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隐殇-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士信一愣,不明所以,却只得答应着去了,不过片刻,又返回帐中。
我又道:“你方才问何时攻城?那人再回来的时候便可。”
罗士信道:“要是他不再回来呢?”
张文苏笑着接口道:“那只好另想他法。”
罗士信想了片刻,突然会意笑道:“末将明白了。”
我道:“如今且由他们君臣猜忌,李世民若杀了杜如晦,我想不用我们去攻城,那城门自己就会开。现在当务之急是夺回黎阳仓。”
张文苏道:“陛下言之有理,文苏也作此想。除此之外,洛阳北面的张公谨倒是有些麻烦,陛下不如派人截断其粮道,洛阳有杜如晦为内应,不足为患。”
罗士信领命而去。
张文苏又道:“不如将骚扰洛阳守军的人暂且撤回来。”
我想了想,便吩咐人照做,这样一来,杜如晦通敌的嫌疑便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了。
一切安排已定,张文苏邀我到他的帐中品茶,身在军中,对于能喝到好茶我其实并不抱希望,心下却明知他是有话对我说,因此便欣然应允。
二人在帐中坐定,杜杀跟进来瞧了片刻,果然有军士端来一壶茶,杜杀替我们各倒了一杯,看了一眼张文苏,便退了出去。
张文苏见杜杀出了帐,笑道:“陛下请用茶。”
我道:“张先生何时也客套起来?”
张文苏笑道:“文苏不懂得客套二字,实在是真心邀陛下来品。”
我闻言尝了一口,味道略涩,只是军中平常喝的,却并非是什么好茶。
张文苏看了看我道:“陛下如今身在军中,文苏倒有一言相问。”
我笑道:“先生请讲。”
张文苏道:“陛下身为天子,还请恕文苏冒昧。”
我又喝了一口茶道:“张先生,此处又无他人,建成与先生无君臣之隔,先生无论说什么,都不算冒犯。”
张文苏笑道:“如此便好。陛下此番离京,不知可想过长安城中之事?”
我想了想道:“长安并无兵灾,有何事可想?”
张文苏道:“当年陛下身为储君,在太子府协理国政,可曾有过闲暇?”
我摇摇头道:“并没有。”
张文苏点头道:“这便是了,陛下身为皇太子时,尚且不得闲暇,如今身为一国之君,怎么反倒有时间四处奔忙了?”
我闻言一愣,明白了他话中之意,问道:“先生是说,建成疏于国政?”
张文苏无言,只点了点头,笑道:“李世民与陛下一样,也曾四处奔走,远赴突厥,将国中之事交由杜如晦处置,现下一旦回转,却心生猜疑,如今明知杜如晦通敌,却不敢奈他何。文苏为陛下计,行军用兵之事,自有武将谋臣操持,陛下还是应当坐镇京师,总理国政才是。何况生死攸关之际,陛下也不该以身犯险。”
类似的话,张文苏曾对我提及,只是彼时之言,没有今日这般郑重。
我沉思良久,道:“先生此言……不对吧,我将国政委以裴寂和韦挺等人,他们的为人我甚是了解,我不会如李世民一般猜忌大臣,他们也不会如杜如晦一般有负于我。”
张文苏轻轻一笑,自一旁的案上抽出一张信笺递给我道:“若是陛下见了此信,又会如何呢?”
我接过信来,仔细看了一遍,心下大惊,这封信竟是裴寂写给李元吉的,里面提到老爹的遗诏,说是要遵先皇遗命,让李元吉做皇帝。
第473章 丞相见疑(三)()
我看了两遍,心中兀自惊疑不定,望着张文苏一时说不出话来,若这封信被李元吉看到,他会如何行动,我根本无法想象。
张文苏见我似乎受了惊,缓缓道:“陛下,这封信其时已经送到晋阳,幸而魏先生截下,才未招致晋阳之变,陛下看了此信,对长安城中形势,又作何想?”
我一时答不上来,这虽是裴寂所写,却必定不只是他一人之意,难怪当初在涿郡,一向感念老爹恩德的李艺会向我发难,难道我回到长安之后,裴寂在我面前的种种行为都不过是逢场作戏?
难道他如今仍在筹谋替老爹达成遗愿?我心底突然一阵害怕,子闵还在大兴宫中,倘若他们以子闵为质,威胁于我,我又该如何?
想到此处,额头上几乎冒出汗来。
我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知为何脑中突地一转,想起自己一贯坚持的“用人不疑”的原则来,倘若我没有看到这封信,裴寂在我眼中仍是肱骨之臣,长安的一切仍然如常,根本就没有任何危险,我又在害怕什么?
想到此处,我又看了看张文苏,他正看着我,似乎希望我说些什么。
我却起身走到帐门前,将手中的信仍在一旁的火中,看着它变为灰烬,才退了回来。
复又坐下后,张文苏拱手道:“陛下这是……”
我摆了摆手道:“先生,建成虽未遍读史书,却也知道历史上大多忠臣蒙冤,皆是有那些小人见有机可趁,故意在君王面前搬弄是非所致,历代历朝皆有范例,不独杜如晦一人。”说着望向张文苏,“我并非说先生是那等小人,只是若有人如我们对杜如晦一般对待裴叔父,以致忠臣蒙冤,他日真相大白之际,我如何自处?”
张文苏道:“陛下果真如此想?”
我点点头道:“我曾被父皇猜忌,心知被猜忌的滋味,当年我也曾猜疑柴先生,柴先生为证清白,亲赴险地,几乎身死,如此错误,一之为甚,岂可再乎?别说这封信可能是有人蓄意挑拨,便真是裴叔父所写,想必时日已久,我若计较从前,便失了气度,如此恐怕不配为君。先生之言,建成自当注意,只是建成实在不愿做那猜忌大臣之人,先生可懂得?”
张文苏笑道:“陛下若真如此,只怕做不得天子。”
我道:“为何?”
张文苏道:“陛下不懂得帝王心术,那一位懂得,却未免玩弄得太过了。”
我知道他说的是李世民,便只笑了笑。
张文苏又道:“其实叔玠兄倒以为,当初的卫王殿下颇懂得帝王之术,知道如何权衡,只可惜剑走偏锋,发生了后来的那些事,否则……”
张文苏看了看我,没有将话说完。
他提及李玄霸,我心中一阵感伤,时至今日,我并不了解李玄霸加害于我的目的,最后根本来不及问一句,他便死了。
张文苏见我感伤,又道:“其实文苏之意,不过劝陛下早日回京,陛下不在京中理政,只怕时日久了,朝中大臣会有微词。”
我点头道:“先生之意,我明白了。”
后来再问起时,裴寂的确曾写过这样一封信,的确被魏徵截下了,不过那是在我回到长安之前的事,其实不过奉诏行事,与是否效忠于我,并无任何关系。
我听从张文苏的话回到长安时,一切平静如常,其实张文苏应该还有想说的话并未说出口,他已经提到李玄霸更适合做君王,言下之意其实是说我并不如何适合。
这样说来,他当初选择我,岂非时从一开始便选错了人?
我带着满腹疑问坐在两仪殿中翻看各地呈上来的奏章,一旁子闵静静地坐着,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看了一回,我忍不住问道:“子闵,你在想什么?”
子闵笑道:“大哥不必理会,专心政务要紧。”
她也如此说,我突然觉得十分无聊,将手中文书往桌案上一放,起身走到子闵身旁坐下,道:“以后不许这样劝我,我回来之前,张先生也说教了一通。”
子闵道:“大哥不喜欢?”
我点头,握着她的手道:“我这样像不像是一个昏君?”
子闵笑道:“怎么会?”
我便靠在她身旁,将在洛阳城外军帐中与张文苏的一番对话说给子闵听了,连同裴寂给李元吉写信的事也一同说了。
子闵听罢问道:“那信现在何处?”
我笑道:“被我扔在火盆里烧了。”
子闵一笑,反手握住我的手道:“大哥还说自己是昏君?不像。”
过了不到十日,自黎阳传来消息,段志玄所率领的数万大军在徐世勣与罗士信的夹击之下全军覆没,徐世勣派人重新占领了黎阳仓,并派兵再度守卫黎阳。
而另一支五千人的精兵,则绕到张公谨部之后,毁掉了粮道。
战局几乎是立刻便扭转了,没有段志玄在背后掣肘,我们在洛阳城外与李世民对峙便毫无顾忌,此前本就是抱着长时间围城而来,如今正合彼时之意。
再说张公谨,因粮道被毁,军中不知何故流言四起,说张公谨的粮食撑不过三天,士气因此而受挫不小。
原先李元吉与张公谨实力相差不远,因此有胜有败,现在一旦军心不稳,李元吉再度进攻便占尽了优势,只一战便将张公谨打退了五十里。
李元吉在将张公谨逼退之后,便遣人来到罗士信军中报信,言道不日便能率领军队到达洛阳。
到了这一步,胜局已定,其实不用杜如晦出面,便是强攻洛阳,也未必不能攻克。
只是我与张文苏的想法却不谋而合,闻知前线战况之后,立刻给张文苏写了一封信,信才送出,张文苏写给我的信便传到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
若是强攻,自然能攻破洛阳,只是洛阳城中军民却难免遭殃,若能兵不血刃进入洛阳,不但节省财力,而且能安定人心,广播仁义之名,也可以打消其他不服的隐匿势力。
第474章 帝王何为(一)()
张文苏来信,便是此意。
只是我明知道李世民不可能投降,便是战到洛阳城中不剩下一兵一卒,他也绝不会向我屈服。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无缘无故来到此处,从一开始,便注定了要与他为敌。
我突然想到他刚出世之时,那时若我一时残忍杀了他,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些事,我固然会少一个敌人,然而之后的命运究竟会如何,却是无论怎样也没有办法预料的。
正如我竟没有在玄武门被杀,历史自我来到这里开始,便已经被改写了。
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只觉得有一丝后悔,早知如此,我也不必一开始便把他当作敌人来对待,有失长兄之责。
可我即便是尽到了做长兄的责任又如何?李玄霸尸骨已寒。
洛阳被围已经一月有余,我并不催促张文苏攻城,却只一心想要医好子闵的眼睛。
其实子闵究竟为何中毒,她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也并不清楚,当日在醉鸿渐茶楼的一片迷茫中,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宫中太医诊治过之后,都知道是中毒之症,却也都没有办法解毒。
而有“天下第一名医”之称的颜不济,却早已撒手人寰。
可他究竟怎么死的,却并么有人知道。
这天晚上,我和子闵在安仁殿中陪万夫人用膳,提起宫中近来的流言,万夫人笑道:“古来帝王,若专宠一人的,必为臣下诟病,不独陛下然。”
子闵闻言笑道:“幸而平素我未依仗大哥作威作福,否则他们的闲话只怕更多。”
我道:“我爱怎样便怎样,由他们说去,又有何妨?”
万夫人道:“陛下身为天子,恩泽及于万民。陛下纵然无心,也要为将来考虑,如今太子殿下远在巴蜀,他们也是为大唐国祚考虑。”
我听了这些,不知怎的心中十分烦乱,看了看子闵,突然觉得这天下江山,要与不要于我自己而言十分无所谓。
子闵笑道:“夫人说的有理,大哥不如也册封几位妃嫔,免得他们在背后说我不容人。”
我道:“莫说如今天下未定,我无心在这些事上面,便是天下定了,任他们如何劝谏,我也只当没有听到便可。”
万夫人笑道:“这可不行。”
我也知道不行,自从我听张文苏的话回到长安,开始规规矩矩地做皇帝,便少不了人替我考虑这个,担心那个。
大概是因为我给了他们希望,如今我终于明白,原来身为君王最不自由,根本一点也不能为自己而活,所谓明君,也不过是御阶下的满朝文武希望的样子。
如果我不符合他们的预期,他们就想方设法将我改造成他们希望看到的样子。
连一向被我视为知记的张文苏,亦不能免俗,他自己厌恶做官,不要一官半职,却也希望我成为天下人仰慕的明君。
便是在这时,我突然理解了杨广的悲哀,他的一生其实潇洒得很,想要成为千古一帝,他做到了,尽管被后世唾骂,可他开创的运河,却成了沟通南北最重要的航道,战乱之时,掌握了自涿郡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