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烧饼是为了让大家除了吃到好吃,还要吃饱,张三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吃着烧饼,喝着豆腐脑或者吃着凉皮,烧饼里最好还夹着关东煮或者炸串。
现在油脂类的只有猪油,植物油价高所以炸串是第二部推出的食物之一。
接下来就是烩面,板面,拌面,拉面面食系类。
米线、米粉,河粉,枣糕,米类的。
还有铁板烧,铁板豆腐,豌豆糕,糖藕。
还有早餐类的小笼包,蒸饺,咸馍,煎饼,生煎,豆浆,八宝粥,胡辣汤,牛肉汤等等。
午餐的盖浇饭,还有水饺馄钝,还有晚餐中的大杀器烧烤。
张三一时间想到了很多过去见过的,吃过的好吃的,反正不管大宋有没有,只要把这些都做出来,形成规模效应,大家自然都愿意聚过来找自己中意的小吃。
也不用每样都做的原汁原味,只要用料地道,认真做就是了。
想来晚上关东煮和烧饼就能开炉了,本来张三想着趁着这个机会在推出几样小吃的。
但是没想到老吴确出了这个事情,张三过去问李四现在还有多少钱,李四把钱盒拿来发现,里面只有一两千文,还有一些铁钱。上午虽然没少进钱,但是购买各种东西也是花钱如流水。
张三估计到了晚上应该能结余几贯钱吧,也就是明天就能去请那个赵太丞了吧。只是不知道老吴还能不能坚持那么长时间。
来了这么久张三也已经知道这边的钱币换算比例,也看到了交子和铁钱,但是老百姓普遍不认,张三也是尽量不收,要是收了也是尽快花出去。
张三记得铁钱和交子都会贬值的厉害,不敢在手中停留。
张三想到什么劣币驱逐良币,这些国家大事现在鄙视张三能关心的,现在还是考虑怎么挺过眼前的难关。
张三跟李四说了一下老吴的情况,李四自然是没有意见,询问了大家,大家也觉得应该帮忙。
张三看到大家这么团结讲义气还是很开心的,张三开始帮着大家指挥,出主意,不知不觉间时间到了上午。
又又一大波人流,张三这边慌忙添置桌椅板凳,添置碗筷,又有人去提水刷碗,有人来回送货,有人在家制作,还有人负责采买,十多个人,竟然没有闲的。
大家正忙活着招待客人,猴子突然跑过来对张三耳语道:“三哥,张税检来了。”
张三李四一听连忙过去,抱拳道:“哎呀,贵客,张税检可是稀客呀,来先喝碗豆腐脑在说如何。”
那张姓的税吏本也是多年在附近走动的人,自然是知道张三李四的名声,一来不想和他们多做纠缠,二也是怕恶了他们,将来在周围不好相与。
张税检说道:“三哥儿,有礼,听说今日三哥新店开张,小弟特来相贺,我以禀报队长,这月免了你们的税款,税收从下月在算,如何?”
张三一听连忙笑道:“小弟谢过大哥重恩,等忙过这两日,定请队长和张兄吃酒。张兄如不嫌弃,来吃两口新做的小吃如何。”
张税检说道:“哪有什么嫌弃,既然是兄弟新店,那我就尝尝,正好上午也没有吃饭,肚子正有些饥饿。”
第二十七章 小赵太丞()
张三一听张税检说要吃,连忙招呼李四道:“李四快去给张哥一样来一碗,让张哥品鉴品鉴。”
张税检吃完后对豆腐脑和凉皮是赞不绝口,张三在一旁想着,免费的能不好吃么。
吃完之后,张税检拍拍屁股走了,张三问李四道:“李四,咱大宋朝商稅是多少?”
“三哥,我们这些小商户都是三十税一左右,收多少还不是看这些税检心情。不过三哥放心,他们不敢乱来。”
张三点头,原来如此,也不是很多,至于多少过几日一起吃顿饭,在送点“土特产”就是了。
以现在来算这生意每日少说也有十贯的流水,那一个月最少要交税十贯钱了。
从下午一直到到晚上,张三一直关注着收入,到了三四点,炉子差不多干了,张三让一个兄弟的娘子来试试贴烧饼。
大家平日也没少见人家做胡饼的,对于贴烧饼也不陌生,只是开始有些嫌烫手。
开始的几锅不是过了就是没熟,没有熟的还可以在烤烤,熟过了的只好兄弟们自己吃了。
烧饼料张三是用猪油加葱姜蒜调制,对于现在连没味道的炊饼都不介意的人来说,也是一种美味,一个烧饼三文钱,五文钱两个。
那边的关东煮也架好了锅在锅开始煮,竹签张三按照以前见的那样,分了三种,一种是无色的签一文钱,串着青菜海带之类的,绿色签是贵一些的青菜和蘑菇要两文,红色的是肉和各种杂碎串成的卖三文。
猪肉太贵所以每串都只是一点点。这样依旧挡不住大家对于吃肉的诱惑,对于买不起猪肉的平民来说,三文钱尝尝肉味也是一种享受。
人们吃着一文两文的东西一开始不觉得贵,不知不觉就是十几文钱。生意竟然出奇火爆。
天快黑时张三又让大家买来灯笼悬挂一圈,大家看到这边的灯火,果然都聚集过来。
人吃饭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热闹去处。到品种多的地方。
其实每人也不过是吃一两种,但是大家就是喜欢那种挑选的快感。
所以开饭店大多都喜欢扎堆经营,张三也计划着明天继续上新花样,一直到把这边弄成一处热闹的小吃集散地。
晚上一直忙到十点以后人才越来越少,毕竟这里不是传统夜市,所以晚上大家没有来这里闲逛的习惯。
见没有了客人,大家开始简单的吃点东西收摊,整理物品,明日要早起忙活的人张三也安排他们早早去睡觉。
张三和李四杨泰回到家开始清点今天的收入,因为一天不停的采买各种东西花出去不少,所以这边最后数数只有七千千多文钱,刨去明天要用的钱之后应该还能抽调出来差不多五千文,如果在加上那对镯子因该是够了。
张三拿着钱立刻赶去老吴家,到了那边,老吴依旧昏迷不醒,张三叫上双儿就赶往赵太丞家。
到了赵太丞家之后,药店大门已经关闭,张三连忙拍门,过了一会,才有人拿下一块门板。
询问的是一个店里的伙计,问了才知道,原来十贯钱是小赵太丞的出诊价格,老赵太丞一般人家是不出诊的,若要请最少每次一百贯。
张三一听小赵太丞也好,总要请回去试试。结果那伙计言到:“我家老爷今日预约已经满了,请两位明日早来。”
说完那伙计又合上门板不在理会张三两人。
张三听了,一阵无语,没想到看个病还这么难,真是和现代有的一比。
张三正要拉着双儿明日再来,双儿倔强的摇头,说要在这里等,结果张三怎么劝都不听。
张三觉得如果排队的话,明早来早一点就是了。但是双儿确害怕来晚了再没有排上。
张三只好陪着双儿在那里等,农历十月份的夜晚已经有些凉了,张三怕双儿冻着就把自己的外套给她披上。两人就坐在赵太丞店门口傻等。
也不知道多久,张三一阵哆嗦看到双儿靠着自己的肩膀睡着了。张三也不敢动,怕惊醒她,借着门口灯笼映照的光看着双儿恬淡的脸庞。
这一刻张三突然觉得四周也不是那么冷了,这样漂亮的人儿,今生能倾心于我,也是我的福分,张三不禁在心里感谢这那个神。此生有双儿也是满足了。
夜里一点多钟,赵太丞家门口停下了一辆驴车,车夫上前拍门大叫:“里面的听了,太老爷回来了,还不快开门。”
叫声惊醒了熟睡的张三和双儿,双儿和张三连忙站起,那边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想起,接着门板打开,车夫从车上扶下一位胡须头发花白的老人。那老人虽然胡须头发已经花白,但是精神还算健硕。想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赵太丞了。
张三本想上去问问,但是想到一次一百贯的诊金不是自己现在能拿得出的。
那老人向门里走去,路过张三和双儿身边的时候看了一眼,停下问道:“二位是何人?为何在此。”
张三连忙说道:“先生,家父身染重病,已经昏迷两日,求先生慈悲,怜悯则个。”
那老人看看两人说道:“到是一对孝顺的孩子,老朽已经年迈,此时已经精力不济,不如两位留下地址,明日遣人前来,我让承乾跟你们去看看。如何?”
赵太丞说道:“女娃,不要在这里等了,我观你气色,气血双亏,这几日又熬夜虚火正旺,再在这里吹些寒风,非得一场大病不可,回去用葱胡椒红糖红枣煮一碗汤喝,明早在喝碗姜汤发发汗,不要在熬夜了。”
说完那老人不在理会二人向店里去了。小二见太老爷吩咐了,也不敢不应,匆匆记下张三报的地址通知让张三明日派人前来领路。就关门了。
双儿得到赵太丞的话也是非常高兴,脸上也退去了一些担心。
张三也是小心的记着赵太丞的话,好在家里这些东西都不缺,张三回去就要给双儿煮一碗。
双儿摇头说:“见天害三哥跟小妹苦等了半夜已经过意不去,怎敢在劳烦哥哥,小妹没什么事情,回去睡一觉就好了。”
张三自然不会听她的,强拉着她就去自己家准备给她熬汤喝。
第二十八章 钱到用时方恨少()
来到家里,杨泰夫妻已经起来忙活,李四也已经过来。见张三回来李四上前问道:“三哥,事情怎么样?”
“赵太丞已经答应今日会派小赵太丞前来诊治,兄弟们辛苦了。”
李四笑道:“三哥说哪里话,兄弟们现在都干劲十足,这生活虽然比往日苦了些,但是这钱挣得踏实。兄弟们都在感谢三哥哩。”
张三把双儿领进厨房,找了葱胡椒红糖和红枣熬了两碗,一碗给双儿。另一碗端给正在忙碌的杨氏说道:“嫂嫂这两日辛苦了,这是赵太丞给的方子,能补气血亏虚,嫂嫂不若也试试。”
杨氏连忙接过碗说道:“谢谢叔叔,不辛苦,这有事情干人才踏实。”
张三看着双儿把汤喝完又把她送回去才回转,本来要帮忙但是大家都让张三先去休息。
张三也确实一夜没睡,见大家坚持,也就顺水推走的去睡觉了,睡了两个多小时,被院子里的动静惊醒。
张三起床准备洗漱,看到猴子正在和杨泰一起磨豆子,见张三起床杨泰问道:“可是吵到兄弟了?”
“没有,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就睡不着了。”张三起床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只是几日没有刷牙感觉整个嘴都臭臭的。
想到古人用盐水漱口,张三也搞点盐试试,嘴里确实清爽一些了。
大家都在忙碌,正好一摞凉皮做好,张三就送着一摞凉皮去小吃铺那边。
这边因为昨天已经有些名气,今天吃的人更多了。张三和李四描绘了做炸串需要的设备,准备提醒让去买一种叫做孜然的东西。
为了怕现在不叫这个名字张三又说了安息茴香和小茴香两个别名,张三模糊记得孜然好像是唐朝以后就传入中国,古代人吃羊肉为主,不可能不知道孜然。
有了孜然无论是烧烤还是炸串都变的简单了,希望李四能顺利的买到。
除了炸串,张三还计划推出铁板豆腐这个张三以前也很爱吃的东西。
接着就是重头戏,整个早餐系列了,首先是特制的蒸笼,这个本来打算让吴叔来做的,但是现在看吴叔的身体状态张三只好让兄弟们介绍自己的家人来做。
蒸笼这东西就两样原料,竹子和蒲草,这个大宋都不缺,底下的锅也好解决。
张三又安排人去找铁匠定制两口大口径的生铁平底锅,还有一个小口径的,这样生煎和煎饼制造设备也有了。
这边张三开始指挥人砌炉子,那边兄弟们都有活干,这边的活计,都是大家家里的闲人过来帮衬的。
张三和兄弟们约定每人每日管三顿饭再加八十文钱。
大家看着家里往日偷鸡摸狗的孩子现在都跟着张三学好,就是不要钱也是愿意来帮忙的。更何况还有钱赚。
这边忙碌了一早上,人少了一点,张三才得空歇歇,因为担心老吴的病情,算算时间小赵太丞也该快到了。
招呼了李四在这边看着,就起身往老吴家走去,到了老吴家,双儿正在熬粥,问了才知道,德才一早就去请了,张三进屋看见昏迷不醒的老吴也是担心不已。
双儿的粥还没有熬好,那边一辆驴车已经停在了双儿院子门前,吴德才小跑着招呼道:“赵太丞您慢点,小心脚下,病人就在屋里。”
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