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滴江山-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笑声,那话语,居然都带着宠溺。
然后她就飒然转身,一左一右携着两女跟班大步走了。
皇帝陛下呆了呆,朕本想夺回主动权,可这画风不对啊。
什么叫“玩得开心点,我下班了再来接你”!
啊喂,居士,咱们是不是有地方没配合好啊?
等他再回过神来时,姚居士三人已经远去无踪,现场就三个令人无趣的男人。
一个装傻的大胖子,一个啥表情也看不出来的黑脸主任,一个路人小跑腿。
“走吧,咱们去玩吧郑教导,学宫哪里能够玩得开心点啊?”
说着,一行人也去得远了,留下一个空寂的小院。
教导主任在学宫果然神憎鬼厌,自带驱逐光环。
即便对面有学子嘻嘻哈哈追打着走来,远远一看到他,就老实规矩起来,屏息凝神,沿着距他最远的一边低头迅速溜过。
至于身后,再也没有后来人,人家远远见他背影就直接掉头绕别的路了。
三人就这么一路走走看看,郑教导信手拈来的低声给皇帝陛下介绍着一切。
第四十四章 大网(第二章,求推荐)()
学宫特立独行的地位从太宗圣祖分封那一刻,就烙在了学宫的骨髓里。
它虽在神都之侧,却从不属于神都,甚至不属于天元帝国所有。
元泮学宫的封地,囊括了书山和远处学海在内的总共两郡之地,也就是两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就在神都一侧,夹在神都和贯通世界的大河元江之间。
和其他封国由血脉亲属继承不同,元泮学宫每代的山长是由学宫中的所有教职工和在读学子共选产生的,而若是山长在执掌学宫期间表现的名不副实,或者对学宫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其山长之位也是可被联合推翻的。
因为学宫不能有自己的武装,山长要想把位置坐稳靠的要么是可服众人的德行要么是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无论哪一种,都能够把学宫带向更好,这就足够了。
在太宗帝的宏图中,圣堂是隐修处,是天资卓越却一心只愿献身天道不留恋世间红尘者的归属地,是秘密的研究机构,是无数杀手锏的尘封地,立足在世界之中,心和眼却在世界之外。
元泮学宫,就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端、影响贯穿世界整个文明史的综合大学。
这一大片土地,全由学宫自己捣鼓,帝国不能丝毫插手。
几千年下来,在无数代山长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一个奇特的“大学国”,大学城已经不足以形容其巨大了。
除了之前视线中的几处精华之地,属于学宫封地的两万平方公里之地没有一寸浪费闲置的。早就被学宫精心规划了各种用途。
最初,此地只是一片荒芜,太宗帝扔给第一任山长就让他们自己玩去了。
他只给学宫定下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招生范围。
天元界所有国家封国的继承者、所有表现出超卓才智的民间子弟,他都号召各国君主将他们送来元泮学宫进修。
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打折扣的遵从了,也有一些怀疑这里边有些别的企图,从而敷衍行事,派来的要么不是真正的少君要么就不是真正的超卓智士。
太宗帝看在眼里,却没有理会,大概他心中只会一声呵呵,质子这么low的手段我怎么看得上!
历史也证明了这点,那些前来元泮学宫进学,有最得太宗圣祖真传的一批大师甚至宗师们做导师,与世界各地最杰出的人一起砥砺切磋。
在这里,他们能接触到超越时代甚至超越世界的先进思想和学识,他们放眼看到的是全世界,他们结交的也都是世界下一代的掌舵人。
要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张网,那世间再没有比这更宏大的了。
他们进修回去后,就像带回去了神圣的火种,指引大道的真经,让世界性的种田伟业更加深耕细作。
而这,就是太宗帝的目的,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那些搞鬼的国君很快尝到了苦果,他们的国要么很快被身边那些取经回来迅速崛起壮大的国所欺凌吞并,要么就被以前送去学宫做敷衍用的归国之人夺权篡位逼宫,他们唯一被后世谨记的价值,就是违逆圣祖心意会是个什么下场。
听着郑教导的讲述,走在学宫的石板路上,比之前大宗令对他的泛泛而谈,皇帝陛下更多了许多感悟。
开阔眼界,砥砺切磋,增长智慧学问,除此之外,学宫还霸道的将世界分成了两个圈子。
这世界有无数的国,也有无数的圈子,而学宫划出的这个圈子,即便不是最大的,也是最大的之一。
那些各国的君主们,会很自然的将和自己有着同样学宫经历的他国君主看得更亲近,哪怕以前在学宫互不相识,哪怕曾彼此仇视。
那些在学宫进修的民间才智之士,凭此打通了一个最大的天花板。在此之前,他们再大的成就也难以跨越国的界限,若是生在小国,满腔抱负也将难以舒张,可在学宫进修以后,那就是拿到了世界级的文凭,任何霸主强国都会把他们视若上宾,他们也可以自由的施展壮志雄心,不用担心任何歧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国士,就是对他们特有的称呼。所有国士,哪怕以后身处敌国,彼此斗智斗勇,但他们却还有个旁人难以体会到的亲近,校友。
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进入学宫的国君们就将是这个圈子默默排斥的对象,不会有明面的打压,只是这世界级的默契就足够让其窒息,国家的统治将变得更难,国力逐渐虚弱,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可挽回,仿佛就是天意,而且找不到任何突围之道。
除非,赶紧培养出一位有着学宫履历的新国君,这无形的桎梏才会悄然消失掉。
就像前次大朝议中那个需要被裁决的强国,他心中有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
其前任国主意外去世,在此之前还没有明确继承者的人选,自然也没有继承者来学宫求学。然后新登基的年轻君主就在任性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触动太宗铁律,然后帝国做出裁决,上柱国大将军尉迟霸纠集世界联合空军赐予其死亡。
看起来这就是那新君自己作死,没有黑幕,可是实际呢?
即便是那年轻的国君并非作死的性格,依然也会有一个合情合理的深坑等着他和他的国家去跳吧?
没有黑幕,因其已经笼罩世界,与夜空自然同色。
而那些新崛起的强国,必然有一个先期的预兆,其在学宫进修的少君要么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要么与有非凡才能的人结为知交要么吸引了大量国士的投效
那些在学宫中扮猪的少君们,学成归国之后也再没机会变成老虎了。
那些崛起的,那些没落甚至陨落的,都能在学宫中提前看到征兆
就是这样一个无形的圈子,若是不去细品,根本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若是真窥见其形貌,就知其在这数千年中是如何默默地、却坚定不移的改变着世界。
世界在它的默默影响下更节能更有序的运转,进行着更合理的新陈代谢,淘汰掉腐朽的,催长朝气蓬勃的
而这一切,都是在为太宗帝的宏图添砖加瓦,让世界性的种田永不停步,避免一个无序而混乱的世界诞生。
不时有学子的身影在眼前晃过,他们一个个活泼,朝气却又显得极普通。
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要么是未来的一国之君要么就是能够主宰某国甚至影响周围数十国未来数十年上百年国运的权臣智士。
若非事先得知,谁能看出他们和神都民间青年人的不同?
大概也只有在这里,汇集了整个世界精华的地方,他们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的求学者的位置上,收敛所有来自出身或者天赋智慧上的贵气傲气,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学习、交友。
只有等他们再次回到曾经的环境,才会发现一切已经有了多大的不同。
第四十五章 鱼羹(第三更,求推荐)()
学宫山长,作为整个元泮学宫的最高管理者,可以开除废黜某些顽劣不堪或者造成极其恶劣影响的学子,可想而知其所拥有的潜在权势是多么的巨大。
列国君主和各国重臣,无论他们将来拥有了怎样的一片天地,面对他都要恭恭敬敬的尊称一声山长。
山长也确实拥有某种至高的权力,比如,在某些特殊的时刻代表天下列国与帝国对话。
这样的对话历史上发生过几次,每一次都改变了历史。
要么是首相或大将军之类的帝国重臣被废,要么是皇帝直接被换掉,名义上尊奉其为太上皇,直接让其儿子甚至是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侄子登基。
这都是帝国在做一个公正的不偏不倚的“仲裁者”、“裁决者”的时候没做到让天下心服,不公正,有私心,天下列国有大意见的时候。
而最能代表他们发声,也唯一能得到所有国家认同的,唯有元泮学宫的山长。
当然,这样的权力学宫山长从不敢轻用,因为本质上来说学宫山长只是充当了天下列国的传声筒。
在太宗圣祖设定的世界体系中,没有至高无上的权柄,当你掌握某项杀手锏时,你的鸟蛋必然被更多人牢牢拽在掌心。
另外,帝国每次新帝登基前学宫山长也是要出面表态支持的,也算是代表天下列国的表态。只有这样的新君,在天下列国眼中才算是他们所认宗主国的皇帝。
当然,这就是个流程,哪怕新君在为太子时如何的顽劣狂悖,只要其没有真正做出有损天下的事情来,学宫山长也不可能开口否决,帝国只是需要他一个明确支持的态度,以给新登基的天元帝国皇帝加持更多的光环。
学宫山长在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元泮学宫的管理者。把学宫管理好,这才是他的职责。而若是德行有亏行差踏错,也要职位难保。
三人就这样停停走走,主要是郑教导在说,不知不觉见就已时近正午。
因为学宫太大,远距离步行太浪费时间,学宫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专门的车马停泊点,曾胖子主动去唤来一辆,对皇帝低声道:
“陛下,这时近正午,咱们先去吃午饭吧。末将就知道有家的清蒸文鱼细嫩爽滑,很有特色,熬的鱼汤也非常鲜美。”
“好吧,咱们就先去吃饭。”
皇帝陛下心中对曾胖子很是满意,或许是学宫中扔块砖就能砸到十个未来国君,身为教导主任更是亲自教导过太多犯了规矩的未来国君们,又或许是因学宫掌握可废帝废相的杀手锏反正他没感觉到郑教导对他这个皇帝有何特别相待的。
另外,他可不相信自己现身学宫这消息还没在学宫上层传开,老丈人不露面也就罢了,自家人不讲究,可这半天下来愣是没有一个露脸,这就是有点没把朕这个皇帝当干粮啊!
不过想想学宫这么特殊的地位,也确实可以自矜一下。
皇帝你既然要微服出巡那就微服去吧,你要光明正大的来我们也就迎接了,你偷偷的来那就偷偷地看吧。
何况教职人员嘛,要么是不太接触红尘俗气天生就有点呆傻,要么就是觉得自己带出了多少巨牛叉的国主重臣所以对自身的定位有点偏高,也可以理解的嘛。
皇帝陛下最终只有这么悻悻的在心中给自己开释。
不过,即便如此,有个有眼力的自家人跟着心里还是更舒坦些啊。
上次去圣堂皇帝陛下被打击了一下,现在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在学宫这半日还是难免有点心中悻悻。
三人登车后,马车起动,进入马车专行的车道加速飞奔起来,行了近半个小时,这才走出学院区域,进入一条繁华的街道。
皇帝看了看两侧的行人店铺,惊讶的问:“这些店铺经营者都是学宫的学子吗?”
清一色的年轻人,而学子和商人的气质有着明显的不同,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郑教导点头道:
“因为姚山长的大力整治,学宫之内,现在都只有学子和教职人员了,包括店铺经营,各种杂役,包括打扫净室等等,都由学宫学子自己解决。”
皇帝陛下一惊,这个有点狠啊。
净室,如厕之地。
你让未来的一国之君,倾国重臣们去干这种事,他们不造反吗?
郑教导正要细说,马车停了下来,和车夫同在车驾前方的曾国潘将军飞快蹦下马车,将车帘揭开,低声道:“陛下,咱们到地儿了。”
轩辕启明二人下了马车,一间很普通的酒楼,匾额上写着“翮国鱼羹”。
曾胖子在旁很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