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玉错 >

第6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玉错-第6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玉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泪。

“玉儿,好,外祖母不说了。你好好歇着,会好起来的。我再好好想想,会有法子的。定不肯叫你受这么多苦的。”见黛玉喘着粗气儿,贾母赶紧收了泪,忙安慰她。又让李纨过来给黛玉顺气儿,免得一口气儿上不了,就不好了。

“林妹妹也别着急,老太太也只是操心而已。你也好好儿歇着,还只这么急,看老太太可不是更着急吗?”李纨轻轻的给黛玉抚着,又喂她喝了口水,才略略好些。

“要我说林姐姐还好着呢,不过是一时气症,等过些日子也就好了。我们还说好要重建桃花社的,大概等桃花开了,也就该好了。”探春赶紧安慰道。

“桃花社?只怕……”老太太开了个头,一脸的忧郁,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或者不想让这些孩子知道那些错综复杂的缘故。或者,害怕她们会吓一跳的。是的,此事太过凶险,如果不想好对策,只怕仓促间容易出错,到时候更难收场。

话音未落,外面报大太太和二太太还有珍大奶奶来了。众人进来先给贾母行过礼,才上前打量着黛玉的情形,客气的问候几句。

邢夫人叹道:“看着还好,只太医都怎么说呢?要是缺什么,尽管遣人告诉我去。我这个做舅母的,没能时常多照应甥女儿,让甥女儿受苦了。”

难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谁将死啊?离死还远着呢。

王夫人道:“鲍太医的药不是说吃着还好的吗?这几日怎么又厉害了?”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似乎,她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病急乱投医,这会儿也别乱吃药了,免得药性相冲。只管吃一样,过几日再另找个太医来看看,好好开个方子抓几幅药,也就该好了。”贾母淡淡的道,不过话虽轻,意思却清楚的很。想来宝钗送药的事儿她也听说了,或者还有更多。

“老祖宗说的是,媳妇儿看鲍太医也不错,以往也是他看得,不如一会儿就请他来。甥女儿的病也拖不得了,虽说不是什么要紧的病,可拖着自己受罪,老祖宗也担心。”王夫人赶紧起来应道,又看着黛玉的情形说。

黛玉刚受了那阵子急气,这会儿才缓过来能好好的顺口气,脸色白的跟外面的雪差不多,没有一丝血色。看着王夫人,也当作什么事儿都没有,却也忍着不说话,左右她就是生病。而且老太太在,她能省口气,为什么非要逞强?而且自从那事儿之后,还有旁人的话语中,黛玉似乎也听出点儿什么了。是的,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完全瞒住?

“鲍太医看过了也不见好,还是请王御医来一趟吧。不敢这么试试看,再拖着了。”老祖母一脸慈祥的看着黛玉,眼里满是担忧,让王夫人不好拒绝。

“只怕御医不好请,难道让甥女儿还这么熬着吗?”王夫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热心。

“再说吧。玉儿也不是什么要紧的病,大概是今年园子里人少,懒散了,旧疾复发没注意,让紫鹃她们好好注意一下,渐渐的也就该好了。听说前些天不是好点儿了吗?是不是凤丫头你们来搅扰了你妹妹了?玉儿病中,不大舒服,偶尔来看看,心意到了就行。要是有什么缺的,赶紧添上,也就是了。别打搅她休息。”贾母给黛玉掖了下被子,淡淡的道。

“老祖宗说的是,妹妹最该静养的,媳妇儿还有事儿,要是老祖宗没什么吩咐,媳妇儿就先告退了。”王夫人赶紧起来告辞。

贾母点头道:“你忙去吧,最近事儿多,也好好照顾自己。我再坐一会儿也该走了,玉儿身子弱,很该多歇息才是。”

待王夫人走后,贾母又交代了一番,便带着别个都走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里佳人病重不起,那边佛爷也得了消息。

且说佛爷那天在酒店遇见倪二,二人投缘,竟然各自就当了兄弟一般。这日一大早,佛爷正想着从倪二那里打听点儿消息,谁知倪二一大早也来到客店,请佛爷到他家去叙话。可不正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有缘千里来相会么?

倪二家里,倪二媳妇儿治了一大桌酒菜。闲话少提,只说那日倪二匆匆忙忙,说他有事儿,便匆忙走了。这会儿坐下来,佛爷便赶紧问问,也算是找个话头。

“多谢兄弟记挂,原是个街坊邻居问我借些个银子,简单说来就是这么个事儿。要从头说来,却长着呢。看兄弟像是有事儿来的,不如听兄弟先说吧。我那事儿也不打紧,倒是兄弟,如果有事儿,二哥我两肋插刀,在所不辞。”倪二三碗酒下肚,渐渐的就有了几分醉意,话也多起来。这没一会儿,就兄弟又两肋插刀起来了。

“我也不是什么要紧事,等二哥说完我再说不迟,左右这天儿闲着也是闲着。”佛爷道。

“也好,推来让去的,不像爷们。我是主,我先说。”倪二也不客气。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倪二也不嫌啰嗦,或者果真跟佛爷有缘,先将与此事有关的贾家还有一应亲戚都介绍清楚。还有贾家的家境、人口、势头、行事等,都略略介绍过。才转入正题,原来是贾芸找着他,想借一百两银子。小门小户的,一百两银子,一辈子都足够了!为此倪二才问明缘故。

原来贾家要办喜事儿,虽然宝玉还没功名,但乃是国公爷的嫡系后代,又是娘娘的胞弟,这婚事便可着劲儿要照好了办。不仅王夫人这么交代,上下也都这么想的。那些管家也尽量筹办,唯恐事儿办的不体面,让他们也失了面子。

这要说也没贾芸什么事儿。只是事儿总得有人办啊,于是就找到他了。以往办事儿是自己往上贴,连父亲都叫;这会儿可不一样,往外安排,找着谁,还不好推。

原因很简单,就是官中不给银子,却要他们办事儿。这不是没有的事儿嘛,让大男人为无米之炊?可上头说了:以往大家都得过好处,也不能光吃好处。这会儿的事儿也不是没好处,不过得等些时候,等上头有银子支使开了,自然就有了。这么说要说也没错,于是各自硬着头皮也就去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各人的本事。有的以往得的好处多,家底已经殷实,这会儿垫些也不要紧。有的就往下压,榔头打凿凿打木,一个一个往下传。而且对底下那些买办或者供货的也说了:大家也都是赚过的,这回先供着,等有了自然也就给了。

还有些没家底又接了新事项,没得依仗的,便仗着贾家的名头,到了人家店里,直接就要多少东西。店家要是不依,便动手打砸指使起来,那些可怜的店家,只好自认倒霉。想要告状,大概官府听说是高贾家的,不是不理就是发回,或者,干脆将告的人打一顿了事儿。

 第9节 第9章

像贾芸这样想法子借银子周转的也有几个,算是很老实的了。虽然采办要二三百银子,一来贾芸手头还有些,二来也就是给供货的个本钱,要起东西来,也就不觉的那么难堪了。因此谋算了半天,便要一百两银子。倪二看着街坊邻居的份儿上,又是旧交,且贾芸又重信守诺,便应了。碰巧他手头不够,那日便是四处寻去了。

原来竟是这等缘故。佛爷叹息不已。原来上国京都,也都有这等样事情,看倪二的口气,似乎司空见惯,波澜不惊,真是可惜。

等倪二把话说完,也喝的差不多了,佛爷随意解释塞责几句,便告辞回去了。

走在路上,将倪二的话理一理,脑子里大概也就清楚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将倪二的话和薛蟠的那几句比对一下,想必那位姑娘必定就是林姑娘黛玉,此时一定是在大观园。接下来,就是必须先想法子确认一下。是的,必须确认清楚,要万无一失,抓紧时间,否则两头耽误。

回到客店,天色已晚。沐浴的时候多多几个将佛国的情形大概给佛爷回禀了,拉藏汗不得民心,凡事还得请班禅大活佛出面。大活佛年事已高,深入民心,故而上下暂时还算平定。

另外几个又将另外几处的事情汇报给佛爷,包括在他们的人中发现了大皇帝的人。佛爷微微一笑,点头道:“有些事情,他们知道就知道了,你们姑且当作不知。大皇帝心中担心,如此举动,也能理解,对咱们也有好处,你们小心点儿,别打草惊蛇。”

一连几天,佛爷又将都中四处转了转,算是熟悉风土人情,一边儿谋划着对策。转悠中发现,虽然大富大贵大府第内确实都有园子,但像大观园那么大的,似乎绝无仅有。而且别家的园子多半是供主人闲时游玩,而不是专门供人居住的。就算偶尔有人住,也不过就是一两位姑娘,也没什么美名外传。

如此打探明白了,那日一早起来,佛爷诵经念佛、武刀练剑完毕,便在房里歇息片刻。

品着香茗,看着四书五经,佛爷趁着等早饭的空隙努力读书,免得将来被那一肚子墨水的林姑娘取笑,或者听不懂她说的什么。有些汉字不大认得,认一边儿有时候也未必对,不过他原先的那个教师不可靠,这会儿才来,还是先自己看,日后再说吧。

正看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忽然听到外面小二连门都没敲,便冲进来了,气喘吁吁的道:“爷,薛大爷来了。爷赶紧准备一下,最好别让他闹到这里来,日后他来惯了对爷可不大好。”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佛爷合上《论语》,又瞧见这两句,倒是简单,过目不忘。站起来让曲折给他系上斗篷,一边儿往外走着,一边儿又扭头打量了一下小二,君子也?小人也?还是先去外面应付那个去吧,“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小人喻于利”,且去啖之以利,看他能如何?

原来这几日佛爷不在的时候薛蟠倒是闲得很,几次上门来找佛爷。昨日见佛爷又不在,掌柜的不让他进来找,薛蟠闹着要将客店拆了去。小二给佛爷解释,掌柜的不想让佛爷见薛蟠,唯恐佛爷吃亏,可不见客店必定要遭殃;想让佛爷见薛蟠,又百般交代,别招惹那呆霸王,也别上套。如此这般,将薛蟠的情形给他说了个明白。

佛爷原本极厌恶此人的,但鉴于客店的安危,而且薛蟠又是贾家近亲,见识一下,兴许也能有些用处,故而赏了小二十两银子,让他放心的去了。曲折不解,佛爷笑道:“别看他,年纪轻轻却有些骨气和灵性,日后不会愧对这十两银子的。”

这会儿佛爷刚出院子,就见薛蟠迎面而来,理都不理后面紧跟着的掌柜的,见了佛爷出来,赶紧迎上来拉佛爷的手,一边儿涎着脸笑道:“哥哥起得好早,可想死我了。还想着要是哥哥没起来,我来给哥哥暖被窝可好?”

佛爷只愣了片刻,赶紧侧身闪过,阴沉着脸,头也不回的往前面走去,一边儿冷冷的道:“谁是你哥哥?想死就死去,来这里做什么?”

“恕我眼拙,小弟我今年二十,是不是能比哥哥小点儿?哥哥看着风流倜傥,潇洒俊逸,感觉像是春秋能比兄弟高些。不知兄弟说的可是?”薛蟠在后面紧跟着佛爷,不过腿短也笨拙,快慢就是跟不上,心里更是痒痒的难受。也不知道从哪里蹦出这么几个词儿来,将客店里坐着吃饭的差点儿笑喷了,偏还得忍着不敢笑。

“难道比你大的都是你哥哥?你管这小二哥叫声哥哥,孝敬他一下,我姑且不跟你计较。”看着从另一边儿溜出来的小二,佛爷有意调戏,口气也吊得有点儿婉转冷傲。

“这……”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薛蟠站在那里抓耳挠腮了好一阵儿,抬头见佛爷站在当地,目无表情的看着他。只是,佛爷越是这样,看着就越与众不同,脸就像上好的茶色和田玉,温润光亮,动人心弦。想想以往见过的柳湘莲,人人夸赞的宝玉,那脸跟着比起来可是差远了,没有一点儿男子气概,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这可如何是好?薛蟠一时没了主意。

看着薛蟠的情形,佛爷挑了下眉毛,见掌柜的有点儿担心,又偷偷示意曲折赶紧关照他一下。薛蟠等了好半晌,才嗫嚅着嘴转过来对已经站到柜台后面忙活起来的小二叫道:“唉,哥哥……”说着话又从身上摸出几块碎银子来。

“小二哥,薛大爷怎么叫得你,我没听清。如果是你兄弟,也不能像打发叫花子一样,就这么几两碎银子,也对得起你这兄弟的脸?”佛爷赶紧拨火,口气轻佻傲慢。

小二已经吓得差不多了,扭头看看掌柜的,见掌柜的给他挤眼,才略微定下神来。恭敬的站在那里,也不吭声,免得话不投机添事端。

“哥哥,兄弟给你行礼了。”薛蟠打量了一下佛爷,简直就是人中至宝,一下子软了,赶紧摘下腰上的玉佩,那些银子不敢收回去,另外又添了一锭十两的银子来,给小二鞠躬行了个礼,伸手赶紧将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