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丹盖尔-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杂诎履艿脑擞靡廊皇悄Хǖ暮诵摹�
专家学者把晦涩的语句写在书上,法师成日呆在实验室中。但是人类对于魔法的了解几乎依然停留在常识阶段。
附录3精灵文化()
精灵的寿命很长,极少出现有年衰死亡的事件。但精灵在漫长人生的末途总会产生一种宽慰感,使他们无惧于那没有旅人曾归来的死亡国度。这时厌世者会自己前往人迹罕至的山林,静静的离开这个世界。不过相比于此,死于意外、疾病、战争的占多数。
神启之前精灵拥有诸多部族,分散在拜尔的辽阔大地上摩擦时有发生。相互的制约与威慑让精灵的文化方面进展缓慢。依德利尔开始传播埃塔隆教之后,精灵出奇的团结在一起,伟大而睿智的文明就从此开始。
精灵至今还在颂唱依德利尔的丰功伟绩,因为他带来的信仰和希望。
精灵是摆弄数字的好手,就连他们粗俗的咒骂也不离开有关次方增长,无限的合集。所有数字在精灵文化中都有非凡的意义,甚至其圣城都是由数字命名的,这种命名方式简单有效的彰显了这些城市的时间顺序。
精灵使用12进制,他们一般使用一打(12个)一箩(144个)进行记录和运算,他们酷爱这一数字和它的倍数、因数(就像我们对整数的好感一样)。精灵文化的各个地方都可以看见这种执念的影子。
从精灵的计时方法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一点,一精灵日有25小时、每个小时拥有24分钟,一分钟拥有144秒。每小时与现行的人类小时略短144秒,于是额外追加一小时予以补正(我相信一天25个小时一定让很多精灵浑身难受)。一块皓月石在烈日下的奥能增长,使一个精密机器的刻度移动所花费的时间被认定为一秒。
很快精灵发现,一天的时长和他们稳定的机械并不契合。有时长几秒,有时短几秒。这种误差是精灵无法接受的,他们把秒数计算到一个回归年的精度。在一年终结的时候,所有短缺的秒数和有余的部分统统结算,以消除大自然微乎其微的误差。
中古纪元传统的精灵历法把时间划分为年(一个太阳周期loa)月(一个月亮周期)日(一个日照周期)。顾名思义历法应当顾全这些所有含义,并且和12有关。
一个月亮周期大概为29天半,所以月份天数以29、30天这样循环下去,12个月为一年。
这种纪月并不理想,大概每38个月会和实际月亮轨迹误差一天,需要补以闰日。
太阳行进的黄经轨道,被划分为12个节令和12个中气。每个节气时间都有所不同,大约在14天——16天左右。一个太阳周期年为365天左右。
但是月亮周期的一年有354天(不一定),比实际意义上的太阳黄经周期短上11天左右。
为了应对这种偏差,精灵年需要在没有中气的月份后面设立闰月每5年闰两次,19年闰7次。以保证和太阳周期的吻合。这样有些年份就拥有13个月,这是精灵难以接受的。索性叫他们闰月,属于前一个月的附属。这样他们看着日历,心里会舒服很多。
精灵有六个季节,称之为春、夏、秋、凋、冬、萌,其古精灵语名分别为tuil?,ir?,yavi?,quell?,hriv?,coir?,夏冬拥有72天,其余的季节拥有54天。每星期有6天,一年将近60个星期。多半也是因为他们对数字12的怪癖。
在这些无数的修正和补偿之后,这套历法依然每238年误差一天,而且难以被闰日这种方法所补全。
虽然精灵用大量的天文观察,每年都修正着这些精妙的误差。历法本身却越发复杂,导致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历法和官方大有出入。最后在中古纪元904年的文化改革中,出现的新历放弃了对月亮周期的兼顾。用一系列简单的算法,把误差降低到3300年一天。
新历由31、30天的月份组成,这样一年就拥有366天。在二月中减去一天,就是365天。非常接近回归年的时长,每4年的时候在2月追加一天。每逢百年,不追加闰天。每逢400年及其倍数则追加闰天。由于不用兼顾月亮周期,新历可以无所顾忌的修正,以契合太阳的黄经轨迹。
另一个被大刀阔斧改革的是古精灵语。
古精灵语拥有48个字母,其中包括了12个数字符号。
精灵语五种元音,各有长短之分,六种双元音。(用符号标注长元音和重音音素)精灵字母也许并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功能和字形毫不相关的字母表,书写方式更像是辅音符号系统。每个字母都拥有类似的形状和风格,由竖、撇组成。24个基本字母,包含4个系列(tema),每个系列6个等级(tyelle)。以及12个附加字母。
然而古精灵语的繁复难懂不是因为它诸多变型的单词,而是逻辑复杂的十种格位、六种截然不同的时态、六种人称代词、甚至物称代词(只需要简单的变形就可以代指事物)。多如繁星的介词、动词、比较级。但是没有任何冠词,使得语句中的繁复引用和复杂的逻辑让人费神。就连精灵自己也抱怨它的冗长,有些博学的精灵用简单的哥布林语拼写文章,以示抗议。
人类登陆前,米丹盖尔的其他语种实在没有任何建设性。食人妖语根本算不上语言,穷极他们所有的词汇也大概只能问出“今晚吃啥”这种问题。巨魔语与其说是一种语言,不如说是用不同的音节表达自己的感受(ro表示生气、hi表示开心),他们的智力大概根本无法创造出语言这种东西。
相当社会化的哥布林的语言,也相当青涩。没有太多形容词和副词,没有主谓宾的语式。学习哥布林语更多要依靠猜测和经验,而非头脑(我想也没有人会去学习这种狡猾龌龊的种族的任何东西)。
人类来到图尔之后,精灵才终于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完整语言(人类语言的简便性,几乎是现代精灵语的雏形)。受到人类语言的启发,精灵学者开始了语言精简的道路。最终在中古纪元904年,语言上的改革爆发成为了全面的革新热潮。
化繁为简的现代精灵语迅速普及开来,到现在,古精灵语只有在文学作品、宗教仪式中才得以重现。
得益于精灵杰出的数学造诣,精灵的建筑风格和工艺可以用神奇来概括(虽然他们在艺术上偏爱华美的曲线)。精灵总是喜欢挑战正常的理性的建筑,利用一整块汉白玉雕刻成的屋子、仅仅使用钢铁线条佐以魔法构建的遮风避雨的厅堂。随后更加异想天开的建筑设计随着文化改革喷薄而出,密室中拥有完整气候循环和日月星辰的豪宅、利用植物生长天然形成的建筑(还有水晶版本的)。
精灵的建筑蕴含着记忆,不可思议的魔法把昔日的欣喜和忧伤都印刻在每一面墙壁里。精灵会沉浸在圣城明的老石阶上直到最后一抹霞光淡出西方。
伴随着这次革新,魔法也做出了大胆的进步。诅咒魔法(也铸就了后世知名的誓约魔法)和灵体魔法,这两个先前上不了台面的“旁门左道”也被精灵所正视。
那些过去的日子里,精灵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的时代将会结束。当事情发生之后精灵才想起把往日的种种,记录在历史的纸页上。精灵称呼他们依然行走在伊西尔汀之北的日子为璀璨纪元,他们有时会怀念过去的时光,感叹时代的褪色。
附录4兽人文化()
中古纪元,精灵称璀璨纪元875年。人类在图尔的密林中发现了兽人,兽人并非不能沟通,但是他们的文化和哲学(当然还有生理)难以被人类理解。
兽人拥有动物的外表,毛茸茸的皮毛。形态多变,有强壮的黑熊,也有迅捷的大猫。但是父母的外观并不会影响后裔的形态,而是位于黄经轨迹上的星座和月亮位置决定出生当天孩子的外貌,兽人身上的毛色花纹也会被行星的运动所左右。
兽人拥有六种有律可循的形态,即猫(科)、兔子、熊、犬(科)、牛、马。从新历的3月20日左右开始循环,其中猫与狗形态的星象周期有92天,其余四种只有45天。
大多数兽人拥有人类和精灵一般的手掌,四肢。但是一些少见的情况下,兽人会出现其他的稀有形态,有些小巨人可以拉动两匹马拉动的货车,有些如同小猫小狗一般大小无法说话。
兽人的祖训教导他们,将一切神造之人一视同仁。不同的形态和个性都是神带来的试探,用来试探我们能否看穿这些单薄的身躯,看见真正的灵魂。
“我们原是神子,却堕落至此。被偏见和妄语致盲,被兄弟的蒙昧折磨。但救世者必临近,将我们带回恩典满溢之地。”
兽人们遵循着教导,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守望着兄弟的灵魂,静候着救世者为他们带来慰藉和救赎。
不少精灵相信,神留下了许多信息的碎片,并且小心的扳动命运的齿轮,这一切都是神计划的一部分。精灵把兽人神话中的部分整理出来,加入了《埃塔隆法典》的附页。
而人类将兽人“荒谬”的遗传因素,解释为低贱种族的“混乱生活”。人类用织物和酒水,换取兽人种植的作物。用贸易和花言巧语,让兽人在人类城市中做工。人类的贪婪压榨和巧取豪夺最终转而成为暴戾的迫害,甚至猎人们在林中将兽人当作猎物,毛皮被摆在财主家里以供观赏。
虽然信仰要求兽人需要逆来顺受,但他们从没有一刻放弃过追求自己应得的自由。
据说兽人族长特里杜在“林地之林丕”的游说,是精灵实施人类管制决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人类痛恨林丕和兽人的重要原因。帝国建国之后,人类把对兽人的奴役当作一种报复。
在帝国最为艰难的时刻,这些无价的劳动力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远比皇帝要大。在无边的旷野被开垦,高耸的建筑完工,帝国263年兽人终于拥有了久违的自由。
同时自由也是他们唯一拥有的东西了。
兽人们陆续离开城市,回到祖先耕作的土地。
“救世者必临近,将我们带回恩典满溢之地。”他们念叨着缺失不全的传说,踏上了归途。
现在兽人已经是难得一见的罕见风景了。
附录5人类文化()
中古纪元,精灵称璀璨纪元729年,载有118名乘客的方舟被洋流携至图尔东海岸,鱼腹沙滩。没有任何史料和文献随船登陆,最初的人类也选择了闭口不提过去的事情。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人类因为巨大的天灾“大洪水”离开了世代生活的西方大陆。
富庶的图尔地区,让落魄的人类得以安居。人口也发展迅速,每天都能在向东方的探索中发现新东西,精灵也乐于与人类分享他们的文化、魔法。人类原本贫瘠的艺术和学术,在新血液的注入下蓬勃发展。
埃塔隆教也很快被人类接受且信仰,但是精灵一直对此保持怀疑。因为人类与传统教徒的觉悟天差地别,因为“他们热爱人前的荣耀,过于神前的。”
人类所踏足的地方越来越广,文化和建筑风格也出现了不同的特点。图尔地区的人类偏爱朴素简单的四方形房子,顶部除滴水嘴外没有过多的装饰。房屋架设许多窗户,几乎所有的装饰布置都围绕着窗户,盆栽和阳台是一切的核心,街道上都是植被和晾晒衣物的凉阴。他们的高塔和政府大楼也离不开四方形和平顶的格调,平淡却瑰丽。
图尔的人类,往往都沉浸并庆幸自己波澜不惊,自给自足的简单生活。阳光每天都照在他们的门口,咸味的海风从西方吹来,看着这些似乎没什么能改变现在美好的一切。有人说他们安于现今,没有探索精神。这些人这么说着,也羡慕着。
冉特地区的人类与精灵交流更多,建筑风格更加异想天开。特殊的尖顶拱顶结构,使得雨水不再积留在屋顶。坚固轻盈的飞扶壁结构,让楼体更加高耸,得以在墙面上大面积使用玻璃。额外的尖塔和尖角装饰,使得建筑更加修长。
冉特建筑的大成之果,就数米尔沃斯的“神之屋”大教堂了,其面积足以容纳三万余人,用一色大理石堆砌而成。仅仅建筑外的神龛雕像装饰,就至少6000尊。使用了14个飞扶壁结构,24面大型玻璃窗,不计其数的尖塔装饰。从远处看教堂简直就是一只大理石刺猬。如此宏大的工程自然也耗时漫长,在精灵纪元300年左右,教堂的蓝图就开始制定与修改,最后历时244年的工期,神之屋大教堂最终在精灵纪元564年完工。
除建筑以外,冉特人类的**也随着他们繁复的艺术风格增长。商业和贸易日新月异,但并非向好的方向改变。社会迅速发展,并且分化。对劳动力和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