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三一听要人品值连忙去看,发现系统中剩余的人品值刚好有一百多点。
张三计算着,自己第一次获得一百点人品,第二次获得八百多,加上自己刚刚招募的那些人,应该早就够了。为什么现在才凑足一千?不懂就问系统。
“检测到刚刚招募行动只有少数人真心感激,未收集到足够的人品值。”
张三想了想可能自己只是空口白话没有让人信服的关系吧。
看了看自己可怜的人品值,张三还是决定不看自己的属性了,不看也知道就那样呗。
不一会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张三带着人先往一个炊饼店走去。
张三招呼大家每人先领两个,不是张三抠门,主要是怕这些长期未吃饱的人吃撑住了。这也是杨氏教自己的道理。
当然考虑到阿牛的特殊性,张三分给了他十个,阿牛愉快的接过,立刻开吃。
只见他两三口一个,眨眼的功夫就把十个炊饼吃完了,这时他身边跟着的一个小女孩说道:“哥哥,我两个吃不完,给你一个吃吧。”
阿牛拍拍肚子说道:“哥哥吃饱唻,你自己吃吧,多吃些才能快快长大。”
这时看着这个疼爱妹妹的少年,看他妹妹也就十多岁吧,这时又递了两个馒头给他说道:“好了,不是不给你吃饱,只是怕突然吃的太多,吃坏了肚子。明天就让你们都吃饱饭。”
张三奇怪的问道:“阿牛,你今年多大?你妹妹今年多大?你们姓什么?”
阿牛摸摸头说道:“哦,俺姓张,俺妹妹叫一菲,俺十四岁,俺妹妹十二岁。”
张三听了和杨泰相互对视一下都无语了,这还是个孩子啊,真是个变态啊。
张三忍不住说道:“阿牛啊,不如我给你改个名字吧。”
张阿牛说道:“好啊,反正俺让人家叫阿牛早就腻歪了。”
张三想想最后说道:“你就叫张元霸吧。”
“好啊,那俺以后就叫张元霸,谁在喊我阿牛,看我不打扁他。”说着张元霸挥了挥拳头说道。
张三起这个名字也是想起了隋唐英雄传里的李元霸,这个张元霸如此天赋异禀,将来说不定真的能成为李元霸那样的猛将。
第三十五章 京城居大不易()
张三看着杨泰和张元霸感叹,自己现在也算是有了两员猛将,只是杨泰这人平时也不爱说话,不知道性格如何。好在古人还是比较讲情义的,现在这两个人也只能通过情谊慢慢拉拢了。
大家正在吃炊饼休息,张三叫过来李四商议一下,这么多人自家小院肯定是住不下的,那么就需要去租院子,张三询问李四得知自己这样的院落一个月租金就要十多贯,为了节省成本,张三只好把大家的家庭单位拆开,租两个院子,这样都睡大通铺,一个是光住男人的院落,一个是住女人和孩子的院落。
再加上还需要一个工坊院落,那每月仅仅房屋租金就要五十多贯。
但是这些钱还只是最节省的方案了,张三命令李四赶快去找,最好是三个院子相连的。
李四说道:“三哥,这个到不用去找,京城这样对外出租的院子很多。我知道显宁寺就有这样的院落出租。”
今年不是科考年份,所以各个寺庙都有些院落空置,张三立刻拿出三十两银子让李四先去定下院子,购买些木板等物弄些大通铺。
李四领命去了之后,张三有让大家休息了一会,消化消化才继续赶路。
这吃了饭之后,大家的脚步果然轻快了很多,大家穿过安肃门时确被城门卫兵拦住。
原来开封府前些日子已经下文,不准流民进入京城乞讨,张三上前解释了一下,又塞了一贯铜钱大家才顺利进城。
大家沿着安肃门大街一路南行直到芳林苑向右一转路过一个路口就到了显宁寺,这里离张三的小吃街也不算远只有一两条街的距离。张三还是很满意的。
这里既然是常年对外出租,里面到不缺床铺用具,所以李四只是早来半个多小时,这边的僧人已经帮忙把这里收拾停当。
张三看了看差不多了之后,就把大家召集起来说道:“各位听了,我们招你们来是为我们义和兴做事,我们义和兴自有自己的规矩。”
大家一听张三这么说也不敢在交头接耳,张三看大家都在仔细听,就接着说道:
“京城房价甚贵,这一间屋子都要一两贯钱,如果一家一间单单是房租就要每月百十贯,所以你们要分为男女住在两个院子里,当然小孩子跟着女人院子住,我会派专人照看。”
大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说话,他们也都知道张三并没有骗他们。所以也不好说什么。
张三见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反对,就继续说道:“当然肯干活,卖力气的人还是有机会住进自己的单间的。”
张三看着交头接耳的众人说道:“其他的我们以后再慢慢说,现在开始分房。”
说完李四猴子还有杨泰开始指挥大家到各自的院子,大家整理着自己的生活物品,算是暂时安顿下来。
原本张三还想,今天就能开工呢,但是看看这边的状态觉得恐怕一天很难收拾好。
眼看着日头已经到了中午,为了不耽误小吃街那边的生产,张三让李四先挑选了十个人过去帮忙。
其他人开始打扫收拾院子,新的工坊院子里有很多东西需要添置。
而且那些人的饭食也要安排,总不能顿顿都在街上吃吧。
中午这顿张三让人买了米和麦子掺和在一起煮粥,每人只能喝最多三碗。吃饭时张三特意言明,不是不给大家饱饭,只是大家身体需要适应。
只是张三不知道,这一顿米粥已经让大家很满足了,张三特意允许张元霸可以喝六碗。
到了下午张三让李四回来帮忙布置这边的各个生产环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现有的小吃制作方便搬过来的就先搬,在这边先开工。
至于新东西,张三只有一边安排人去采买,一边教大家制作。
一天的忙碌混乱之后,总算把事情安排妥当,天黑后张三又特意去老吴家看了看。
双儿因为她爹的病情,这两日也消瘦下来,张三看着躺在床上昏迷的老吴,也没有一点办法。
晚上张三李四还有杨泰在家算账,发现仅仅一天时间,就花掉了一百五十多贯,而且这么多人的吃喝用度,就算节省,一天也要八贯钱左右。
刨去那边小吃摊建设预留的五百贯,也就是说,剩下的钱只够大家一个月的开支而已。
这一个月不成功,那么就只有裁员或者关门了。
张三当然知道,以现在的趋势不会,就算发不了大财,至少养活这些人应该没有问题吧。
反正工作进度都要加快,既然有钱了,自然不能按部就班的继续慢慢发展。
明天有三样小吃要开卖了,炸串,铁板豆腐只是小项目。
真正重要的还是早餐系列,只有有特色的早餐,才能真正把那些只是来图新鲜的人,变成熟客,常客。
在张三的印象中要做好餐饮,只是做到两点,一个就是好吃,一个就是集中规模。
至于好吃,除了做工讲究材料地道之外,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如果以前还担心自己的一些创意被人学去,那么有了辣椒,就不在担心这个了。
至少在辣椒大规模普及以前,义兴和记的特色将无法模仿。
辣椒会不会普及?张三觉得肯定会!但是张三到时候更加不会担心被抢了生意。
到时候如果只是还只是依靠一招鲜的市井小吃摊主。那也就不用混了,趁早找个坑把自己埋了了事。
别的不说,找一个小岛,专门种植辣椒,然后卖辣椒就是个好生意。
张三想着既然要种那岛的事情怎么搞唻,梁山虽然是个好地方,但是自己有本事占下来种辣椒么?不知道王伦上山没有。
反正现在是不要想了,以后有机会再看吧。
张三又想到阮氏兄弟,还有浪里白条张顺,混江龙李俊等人,不知道现在在干吗?
阮氏兄弟应该在石碣村吧,张顺李俊在哪来着,是浔阳江还是长江来着?
石碣村在梁山,浔阳江和长江上就难找了,只是张三却不觉得依靠几个水性好的人就能建成一直厉害的水军。
当然内河小船战斗会有不错的效果,但是真正的大海或者长江上的战斗,水性只是一个方面吧?
第三十六章 鼓上蚤时迁()
其实梁山上根本没有重视过水军,当然那时代的人普遍都是如此。
梁山上也有很多厉害人物被埋没,例如时迁,其实时迁最大的作用不是偷东西,而是搞情报工作。
情报工作有多重要,不用多说了吧,但是像宋江这样把一个情报人才如此浪费,仅仅排倒数第二,绝对是绝无仅有啊。
张三想着自己有没有机会收服时迁呢?时迁在哪来着?
好像和杨雄石秀在蓟州来着,以后有机会要去收服个试试,时迁好像是主动上梁山的吧?
张三正在胡乱想着事情,那边李四和杨泰看着,张三一会皱眉,一会微笑的在干嘛?
两人对视一眼,李四上前捣捣张三问道:“三哥怎么了?”
张三这才反应过来,说道:“没什么,对了,今晚的伙食安排的如何?他们可还住的习惯?”
“有什么不习惯的,那里不比破庙好几倍,晚饭一人两个炊饼,一碗稀饭,众人都感谢三哥仁义呢。明天的上工时间也都安排了。三哥不必担心。”李四回答道。
“哦,那就好,大家都休息吧,明天还要忙活。”张三申了个懒腰说道。
李四和杨泰各自去睡了,张三又躺在床上思考着水浒中各个人物所处的位置。迷迷糊糊的睡去了。
第二日,杨泰五点多钟来叫张三起床,梳洗完毕,张三就和杨泰一起去义和兴那边照看。
小笼包这边早有人两点多就起来按张三的要求准备,今天第一次开卖,所以张三就过来盯着。
这种小笼包也并不是什么特色,大宋也有,但是只出现在大官皇家,寻常百姓很难吃到。
张三之所以选择这个,因为味道好,像小笼包,有灌汤包、菜包、肉包、豆腐包等等很多种,制作也简单,而且一笼包子有十个左右,让人看着像很多的样子。
这样能够满足大家的购物欲,相比三文钱买一个大包子,五文钱能买十个会不会有很划算的感觉。
除了小笼包,还有素包,蒸饺,烧卖,等等反正只是以后吃过用蒸笼蒸的东西,张三都打算做。
要不是蟹黄包现在怕大家接受不了,张三也要来点了。反正现在螃蟹不贵来着。可惜张三记得古人好像不怎么吃螃蟹之类的东西,张三记得在哪看一篇报道说,解放前的上海地区某穷人靠吃大闸蟹度日……。
除了蒸笼里的,张三还推出了煎饼,现在张三还真没有见过,张三记得后世每一个卖小笼包的都会卖煎饼。
还有就是生煎,上海那边叫生煎,北方一般都叫水煎包,或者煎包。
至于张三现在做的则是更偏向自己小时候吃到的,家乡味道。
今天张三为了打响煎包和小笼包的名气,特备推出了试吃活动,凡是前来购买任何一样小吃的人均获赠一个小笼包或者水煎包。
于是今早这边就多了一批,来一个一文的关东煮来领包子的人。
张三对于古人的聪明才智已经无力吐槽。好在美食的诱惑力很强,大批人尝了一个之后,纷纷购买。
当然就算一串关东煮送一个包子,张三还是微盈利的。关东煮一串一文,一串能串多少东西。
所以张三决定,这个活动要多搞几天!
相比前两天大家没有头绪的忙碌,今天人手的增加,使得这边的事情慢慢变得有条不紊起来。
见到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张三就让李四和两个木匠还有铁匠过来一起规划这边戏台还有其它场地的建设问题。
这里张三是不打算拉院墙的,所有演出都是开放式的,演出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人气。
所以工作的难度就小很多了,只需要戏台和桌椅板凳就行了。
关键就在于两边的小吃摊位设置,为了适应大宋的潮流,张三也决定侵街经营。
所谓的侵街就是现在的占道经营了,大宋和现代不一样,只要不越过官府标注的线,那么官府是允许占道经营的。
这样,这边的小吃就可以向两边延伸一些,这里按照张三的规划,是必然会发展成一个热闹的小吃街摊位集中地的。
这也必然会有其它人前来摆摊沾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