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49章

梦幻初唐-第49章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说太子把侍卫都带走了嘛,你去派几个人到辽州找机会给我除掉他“王君廓面目狰狞的吩咐道。

    ”是“,校尉领命而去。

    。。。。。。。。。。。。。。。。。。。。。。。。。。。。。。。。。。。。。。

    辽州

    武元庆在王朝马汉的陪同下视察炼钢的情况。

    土法炼钢武元庆后世自然没有亲眼见到过,那时候他爸妈都还没出生呢。

    不过,他们家后边不远的地方就有几座那时候遗留下来的残破的炼钢炉。说是炉,其实和窑差不多,只不过是小一点。他们家在那后边有开的小片地,种菜的,小时候常常在那玩,奶奶有时候就会讲大炼钢的时候人们在那里是怎么炼钢的。

    一来二去的,武元庆也就懂了个七八成,虽然没有经验,但凭着记忆中奶奶讲的,以及自己亲眼所见的炉子的摸样,他还是成功的把炼钢炉给弄了出来。

    用耐火粘土一般有煤矿的地方都有这种粘土制作粘土坩埚作为炉的内胆,也就是也就是熔炼铁水的器具。把配好的一些燃料混合铁矿石生铁,石灰等装入坩埚密封。然后在炉膛中灌入焦炭,将炉生好,然后盖上炉盖,通过鼓风机从鼓风口鼓风,使焦炭猛烈燃烧,让坩埚内材料升温熔化,温度足够高的时候开炉,掀去坩埚盖,用长柄铁勺捞出上边的浮渣。加铝脱氧后,用铁勺把钢水倒入做好的模具中浇注冷却,就得到炼好的钢锭了。

    武元庆亲眼看着从装料到练好的钢水出炉,注水冷却成钢锭,脸上笑开了花。

    他知道,这种高炉,可以单个坩埚,也可以建的大一点,放多个坩埚在炉中,一般最多可以放四个。不过,为了稳定这里都建的是放一个坩埚的小高炉。

    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可以炼好一炉。一天一个高炉可以炼四五炉,每炉平均一次出一百斤,就这儿建的几个炉子一天下来就可以有一两千斤的合格钢锭,一年下来就是五六百万斤,光这几个炉子一年的产钢量就可以是现在大唐产钢量的好几倍。

    这么一算,武元庆心中大定,和王伦打的赌胜券在握了。

    王朝马汉两个,更是高兴的不得了。作为铁匠谁不想有好的材料可以打造出好的器具呢,可惜以前由于精钢奇缺,像他们这种铁匠更是只能自己开炉炼铁,然后将铁块铁条通过千百次的捶打锻造成兵器,受苦受累锻打出来的还都是一般货色,想要打造出极品兵器只能是碰运气,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现在好了,可以这么轻易的炼成钢来,以后再打造兵器的时候,不说轻松打造百炼钢刀这种极品兵器,但一般意义上的好钢刀还是很容易的。

    看着两人激动的不行的样子,武元庆哈哈一笑,说道:”怎么样,我厉害吧。“

    ”厉害,少爷实在是太厉害了“两人笑得直点头。

    ”那以后,你们两个就跟着我混怎么样,凭你们现在掌握的这炼钢的技术,给你们在工部谋个一官半职的还是很容易的“武元庆笑着对两人说。

    ”不要“谁知两人听了直摇头。

    ”不要?当官你们都不干,那你们想干什么“武元庆好奇的问。

    ”少爷,我俩不是当官的料,别到时候给你捅篓子。我们想以后就跟着您,给您当个护卫什么的,您赏我们口饭吃就行”王朝讪讪道。

    ”额,我怎么说你们好呢,有官不当给我当护卫。算了,既然你们这样想,那就给我当护卫好了“武元庆见两人是真的不想当官,也就不再勉强。

    ”谢谢少爷”

第六十七章 牛郎织女() 
在见识了炼钢炉的高产高质量,马别驾整个人都乐疯了,这可是送上门来的政绩,虽然是武元庆主导最大的好处肯定是他的,可是自己作为目前辽州的主政官,这政绩怎么着也会有自己一份,做好了这件事,升官也就指日可待了。

    于是马别驾当即下令征调周边村落的百姓大规模扩建炼焦炉,炼钢炉,增加钢铁产量,一面写奏章给朝廷报喜。

    而对武元庆,马别驾更是殷勤的不行,每天都要亲自登门嘘寒问暖,武元庆但有所求,无不应允。

    接下来的几天,武元庆领着弟弟妹妹把辽州附近好好给逛了逛,到哪都有马别驾派的人伺候着,惬意的很。

    辽州算不得什么风景优美之地,武元庆这么有兴致的游玩,无非是故地重游而已。可对于武元爽,大丫二丫三个来说,从没出过什么远门,更没上山下河疯玩过,这几天可是玩的开心的不得了。

    王朝马汉两人倒是没跟着,在问武元庆要了许多精钢还有其他一些材料后,两人就一头钻回自己在辽州的破房子开始日夜不停的打起了铁。

    作为护卫没有兵器怎么行,武元庆说等到了晋阳送他们两把好刀,他们两个还不愿意,非说自己打的才称手。

    听说两人想打两把横刀,武元庆也来了兴致,让两人给自己打一把。

    所谓的横刀,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唐刀。但横刀其实只是唐代刀的一种,算是军队的制式武器,主要是隋唐时代的兵士佩刀。

    横刀之名出自于《唐六典·卷十六·卫尉宗正寺》:“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横刀也叫直刀,顾名思义,刀身刀刃都是笔直的只有在尾部的地方会有一弧度形成刀尖,,一般全长七十到八十厘米左右,刃长在五十到六十厘米之间,厚度约六到八毫米,长一米左右的,叫大横刀。

    后世所谓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rb武士刀,就是从唐横刀演变出来的,论起来只能算是不知道多少辈的孙子辈了。

    唐刀的制作锻造工艺相当高深,一般只有工部以及各地在册的锻造师傅才会锻造。所以即使军队里边能装备精品唐刀的也都是少数。

    经过历史长河的演变,唐刀的工艺一度失传,就算在后世有着先进设备,材料,工艺,人们都没办法完美的复制出真正的唐刀来。

    王朝马汉之所以会打造,那还要从王朝的父亲说起,他父亲就是个铁匠主要是打造农具之类,后来隋末的时候,被征兵参加了李渊的唐军,因为有打铁的手艺,被分配去打造兵器,后来生病了才离开军队回到老家辽州,把从军队学到的打造兵器的手艺传给了王朝和邻家的马汉。

    武元庆要二人打造的横刀是大横刀,有句话说的好,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武元庆对此深信不疑。

    横刀的刀柄不像后来的rb刀刀柄那么长,虽然也可以双手握,但是单手握也很轻松。他可不想像rb人一样,双手握着长刀柄,别别扭扭的和人打架,那样实在难看死了,还是单手持刀帅。

    有了现成的好钢,又有焦炭这种可以产生高温的燃料,两人三天多就把需要的武器打造好了。

    等他们拿着兵器回到刺史府的时候,武元庆发现两人除了三把横刀外,还一人打造了一把长兵器。

    王朝的是一把长柄大砍刀,和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差不多。马汉则是一个长满尖刺的狼牙棒。

    “嘿,你们两个弄这长兵器干吗,连马都不怎么会骑,这玩意你们用的上吗”武元庆很是无奈的问道。

    长兵器不好携带,而且太引人注目了,你说武元庆出门在外,他们两个背着这么两把大家伙跟着,那回头率肯定百分之百。

    当做两人的马上兵器吧,就像武元庆说的,他两个连马都没骑过几次,更别说在马上挥着这么长的兵器打架了。

    两人闷葫芦一样不吭声,武元庆接着调侃:“别说这玩意了,那横刀你们会用吗”。

    武元庆一直都没怎么见过两人动手打架,光是听两人说他们从张汤布置的包围圈冲出来过,又见两人拿的不是什么正经兵器,而是打铁的锤子,所以一直都认为两人只是有些蛮力。故而才这么调侃两人。

    ”少爷,你也太小看人了,俺们刀法很好的“马汉被鄙视很是不服气。

    ”哎呀,听你这么说你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啊。那你说说,你都会什么刀法,五虎断魂刀会不会,八门金锁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梅华刀,这些刀法你又会哪种“武元庆装作很惊讶很好奇的问道。

    ”额“马汉傻了,瞪着一双牛眼很迷茫的看着少爷,这些刀法他别说会了,连听都没听说过。

    看着马汉那傻憨的样,武元庆不由噗嗤笑了:“傻了吧,我就知道你都不会。马汉呀,不是少爷我说你,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你看少爷我知道这么多刀法,我有和人嚷嚷过吗?没有!这叫低调懂吧,以后你多学着点。”

    用从武侠中看来的不知道真假的刀法把马汉唬的一愣一愣的,还装着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教育了一顿,武元庆心里忍不住笑开了花。

    这么一闹,马汉也不好意思再说自己刀法怎么怎么好了。于是武元庆认定马汉肯定是心虚了,他和王朝的功夫肯定不怎么样。

    第二天,武元庆起了个大早,和弟弟妹妹们吃过饭,告别了来送行的马别驾,启程回晋阳。

    七月祭天的时间要到了,他们要赶回去参加。

    “大哥,热的不行了,我们找个阴凉地歇会吧”转眼走了两个多时辰,太阳已经到了头顶,六月时分,正是酷暑难耐之时,热浪袭袭、谷风阵阵、蝉鸣不止,鸟叫不停。

    李承乾走的时候把马车也都带走了,今早马别驾说安排一辆马车给武元庆,武元庆想着尽快赶路,还是骑马快,就没要,只要了两匹马,加上武元庆和武元爽他们自己的两匹马。六个人四匹马,武元庆带着二丫,武元爽带着大丫,王朝,马汉两人各骑一匹。

    一路没遮没栏的走,众人都是汗流浃背,年纪最小的武二丫第一个受不了,擦着小脸上的汗珠子叫了起来。

    “是啊,大哥,歇会吧”大丫,武元爽也都眼带渴求的看着他。

    ”好吧,那就歇会“这会正走在山谷中,武元庆原本想着到了山顶,可以吹着山风的时候再歇的,山谷中虽然也有风,但都是热风,可见弟弟妹妹都热的不行了,也只好听他们的了。

    下了马,把二丫从马上抱了下来,栓好马,从马上摘下水囊递给了二丫。

    小丫头拿起水囊一点都没有淑女风范咕咚咕咚开始牛饮。

    那边武元爽也是先把水囊递给大丫,这么些日子下来,武元爽也变了好多,在武元庆的影响下,对两个妹妹也好了起来,都知道先让着妹妹了。

    大丫毕竟大一点,喝了几口就把水囊递给二哥,让他也赶紧喝两口,二丫则自己喝好了才把水囊给武元庆。

    ”大哥,我们这走到哪了啊“武元爽喝了口水问道。

    ”已经出了辽州地界到了和与顺了(与字当做没有)”武元庆说道。

    “哦,没听过”武元爽听后摇了摇头。

    “没听过?这个地方很有名的”武元庆笑着说道。

    “有名?不可能啊,我都没听人提起过”武元爽依然摇头,觉得大哥是在说笑。

    大丫,二丫也摇头,她们俩也都没听过。

    王朝,马汉虽然知道,可却不知道这个地方有什么出名的,在辽州治下,如果有名,他们不可能不知道的。

    ”你们都不知道啊?唉,一个个都是不学无术,真是孤陋寡闻。“武元庆把几个人集体鄙视了一遍,然后问道:”七夕节你们总该知道吧”

    “知道”

    “这个知道”

    “嗯”一个个生怕武元庆再用看傻子的眼神看自己,都抢着点头。

    “大丫,知道你就说说看”武元庆开始点名,总是点二丫,这次可算想起大丫来了。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传说在这天,天上被天河分开的织女与牛郎会在喜鹊搭的鹊桥上相会。”大丫被大哥选中回答问题,很是高兴雀跃。

    “嗯,不错不错,大丫回答的很好“武元庆毫不吝啬的夸道。

    夸得大丫小脸红扑扑的。

    二丫见姐姐被夸奖了,很是羡慕,眨巴这大眼睛示意大哥,该问自己了。

    武元庆自然不会让妹妹失望,笑着问道:“二丫,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什么”。

    “我知道有首诗写得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二丫昂着小脑袋说道。

    “哦,说来听听”武元庆道。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小丫头充满童稚的声音抑扬顿挫的在山谷中回荡。

    “好好好,二丫也很有学问,我家大丫二丫都是小才女”武元庆乐呵呵的道。

    “大哥,这些我也知道,可是和这里有什么关系啊“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