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294章

梦幻初唐-第294章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万多人里边很多都是造反獠民的家属,说无辜算不上,说罪有应得的吧也不至于,起码没法全给砍了。

    奏报传到长安后,李世民和大臣们商量了一番后作出决定,发配,统统发配,也不往远的地方发配,就发配去高原上好了,反正那里地广人稀,一万多人打散开来,也就是一个城镇几十上百号人罢了。

    宽宏大量发配他们,就当是让他们支援高原建设了。

    这一年年末,突厥的另一个分支西突厥分裂了。

    西突厥一直是大唐在西域那边扩张影响的最大阻力,不过相比紧挨着大唐的东突厥,西突厥距离大唐就远多了,除了在西部边关,西域一带有交集外,其他地方倒是不大有交集冲突,所以大唐一直防备却没怎么理会他们。

    之前西突厥可汗利失因为失去民心,被手下人统吐屯反叛袭击。

    开始的时候利失被打的节节败退,与他的弟弟步利设退守焉耆。

    反叛的统吐屯春风得意还想拥立欲古设为大可汗,这欲古设是东突厥始毕可汗的儿子,也就是颉利可汗的儿子。

    这要放在中原王朝,这是妥妥的皇位继承人,可在突厥却不是,他爹始毕可汗死后,由他叔叔俟利弗设继位,成了处罗可汗。

    他叔叔处罗可汗死后呢,又由另一位叔叔阿史那·咄苾继位,就是颉利可汗了。

    等到颉利可汗继位后,也就敲响了东突厥的丧钟,东突厥被大唐给灭了,他叔叔颉利可汗也被活捉了。

    堂堂的可汗之子只能丧家犬一样投奔了同宗西突厥,不过毕竟是东突厥可汗的儿子,身份还是很尊贵的,所以统吐屯反叛后不敢自己继位当可汗只能拥立有可汗血统的欲古设来当这个可汗。

    可惜的是统吐屯命不好被人给杀死了,欲谷设部队也被打败,利失收复旧地了。

    欲谷设失去了一统西突厥的大好机会,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没捞着,反叛的西突厥西部部众终于还是拥立了欲谷设为乙毗咄陆可汗。

    乙吡咄陆即可汗位后,与利失发生激战,杀伤甚多。于是便从中间分其领地为二,自伊列水以西属乙毗咄陆,以东属于利失。

    至此,西突厥彻底分裂了。

第五百六十章 要多不要脸就有多不要脸的皇帝() 
又一个春节到了,李世民的贞观年号已经来到了第十三个年头。

    正月初一一大早,李世民乘车驾谒见他老子唐高祖李渊的献陵。

    在那里待了两天,第三天才回到宫中。

    去年年末,李世民终于把女儿高阳嫁给了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房遗爱那小子也如他所愿,老婆高阳的嫁妆一点都不比永嘉公主的少。

    去年才嫁了女儿,转头过年后刚刚恢复上班,一上朝李世民就下旨加封左仆射房玄龄为太子少师。

    这荣恩也是没谁了。

    但房玄龄可不觉得这是荣恩,他觉得这尼玛是早晚要完的征兆。自古以来就没那个皇帝说是不怕手下臣子大权独揽的。

    房玄龄心想自己这都身居宰相之位十五年了,外界早有人说自己专权,说自己结党营私,虽然清者自清可谁知道皇帝怎么想的。

    再说儿子房遗爱娶了皇帝女儿高阳公主,女儿嫁给皇帝的弟弟当了韩王妃,这一门富贵成这样可以说圆满到了极点。

    但正所谓物极必反,还有句话叫福兮祸所伏,盛极而衰的例子历朝历代可是不在少数的。

    万一富贵圆满的老天都看不下去了,不是得满门遭祸吗?

    熟读史书,深谙政治的房玄龄决定急流勇退,上表请求解除所任机要职务。

    可李世民就是不同意,不管房玄龄怎么请求就是不答应让他退休。

    或许这就是李世民心腹的待遇,看看李靖,当年怕功高震主不得不自污的时候,李世民连任何犹豫都没有的就借着李靖给的由头把李靖军职解除了,然后给了一个右仆射的文官职位。

    区别对待,真的是太明显了。

    也就是在一月底,王子瑜的叔父,出身太原王氏的礼部尚书王珪病故了。

    王家在长安最亲近的就是武家了,这老爷子王珪死了,武家一家都过去帮着操持。

    没办法,武家和王家的关系不光是王珪是王子瑜的叔父,王珪的儿子王敬直还和武元庆是连襟的,即是武元庆的妹夫,也算是他姐夫。襄城的妹妹,长乐的姐姐南平公主嫁的就是王敬直。

    王珪可是说是王家在朝中官职最高的,也是五姓七望门阀里官职最高的一个,他的死影响很大。

    各家都有派重要的人物前来。

    太原王家来的是王伦,武元庆和大舅子王伦多年后又见面了。王伦比起以前稳重多了,油头粉面的小白脸形象不见了,代之的象征年龄的一缕短须。

    王子瑜见到大哥来开心的不行,虽然叔父新丧不该表现的欢喜,但内心的高兴是怎么也压抑不住的。

    兄妹两个上次见面还是贞观四年时候的事情了,过去快十年了。

    前两年丫丫出生太原王家都没有派人来的,不过也不奇怪,谁让生的是女儿的,这要生男孩王家肯定会派人来。

    主要还是路途太遥远了,就后世分居两省的亲人都可能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不见一次的,更别说这时候了。

    出一趟远门真心不容易,路途远还是其次,关键出门在外,万一生个病啊什么的就可能挂在路上了。没大事,谁也不想远行的。

    王伦是带着仆役护卫轻车简行的来的,没有带老婆孩子,毕竟时间不等人,这边王珪死了派人去太原报信,再到太原来人,一路快马加鞭也得十多天的时间,要是带着老婆孩子来,没到呢,这边就出殡了。

    王珪的丧礼很隆重,规格很高,李世民不但追赠他为吏部尚书,赐谥号为懿,还素服举哀,因为王珪当过小胖子李泰的老师,李世民就命李泰率百官为王珪送葬。

    虽然死了一位重臣,但朝政该处理还的处理,停朝三日后,李世民再次开始处理政事。

    也不知道是因为王珪死了伤心过度还是怎么回事,一上朝李世民就干了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让武元庆这些小辈说起来都觉得臊得慌,他竟然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恭。

    你说拉拢人也不是这么拉拢的啊,你这不光拉拢不到还可能把人给臊跑的好不好。

    事情的起因呢是因为李世民对尉迟恭说:“有人说你要谋反,为什么人家会这么说?”

    尉迟恭很生气,粗声粗气的说:“对,我造反是真的。“

    这话当然是气话,后边尉迟恭就直言不讳的指责李世民说:“我跟随陛下你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锋箭头的痕迹。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你便开始怀疑我要谋反吗?”

    说着还脱下衣服扔到地上,赤着上身拍着身上的疮疤让李世民看。

    李世民见尉迟恭生气成这样,赶忙流着泪安抚:“敬德你赶紧穿上衣服吧,这是做什么啊,你的衷心朕难道不知道吗?朕丝毫不怀疑你的,所以才跟你这么说,何必这么恼怒呢?“

    话特么是这么说的,还说的很好听,什么相信衷心不怀疑,结果尉迟恭刚穿上衣服,想因为自己的不敬道歉,李世民就又给了尉迟恭一闷棍,当然李世民自己觉得给的是恩典,他笑眯眯的对尉迟恭说:““朕想要将女儿许配给你,你觉得怎么样?你喜欢朕的哪个女儿,你跟朕说,朕成全你。”

    奶奶个腿儿的,当武元庆知道这段对话的时候,当着襄城和长乐的面就低声骂了句“丫真不要脸。“

    李世民不嫌害臊,人尉迟恭还觉得丢人呢。

    尉迟恭比李世民都大十多岁的,都五十多的人了,就他大儿子尉迟宝林都比李世民的女儿们大不少呢。

    最大的襄城才二十来岁,就可想而知李世民的其他女儿年纪多大了。

    更别说李世民年纪大点的女儿基本都嫁了,剩下的最大也不过就是十来岁的样子,让尉迟恭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娶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儿,亏李世民能想得出来,说得出来。

    尉迟恭可不想和武元庆这些小辈成为连襟,以后还得叫武元庆姐夫,太特么丢不起那个人了。

    他也没说我岁数这么大,你女儿那么小,或者说身份配不上这些婉拒的话,而是再次很直接的对李世民说:““我的妻子虽然微贱,但与我同甘共苦好多年。我虽然才疏学浅,但也听说过古人富贵了不**子的,陛下说嫁公主给我不合我的本心。”

    言下之意就是老子虽然读书少但也知道糟糠之妻不下堂,你丫说嫁女儿的事情老子不愿意。

    据说,被拒绝后李世民虽然就此作罢,但显得很是失望不甘。

    丫的,真真的不要脸。

第五百六十一章 君礼臣忠() 
李世民的不要脸把朝臣们都给吓到了。

    政治觉悟不高的可能只看到了李世民嫁女拉拢尉迟恭这件事,但宰辅,大员们可都是人精。

    从中不光是看到了皇帝的不要脸,关键是看到了皇帝为什么不要脸。

    他们从皇帝的举动中看到了他开始对开国功臣们有些担心,不放心了。为了拉拢或者说安抚尉迟恭都可以放下脸来把自己女儿嫁给比自己都大十多岁都可以当自己爹的尉迟恭当老婆,可见这忌惮,这担心得有多重了。

    言语中先是告诉尉迟恭说有人说你谋反,这是在敲打尉迟恭,嫁女儿这是在安抚拉拢,帝王心术本没什么。但要放在十多年前刚刚登基时候的皇帝却对做不到这样。

    他可以赏赐高官厚禄,但绝不会不要面皮的把女儿嫁给臣子,嫁给臣子的儿子倒是没问题的。

    皇帝心急了,这是要清洗老臣子,给太子铺路的节奏啊。

    前两年就要把十几位宰辅,重臣分封到地方,现在又做出这样的事情,看来皇帝是加快清洗的步伐了。

    这样的皇帝,大臣们是惧怕的,因为一旦皇帝的忧心累积到一定程度,重臣们被削权削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就是一大场的腥风血雨。

    看看大汉建立后的刘邦是怎么杀功臣的就知道,那是前车之鉴。

    刘邦那是没登基之前分封的异姓诸侯王,所以登基以后就把所有分封的异姓诸侯王给全杀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一个没逃脱。

    现在李世民这样搞,分封刺史,看着好像给了封地跟封国一样,可要知道到了地方你总的先治理,先发展才算是有了实力的。

    哪像现在这样在朝中大权在握。

    万一被赶到封地,手里的权柄不在了,封地又是刚刚执掌,没有丝毫实力,皇帝杀起来那还不是跟碾死蚂蚁一样简单啊。

    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大臣们谁都不敢冒这个险,不光是被分封的大臣,就其他重臣也不愿看到这样,因为一旦成了事实,谁知道最后还会牵连到谁。

    李世民有些急迫的举动也给了大臣们非常大的压力。

    几天后,皇帝再次谈起分封刺史的事情,这次诏议的是宗室大臣的子孙袭封刺史的事情。就是告诉被分封刺史的十多位重臣,你们看我对你们多好啊,分封刺史不光只你们这一代,而是子孙后代都可以袭封刺史的。那封地就是你们各家的自留地了,你们就是那里的王,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多好的事情啊,你们赶紧答应了,滚蛋去封地吧。

    皇帝的潜台词就是这样。

    然而这次皇帝没有再能顺利推行下去,不但子孙袭封刺史的事情没定下来,就贞观十一年定下来的分封刺史的事情都被感觉到压力危险的大臣们给联合反对了。

    左庶子于志宁认为古今事理不同,不是长治久安之策,上疏谏诤。

    马周也上奏疏认为:“尧、舜这样的父亲,还有丹朱、商均那样的儿子。倘若让未成年的儿子承袭父职,万一骄横愚钝,百姓们遭殃国家也因此受到损失。如果想取消他的袭职,则其先人功劳尚在;如欲保留袭封事,则他的罪恶已昭彰于世。与其毒害芸芸众生,毋宁割舍皇恩于已经死去的一个大臣,这是很明显的道理。这样看来一向称之为爱护他们的作法,其实正是害他们。我认为只应该赐给他们食邑封户,如果真有才能,则量才授予官职,使他们得以尊奉皇恩而子子孙孙享受福禄。”

    被分封刺史的重臣有十四位之多,长孙无忌赵州刺史,房玄龄宋州刺史,杜如晦密州刺史,其他的还有李靖,高士廉,侯君集,李道宗,李孝恭,尉迟恭,李绩,段志玄,程咬金,刘弘基,张亮,。

    从分封的人里边就可以看到,这十四位全是朝中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是真正大权在握的宰相,而且在军中都很有影响力。

    后边的十一位,除了高士廉,其他的全是军中大将军,就这几个人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