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隋末-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内正北为朝区主殿大兴殿,是朔望(初一、十五两日)听政之处,东廊有左延明门,西廊有右延明门。广阳门东是长乐门,西边是永安门,东面一门建春门,。西面二门,
南是通明门,北是嘉猷门。北面二门,正北是玄武门,次东是安礼门。正殿北有大兴门,门内即大兴殿,后有大兴后殿,近大兴殿有顺阳阁,大兴殿北东偏有虔化门,大兴殿北有中华殿,中华殿东有武德殿。
而皇城两侧分别有东宫及掖庭宫,东宫便是太子杨勇居住,掖庭宫,主要是服务供应部分及作坊。
西内苑乃是开皇初年设置,东至铲水,西连长安故城,南连京城,北枕渭水,苑中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海内有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分布在山上。
山上建筑装有机械,能升能降,忽起忽灭。海北有龙鳞渠,渠面宽二十步,屈曲周绕后入海。
沿渠造十六院,是十六组建筑庭园,供嫔妃居住。每院临渠开门,在渠上架飞桥相通。各庭院都栽植杨柳修竹,名花异草,秋冬则剪彩缀绫装饰,壮丽非凡。院内还有亭子、鱼池和饲养家畜、种植瓜果蔬菜的园圃。
可以说西内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时期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西内苑是一座人工水园,园内的理水,筑山,珍奇花草和宫殿的营造都是极为浩大。
漫步在西内苑之中,杨延裕仿佛置身于天堂一般,各色珍奇的植物,以及那些被圈禁在树林间的虎豹熊鹿都可以窥见。
约莫过了一炷香左右的时间,两人终于到达观德殿,观德殿身后则是太液池,风景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长孙晟与杨延裕行了跪礼之后,杨坚大手一挥说道:“两位爱卿快快起身回话。”
待得杨延裕起身之后,杨坚微微一笑说道:“今日第一天上任感觉怎么样?”
未等杨延裕说话,长孙晟抱拳说道:“启奏陛下,而今左卫并没有多少事,加之杨延裕随着鱼俱罗学习武艺,故此末将准许杨延裕继续习武,不必日日前来左卫点牟。”
杨坚听得长孙晟这番话,便点头说道:“你做的不错,朕准许了。”
而后杨坚眯着眼睛看着杨延裕说道:“朕建立大隋之后,根据前朝九品中正制,与一众大臣创造了三省六部制,你却指出了其中的不妥之处,难道朕这三省六部制当真就没有一点益处吗?”
听得杨坚这番话,杨延裕吓了一跳,杨坚说出这番话,难道是来找自己后账的吗?
杨延裕未做任何思考,缓缓说道:“从古至今中原历史上对国家改革力度最大的帝王,一个是秦始皇,另外一个就是当今陛下了,陛下自建立大隋之后,对朝廷官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确立三省六部制,简化地方行政机构,实行严格定编定岗,这大大节省了朝廷的开支,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而且还提高了州府行政效率,加强了朝廷对于地方州府的控制。”
第28章 科举取士()
未等杨坚等说话,杨延裕继续说道:“陛下又废除酷刑,修订了《开皇律》,对一些严厉酷刑一概废止,大大减少了律法的残酷和野蛮性。另外陛下实行均田制,对于普通百姓实行实行轻徭薄赋,鼓励农桑,这对于那些豪强贵族,世家大族兼并土地,可是狠狠的一击啊。”
杨坚听得这番话,微微一笑,默不作声。
延裕摇晃着脑袋继续说道:“其实作重要的一点,就是陛下建立了科举选士制度,要知道在我朝之前,门阀士族垄断朝政,而陛下如今实行科举选士制度,重才学而不重门第,虽庶族寒门,只要有才也有机会当官,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消弱了门阀大族的世袭特权,对大隋朝以后可谓是影响甚大啊。”
杨坚听得杨延裕说道科举取士,当即问道:“可是如今这科举选士之路,却异常难走呀,不知道你心中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杨延裕沉思片刻便说道:“魏晋之时,士族势力强大,常常影响朝中吏部考核,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阻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
杨延裕心里清楚,科举萌发与南北朝时期,真正成型却在唐朝,为什么科举在隋朝没有推行下去,杨延裕估摸着是跟随杨坚建立大隋元老集体抵触的结果。
只见杨延裕拱手说道:“意欲推行科举取士,首先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碟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者州郡大人推荐。其次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举人及第火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最后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
杨延裕上述所说的“投碟自进”和“考试黜落”虽然在南北朝已经出现了端倪,但正式出现却并不知在哪个朝代,反正并没有出现在隋朝。
听得杨延裕这番话之后,杨坚缕着胡须问道:“如果允许投碟自进,恐怕那些公卿大臣,门阀氏族会强硬抵触的。”
杨延裕拱手说道:“投碟自进作为地方举子的一种取解形式,举荐之人必须德行才艺出众,而且相对应配备一套律法,好比说,凡举人皆取方正清循,名利相符,若德行无闻,妄相推荐者,或才堪利用,避而不举者。一人徒一年,二人罪加一等,罪止徒三年,如此一来各地州府便会举荐各自区域德行威望者,有学识者前来参加科举。”
听得杨延裕这番话,杨坚情不自禁喊了句:“妙哉,妙哉,妙哉呀。”
一连三个妙哉,可想而知杨延裕这番话令杨坚是多么的激动,如此一来的话,地方父母官对于参加科举的举子就负有德行和才艺衡定的明确责任。
其实杨延裕完全可以采取明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分为乡试,会试,殿试等,乡试是地方性科举,每三年一次。
会试由里礼部支持的全国考试,最后一个殿试则是由皇帝亲自主持,这样一来通过殿试的人便是天子门生。
只是隋朝如今门阀士族势力依旧强大,而且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比如说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
这样还不算朝中那些公卿大臣,杨延裕敢保证,倘若自己直接向杨坚建议推行乡试,会试,殿试,那么走出这个大殿,自己就有可能招来横祸。
这时候,苏威徐徐走了进来,杨坚便将适才杨延裕说的科举选士说了一遍,待得听完杨坚的话,苏威并没有流露出一股喜悦之情,反而担心地说道:“陛下,科举取士这个法子的确前无古人,只是从秦,两汉及南北朝以来,朝廷取士都是有名望之人进行举荐,如若我们贸然大面积推行科举取士,恐怕会引起朝中大臣集体反对呀。”
杨坚才才被杨延裕激起的热情瞬间被苏威扑灭了,看着杨坚面露为难的样子,杨延裕却轻轻一笑道:“陛下不必担忧群臣反对,只要陛下坚定推行科举之意,我们首先可以选择一个地方进行试点,如果成效不错,便可进一步在全国推行,到那个时候,群臣反对就是和天下人为敌。”
听得杨延裕这番话,杨坚哈哈大笑起来,冲着苏威说道:“苏大人觉得延裕这个策略如何?”
苏威不由得感叹道:“陛下慧眼识金,延裕日后定是我大隋朝中流砥柱。”
听见苏威对于自己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杨延裕受宠若惊道:“苏大人抬爱了。”
杨坚大手一挥说道:“这件事情明日须得要在三日后的朝会上提出来。”
苏威点头道:“微臣遵旨。“
对于苏威的表现,杨坚非常的满意,处的久了,有些话自己并没有必要说的那么清楚,该怎么做,苏威应该清楚。
而苏威心中却并不这样想,苏威如今想的是科举取士这件事情,牵连甚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是首先选一个地方进行试点,恐怕那些世家大族们怕是也不会同意的。
苏威虽说想到这里,却并不想说出口,毕竟杨坚现在对于全面推行科举取士很有信心,在这个时候,身为属下应当毫无任何理由的支持,而不是一盆凉水泼上去。
杨坚又看着一旁站着的内侍总管王承恩说道:“传旨上宴席吧。”
听得杨坚这番话,长孙晟及苏威纷纷拱手说道:“多谢陛下赐宴。”
杨延裕回过神来,有样学样地说道:“多谢陛下赐宴。”
杨坚大手一挥说道:“免礼吧,今日听得杨延裕这番话,朕心甚悦,心情愉悦自然要喝些水酒了。”
长孙晟轻轻一笑冲着杨延裕说道:“看来微臣与苏大人是沾了杨校尉的光呀。”
杨延裕有些尴尬道:“哪里哪里。”
约莫片刻,几个姿色靓丽的宫女端着三两盘酒菜奔了上来,待得看见这盘中寒酸的食物,杨延裕有些无奈,历史上传言杨坚是一个极其节俭的帝王,如今见了方才明白传言是真的。
第29章 不沾风尘()
杨坚看着杨延裕出神的样子,便说道:“延裕是不是觉得朕这御膳特别寒酸。”
杨延裕连忙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微臣并不觉得御膳寒酸,反而认为陛下以身作则倡行节俭,是仁君的典范,如此的话,文武百官定不会大肆挥霍,大行奢靡之风。”
听得杨延裕这番话,杨坚哈哈大笑一声道:“尽管你这番话有拍马屁的嫌疑,但是朕听的舒心呀。”
杨延裕有些尴尬,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就在杨坚这番话落下之后,只见一个身穿剪裁合体淡绿色罗衫,下罩翠绿散花薄烟纱,腰间系着一个金黄色腰带,鬓发低垂斜插一柄碧玉簪凤钗,这姑娘眼眸含春清波流盼,香娇玉嫩秀艳比花娇,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平添几分诱人的风情,灵活转动的眼睛,多了几分调皮。
杨延裕有些郁闷,这是哪里来的姑娘,竟然美的如此不沾风尘,美的如此不食人间烟火。
杨延裕顿时看的呆了,眼睛紧紧的盯着这个姑娘,一动也不动。
或许是瞥见杨延裕这番愣神的样子,那姑娘盈盈一笑,冲着杨延裕说道:“杨公子别来无恙呀。”
待得姑娘这番话落下之后,杨延裕顿时吓了一跳,为什么这个声音这般熟悉,杨延裕极力在脑海中回忆这个熟悉的声音。
就在这一瞬间,杨延裕灵光一闪,慌张失措,张口结舌道:“你,你,你是杨公子?”
只见杨阿五噗嗤一笑道:“是的,杨校尉,你猜对了。”
杨延裕顿时惊呼道:“没想到你竟然是女的。”
矗在一旁的杨坚,长孙晟,苏威三人是哈哈大笑。
待得笑罢之后,一旁坐着的长孙晟冲着杨延裕说道:“延裕你不得无礼,此乃陛下三公主,兰陵公主杨阿五,还不速速跪拜。”
听得长孙晟这番话,杨延裕更加震惊了,无论如何,杨延裕也想不到,以前与自己有说有笑的姑娘,竟然是杨坚的女儿,而且是个公主。
看着杨延裕六神无主,慌里慌张的样子,兰陵公主甜甜一笑说道:“杨校尉就莫要多礼了。”
杨阿五这番说完之后,不顾出神的杨延裕,脚步轻盈地奔到杨坚的身边,柔声细语道:“再过些日子便是父皇的寿辰了,母后说今年番邦外臣都要来,所以想要办得隆重一些,让我前来询问父皇的意思。”
听得杨阿五这番话,杨坚皱着眉头说道:“去岁关中之地遭遇百年一遇的旱灾,蝗灾,朝廷尚且没有多余的银两去救济百姓,让百姓饥寒交迫,朕每每想起这件事情,心里就异常难受,所以今年,朕的生辰还是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
听得杨坚这番话,杨阿五回头看了一眼杨延裕,冲着杨坚说道:“父皇,难道你不知杨校尉发明了一种能节俭宴席的自助餐吗?”
听得杨阿五这番话,杨坚恍然大悟,大笑一声道:“朕倒是忘了这茬事了。”
只见杨坚看着杨延裕说道:“杨爱卿,这自助餐果真能杜绝资源浪费吗?”
杨延裕拱手说道:“是的陛下。”
杨坚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原本朕是无意大办寿辰的,只是这一次高句丽,吐谷浑,吐蕃,西突厥以及西域十六国都会派使臣前来恭贺,所以皇后才有此意,既然这自助餐能节俭不少资源,那延裕就与礼部尚书牛弘负责这次宴席如何?”
杨延裕听得杨坚这番话,连忙跪了下来说道:“微臣遵旨。”
待得杨延裕应承下来这件差事之后,君臣之间又在一起谈笑片刻,没多久便各自散去,此处不再多言。
话说几日后,到了朝会的时间。
气派不凡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