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越官家嫡女 >

第153章

穿越官家嫡女-第153章

小说: 穿越官家嫡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管事这个时候来,吴怡知道必是跟方玫玉有关,“请到偏厅。”

路管事到了偏厅并未进里屋,只是在外屋隔着几道帘子给吴怡磕了个头,“小人路大有,给表姑奶奶请安。”

“起来吧。”吴怡示意丫环给路大有看坐,“路管事一路辛苦了。”

“为老太爷办差,不辛苦。”

“您此番前来是为了……”

“我们家老太爷和老太太并几位老爷听说表少爷带了外室上路,又听说外室有了身孕,想要见一见,特命小的前来接她过府。”

吴怡心一沉,以方玫玉的身份无论是外祖父还是几位舅舅,都没有见她的道理,别说是她,就算是上了族谱的二房姨太太,都没有这样的资格,她知道这是外祖那里对吴承宗处理方玫玉的事不满,打算越俎代庖。

“如今天色已晚,就算是接到了人也不能走夜路,路管事不妨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吃过早饭,早早启程。”

“如此也好。”路大有知道吴怡说的是实情,他如果不顾天色已晚硬让方玫玉“上路”,怕是方玫玉要起疑心,在沈家闹起来就不好了。

“周实家的,送路管事到客院歇息,吩咐厨房备上一桌上等的酒菜。”

“是。”

送走了路大有,吴怡有些为难的扶着腰勉强站起来,方玫玉虽然明知道吴承宗是有妇之夫却不顾廉耻勾引他,又大着肚子要跟着他进京示威,却罪不至死,更不用说吴承宗走之前将方玫玉托付给了她,如今她什么也不说就让路大有带她走,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红裳,咱们去一趟海棠院。”吴怡把吴承宗和方玫玉,安置在了东院的海棠院。



方玫玉自从吴承宗走了之后,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吴承宗在广东时对她可谓言听计从,她有了身孕之后更是百依百顺体贴入微,在坐船回京的这一路上,更是珍贵补品如同流水一般的给她用,可妾身不明,始终是她身上的软肋,到了沈家,吴怡那一句一句的方姑娘,更像一根一根的钉子一样扎在她的心上,姑娘,有大着肚子的姑娘吗?

“太太,您不必着急,老爷在刘家必定是要被留下来饮宴,路途又远,没个五、六日回不来。”任婆子是方玫玉在广东时特意找的会说官话的婆子,一路上也是她一直哄劝着方玫玉。
“以后不要叫我太太了,叫……”叫什么?叫三奶奶?她再傻也知道她没那资格,叫姨娘?她还未给正室敬过茶,她摸摸自己的肚子,她是商家女,自是知道权势的重要,为什么刘家的船队通行无阻,就算是普通的管事也能跟当地的官员推杯换盏,还不是因为刘家的东家是是前首辅之子、安亲王的亲小舅子、当初的吏部尚书如今的太子妃之父的吴家内弟,镇海侯夫人的嫡亲七弟。

而方家,却处处要仰人鼻息,人家吃肉他们喝汤也要看人脸色,吴承宗年少有为,英俊潇洒,又无一丝商人的市侩气,她对他是一见钟情,明知道他有妻室也要厚着脸皮跟他,只觉得跟他一回,这一世也不算是白活,从商家女,到官家妇,她在广东也算是明白了这其中的不同,更不用说方家自从有了吴承宗这个靠山,总算抬起头来过日子了,那些原本都不拿眼皮夹他们的官员,也一个个的换了脸。

她随着吴承宗回京,走之前母亲也曾经提醒过她,官家不比商家,规矩大得很,在广东她是一人独大,回了京她却只是一个妾,每日都要看人脸色过活,劝她不要跟着回去,反正吴承宗好不容易在广东打开了局面,吴家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广东这块大肥肉,吴承宗总会回来的,到时候又是她的好日子。

她却知道,如果她得不到吴家的承认,她生的孩子也不会是姓吴的,顶多了是一个商家女的私生子,不会有什么好前程,更不用说万一是吴三奶奶跟着来了,她又算是什么?

就算是为了孩子,她也要走这一遭,她也做好了吃苦低头的准备,却没有想到见到的第一个吴家的女人,已经出嫁的五姑奶奶,对她丝毫不假辞色,就连是下人对她也颇为鄙夷,吴承宗在时还好,吴承宗走了,沈家的仆人对她连施礼都敷衍。

就在此时,院子外面一串灯光闪过,有人轻轻叩门,门开之后,一串灯笼之后,是环佩之声。

“五姑奶奶来了。”丫环刚刚进来通传,就听见外面有人说话。

“方姑娘可在?”

“五姑奶奶请进。”方玫玉理了理身上的衣裳,起身相迎。

她在广东时虽也是仆妇环绕,遇上吴怡才知道什么是官家奶奶的气派,只见四个头脸整齐穿着绿色比甲的小丫头各提着一罩琉璃灯垂首侍立在一旁,穿着杏黄袄的管事媳妇周实家的亲自打帘,身着两个桃红比甲的丫头一左一右扶着吴怡,慢悠悠的进了屋。

吴怡进屋之后只是略看了她一眼,方玫玉这才想到需要施礼,“给五姑奶奶请安。”她扶着肚子施了一礼。

“起来吧。”吴怡挥了挥手,红裳亲自在正位上铺了从正院带过来的坐垫、靠垫又和翠雯一左一右的扶了吴怡坐下,“你也坐吧。”

方玫玉这才坐了下来。

“本来三哥走了,我该常常来看你,只是身子渐沉,越发懒得动了。”

“不敢劳烦五姑奶奶。”

“我今日前来一是想看看你。”吴怡略一示意,翠喜捧着锦盒交到了任婆子的手上,“这是上等的官燕,你留着补补身子。”

“多谢五姑奶奶。”方玫玉知道,吴怡这是先礼后兵,必定还要后招,只是姑奶奶管起哥哥屋子里的事了,未免管得太宽了。

“二来呢,是想问问你,有何打算。”

“奴家自从跟了三爷,就打定了主意,要跟三爷一辈子,三爷走哪儿奴家去哪儿。”

吴怡心里面暗暗埋怨,艳福三哥享了,坏人却要她这个妹妹来当,“你想必也知道我们吴家的底细。”

“堂堂吏部天官之府,太子妃的娘家,自然是人人知晓。”

“那你可知道我几个嫂子的来历?”

“吴大奶奶是欧家嫡次女,吴三奶奶是原户部尚书如今的两江总督孙大人的亲侄女,父亲是钦天监监正,吴四奶奶赵氏也是三品官家的嫡出长女。”

“我们这样的人家,讲的最是嫡庶分明,规矩森严,就算是纳个通房也要正房的奶奶禀名了我母亲,我母亲点了头才算是名正言顺,更不用说纳妾了……”

“五姑奶奶您放心,进了京那怕只给个通房的名份,我也认了。”

“你认了,我吴家却不能认,无论是宠妾灭妻,还是在外任偷娶妾室这个罪名,我三哥都担不起。”

方玫玉冷笑了,“谁不知道如今吴家权倾天下……”
“却也一样树敌不少,若是有人一本奏到圣上那里,我们吴家虽无大碍,却是……”吴怡没说出口的是犯不上,为了她这么一个商家女,犯不上,吴家不怕麻烦,也不怕有人找麻烦,但总有个犯得上和犯不上,“与名声有碍。”吴家现在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书香门弟,规矩森严之家,子是忠臣女是贤妇,太子妃出自吴家,实在是皇家幸事,在这个时候出嫡次子在外偷娶的事,就算明面上不会有人说什么,暗地里却是扇了吴家一个响亮的耳光,背后笑破肚皮的不知道要有多少。

“五姑奶奶的意思是说,吴家不会认我?”方玫玉也是久经商场的,岂有听不出吴怡话里有话的道理。

“我是我家太太生的,旁人我不知道,我家太太必定不会准你进门。”

虽然心里已经明白七八分了,吴怡这话还是让方玫玉从头凉到脚,“三爷他……不会回来了,是吗?”

“你们从广东而归,万里迢迢,回京日期却是死的,回去晚了是大罪一桩,我三哥自是要轻装简从快马疾行回京。”意思就是方玫玉这个“辎重”被抛下了。

方玫玉眨了眨眼,却觉得眼睛干涩,半滴泪也流不出来,之前的恩爱缠绵,几年相处,竟跟梦一样,“这些话三爷为什么不亲口对我说?”

他跟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男人一样,都是龟孙子呗,“他怕你难过。”

“怕我难过?”方玫玉冷笑出声,“是怕我大吵大闹,丢了他这个朝廷命官的脸面吧!”
“我三哥走前曾经说过,方姑娘如果不乐意要这孩子,生下来之后自会有人送进京里,寄在姨娘名下,我吴家没有不认骨肉的道理。”至于要看刘氏点不点头这一条,吴怡还是决定不说,“方姑娘若是想要留下孩子……”她拿出了吴承宗留下的银票,“姑娘随身带的东西不算,这五千两银子送给姑娘做安家之用。”

方玫玉看着这银票,除了笑真不知道该有什么表情了,“这些我都不要,我方玫玉一不卖孩子二不卖身,我回广东就是了。”

“你如今肚子大了,怎么回广东?”广东也好,福建也好,这些偏远却富庶之地,早已经是势力盘根错节,她带着吴家的子孙流落在那里,简直是把把柄送给人。

山东却是刘家的势力范围,孟安县又是沈家的势力范围,方玫玉留在孟安县城方圆百里,保她平安还是成的。

“回不去我就死在路上。”方玫玉说道,她心里想的却不是回广东,而是——

“你想一想吧,京你是进不去了,广东你也回不了,你要是留在这里,我至少能保你们母子平安,你若是……”

“多谢五姑奶奶了,我主意已定,明日启程。”

看见她这样,吴怡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那好,这银子你收着,你以后养孩子,总是要花钱的。”

方玫玉看着那银票,没有收,却也没有扔回给吴怡,她自然知道无论是进京还是回广东,她都需要钱。

吴怡回了自己的屋子,红裳给她打着扇,夏荷拿着药油给她揉腿,“二奶奶,您真的放她走?”

“她若是留在这里,我还能把路大有打发了,她若是要走,我管不了了。”各人有各人的路,她能管多少?她还能把方玫玉锁在院子里?她和方玫玉还没有这样的交情,为了救她硬把她留下,如果吴承宗此刻再有信请托还则罢了,现在吴承宗就在刘家,要说他对路大有来接方玫玉不知情,打死吴怡也不信,到现在吴承宗都没有信,不是被外祖看起来了,就是已经默认了。

外祖这样的官场老油条看得比她要深远的多,她这次劝方玫玉一回,已经是尽了人事了,无论是做为吴承宗的妹妹,还是方玫玉未出世孩子的姑姑,她都尽责了,这一页揭过去了,日后的事各凭缘法吧。

到了第二日,方玫玉听说刘家派人来接她,明知道事情可能不好,还是为了赌那一成的机会,上了刘家的马车。


162、沈晏出嫁

五日之后,沉思齐回来了,问也没问方玫玉的事,两口子就像没有这事一样,把这事揭了过去。

吴怡也安心备置产房,沉思齐派人寻了产婆、奶娘,都早早的请回到家里,等着吴怡生产。

却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吴家出了丧事,吴老爷和吴老太太,竟然一夜之间,全都没了。

吴怡既将临产,也没办法守丧,只是换了素衣,烧了纸钱,望着京城磕了头。

三日之后,吴怡顺产一子,沉思齐张嘴就取了个小名——保成。

吴怡想着这个小名怎么这么耳熟,洗三的时候才想起来,那个短名的清朝太子,清穿文铁杆炮灰胤礽小名可不就是保成……她想了想也只得劝自己,这个小名好,那是经过老康认证的,却还是觉得别扭。

到了孩子满月时,京里来了信,老侯爷亲拟了名字——沈岱,吴怡也不爱叫他保成,就是二山子,二山子的叫着,沉思齐听着好玩,也跟着这么叫。

沈家派了沈三爷和沈三奶奶黄氏过来探望,吴家正在居丧,来的人是吴凤。

吴凤再嫁之后,过得不错,至少眉眼是平和的,看见吴怡,姐妹两个执手相看泪眼,一时一刻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大姐可好。”

“好。”

“大姐夫可好?”

“好。”

“孩子们可好?”

“好。”吴凤连说了三个好,却在说起孩子们时,脸上才有了笑容,“萧驸马是个好脾气的,也不爱理庶务,内宅一律交给我打理,孩子们受不着委屈,我们夫妻初一、十五才见面,一直是相敬如宾。”萧驸马有个长公主,吴凤心里也有公孙良,就这么过吧,“五妹啊,你可好?”

“好。”吴怡这个好字说得真真切切,“大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放出京里的大笼子,高兴得很,只是总惦记着孩子,却回不得京。”圣旨是说他们夫妻在山东静养,没有赦令,他们连山东省都出不去,何况进京。

“唉,你也不必惦记,太太把我跟你大哥哥留在京里,也是一留就是几年。”

吴怡也是点头。

“我跟你一样,离了京也觉得身上松快,老太爷和老太太没的,让我……”吴凤从小就在老太太身边长大,老太太也最疼她,老太太没了,她的伤心可想而知。

“他们到底是怎么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