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佳人-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忠一听眉毛就是一竖,一脚就踢了过去,“你给我滚蛋!要像你这么搞教育,哪年头才能全民脱盲!走开,让专业的来!”
(本章完)
第31章 走你()
王厉害被一脚踹开,马忠满意的点点头。
接着继续给小孩儿摸摸头,“小孩儿,刚才他说的道理你懂不懂?”
那个小孩儿似懂非懂,连忙摇头。
不懂也正常,马忠丝毫不在意的摆摆手,“且不去理他,我只问你,学问是好东西,是不是这样?”
饶是那孩子见识浅薄,也知道这自然是无错的。寻常县城里,也找不到几个读书人。
那小孩儿点头。
接着疑惑道,“可是我学那个有什么用,如果是白学,我倒情愿……”
小奸商,你想的倒美!
马忠继续满面和蔼的给小孩儿摸摸头,“你看,你向我学学问,是要交学费的吧。”
小孩儿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马忠循循善诱,“满营中那么多小孩子,等你学会了,你再去教他们岂不是也能赚到学费,这可是一本万利啊。”
“嗯?”小孩儿略有心动,接着脑袋瓜一想,立刻喝破了马忠的奸谋,“你是我的老师,他们自然也来寻你学习,怎么会把学费给我?”
很聪明……
可惜……
马忠目光深深的看着他,这都是你逼我的!
“你看,我教小孩子也是需要时间的,你只要承诺,到时候把给你的学费收入给我三成,我就不教别的学生怎么样?”
“三成?”那小孩儿小脸变了变,脑子里有些捋不过来,他想了想又问道,“谁会来学这个?还要花钱?”
“当然会有很多小孩子来学啊?”马忠信心十足。
“为什么?”
“因为他们学了之后也可以去教别人,也可以去赚学费,我们江南不识字的人是很多的,到时候你可以和他们约定,让他们再把三成的收入交给你,作为你收手的代价……”
“!!!”
小孩儿满脸茫然,听不懂马忠在说什么。
马忠想了想,决定说的简单一点。
“你看,比方说,我是你的上线,你是我的下线。‘下线’懂么?”
小孩儿摇头。
“就是我发展你学文化,‘发展’明白什么意思吗?”
小孩儿摇头。
“你先记着……。你看,我发展你这个下线,以后我就可以不教书了,靠你给我的三成收入生活。你呢,作为我的下线,假如发展了三个小伙伴……对了,你有三个小伙伴么?”
“阿巫,小鱼和小米。”
“嗯,你叫什么名字?”
那小孩儿老老实实道,“我叫白开心。”
“嗯,白开心,你看假如你发展阿巫,小鱼,小米他们三个做你的下线,除了开始赚的一笔学费,等到他们开始教书,你还可以得到他们每人三成的收入,是不是很不错?”
白开心点点头,有些高兴。
“那你看,你赚的多了,给我的是不是也要多一些?”
白开心有些为难,还是点了点头。
“阿巫,小鱼,小米他们以后会教出更多的学生,那些学生也会去教书收学费。这样一来,我们两个手里的收入是不是会越来越多?”
白开心的眼睛猛然明亮起来,剔透的让马忠心里一颤。
这孩子是不是就毁了……
白开心手忙脚乱的把手里那块盐,递到了马忠手里,激动的跪在地上行了拜师礼,“老师,你发展我学文化吧!”
马忠笑了笑,把那块盐递给目瞪口呆的王厉害,摸了摸白开心的头。
“你去吧,明早来这大营门口找我。”
看着那小孩儿兴高采烈的离去,王厉害握着盐块目瞪口呆。
马忠微笑。
“元芳,这就是传销,是不是很神奇?”
王厉害哪顾得上纠结元芳究竟是谁了,他颤巍巍道,“大人,你这主意?”
马忠叹了一口气,很平静的问道,“哦?难道你还真以为读了书,就可以去做官,去治国平天下么?你真这么想?”
王厉害一怔,接着默然无语。
官,不是那么好当的。
在三国时代,要想当官,那就要走辟召和察举两条路子。
辟召是最自由的一种方式。
这时候的各级的政府架构都非常开放化,不管是朝中的公卿,还是地方上的牧守,在皇帝任命之后,都可以自己组织一套班子,带去上任。
让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赶上一个人治时代,普通老百姓几乎是没有出路的。
王厉害就是通过华歆的门路,才被时任江夏太守的周瑜收入幕府。
不过不慌,除了辟召还有一条路子,叫做察举。
西汉的灭亡,实在给了东汉统治者最沉痛的教训。
在王莽篡权的时候,满朝文武没有站出来反对的,那些国家养的读书人更是对王莽歌功颂德,阿谀奉承。
这让刘秀像是吃了苍蝇一样腻歪。
在刘秀自上而下的推动下,整个东汉时代,前所未有的看重个人的情操。
孝悌、廉洁、尚义、忠诚恩主都会受到全社会的赞美。
这个国家,甚至心照不宣的鼓励为血亲复仇。
这个时代察举的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等科。极重品德的孝廉自然成了重中之重。
只有孝廉每年由郡国按人口比例察举,其他科目要等皇帝下诏令才实行,所以孝廉科,选出的人特别多。
我们先不管别的,先来研究下录取人数特别多的孝廉。
特别多是什么概念呢?录取比例是多少?
“大郡口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
意思是,五十万人口的大郡,一年可以有孝和廉的名额,各一个……
当然,也不是这么绝对,汉朝时,有着上下五千年最奇葩的少数民族政策。
假如一个郡里,有蛮夷杂居,那么二十万人口的小郡,也可以有孝和廉的名额各一个。
你以为是因为少数民族有加分么?
太天真了,奇葩的汉朝怎么可能会这样,是因为有少数民族,所以……
给当地的汉人加分……
汉和帝对此就非常不理解,全国不统一划线,搞地域招生,这合适么?
太尉丁鸿、司空刘方最后一琢磨,得,你是领导,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最后弄出来个一刀切的全国卷。
从此规定,不管郡国,只要够二十万就能举一人,四十万两人,以此类推。不够二十万人口的郡国,可以多攒两年,再推举一人。
这个比例只能说少的可怜。
由此再去看贤良方正、秀才、明经,那得是多么珍贵的物种。
但你以为干掉二十万人,挤到这个名额就完事了么?
真是太天真了!
到了汉顺帝的时候,又有了更奇葩的规定。
察举的孝廉,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的,走你……
(本章完)
第32章 蹊跷()
至于“走你”剩下的幸运儿,不对,这年纪应该是幸运爹了。
这些幸运爹,就能如愿了么?
不,除此之外还追加了考试的环节。
毕竟孝廉选的是情操,是一项全民大比,国家真想要的还是有治国方略的读书人。
但是这一次又轮到国家天真了。
考试又能怎么样?
你出的题目再刁钻,又能怎么样?
你找举世闻名的大儒来阅卷,又能怎么样?
孝廉们对此都毫无畏惧。
如果题目太难实在不会写,那就要当机立断,毫不藏私,勇于亮剑。
无论考试的题目是什么,你都不要管,切记不要犹豫。
你只需要按照前人总结的押题,选上适合你的一篇,填满考卷,你就有不小的几率录取。
目前来说,成功率较高的押题有《我的太守父亲》以及《一个外戚的自我修养》……
提笔落下第一句,就要直接上干货,“我是一个在上林苑长大的孩子,从小树立了报效祖国的目标……”
王厉害正是明白这些弯弯绕绕,才被马忠问的郁闷。
马忠的想法和视角显然比这个时代的人深刻的多。
“人是社会人。
不具备社会性的东西,就算产生,造成的影响也必然有限。
就算他们识了字又有什么用?
求学读书真的很难么?并不难。
稍微富裕的家庭教导出一个脱产的学子轻而易举。
那为什么江南如此富庶,文化却如此贫瘠?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学了也没有用处。
他们懂得礼义廉耻,他们所处的社会圈子,未必会给他们相应的回报。
他们满口子曰,也不见得就能有机会治国安邦。
甚至他们写封家书,寄给父母,他们父母这辈子,都未必找到机会弄明白,那竹片上到底说了什么。
主意本身并不重要,只有让识字有更好的前景,才是根本的源动力……”
马忠觉得说的有点多,剩下的话戛然而止。
略顿了顿,露出一个玩世不恭的笑容,
“但前景太远了,让他们看到眼前的利益不是很好吗?
说到底,天下终究是要由我们读书人来治理的。如果这样做下去,以后的无数徒子徒孙们必然会有人成功。
让所有人一起买单,再让少数成功者消费掉那些期望……”
马忠翻了翻白眼。
“唔,最重要的是,起码我们的财产现在多了一块盐……”
马忠笑眯眯的点了点王厉害手中的盐块。
王厉害觉得很无力,大人你的确好了不起,但是……
“你连小孩子都骗!”
王厉害对自己长官简直不能直视,那孩子才多大?
“这怎么叫骗?”马忠语重心长,“传销是犯罪啊。”
“对小孩子犯罪!”王厉害痛心疾首。
马忠哈哈大笑着离开,他的心情却没有被脸上的笑容牵动半点。
他其实很想对王厉害说,让他们有更好的前景,不也是我们的源动力么?
王厉害并不能理解。
他的人生目标是要重新成为军事贵族,恢复祖上的荣光。
马忠没有兴趣再去看那些摊铺,他站在这里四下张望,看到的是一个个陌生而好奇的目光。
马忠心里渐渐有些沉重,自己作为武猛校尉营的二号人物,张汤等人近乎秘而不宣的将自己迎进来,难道仍旧打着让自己成为傀儡的主意?
这些事,不在营中的潘璋知道吗?
马忠不觉得自己这样的小人物,会让潘璋这个胆大包天的人有所顾忌,但这些军侯们的动作,潘璋默许了多少?
虽然是二把手,但自己这个司马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啊。
司马这个官职,起源极早。
西周朝的时候执掌国家军权的就是司马。
但我们要深刻的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古以来,官僚体系最重要的是会做官,而不是看有没有能力。
司马虽然是领导,但不一定能打。
这时候是封建时代,都是散兵于民,打仗的时候卿大夫带兵来参战。
为了明确直接责任,一般诸侯会指定某卿大夫统军,称之为将军。
这个时候,将军就是军队临时最高指挥。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大的战争,可能多军齐出,这时候就有多个将军出现。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少见,一出现就是史诗级战役。
比如晋楚争霸,长平之战。
这时候将军多了,就要有说了算的大哥,又起了个新名叫做上将军。
说到底,将军这是个临时性职务,真正的军方第一人仍旧是司马。
到了秦朝,司马的职权被国尉代替。
秦国一统天下后,大王升格为皇帝,国尉升格为太尉,成为正儿八经的三公,其下还有都尉,郡尉,县尉等实权军职。
秦末天下大乱,各路草头王层出不穷,称得上将军满地走,都尉多如狗。
就像后来的历史特殊时期,到处都是手里千把人的司令。
刘邦为韩信拜将的时候,萧何觉得将军已经烂大街了,逼格不够,于是刘邦就独出心裁的设置了大将军。
汉武帝的时候太尉回归本源,重新成为司马,当然,司马逼格也不够,于是改叫大司马。
没错,刘彻就是这么没创意。
这时候的大司马已经成为虚职,作为大将军的加衔。
大司马由实转虚,甚至都无印绶。
但加了大司马之后,大将军这个职务从此就由虚转实,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这让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