩个不停的寒冷状。

两人说完要紧事,就开始商议起地方政务,依旧该如何安置流民之事。

讨论了半天,谢自然突然发现这个关继宗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老得行将就木,可心智却异常清明,对于地方事务也是非常清楚。甚至连大同每个一百户以上才自然村都能第一时间叫出名字来,简直就是一张活地图。

显然,这老头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将大同府的给走了遍。

勤于王事到如此程度,也算是罕见。

不可否认,关继宗是个官迷,有的时候挺让人鄙夷的。可只要你能切实做事,官迷一点也算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动力。

不觉,谢自然对关继宗佩服起来,心中感慨:恩师果然知人善任,我却不如他多诶!

说完事,从知府衙门出来,谢自然有些饥饿,就去酒楼胡乱吃了点东西,准备回行都司衙门。今天是他第一日上任,得跟手下见个面。

走过大同城墙的时候,他看到城墙根下堆积如山的牛粪,看到一群乞丐儿在粪山掏出的洞里进进出出,突然想起远在北京的囡囡。

想起囡囡以前在山西吃过的苦,眼泪就下来了。

一年多没见到囡囡,虽然两人之间每月都有书信往来,可有如何能够慰藉他心头的思念。

正感伤中,一个兵卒跑来:“可是谢佥事谢大老爷?”

谢自然:“某乃谢自然,你是?”

“回佥事老爷的话,小人乃是山西行都司的门子。都司里出大事了,大家都很着急,听说大人来了大同,就派小的过来寻你,请你回去坐镇。”

“什么事?”

看到那兵卒一脸的恍急,谢自然心中也是一惊,心道:难道军户所里出事了,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亦静不宜动,千万别出什么事才好。

如今,大同城外全是灾民,保不准和驻扎在本地的军户起了冲突。

若如此,将来如果要让军户所接纳流民,却有些麻烦。

听到谢自然问,那兵丁道:“大老爷,出人命案子了,出人命案了。”

“你别急,出什么案子了,怎么找到我头上来?”

“大老爷若是一般的人命案子,直接送去知府衙门就是了。不过,今天这事涉及到我行都司的高级军官,得先由大老爷来断。”

他这话说得有道理,明朝实行的严格的户口制度。尤其是军户制,自有一套独立的管辖体制。军户犯了法,都先由都指挥使司判断,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军事法庭。

“涉及到行都司的高级军官,怎么回事?”谢自然:“边走边说,前面带路。”

“是,大老爷。”

那兵丁应了一声,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道:“是汪千户被人杀了。”

“什么汪千户?”

“就是汪连汪千户啊。”

“汪连,是不是白登山孤店千户所的汪千户,他被人杀了?”谢自然这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

所谓白登山,就是一千多年前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的那座白登山。

这地方地势倒不险要,只一圈低矮绵延的小丘陵。可因为是大同的北大门,很受重视。

在那里,山西行都司设了一个千户所。里面的军户虽然不多,可在糜烂得不忍粹睹的大同军户所中,也算是有战斗力的。

而且,那里的军户都比较剽悍,不是普通人能够镇得住的。

如果汪连被人杀了,另外派一个千户过去,只怕短期内也整合不好手下。

眼见着没几个月朝廷就要派兵来山西进剿鞑靼,到时候山西行都司也要出动,千万别出什么乱子才好。

兵丁:“杀是杀了,却没死。”

“没死,恩,没死就好,伤得如何?”

“肚子中了一刀,不深,大约养上两月就会好。不过,要想做事情却有些难了。”

“哼,堂堂千户军官竟然被人伤了,也太小看我山西行都司了,这事得一追到底,务必要让凶手难逃军法!”谢自然心中恼怒,正是用人之际,手下却被人砍伤,这不是来触谢某的霉头吗?

“只怕,这个罪犯……”

“什么只怕,难不成凶手是大同镇的镇军,甚至还是军官?”谢自然乃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当初他可是连仇钺都敢杀的。

兵丁很是尴尬,讷讷道:“刺伤汪千户的正是他的娘子汪宫氏,叫什么梅娘的。”

第832章 克夫的女人

“什么,是汪连的浑家刺伤了他,究竟怎么回事?”谢自然一呆。

谢自然身后的几个随从也都是一片哗然:“这不是谋杀亲夫吗?”

兵丁:“大老爷,小的不敢说。”

谢自然大怒,正要喝令他接着说下去,就到了山西行都司衙门。

原来,大同城并不太大,而山西行都司衙门离知府衙门也就两条街,说话间就到了地头。

谢自然对这距离倒是挺满意的,未来他要跟关继宗有许多接触,如此倒也方便。

既然到了衙门,谢自然也不方便再问下去,还是先交接关防、兵符要紧。

就一挥手,那兵丁如蒙大赦,一道烟似的跑了。

新官到任,自然是一通忙乱。

就有两个副都司带着一群千户百户迎上来,说:“早就接到山西都指挥使司衙门的军令,知道谢佥事要来兼都司一职,大家早就盼着你来呢,佥事大人真是年轻有为啊!”

进了衙门,升堂,交接完军务之后,就开始点卯,算是同各位同僚认识。

这一点卯,汪连汪千户因为被老婆刺成重伤,自然不能过来。

谢自然想到自己刚到大同,手下无端端地就被人放倒了一个,面色难看起来。

接着,就是处理以前所积压的军务,谢自然心中积着一股火,对待下属也是分外严厉,搞得气氛很是紧张。

众人见谢自然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就做了正三品的佥事,而且,他这个佥事还是掌印佥事。虽说在都指挥使司中仅仅排名第四,可担负起联络上下,沟通左右的要职。若说起实权来,却能排到第二,仅次于都指挥使大人。

这么大点年纪就手握重权,说不准是朝廷拿位重量级大姥的门生,却是得罪不得。

新官上任三把火,所有人自然要战战兢兢侍候着。

谢自然处置完积压公务,又同大家商议起由各军户出头安置流民,并以土地补偿大家的一事。

大同府因为是军事重镇,同宁夏一样,军户所也特别多,可以说是一座军城。就谢自然治下,一共有十四个前户所,一百四十余百户所。

以一个百户所接收一百多个流民来看,压力虽大,却不是不可以承受。

如关继宗所说,能够平白得不少土地,大家自然是很乐意的。不过,有人顾虑说,新开垦的都是生地。若想变成熟地,出货,起码得两三年,这可是亏本声音。

谢自然冷笑:“你们尽想着得好处,又不肯拿本钱出来,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新长官一发怒,大家都紧张起来。

大约是感觉到自己的话有些生硬,谢自然缓和了一下语气,道:“大家都先掏点粮食出来把流民安置好了。看鞑靼人的意思,会在应州地区呆上一阵子,朝廷肯定会发兵征讨。到时候,本佥事当奏报朝廷,看能不能给大家讨些军费下来,绝对不会亏待你们的。”

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齐声道:“多谢佥事体恤,我等感激不尽。都是本地本方的,把赈济收容流民义不容辞。”

谢自然见大家答应,松了一口气:“就这样吧,各回本所,不日本佥事就会拿个章程出来,你们先备好粮食,供灾民过冬的窝棚也要先建设好了。”

等大家退下,谢自然突然想起汪连汪千户的案子,就叫住一人:“古副使,你留一下,我有话问你。”

那个叫古松的副都司负责军法,听到谢自然喊,就站住了,小心问:“佥事有何吩咐?”

谢自然皱眉:“那个汪连怎么回事?”

“啊,原来佥事要问汪千户的事啊!”古松那张脸瞬间精彩起来,扑哧一声笑起来,笑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严肃点。”

“是是是。”口中虽然应着,古松还是在不停笑:“这个汪连啊,惧内的名声可谓是震惊整个大同了。”

“怎么说?”

古松:“这话得从三年前说起,话说,汪千户老婆死得早,一直想找个女子续弦。按说,以汪千户的地位,大家闺秀或许攀不上,一个良善人家的黄花闺女却还是能娶到手的。可就在这个时候,真定那边不是发了大水吗,不少流民涌到大同。咳,咱们大同啊,真是一个风水宝地啊。无论什么地方受了灾,老百姓都会朝这里跑,就好象这里遍地白面馒头一样。”

古松实在太唠叨,谢自然大为不满:“说重点。”

“是是是,这个时候啊,从真定来的流民中有一户姓宫的人家,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