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阳明纪 >

第69章

阳明纪-第69章

小说: 阳明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脸上有些印迹,但这丝毫不妨碍这人的长相,反倒平添了些许威武。这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这片大陆上的风云人物,大夏朝皇帝——洪武大帝。

    皇帝在一封奏折上随意批了几个字,自言自语道:“这个杜少卿,越来越不成话!”他将奏折扔在一边,抬头看见伯颜,笑道:“伯颜,你来的挺快。”

    伯颜下跪叩头,道:“微臣伯颜,叩见天颜。”

    王阳明也跟着跪下,心中暗自不服,心道:小爷我重生之后就是个好汉,自从再次为人,感激师父传艺之恩,也就拜了师父散宜生一人,伯颜将军传我刀法,我都没有下拜,今天没办法,只好拜你这个皇帝老儿,这是不得已为之,你可不要当我是实心诚意。

    皇帝哪里知道王阳明的这些小小心思,命二人起来回话。伯颜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王阳明站在他旁边,口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皇帝看到王阳明,问伯颜:“这小伙子是谁?”

    伯颜如实禀报,皇帝哦了一声:“原来你就是王阳明。一年前你初到长安的时候,我传你同你师父一同觐见,他怕你殿前失仪,不敢让你来。今日你不还是来了么。我看你挺好,不是那不懂礼法之人,你师父做人太过小心了。”

    王阳明赶忙回道:“圣上谬赞。”

    皇帝将刚刚扔掉的那份奏章又拿起来:“我正在看一份刑部来的奏章,可巧,说的就是你的事情呢。”

第五十四章 折辩() 
王阳明不明所以,伯颜却猜到了,心想刑部这些家伙手脚也真够快的,居然已经将怀疑王阳明贪赃的事情报到皇帝这里来了。但是看皇帝这个意思,似乎并不如何生气,看来事情或许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

    皇帝命身边秉笔太监将奏章简单念了一遍,等太监念完了,冷冷道:“刑部尚书杜少卿,这老头越来越不成话,这点大的事情,居然也要写个奏章报到朕这里来。这种事情,按我大夏律例去查不就好了。不过今天正好你这个当事人也来了,朕倒也正好看看你的折辩。”

    王阳明不知皇帝所说的折辩是何物,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原来大夏朝廷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但凡朝中官员被其他官员或者刑部、大理寺弹劾,都要上一封折辩书,说明自己的冤屈。王阳明对此一无所知,不敢回话。

    伯颜忙对皇帝禀报:“回禀圣上,臣与王校尉一路昼夜兼行到京城,尚未来得及准备折辩。”

    皇帝点点头:“不妨。既然还没来得及写折辩,就跟朕说说这件事情也行。”

    王阳明正要禀报此事原委,听得小李公公从门外走进来:“国子监散宜生院长在宫外求见。”

    皇帝眉毛一挑:“可巧,散院长今天也来见朕?”

    王阳明心中对碧落暗暗伸了一个大拇指,心想这必定是碧落已经将话带到了,只是不知散宜生如何得知自己来皇宫了。

    “既然来了,就一并请来吧。”

    当下小李公公出去传旨,不出一会儿功夫,散宜生就已经到了。他向皇帝恭敬地行礼,却不跪,这是皇帝给他的特殊待遇,见君不必跪,带剑可上朝。皇帝笑道:“散院长来得巧,你的徒弟刚刚从西北赶回来。”

    散宜生看了王阳明一眼,王阳明冲他偷偷微笑。散宜生见半年不见他,自己这个徒弟黑了些瘦了些,眉宇之间却尽是飞扬神色,眼睛中已经有浅浅的一层氤氲光辉,知道他的内力根基已厚,心中颇为欢喜。

    最难得的是,这小徒弟的身上已经有了些许沉稳如渊的气质,这气质非在前线杀敌磨练不可获得,这可比武功的进步更让他高兴。

    散宜生回皇上的话:“臣禀圣上,臣今天来,是为国子监今年招新一事来汇报。”王阳明心中哦地一声,心想这么快国子监又要招新人了。匆匆之间居然就一年了,真是白驹过隙。但是他心中明白,这只是散宜生寻的一个由头,实际上散宜生真正来的目的,是给自己撑腰来了。

    皇帝点点头:“国子监每年招新,是我大夏国的大事。不过嘛,这也不急在一时,朕这里正在与王阳明说些事情,你来了,正好你也听一听。”说罢将刑部尚书杜少卿写的奏折递给散宜生看,散宜生看完了眉头大皱,但是并未言语。

    王阳明见三人都等自己说话,只好将自己在西北军后勤营被人诬陷的前前后后经过都说了。

    皇帝听完,脸上看不出表情,却道:“这是兵部的事情,为什么刑部反而积极踊跃?”

    伯颜来皇宫之前,心中想不明白的就是这点,兵部分内事,刑部却发公文,虽说不上坏了规矩,终究是有些古怪。

    王阳明却丝毫不奇怪,恭敬道:“微臣与刑部尚书杜少卿之子杜长庆有些过节。”于是把杜长庆在西北悦来客栈强横霸道的事情说了,只略过古伦依兄妹的事情不提。皇帝听完,问伯颜:“王校尉说的,可都属实?”

    伯颜一拍胸口:“臣对王校尉为人很了解。臣以人格担保,王校尉绝对不是贪赃枉法之人,此事必是他被人陷害。”

    皇帝看向散宜生,等待他的意见。

    散宜生淡淡拱手:“圣上,王阳明虽然是我的徒弟,但眼下的身份确实我大夏西北军的校尉,一切但凭刑部调查为准即可。”这话说的不咸不淡,竟一点没有为王阳明开脱的意思。

    皇帝笑道:“现下这房中并没有外人,你不用跟我打官腔。朕就问你对这事儿的看法,你大胆说就是。你我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难道还要遮遮掩掩?”

    伯颜早知散宜生与皇帝之间关系十分特殊,今日亲眼得见,才知道坊间传闻不虚。王阳明暗道师父这招以退为进,让皇帝不得不做出一副“咱俩谁跟谁”的模样来。哎,朝堂之上这些人,一个个的都是老狐狸,小爷我还是太嫩啊太嫩。

    听得散宜生道:“圣上既然如此说,我就照实说了。王阳明是我的徒弟,我收他为徒之前对他的心性品格早都了解。我断定他绝对不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此事定是有人眼红我徒儿的能力和地位,设计陷害他。”

    皇帝哈哈大笑:“既然如此,王校尉定是给人诬告的了。”

    王阳明赶忙道:“微臣只是折辩。微臣认为我师父说的话还是有道理,这件事情,我愿意接受刑部的调查。”这一招叫有样学样,学的是散宜生的以退为进。

    皇帝轻笑一声,摆摆手:“明摆着板上钉钉的事情,何必再浪费人力物力去查,朕不是那等迂腐之人。再者,散院长是我之交好友,伯颜是我股肱之臣,这二人都担保你,我还有什么可怀疑了。这案子不用查了,朕命刑部趁早结了此案。”

    当下他唤过秉笔太监来,命即刻写个回执给杜少卿,说明王阳明是被西北军后勤营的汪直陷害,经查,汪直本身就是贪赃枉法的主谋,居然还敢诬陷他人,着刑部、兵部立刻处理汪直。

    说道此处,皇帝却转头对伯颜道:“这个汪直,你看怎么处置?”

    伯颜想了想,淡淡道:“宁古塔那边缺工匠。”

    皇帝笑道:“你这小子,心也够狠。”即命兵部发文,夺了汪直一切军籍、俸禄、军功,发配到宁古塔去修墙。十年之后再弄回中原来,复为平民。

    原来宁古塔在大夏东北林海雪原中,常年冰雪覆盖,气候极端恶劣,比之西北更要艰苦许多,但凡发配宁古塔的罪人,绝少有能挺过十年煎熬活下来的。所以充军之刑的最高等级,就是宁古塔。汪直这一去,小命想必难保。

    太监一一记下了。皇帝又问王阳明道:“此事只是那汪直一人的罪过吗?”

    王阳明想起那进货的商人曾意图向自己行贿,忙将他的名字点了出来。伯颜插话道:“据臣了解,臣军中勤务营统帅庄聚贤,想必也牵扯在其中。只是他究竟做了多少事情,目前还不能得知。”

    皇帝颔首:“商人逐利,这并不算什么罪过,但是居然将主意打到我大夏军队的身上来,不可饶恕。将那商人发配充军,全家的资产都归到国库。至于那个庄聚贤,哼哼,朕明白告诉你们,写那封检举信给刑部的,正是此人。”

第五十五章 秘辛() 
(感谢醒言i子钰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写下去的)

    伯颜和王阳明恍然大悟,这才知道这事情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伯颜倒还好,王阳明却倒吸一口凉气,庄聚贤与他相熟,每次见到他都是十二分的热情,不想此人居然也来陷害自己。看来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己以前对人太过实诚,幸亏这次有伯颜和散宜生作保,自己才能全身而退,下次如果再被这种貌似忠良实则奸诈的人给陷害了,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庄聚贤嫉妒贤才,有违军纪。夺了他的官职俸禄,罚他重新从小兵干起吧。”

    太监领了旨意,就去刑部宣旨。

    皇帝又与伯颜、散宜生说了一些闲话,听说国子监今年招新,很是有些人才,十分开心:“半年前朕命王阳明等七人都前往西北参军,为的就是能培养像王阳明这样的俊杰成为国家栋梁。如今看来,他们七人都干的很不错。诸位都要继续勤勉,为我大夏分忧。”

    三人赶忙应下,散宜生带王阳明回国子监,伯颜却被皇帝留下来,另有事情商议。

    皇帝见王阳明的事情已经处理完毕,命散宜生带着王阳明回国子监,他还有些军务要与伯颜说。散宜生带著王阳明去了,皇帝命太监搬来椅子,让伯颜坐下。伯颜本不敢坐,皇帝说道:“坐下吧,不用拘束,这里就你我二人了。”

    伯颜只好坐下,但也只半个屁股挨着凳子,不敢坐实了。

    皇帝缓缓开口道:“伯颜,朕对你很失望啊。”

    伯颜没想到皇帝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当下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行军打仗,你是天才,我大夏朝中诸多将领,要论打仗的本事,只怕谁也不如你。袁崇焕那小子,虽然也是我朝名将,但是他性格太孤僻,早晚有一天会因为他的脾气吃大亏,不像你,你是大器之象。这次你与黑袍率领的胡人联军交战,虽然吃了些小亏,但是五年之内,胡人不敢再犯我西北边境,这一场仗,其实打得划算,我不来怪你。”

    伯颜听皇帝如此说,心中稍稍放心些,皇帝却忽然话锋一转:“但是朕交代给你的重要的私事,你没有办好。”

    伯颜赶忙申辩:“微臣知道,圣上将王阳明派到微臣身边,是让微臣看守好他。所以我开始让他当我的亲兵,随时在我身边受我控制。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孩子行军打仗真是一把好手,不忍心埋没了这个人才,就命他组建起一支鹰扬军,出去打仗,为了好好看守他,我在鹰扬军中安插了十个我的心腹,都是跟着我出生入死的亲兵”

    皇帝摆摆手,示意他不用着急分辨:“你打仗是把好手,却不明白这世间人心的奸诈。那些亲兵,跟着你出生入死,所以是你的心腹。现在跟着王阳明出生入死,难保不会成为他的心腹”

    “圣上请放心。即便这些人不能监视王阳明,他毕竟还在我西北军中,受我节制,我时刻都可以控制他。”

    皇帝不认同他的说法:“我就怕你疏忽了。上次你与黑袍开战,居然让王阳明与黑袍正面放对,如果不是散宜生派了朝闻道去,现在黑袍已经把王阳明掳走了,你知道你这是什么罪过吗!”

    伯颜见皇帝语气严肃,赶忙跪下道:“臣知罪!”

    皇帝见他诚惶诚恐,微觉满意,语气和缓了一些:“起来坐下吧。不要动不动就知罪。朕没有要治你罪的意思。”

    伯颜复又坐下,背上早被冷汗湿透,小心翼翼地问道:“恕微臣鲁莽,这王阳明,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让圣上如此挂念?”

    皇帝看了他一眼,缓缓道:“此事可以说是我大夏国的最高机密,只有散宜生知道。朕本不想告诉你,但是你早晚是要担任我大夏最高军士长官的,我告诉你也不妨。”

    伯颜见皇帝随口之间已经给自己封官许愿,心中激动不已。要知道,大夏最高军士长官,那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是正一品的官职,建国之后还没有封出去。自己居然会成为这个官职的人选,心中如何不激动。

    皇帝低声道:“你可知道冥王之子的传说?”

    伯颜听得冥王之子一事,微微摇头,并不知道这传说是什么。皇帝缓缓解释原委。原来大夏灭了大商之后,将商朝皇宫中种种秘辛档案尽数接管,得知商朝钦天监曾有预言,地狱之神冥王将在未来降下冥王之子,给人间带来灭世灾祸。冥王之子降临的预兆就是京都血雨。

    这事被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