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玉错 >

第174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玉错-第174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玉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的太好了才会想死,哭哭闹闹寻死觅活还嫌不够;可一旦死到临头,或者离死不远,大多都会害怕。贪生怕死,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

惜春巧姐儿和鸳鸯一家人都在乡下庄子里,安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听说众人不日就要启程,不过跪经祈祷一番,也不敢出去。巧姐儿哭的泪人似的,好几次想冲出去,都被小红死命拦住。这一走,谁知道还能否生还?而且庄子里的人都说,充军,对男人还罢,对女人来说,还不如死了干净。寻常市井发泄一下,也有个度;可那些士卒,日久不见女人,贾家的女人又大多嬉皮嫩肉长得也比别人好看,只怕从此日夜也闲不着。

风言风语,也只能忍痛听着,因为她们现在自保尚且不能,哪里能扑过去一块儿送死。更何况,鸳鸯和惜春总是委婉的劝她:天无绝人之路!

大概是吧,上天有好生之德,哪怕是将人推入军中为性奴。

阿弥陀佛,这么说也有些过。毕竟,上天真的很公平。自从水溶那般上奏,众人的目光重新投向北府,竟发现北府似乎很快就有了喜事儿,似乎还是很大的喜事儿,不仅近来出入的人特别多。而且准备的东西……竟然都是喜事儿所该用的。

有那好事儿的,借机随着买办或者卖货郎进到府中去,除了打听个新鲜,也想顺便找点事儿做,浑水摸鱼顺手牵羊或者多讨几个赏钱。谁知进去之后,无不吓了一大跳,好大的动静!北静王府正院竟然是整院翻修装饰,处处张灯结彩,搭棚粘花,门柱刷上朱漆、正门铺上红毯。上房内……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吉祥喜庆的饰物随处可见。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北静郡王,已经是郡王了,外姓也不能赐封亲王那。难道儿子要赐封小世子或者加封公侯?还是女儿要赐封郡主?除此之外,北静郡王底下还能有什么好事儿?加官进爵,他已经没地方可加了。难不成他小小年纪竟然能拜相?也太匪夷所思了!

再则说,虽然偌大的正院布置的富贵无极、喜气洋洋,但格调有些怪。甚至有些地方龙凤呈祥的大红囍字都贴上了,贴“囍”字?!这下鲜了。一时间都中传的沸沸扬扬,也猜不出来,北静王妃好好儿的,北静郡王还贴“囍”字儿,做什么?有那见到北静王妃的,悄悄议论道:“也不见北静王妃面色有什么不好。哪里有王妃都做不成还能笑得出来的?”

“是啊,北静王府除了北静王人物出众,当之无愧,别人也不像要封王那?又不曾有何大功。再则便是要封王,也不能占据正院,那可是敕造的,便是翻修也得报礼部备案。”有人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说的头头是道。

“可礼部也不见他来备案,难道竟然敢抗旨?北静王行事从容内敛,进退有度,断不会做下这等没有分寸甚至有违礼制的事儿,更何况是在这节骨眼上……”答话的大概是礼部的书记或者消息灵通之士。

“看样子是要迎亲,会是谁呢?娶得又会是谁?”另一个若有所思,自语道。

“迎亲?北静王的正院,还能是谁?听有人估计,这趟翻修花费绝不少于十万,别人谁值得闹这么大动静?”这个消息更灵通,也可能已经从这十万里分得一杯羹,因此格外清楚。

“这么大手笔,北静王府近来没什么额外的进益呀?难道……”旁边一个看着像是个书生,捋着山羊胡子,慢悠悠的道,“但查抄贾家的是忠顺亲王,听说皇上已经赏赐他赤金五千两,另外还有些东西,既没这么多,也不该是北静王府。难道……还有可能是史太君的遗产?”想想又摇摇头,“史太君的东西并不见搬出来,也没理由都进了北静王府。”

“对呀……”这一个一拍桌子,一脸横肉,似乎发现一只小肥羊,很想上去撕条腿下来却又未遂,流着哈喇子愤恨道,“这死老太婆也天偏心,谁知道也不能如愿……北静王也没出多大力,该死的还是死了,该充军的也留不住。就算后面的事儿,如果没有咱们,他一个人也未必能求得下来情。现在倒好,竟然要独吞……”

“那也未必!”才刚那书生摇着手里的折扇,一手托起茶盅,轻轻呷一口,意味深长的道,“这么大一口,若是宫里没得好处,只怕也未必能轻易放过他;更何况现在违制翻修主院,也不曾追究。再说了,荣府里现在还有宫里的侍卫守着,那东西究竟是谁的,还真不好说。就是这事儿,也未必是谁的主意?”

“朱兄的意思,这还是宫里准过的?还是……”旁边那个小声问道。忽然想想,有些不对,“那又是什么意思?虽然合昌公主至今未曾招驸马,可北静王已经立妃多年,公主是嫡出,如何能如此委屈?即便如此,也该给公主另外开府,哪里能如此迁就?”

“嘘……”又一个走过来,神色紧张的看着几人,道,“这些事情,怎么轻易议论?我倒是有个主意,既然都不知道,不如去北府探个究竟。也不知道是什么喜事儿,你们有谁接到请贴了吗?我没有。”这个看着才像个赛诸葛,凡事稳妥。

大家都摇头,别说不知道什么事儿,也没有任何人接到请帖。

赛诸葛点头道:“我倒是有个主意。既然北静王不‘邀请’,咱们递贴拜见,总是没错的。到时候再旁敲侧击,兴许能打听到点儿什么来,到时候再作计较,不是更好?明儿我得闲,准备上门贺喜,你们谁一块儿去?”看来已经打定主意了。

 第257节 第257章

“这个主意好。咱们都是世交,登门拜见,在情在理,便是贺喜,也并无不可。只是……这贺的是什么喜呢?”那一脸横肉的,脑子里大概也都是肉,想不明白。

“我们只是听说有喜,故而前去敬贺,至于何喜,到时候再讨教也并不迟。便是北静王不愿漏口风,也该给咱们个面子,有个说法。怕什么?”赛诸葛果真神机妙算,说得有理。

众人又如此这般商议一番,计较妥当了才各自散去。次日早朝后,便陆续有人往北静王府而来,纷纷投贴。谁知事不遂人愿,北静王不在府中,进宫去了。长史将众人招待一番,只说王爷交代,王府隔日是有喜事儿,但暂且不便透露,还请众位多包涵,顺带一人一份回礼,不论厚薄,总比送去的贺礼多那么一点儿。而且拜礼没名目,回礼也含糊。

众人出来,有的垂头丧气回去,有的三三两两聚到一处商议,想想也无话可说。北府客气相迎,恭敬相送,少不得,隔日再来。至于隔几日,就只能让人多打听,到时候碰运气了。只说听说北静王入宫去了,众人少不得又猜测一番,但终究也没个准主意,只得作罢。

这会儿北静王还真是进宫来了,跪在皇太后跟前,将诸般道理再说一遍,只说如今贾家的事儿已了,贾母也已经入土,还是赶紧完成她的遗愿,好让老人安息。死者为大,皇太后也不便多言。虽然贾母已死,威胁解除,但多年的情谊还在;而且水溶也果真不曾插手案子,不曾让大皇帝为难,皇太后也不便食言。

水溶又求道:“皇太后与合昌公主待林姑娘一番盛情,想来林姑娘也心存感激。待成亲之后,依旧可以入宫孝敬皇太后。”至于给黛玉的安排,什么右妃什么主院的事儿,也说给皇太后听;又百般求她,隔日十六,正是难得的吉日,百年好合之佳期。

事已至此,大皇帝又盯着皇太子不让他打黛玉的主意,皇太后想想无法,为君者虽然权大,却最忌言而无信,失信天下。等水溶走后,将黛玉召来,好生劝一番,又像送女儿似的,落了不少泪。至于嫁妆,水溶已经言明,一切从简,不用麻烦。至于发嫁,因黛玉未册封,也未曾开府,少不得只是恭敬的来迎娶,却不大肆铺排。

黛玉听得心下难过,虽然相信佛爷会安排好,可乍听之下,心下还是有些担忧。更兼从此就要嫁为人妇,必然与做姑娘时不同。而且不论皇太后因为何故,最近待她着实好,堪比贾母,更有合昌公主在侧,黛玉哭了一阵又一阵,看得人心疼不已。

合昌公主搂着黛玉在怀,小心劝慰道:“妹妹,听闻北静王人物出众,世上少见。既然史太君有此遗言,妹妹只管去。若是他敢欺负妹妹,只管回来告诉我,就算母后不便出面,我也要护着妹妹。那个北静王妃虽然难缠,但谅她也不敢动妹妹一根汗毛。”

皇太后也心下不舍,虽说一半是因为合昌公主和她在一块儿高兴,另一半也是感慨黛玉一直那么简单率性,果真是难得的好姑娘。这会儿就要离了跟前,日后相见自然不便。虽然水溶说的是尊她为右妃,可本朝没有这规矩,而且就算是右妃,也有个先来后到。而且北静王妃乃是册封过的,比黛玉要正式;黛玉除了个徒有其名的‘享长公主礼’,究竟无其实。更兼黛玉这般脾性,又如何肯与王妃争锋?只怕到时候也未必会回宫告诉她们。

想起这些,皇太后也不免叹息一声,拉着黛玉的手安慰道:“玉儿只管放心的去。陈琳是个可靠的奴才,日后凡事多依仗他些,谅也没谁敢为难你。若是嫌王府人多口杂,住的不舒心,就依旧回来,竹殿还给你留着。除了你带走的人外,其他人依旧在那里收拾,随时都能回来住。贾家没了,这里就是你娘家。过几日回三的时候就让太上皇正式下旨给你册封。日后便是名正言顺的长公主,连北静王府的门头也得换了去。”

恩,好大口气,不过不是不可能。郡王原本就比公主低一个品级,公主下嫁,就算不另外开府,将原来的王妃踢出去;也不能继续住在人家‘郡王府’,改个门头再寻常不过了。黛玉不停的哭着,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心下是哭笑不得,就继续哭。难得皇太后这么疼她,简直与父母有一比,或者比卖了迎春的贾赦好了还不知道多少倍。感动落泪,也难为她。

皇太后和合昌公主母女二人劝了好一会儿,又命戴德赶紧预备几样嫁妆,虽然不大肆发嫁,但也不能有损皇家的颜面。别的东西来不及,私库的古董锦缎多得很,先拟个单子,进去拿东西就成。黛玉好容易止了泪,毕竟皇太后不是亲娘,就算亲娘也担心她难过,收了泪,又谢过恩,才回竹殿去。戴德随后出来,冲着黛玉一番好笑,笑的黛玉脸红耳赤含羞带臊。

十六吉期,一大早,黛玉过来请安。皇太后又好生交代一番,又充当母职,种种礼节,不一而足。合昌公主坐在一旁,拉着黛玉,母女三人又对泣半天。太上皇也祝了几句,回到竹殿,又有老嬷嬷来给她讲授房事,听得黛玉羞得脸比红烛还红。只等沐浴更衣收拾停当,心情焦躁的坐在寝殿内,隔着衣服,不停的握着玉明珠,默念着“阿弥陀佛”,心才安定些。

过了一会儿,又有水溶亲自带着王府新长史入宫请旨迎亲。今日大吉,告了个假也不上朝,摆着仪仗,浩浩荡荡来到丹凤门,送上聘礼,又给皇太后磕头谢恩。大概是为了低调,竟然连喜服都不穿,眼里也没有明显的喜色。皇太后看着倒是心疼,水溶这般压抑,也真难为他。虽说这事儿是迫不得已应的,但既然已经准旨,就希望黛玉能嫁个一心疼爱她的夫婿。

竹殿内,凤舆已经准备停当,皇太后的嫁妆,虽说“简单”,也有一百六十六件儿,更不说每一件儿有多贵重。贴身丫头几个依旧带着,另陪嫁宫女十六个,太监十六个,侍卫十六个,嬷嬷六个,总管一个。合昌公主又跟过来,大概是才听皇太后说的,拉着黛玉吩咐道:“妹妹可别有了婆家就忘了娘家。若真是那样,我可要闹到妹妹那里去。”

黛玉羞红着脸,拉着合昌公主说悄悄话:“好姐姐,难为你这么疼我,我日后就只管公主叫姐姐。虽然今日之事并非我本意,但姐姐宽宏大量,日后不论有什么事儿,也一并求姐姐宽宥。我年幼孤女,也有许多身不由己的事儿,日后还仰仗姐姐多疼顾些。”

合昌公主不知黛玉话里有话,还只当是说她当日与水溶之事,那都是老早的事儿了,哪里还计较这个,合昌公主忙劝慰道:“没事儿,妹妹只管去。我知道了,不论日后有什么事儿,妹妹依旧还是我妹妹。有事儿就尽管回来,母后的懿旨还算数,随时都可以回来的。”

黛玉躬身行了一礼,谢道:“好姐姐,你自己也要多保重。日后有缘,咱们还是姐妹。”

吉时已到,鼓乐齐鸣。虽然黛玉……这身份到底有些不伦不类,因此一切仪式从简,但该有的,或者拣方便的还得热闹一下。一会儿出了宫门,便只得偃旗息鼓,悄悄前去了。虽说是“悄悄”,也没见过这么“悄悄”的,北静郡王的仪仗姑且不论。合昌公主硬是将自己半副仪仗叫来,给黛玉壮大声势,简直就耀武扬威摆谱儿。加上黛玉自己随从五六十人,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