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睦宋 >

第68章

睦宋-第68章

小说: 睦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9章 学堂事宜(一)() 
腊月十四,林夫人和林清素终于回到了泉州,林仁肇在任上,却是只有年后几日的时间才能回来,连年都是无法在泉州过的。

    一接到小周周到了泉州的消息,母女二人便连夜赶路,并准备往后就住在泉州,哪也不去了。林夫人突然间就有了一个孙儿,林清素突然间就做了姑姑,两人可是高兴坏了,整日里便陪着小周周。

    “奕儿,谢谢你!”

    “婶,别这么说,这些年,您和虎子叔叔当奕儿是亲儿子一样,奕儿的儿子不就是你们的孙儿吗?”

    “说的也是,你虎子叔叔还动过收你做干儿子的心思呢!”

    “哦?”这倒是沈少奕第一次知道这件事,他不知道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林仁肇从未和自己说起呢?

    “后来啊,你虎子叔叔说,你虽然不是我们的儿子,但是待我们比亲儿子还要亲,为什么还要去弄这个干儿子的名头呢?纯属多此一举。”

    “娘!”沈少奕的眼中,带着泪光,有许多的感触,他这一声,完全的发自于内心。

    “奕儿!别哭!”林夫人用手指擦去沈少奕已经滑落的泪痕,“你是个男子汉,将来是要撑起这个家的。你这声娘,婶就收下了,只是婶还是觉得,你都叫了这么多年了,还是叫婶来得习惯一些。”

    “婶,奕儿知道了!”

    “别忘记了,奕儿你不仅是婶的孩子,还是韩先生和周家的孩子。”

    算一算时间,离离开泉州北上辽国的时间,差不多也就两三个月了,他突然觉得,自己的时间好像不够用了,因为工程学堂的事情,他自己觉得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交代好。

    之所以选择将工程大学交给喻皓,是因为沈少奕觉得,在他认识的这些人中,喻皓算是比较年轻的了,他有自己的想法,有对世俗的一些不满,甚至有的时候有一丝丝的狂傲。最重要的是,他又是一个会听别人说话的人,还是一个读过书的底层手艺人,有着手艺人应该有的细心和恒心。

    沈少奕需要的不是一个会对别人高高在上的人,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只会唯唯诺诺的人,眼前这个比他年纪大上一些的年轻人,无疑就是他认为合适的人了。当他直接将一百万贯交给喻皓的时候,喻皓都直接愣住了,半天都没有缓过劲来。

    在这两个多月里,沈少奕除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外,时间都给了喻皓,事无巨细的与喻皓一起探讨着。

    “公子,这不行,既然工程学堂是您的私学,不收学资那不是亏了吗?”

    “也不过是前三年不收而已,费不了多少银子的。况且,照我推算,这几年报名入学的应该不多,每年有三两百人就很多了,毕竟这些学子还要负担自己的食用,没有多少穷苦人家的孩子能够负担得起的。预计明年秋季开始招收学生,学生最少要两年才能学有所成,真正等到这些人出了学堂,能够开始养家糊口了,最少也是三四年后的事情了。而在这段时间里,其实,学堂还是有银子可赚的。”

    “有银子可赚?”

    “是的!沈某早就算好了,若是有无限的银子在背后支持,很快的,百研堂便可以开始有收益了。”百研堂是沈少奕新设的一处地方,专门用来给这些手艺人用来研究的,类似于后世的研究院一类的地方,“比如每个人都知道矿砂成铁,铁成钢,而钢却也大量的用在兵器上了,只是钢的产出极少,导致了价格高涨,就算是朝廷也没办法大量的使用。”

    “那么,如果百研堂能够经过反复的测试,改良炼制的方法,可以增加钢的产量,或者是增加钢的纯度,到时候完全可以有学堂自己的冶炼工场,炼制出比别人更好更多的钢来,这自然就是收入了。”

    “再如德化瓷的烧制,也是可以深入研究的,若是学堂烧制出来的瓷器,比别家的更为精美,那还愁银子不如潮水般涌来吗?当然了,还有一件事情沈某还没告诉喻先生,那就是前三年所有招收的学生,最终都会进入学堂所办的工场之中,而且工钱会比别的工场要多许多。”

    “哦?”

    “沈某要用这些学生打响学堂的名号,让所有人看一看,从学堂出来的学生,完全可以过上比别人更好的日子。而且,这些学生进入工场之后,也不是一直就在工场里做工,每年还都要分批再回学堂学一些新的技术,让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成为工程师,而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人工。”

    “公子真是看得远啊,三年有一千个学生的话,那将来就有可能会变成一千个工程师,哪怕是有五百个,那也不得了了。只是,既然这些学生将来都会进入学堂的工场中,为何学堂不干脆将他们求学时的一切用度都包了呢?”

    “这当然不行了!若是有一个地方愿意白白的让你学艺,还供你吃,供你穿,那根本不用浪费时间去招收学生了,光是街上的乞丐就会把学堂给挤满了。”

    “公子说的是,喻皓欠考虑了!不收学资这个条件,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喻先生方才不是还对为什么沈某让你和几位同僚在开学半年之后为学生们分班?那沈某现在也一并就告诉你原因。”

    看着喻皓点头,一副受教的样子,沈少奕才开口问道:“喻先生除了子承父业之外,想必也是对这个行当有很大的兴趣,才会有如今的成就吧?”

    “正是!若是喻皓对此没有兴趣,可能就像沈公子所说的,会选择别的路走了。”

    “喻先生说的没错!同样的道理,若是学生都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那就算喻先生呕心沥血,恐怕也教不出真正的工程师来,更别说是大师了。分班的意思,就算要将有兴趣的人集中在一起,让他们可以互相借鉴,也可以互相促进。当然了,最主要的是,不能让他们什么都学,沈某要的是专精的人才,而不是什么都去学,却又什么都学不好的人。也只有这样专心一意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才有可能成为工程师,成为大师。”

第140章 学堂事宜(二)() 
“喻皓明白了!”喻皓点头说道:“那么,为什么这最初的半年,却还是要让学生以四书五经,经史百家为主呢?这应该是泉州大学教学的范围,好像与学堂没有太大的关系吧!”

    “喻先生想错了,这些很重要!若是连大字都不识,那么叫出来的学生,最多也就是一个工匠而已,他们只知道按部就班的去做事,不会有自己思考的能力,何谈成为工程师,成为大师呢?而且,不仅仅是最初的半年,后续最少还要维持半天学文,半天学艺这个状态。”

    “那各位教习的薪俸应该如何安排?”

    “薪俸就先按照每人每月最低十五贯吧!”

    “十五贯?”喻皓难免有些惊讶了,他记得沈少奕明明说过,要让学堂的教习过得比泉州大学的教习好的。

    “喻先生是不是认为沈某诓骗于你了?既然是最低十五贯,那自然就有更高的,而且,这个高是不限制的。在十五贯的基础上,余下的就要看诸位教习有没有这个本事赚到了。”

    “哦!”

    “除了这十五贯,另外再有每个月的考评。这考评分为四等,第一等的每月另行有二十贯的奖励金,二等的十贯,三等的五贯,四等的就一个铜板也没有了。”

    “这······这考评总要有个度来衡量吧?”

    “当然有了,这就需要辛苦喻先生想一想该如何去把握这个度了,而且想出来之后,还要公示出来,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当然了,沈某还是有一些想法,希望对喻先生能够有所帮助。”

    “沈公子请说!”

    “比如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学生喜不喜欢听这位教习的课,若是学生都不喜欢听了,又怎么能够学得好呢?”这一点,其实是沈少奕想起了自己上学的时候是有多么的枯燥,要不是担心回家会被老爸打屁股,他宁肯上课的时候睡觉,也不愿意去听老师在上面讲课了。

    “所以,要么是教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要么,这个教习就可以辞退了。”

    “辞退?”喻皓毕竟年轻,他所知道的只是尊师重道,哪里有因为学生不想听课就辞退教习的事情的。

    “没错!就像是两个铁匠,一个打制农具又快又好用,另外一个又慢又难用,你会选择哪一家的农具呢?”

    “当然是那家又快又好用的了。”

    “这不就得了,每个人都会跟喻先生有一样的选择的。相应的,很快另外一个铁匠的铁匠铺,那就只能关门大吉了。当然了,沈某并不是让喻先生不给人留余地,而是要有一个度,比如连续三个月的评定都没有进入前三等过,那当然只能换另外的教习来教了,否则耽误的,便是学生了,学生连听都听不进去了,更别说要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了。”

    “再来说到考评之外的收入了,那个才应该是每个教习最关心的地方,那就是百研堂了。”

    “百研堂?”

    “对!想要进入百研堂,必须要有一些门槛。当然了,这个门槛刚开始不要定得太高,只要是有心研究的人,其实都可以进入。但是进了之后,若是没有心思,也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的,那完全可以将他请出百研堂。”

    “当然了,喻先生必须牢记两条,第一条,百研堂是没有薪俸的,想要有所收入,那就必须要有突破,就像之前沈某与喻先生所说的炼钢,不管是品质,还是说数量上的提升,都可以有极大的收入。”

    “哦?”

    “而不管是谁,只要有了突破,可以依据这突破的大小来给奖励金。比如,你的方法可以提升钢产量一成,那么,完全可以将一个百人的炼钢工场一年的利润中的一成作为奖励金。”

    “一成?这···这······”

    “喻先生认为很多吗?”

    “当然很多!”

    “其实一点都不多。别忘了,除了这一成的利润之外,往后所得的利润,那可是尽归学堂所有了,再多一些也是无妨的。当然了,这部分的银子并不需要一次性的付清,而是可以在每月结余后再付。”

    喻皓就是再傻,也知道这个帐不管怎么算,学堂都是占了大便宜的。

    “再来说说第二条,那就是从百研堂研究出来的任何方法,都必须是属于学堂的,而不是个人所有,因为学堂付出了大量的银子让你研究。记住了,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仅要与进入百研堂的每个教习签订合约,合约中还要规定,最少三年内,不得将这个方法外泄,一旦外泄的话,需赔偿学堂所耗用的银子,包括那些奖励金的百倍以上。”

    “百倍以上?”喻皓都是惊呆了,百倍以上那就直接可以把人逼死了。

    “对,就是百倍以上。否则的话,学堂花了大量银子研究出来的方法,岂不是要让别人得益了?”

    “说的也是!喻皓明白了!只是,沈公子为何要定那个三年的期限呢?万一三年过了,这个方法流传了出去,那岂不是也是学堂的损失?”

    沈少奕不由得笑了,他果然没有看错喻皓,喻皓总是会想着为学堂,或者说是为他沈少奕争取一切的利益。

    “喻先生难道认为,三年的时间,不足以让百研堂研究出来的方法更进一步吗?而且,好东西是要拿出来分享的,若是只有学堂一家大赚特赚,那别人会眼红的。而一旦有人眼红了,那就会平白的生出许多事端来。虽然说紧紧会留在学堂,还有家师,以及留大人的支持,但有一个词说得好,叫做和气生财。”

    “喻皓明白了,多谢沈公子赐教!”

    “喻先生客气了,谈不上什么赐教,只是一些想法而已,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喻先生去琢磨。另外,沈某不日要离开泉州了,关于喻先生的薪俸,那也要定一下了。”

    “沈公子不是每月给喻皓十五贯了么,这就足够了。”

    “当然不够!除了这十五贯之外,等到学堂开始有盈余之后,每年的盈余,二十取一,归喻先生所有。”

第141章 小姐是谁() 
北地开春较晚,已经是三月底了,还是感觉天气有些凉。

    周恒照例将海船停在了滦州,再将海船上的货物搬运到马车、驴车上,一路北上,已经过了卢龙塞了。

    这里离大定府已经不是很远了,沈少奕很是奇怪的问周恒,为何不干脆将海船停在锦州,前往临潢府的路途可近了许多了。却原来走卢龙塞是一条古道,一向商贸发达,每次返程南下的时候,这一路却是有许多的山货可以收,而且锦州原来也就是个小地方,不过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了起来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