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降在明朝-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潜伏很深,那我也没办法。不过还好,他们没憋住,跳了出来,算我走狗屎运了。”
萧基点点头,心道这沈嘉心思竟然如此缜密,他仔细盯着沈嘉看了一眼,这才匆匆离去。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八章 备战()
局势变得愈发严重,在抚顺以东的浑河河谷已发现了后金大量探子。
沈嘉感到形容严峻,立即下令城中执行严苛的男女分营制度。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沈嘉当着流民群体,在人群中选择了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计划。同时,在挥舞大棒的同时,沈嘉不忘给积极执行政策的人一些好处,例如每日为每户女眷提供免费的两斤粮食。
即便这样,仍然有不少家眷担心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忍无可忍的沈嘉,只好当着众人,向服从命令的家属女眷提前预支粮食,这样才勉强让众人信服。两斤粮食如果省着点,已经能够解决半个家庭的温饱了,大部分人还是很在意的。
周边局势的恶化,使得城外的工作机会减少,流民无法工作,也就无法获得粮食。于是生存又成了流民最主要,也最头疼的问题。沈嘉趁机推出的两斤粮食,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变成了极大的诱惑。
在这样双重的逼迫下,大部分男人无奈的选择了顺从。当然,男人们也逐渐的发现了其中的好处,譬如女眷会有民兵在外面站岗,内部会有妇女组织者提供一些简单的救治,甚至免费的食物。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部分男人认为自家女眷不但没有危险,还能够解决生存的困难,这让很多人顿时免去了后顾之忧。
此外,沈嘉又适时的公布了探亲制度。沈嘉制作了木刻令牌,用作男人探亲的凭证。通过严格的令牌审查制度,沈嘉允许男性去独立营区定期探访家眷。通过种种非道德,禁制自由的手段,沈嘉彻底消除了流民对于分营制度的抵触心理。同时,这批流民中的壮劳力也被沈嘉紧紧的捏在了手里。
接下来,一百名表现优秀的新兵被沈嘉从训练营中抽出来,用作民兵的大规模训练。当然这种训练是非常初级的,只要求这些民兵能够听懂命令,遵守纪律即可。纪律性只能通过民兵的基本队列训练来体现,沈嘉为此花费了大量精力。
陈策和贺世贤等人一致赞同使用沈嘉提议的“坚壁清野”政策。因此连续数日以来,张世和尤世功各率一千骑兵,驰骋在抚顺周边村镇,一边通知当地人鞑子要来了,一边要求他们撤往抚顺城或者山区避难,同时要求他们带走所有的粮食和牲畜。
相当一部分人都不领情,千年以来的乡土情结,想让根深蒂固的农民离开故土绝非易事,但张世和尤世功仍然尽量劝阻并勒令执行。
四月二十九日,通过五天基本训练的民兵终于发挥出了巨大能量。他们不但协助抚顺同知安抚和管理流民,同时还与锦衣卫一起侦缉城内奸细。更让人欣喜的是,民兵群体中的积极分子,组织了街道巡逻队日夜轮换巡逻。一时间,自抚顺光复以来,城中杂乱无章的秩序顿时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原本还对鞑子来犯惴惴不安的百姓,此时内心逐渐平静下来。茶馆和青楼等娱乐场所也逐渐适应了大街上戒备森严的巡逻,人们的抱怨声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一些人一边听着评书,一边听着大街上的口号声,内心深处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抚顺同知萧基充分发扬了“斗富户”的革命优良传统。他一连数日,不厌其烦的奔走在抚顺城中的各个富户家中。萧基不像袁应泰那般流于表面,他对抚顺富户有着深入骨髓的认识。长期的兵部工作,加之形势严峻的气氛渲染,使得萧基杀伐果断。
萧基一边利用富户的不良黑历史恐吓,一边又许诺给他们好处,同时还表示抚顺需要大家一起出力。此外萧基还拿出顾鸿禧的例子给众人细细讲解分析,在一众富户战战兢兢的眼神中,萧基才捏着胡子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通过恐吓和厚颜无耻的盘剥,萧基空口白舌抢来了近万斤硝石,五万石粮食和大量木材,油料,牲畜,以及白银五万两。
当这些物资捏在手里后,萧基神采奕奕,顿时有一种重新做人的感觉。萧基觉得从此以后再也不必看这帮兵痞的脸色了,终于有资本可以压制他们了。
萧基的想法不错,还不到两个时辰,闻听到萧基手中有大量硝石之后,沈嘉第一个就跳出来请求拜见同知大人。
当沈嘉满怀憧憬的在衙门口细细盘算时,回来答复的衙役却翻了一个白眼道:“我家大人说他不在。”
尼玛的,故意整我是吧,沈嘉一脚踹在衙役身上道:“他娘的,你再说一句,信不信老子揍扁你。”
衙役脸色尴尬,他知道眼前这位前不久才在大门前抽过一个人,那人至今还未伤愈,眼前这位瘟神可惹不得。
“沈大人,你听小的解释啊,小的哪敢消遣你。”
沈嘉瞪了衙役一眼,让衙役带路。还没等到沈嘉迈步,衙门内突然窜出来几个凶神恶煞的亲兵,将沈嘉提溜着扔出门外,然后咣当一下关上了大门。
沈嘉脸抽抽着,只好无奈的离开。
回到训练营,沈嘉唉声叹气。这段时间因为使用温热法制造炸药,硝石损耗很快。加之曲小甲之前提供的地点太远,还要保密,因此硝石供应很难跟得上生产。城内储备的硝石所剩不多,必须尽快想办法才行。
正在思量时,陈策报知是镇守太监邹泰回来了,请他去议事。邹泰带来了对沈嘉的奖赏,即御赐五十两纹银,以及文书和称号若干。看着这些不入法眼的奖赏,沈嘉苦笑不得。
沈嘉在贺世贤的威逼下叩头谢恩,然后邹泰又说:“我回来时,司礼秉笔太监魏公公托我给沈大人带来一些甲衣和兵器,魏公公也是看好沈大人的表现,希望沈大人再接再厉。”
邹泰说完后,屋内一片寂静,萧基轻轻冷哼一声,别过头去不理。
沈嘉有些为难,不过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沈嘉对邹泰道:“属下感谢魏公公厚爱。”
说完后沈嘉便退到一旁,不再言语。
邹泰见沈嘉比较上道,这才微微一笑。
邹泰并没有告诉沈嘉京城中关于立温姑娘为妃的事情已经吵得沸沸扬扬。在邹泰来之前,朝中一些官员甚至不惜用温晴的身份,以及杨熊两人的奏折互相驳斥。吵到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温晴是一个不知礼法的乡野女子,立妃有损大明威望。
邹泰此次来抚顺,就是想看看沈嘉是否入道。如果可以,邹泰会考虑提议封赐温晴一个异姓县主,想必朝中必然无人反对。
“陈大人,鞑子眼下来攻,不知抚顺准备如何?”
陈策应道:“邹公公,抚顺城工事已然修缮完毕,近日正在疏散百姓,储备物资。”
“好,既然如此,也不枉咱家来这一次。”
说完,邹泰掩着袖管呵呵一笑,又借机偷偷看了一眼沈嘉。
沈嘉那能不知道这老狐狸心中所想。上次沈阳之战时,他就借口回辽阳搬救兵,这次恐怕又是要故伎重演吧。
想到此处,沈嘉道:“启禀邹公公,城内还缺少大量硝石,如果鞑子大举进攻,兵力还是有些捉襟见肘。如果邹公公能去辽沈督促经略大人尽快出兵援救,同时支援一批硝石,我们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好,沈守备说的中听,咱家也是这么想的,抚顺眼下只有三万驻军,防守确实有些不足,陈大人,你觉得如何?”
陈策是只老狐狸,那能不明白话中的意思,于是淡淡的说道:“老夫也是这样想的,既然公公不怕舟车劳顿,我等当然是鼎力支持。”
萧基不满的看了一眼陈策和诸位将领,但此时他孤身一人,在太监面前也没有政治上的绝对优势,不得已之下,只好默然点头。
贺世贤对陈策的计划大加赞同,守城是一个细致活儿,邹公公在此难免掣肘。令出多人是军事上的大忌,如果能够恭送邹公公安然去辽沈,那这场防守战就已经赢了三分了。
于是,在众人的恭送下,邹泰风尘仆仆的为国操劳,又拍马赶去沈阳。
傍晚,忙了一天的沈嘉正打算回家,却突然接到消息,尤世功在城外与鞑子先头部队接敌,不幸受伤。沈嘉一惊,心道鞑子竟然如此之快。
沈嘉顾不得吃饭,连忙赶去大营求见贺世贤。到了营中,发现陈策,贺世贤,张世和戚金都已经过来,众人正在讨论今日城外的鞑子动向。
“老大人,鞑子先锋部队已经抵达抚顺二十里之外,我们必须要有所行动了,否则就来不及了。”
说话的是张世,他今天与尤世功同时分兵出城,他去的是城西,并未碰到鞑子。
“贺总兵,尤副总兵伤势如何?有无性命之忧?”
“不碍事,右胳膊中了一箭,休养几天就好了。”
众人听到尤世功伤势并不严重,这才纷纷长出了口气。再过几天就是一场大仗,此时少一员战将便少了一份力量,众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那就好,这些天先让尤副总兵安心养伤吧,城内的事情我们多扛一扛。”
陈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转头问向沈嘉道:“城外的劳力和设备都搬迁回来了吗?”
“只剩下采石场和煤矿上了,这两处距离稍远,明日一早就能全部回城。”
“好,既然如此,明日城门警戒,严密盘查可疑人员,午时关闭四城城门。现在我分配城门值守,戚金守北门,贺世贤守东门,张世守西门,尤世功和沈嘉守南门,老夫居中指挥,各位可有意见?”
帐内一片肃然,众人齐声道:“谨遵老大人之命!”
是夜,沈嘉组织民兵和劳力开始向四城准备擂木滚石,一直忙到了亥时(大约晚上十点左右)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
看着一脸倦容的沈嘉,在大门口等候已久的曲小乙不禁有些伤心。最近这二十天,沈嘉除了在训练营忙碌,就是去工地视察,偶尔回到家里,也是倒头就睡。
以前在山中打猎时,连续一两个月,曲小乙和哥哥走在无人的山涧,偶尔说上几句话,这让曲小乙曾经难以忍受。为了生存下去,后来曲小乙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然而当沈嘉一不留心闯入曲小乙朦胧的心扉时,她的心底突然又重新恢复了活力,她希望生活充满快乐和欢声笑语,她惧怕孤寂和沉默。
即便在家中有温晴,吴诗涵以及几个丫头陪着曲小乙,但曲小乙仍然极度渴望与沈嘉每天聊上几句,哪怕是无聊透顶的对话也行。
曲小乙看到沈嘉,她的心底突然涌起了一股力量,她不顾一切的冲过去,在那一刹那间,她忘记了世俗的眼光和行人的错愕,她灼热的娇躯的扑入到沈嘉怀中。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九章 迎敌()
四月三十日,建奴从萨尔浒城出兵三万,抵达抚顺东门五里外扎营。陈贺两人略微松了口气,却不料傍晚时分,探子报来说鞑子又有一万多人辎重和辅兵部队抵达。
抚顺四城紧闭,城外视野所及之处,已不见任何建筑和树木。淡淡的暮霭中除了偶尔穿梭出没的鞑子哨探,再也看不到任何活物。城头上每隔一段支起了松油灯,噼里啪啦的燃烧声不时响在众人心头。
城内瓦肆青楼已彻底歇业,黑咕隆咚的大街上,除了穿梭行走的巡逻民兵,或者流浪的野狗,竟是空无一人。
当愤怒的陈策撕掉射入城中的劝降书时,所有人明白,抚顺正式进入了战争。城中顿时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紧张气氛。
与抚顺城内不同,鞑子的进攻的节奏却是不急不缓。也许是城郊坚壁清野的政策初见成效,也许是鞑子故意为之,到了下半夜,鞑子的营墙仍然尚未完工。
在黑咕隆咚的夜晚,后金的指挥者为了让战兵保持充沛体力,繁重的体力劳动全部交给了抓来的民夫和少量辅兵。
沈嘉原本想找个机会偷袭试试,但陈策信手指向鞑子的骑兵道:“小子,你看好了,鞑子的战兵就在一旁候着,探子说他们队形严整,张弛有度,这可不是个好机会。”
明军将领或许不明白新式武器对未来战争意义,也或许没有学习过指挥理论,但论到战场的敏锐嗅觉,沈嘉不得不甘拜下风。这种判断力来自于实践,即便课本上有,那也是一团迷雾,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是无法明白的。沈嘉目前就是这样的情况。
对于陈策老成持重的判断,沈嘉虚心的接受了。
第二日清晨,铁岭方向又匆匆赶来一万多鞑子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