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驸马-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了很久观众的驸马爷,忽然跳出来大声说:“臣启圣上,微臣复议!”
直到这时候众人才反应过来,李德裕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饶了那么大一个圈子,还是想清查土地与人口,治理隐户的问题。
“臣异议!”
鱼恩话音刚落地,王起马上就蹦出反对,忧国忧民的说:“丈量关中土地,清查人口是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没有三五个月,甚至半年光景,根本不可能完成。到时候,非但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会误了农时。是以臣以为,还是另谋捷径为上。”
“臣复议!”
“臣复议!”
“臣”
整个朝堂上,除了鱼弘志和薛元赏,周墀没有表态之外,其他人都站出来反对。
这一次,多数派终于战胜了少数派,无论是鱼恩还是李德裕,甚至是唐武宗都没有再坚持。因为他们知道,农时不等人,还真没有时间留给他们去丈量土地。
然而不坚持并不代表着妥协,鱼恩迅速就拿出解决办法。
“臣启圣上,微臣以为必须减税降租。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弱耕种可以自给自足。不如由朝廷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田租,然后再让这些富户自行招收客庄户。若是还不能满足播种的需求,不妨由国库拿钱将剩余的土地租下来,由神策军金吾六卫来军屯。这样既能解决耕种问题,又能减轻百姓负担,还可以帮朝廷创收,实乃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话音刚落,还没等王起反驳,李德裕就急忙插口说:“臣以为,驸马所言不妥。若是富户因为田租太低,宁可藏匿土地,或者谎报闲置土地,另作他用岂不是得不偿失?”
“不如圣上降下圣旨,从即日起一直到泽潞评定或者义勇军归来,任何田地只能耕种,不能另作他用。富户的土地依照京兆尹备案,可以自行招流民耕种,只是要登记耕种的老幼青壮。以每名青壮只能耕种四十亩,老幼十亩为限,登记所有的客庄户,家奴和部曲。若是土地有多余,便以朝廷定价租给朝廷。如此一来,所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不得不佩服李德裕的城府,他这么一弄,谁还敢叫嚣劳动力不够?朝廷的田租可以算作保底,自己租出去的价格当然会更高。如此一来,虽然少了军屯的收入,但是肯定会逼出来一大堆隐户。
第253章 倒霉的第三方()
李德裕这次没有采用强硬手段,而是用了个怀柔的策略,先给这些隐户的产生找一个合理的借口,给这些知法犯法的人一个台阶下。
事实上,对于李德裕抛出来的橄榄枝,王起等人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他们也不可能一点都不让步。只有他们退一步,才能有借口继续搪塞下去。
只是这个时候接受,让这些人多少有些难堪,毕竟外面那些耆老是他们找来帮忙的人,这个时候坑人家,确实有些于心不忍。
正在王起等人沉思的时候,一向脑回路清奇的司徒令,忽然把矛盾引向了另一边。
“臣启圣上,其实事情并不需要这么麻烦。关中人口繁茂,就算徭役几十万,迁徙几十万,劳动力的缺口也不会太大。只要勒令僧尼还俗,让这些不事生产的人也变成劳动力,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当两方争论不休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让两方都闭嘴,而是把矛盾转移到第三方身上。这样两方就都有了共同话题,不仅不会互相怨怼,还会联起手来怼第三方,气氛也就瞬间和谐了。
司徒令话音刚落,薛元赏就站出来附和:“启奏圣上,僧尼的问题还远不只如此。寺院建的比皇宫还要大,用铜铁浇筑的佛像足够武装一只义勇军。占有的田地,甚至比皇庄还多。而且据臣所知,这些僧尼还放贷与朝廷争利。”
对抗是常态的两方,难得找到个共同话题,这些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踊跃。
“臣启圣上,京兆尹所言未必全面,据臣所知,这些僧尼利用信徒的虔诚,广收香火钱。百姓本就困苦不堪,因为那虚无缥缈的来世,又增添不少香火的负担,自然是雪上加霜。”
“臣启圣上,佛教,景教,摩尼教等诸多宗教互相撕咬倾轧,信徒之间自然也矛盾重重,已经严重干扰百姓的休养。”
“臣启圣上,寺院多有藏污纳垢之嫌,不法之徒多把寺院当成避难所。”
“臣启圣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没一会儿就把僧侣们给定性成了祸国殃民,贪财无度,贪恋享受,妖言惑众的害虫。
对于唐武宗来说,这个建议绝不是不可以接受。首先,他对于求仙问道有谜一般的执着,自然就是个虔诚的道教信徒。其次,对于僧尼不纳税,田产奴婢过多的行为,他自然也看不过去。最后,佛教那些比皇宫还要恢宏的建筑,让他看的实在是不舒服。再加上这些人不断揭露的黑幕,让他对于除了道教以外的任何宗教都产生了强烈的恨意。
当然皇帝还没有被恨意冲昏头脑,大事的决断上,他还是习惯询问一下李德裕的意思。
“文绕,此事你怎么看?”
事实上,李德裕对于佛教也不感冒,而且他看到的比唐武宗更多。作为熟读经史的人,他清晰的记得宗教对皇权的危害。无论是五斗米教还是黄巾军,还是南朝的佛教,对于国家的破坏都比门阀更大。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相爷的眼中,信徒的虔诚与狂热是对皇权的挑衅。
而且对于他这个缺钱成常态的宰相来说,那些神像和田产,奴婢,确实都是朝廷的钱,实实在在的钱。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如果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让门阀世家交出一些隐户,那么以后再想彻底清查,肯定难上加难。既然问题可以用其它方式解决,他也当然不愿意用妥协的方式。
略微组织一下语言,李德裕就回道:“臣以为,此事虽大有可为,但却不能一棒子都打死。朝廷可以彻查寺院的财富,可以限制佛教的发展,但是却不能彻底毁灭佛教,还是要给信众留下一点寄托。”
得到李德裕的点头后,唐武宗马上开始布置:“京兆尹听旨!朕命你从即日起,开始普查京兆地区寺庙。重点查看有多少僧侣,多少田产,多少奴婢。”
“臣领旨!只是”
看着薛元赏欲言又止的模样,唐武宗略带不悦的问:“只是什么?难道你不敢去查?难道这些僧尼是毒蛇猛兽不成?”
“回圣上,臣绝非恐惧。只是臣想先从感业寺查起,因为手头刚好有个悬案涉及到感业寺。”
闻言唐武宗眉头微皱,略带疑惑的问:“感业寺怎么了?”
薛元赏也不拖沓,直接把昨晚的事情说了一遍,只是把涉及到鱼弘志的部分换成了鱼恩。把刘猛的出现,直接换成他害怕人手不足,直接去右金吾卫调人。
一直在看热闹的驸马爷,丝毫没想到这里面还有他的事儿,更没想到崔凯夫妇居然一言不合就上吊,最没想到的还是这件事居然能和感业寺扯上关系。
皇帝也不拖沓,直接询问:“鱼恩,你来告诉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怎么回事儿鱼恩当然知道,只是在这么多人面前,他害怕走漏风声,只能含糊道:“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只是臣灞水边上的庄园里遭了毛贼。微臣顺藤摸瓜,正好摸到这个崔凯的身上。”
鱼恩知道皇帝对玻璃的重视,想用作坊来提醒他这件事儿的重要性,也隐晦的提醒一下这件事儿和玻璃有关。
果然不出他所料,当提到庄园的时候,唐武宗的脸色瞬间就变得紧张起来。迫不及待的问:“没丢什么东西吧!”
“也没丢啥太好的东西,不过是些打发时间的书而已。毛贼似乎没啥文化,一些看起来老旧的孤本根本就没碰,只是拿走了基本经史。”
有些话只有知情人能听懂,别人听起来就像是天书。鱼恩说有毛贼偷书,那么唐武宗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他那本神奇的哈工大。
对于这本书,所有的知情人都奉为神作,怎么容许别有用心之人染指?唐武宗瞬间就爆发了,对着薛元赏大声吩咐:“查!给朕好好地查!无论感业寺里的哪个人干这些鸡鸣狗盗的事情,都给朕抓起来,决不许姑息!”
“臣遵旨!”
薛元赏领命后,唐武宗又把目光看向柳公权。在他看来,丹凤门外的那些耆老和学子,肯定都是这柳公权组织的。这老小子敢威胁自己,应该给他一点教训,只是现在明目张胆的报复他容易落人口实。
思来想去他想看向鱼恩,笑呵呵的问:“贤婿,你也清闲了这么久,是不是该出来为朕分忧了?”
出个好主意,既然现在不能对付你,那就找个人看着你,让你不能背后搞小动作。于是乎他把目光
“这个”
其实鱼恩说,老子根本就没闲着好不?只是他没敢说,想找个别的借口给搪塞过去。只是还没等他的借口找好,皇帝就已经给自己找好了借口。
“你是个有大才的人,身怀大唐中兴必不可少的学识。这么好的学识不开学授课,那可就太浪费了。不如你去国子监开一科,为大唐多培养些栋梁如何?”
第254章 第二手准备()
本该结束的朝参并没有散去,因为丹凤楼前的那些人还没有散去。学子们没散去是因为皇帝没有采用杞王的建议,他们的目的还没有达到。而耆老们没有散去,原因和学子们一样,那就是他们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自从知道鱼恩进宫开始,他们就知道说服皇帝罢兵的希望并不大,所以他们都做了两手准备。
宣政坊那些大佬们,费尽心力找来这么多耆老,就是因为他们还怀揣着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孝道。
谁的孝?当然是兖王的孝。在这些耆老看来,兖王以孝当先,重宝买仙方的行为,可是堪比二十四孝的故事。这位年少的王爷,将来注定会成为万事楷模。对于这么大的孝行,封个太子当然无可厚非。
于是乎,当皇帝的赦令出现在丹凤门后,唐武宗又收货了两封万言书。这两封万言书来的都很快,应该是早有准备,因为内使刚读完耆老与学子们就拿了出来。
“吾等行将就木之人,感念兖王孝行,特为其请命。自古以来,孝道”
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奏疏,把从尧舜禹开始,所有重视孝道的明君都给列举了一遍,最后更是把兖王与舜帝相提并论。。接二连三的强调,每个至孝之人当皇帝,都会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是国家的幸运,是百姓的幸运,是当之无愧的真命天子。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附和声瞬间就成为朝堂上的主流,以王起等人为首的一大堆世家出身的人,都赞同因为兖王的孝行,册封他为太子。
然而有赞成,就肯定会有反对。在这件事上,杞王一边虽然处于弱势,但却并不代表会妥协。恰恰相反,自兖王成名之日开始,他们就在准备着如何对抗他这个天大的名声。学子们的万言书,显然就是为此而来。
“臣等国子监学子启奏圣上,杞王此举虽然未能为国分忧,但也足以媲美燕昭王,天下名士俊杰将趋之若鹜。若是立杞王为太子,我大唐必将人才辈出,治国良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学子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利用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告诉唐武宗,杞王这一次也得到了求计若渴的名声,真正有才能的人,肯定会选择杞王。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赞同的声音虽然比刚才少,但是分量却不轻。遍寻杞王的支持者,除了朝堂上少数寒门外,剩下的都跟李德裕走的很近,官职当然都不低。
本来分量可以更重,只是这一次有两个人传统支持者没有表态,一个是李德裕,还有一个则是上柱国公鱼弘志。
这两个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精,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皇帝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对于一个春秋鼎盛的皇帝,一个一心想追求长生的皇帝,你和他说立太子,和他说你给自己找个接班人吧,你猜他会怎么想?他会同意么?他会高兴么?
当包括鱼恩在内的所有人,都因为这个太子之位争论不休的时候,唐武宗一句话都没有说。他只是在静静地看着,看着这些人华丽丽的表演。
当每一个人站出来,要阐述他的观点时,唐武宗都会下意识的回想一下他的出身。因为除了几个个例,所有人杞王或者兖王的支持者,都能从出身上判断出来。
如果这个人是补荫入仕,那么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