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缰葑芄埽涞缕吣臧嗽碌氖焙颍回式冈荩弥荨⒉⒅莸鹊兀鸲刂校┒汲ぐ步溲稀=幼庞纸ニ缰荩瞥ぐ玻铱鞅涣醮缶慊魍耍鸥富事时鲈昧耸奔洹!八档秸饫铮畛星6倭讼拢讲沤幼潘档溃骸翱墒橇跞使炱淙宋胰词敲挥刑倒模郑跞使欤跞试福训浪橇礁鍪切值埽俊
武元庆哈哈大笑,这样想的不光是李承乾,事实上几乎所有刚看到或者听到这两个名字的人都会下意识以为他们是两兄弟,但实际上不然。
这两个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不是同族的。刘仁愿出身名门,贞观二年的时候就因门荫而成为弘文馆学生,随后很快被选为右亲卫,皇帝李世民出行的时候,常常会作为护卫随侍。所以不光李承乾对他很熟,武元庆对他也同样很熟。
而刘仁轨却是汴州尉氏县人,自幼家贫,但是这个人爱好学习,武德初年的时候,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按照朝廷的授官规定任命他为息州参军。
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李世民愤怒地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李世民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拔他当了咸阳县丞。
这件事当初闹得还是挺轰动的,不过李承乾作为太子自然不会对这么个小人物上心,所以他没记着。但是武元庆却是记得的,而让武元庆记住他的不是因为他敢打死折冲都尉,而是因为历史上生过的,而这时候还没有生的一件大事,一场大海战。
而这场海战的主角,既有刘仁轨,也有刘仁愿。
大家后世记得的要么是明朝时候肆虐沿海的倭寇,要么是甲午战争的那场耻辱。所以很多人以为中曰之间的海战第一次爆就是在甲午战争。
但实际上不然,早在大唐龙朔三年,也就是高宗李治当朝时期,中国就和倭国狠狠打过一回,中国完胜。
事情要从显庆六年说起,显庆六年也可以说是龙朔元年,因为李治常常改年号,所以乱的很。
显庆六年,百济旧将僧道琛、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丰为王,起兵反抗唐军,围攻刘仁愿于府城。(在前一年,苏定方平定百济国,刘仁愿被任为都护,留下与罗王金春秋的少子金仁泰共同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
刘仁轨与罗兵一起援救刘仁愿,并击退围攻百济军,与城中的刘仁愿会合。这时苏定方征讨高丽,围攻平壤没有攻克。唐军因战事不利,又值大雪,遂退出平壤,刘仁轨自请留守。
于是,刘仁轨,刘仁愿都留在了半岛上。
龙朔三年,百济王扶余丰猜疑福信争权,杀了福信。又闻唐兵骤至,急遣使者到倭国高句丽求援。倭国毛野稚子等率二万余人攻罗。
李治诏令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领军队渡过渤海到来了,士气振奋,随后孙仁师、刘仁愿以及罗国王金法敏率领6军进,刘仁轨和杜爽、扶余隆沿着熊津、白江进军去和6军会合。刘仁轨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国的军队,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海水都映红了。扶余丰脱身逃走,其宝剑被缴获。百济的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率领自己的兵众和倭国的军队投降。
白江口之战的大胜,直接结束了罗与百济间的长期纠纷,同时使倭国受到严重打击。倭国失败的直接后果是,停止了对朝鲜半岛的扩张,大约在千余年之内,未曾向朝鲜半岛用兵。
第四百零六章 罢了官更好()
这场海战武元庆是不可能和李承乾讲的,不过刘仁愿和刘仁轨两个人武元庆是可以推荐给他的。
“这两个人行吗?“李承乾很是怀疑的问。
“你把那个吗去掉“武元庆信心十足的说。
“这么肯定?“李承乾再次确定的问。
“就是这么肯定。“武元庆重重点头。
这两个人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怎么可能不行,刘仁愿倒霉点,虽然后来遭到猜忌被流放姚州,但在那之前那也是响当当的一方大员的,曾经随李世民出巡外地,徒手与猛兽搏斗,受到唐太宗的赏识,获得“仗内供奉”的特权。趣. b.征伐高句丽战争,因战功受到唐太宗的嘉奖,破格升为上柱国,另封黎阳县开国公。上柱国,那在勋级里边就是最高的封赏了,而且还封了县公,贞观二十一年任行军子总管。
之后历任葱山道行军子总管,嵎夷道行军子总管等等,绝对是靠着军功一路爬上去的,在贞观后期,以及高宗时期绝对是一时名将。
相比刘仁愿的先牛逼后落魄,刘仁轨是先落魄后牛逼,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典范。
在贞观一朝,刘仁轨一直算是默默无闻,县丞完了是安令,贞观十四年才累迁为给事中,职权虽重,但却只是个五品官,那时候他已经四十岁了。
十六年后,他五十六岁的时候,又被贬为了青州刺史,又四年以后再次遭到陷害,被免去了官职,以普通百姓的身份随军征讨辽东。
其后才有了白江口海战,然后刘仁轨被委以重任,留在百济治理百济。
乾封元年,刘仁轨六十三岁的时候,才被封为了右相,兼检校太子左中护,累前后战功,封乐城县男。
七十二岁,出任太子左庶子,七十四岁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罗国。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不久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宾客,仍旧主持政务。
八十一岁,任太子少傅,武则天执政时,又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不久进封郡公。八十五岁,遵从令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鸾台三品。正月二十二,刘仁轨逝世。武则天停朝三日,命在京官员依次到他家中吊祭,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家实封三百户。
刘仁轨一直到人生的最后阶段,六十三岁开始,最后的二十二年里才算是位极人臣。
当然,和刘仁愿一样,刘仁轨也是一路军功升上去的。这两人论军事能力都是一等一的,虽然现在年纪还算不得大,但是也都二十大几,三十多的人了,该成熟的也都差不多成熟了,帮李承乾扩建水师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而且武元庆虽然不想插手水师的事,但是在选择,建造海船上还是可以提点意见的。
所有水师船只都比照他下南洋时候那种尖底船来造。说是扩建水师,但武元庆知道实际上主要李世民想扩建的是海军,只是这时候很少有海战,最多的还是内河战,所以整个就用水师来统称了。
而建海军,他下南洋时,那种尖底船就是最为合适的,不光是因为那种船尖底吃水深适合海里航行,还因为武元庆知道那种船已经有龙骨了。
武元庆一直以为龙骨要到了宋朝的时候才会被明出来的,但是下南洋的时候和船老大黄二老黄闲聊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他乘坐的那种了鸟船已经开始用龙骨了。
至于为什么说后世大家熟知的是宋朝才有了龙骨,武元庆不太清楚,想来可能是因为大唐海运还不算达,大家又常用的都是内河船所以龙骨才没有推广开来的吧。
“除了给推荐这两个人,你就没其他要建议的吗?“李承乾不死心的问。
“没了,我还能有什么给你建议的,我又不懂打仗。海上的事情你找我也白搭。要不这样,你把这两个人要到手里以后就让他们去岭南去,到我家船队待一段时间,走一走看一看,熟悉一下海上的情况,顺便看看我家船队里边都准备了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光我嘴上说肯定弄不明白,亲自看过以后才能记得住搞清楚。“武元庆说道。
“行,那就这样说定了。“李承乾点头。
虽然皇帝让李承乾管水师扩建的事儿,但显然的皇帝是不会让他到岭南去的。所以李承乾要做的就是居中指挥,调度,解决后扩建资金的问题,具体的事情找几个信得过有能力的人去办就行。
刘仁愿,刘仁轨两个被武元庆推荐的人就是具体办事的人。
“对了,高表仁回来没?“忽然想起之前传回来的高表仁怒怼倭国天皇的消息,算算时间差不多该回来了,所以武元庆有此一问。
“没呢吧,前两天才来了消息说从洛阳启程了,现在顶多走到半路,应该还要几天才能回来。你怎么突然想起问他了。“李承乾奇怪的问。
“我觉得这家伙是个人才,很符合我的脾气,你要不介意他脾气臭的话,等他回来你可以想办法把他弄到水师里去,让他和刘仁愿,刘仁轨两人搭火,刘仁愿,刘仁轨负责军事,让高表仁负责政务,当个监军什么的。“武元庆笑呵呵的说道。
“啊,他啊,我不要。“李承乾直摇脑袋,腮帮子上的肉都在抖。
“你要不要的话,那我可就要了。“看着仿佛被惊吓到了一般的李承乾,武元庆觉得很是好笑。
“我劝你也别要。“李承乾瞪大了眼睛说道:“你不知道这家伙现在有多讨人厌呀,父皇得知他和倭国天皇争执,没有宣读国书就回来了,气的把最喜欢的一把玉如意都给砸了。大臣们也纷纷上书指责,岑文本更是说他无绥远之才,坏了大唐和倭国的邦交,请求父皇从严治罪。我看呐,这家伙回来以后指定是要被罢官的。“
“罢了官更好,更便于我请他。“武元庆不以为意的笑道。
第四百零七章 公报私仇()
过了几天,高表仁率领使节团终于回到了长安。
正如李承乾所言,李世民雷霆震怒,在高表仁交还圣旨,国书后,皇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接罢免了高表仁的一切职司勋爵,一撸到底成了平头百姓了,不然如此,李世民还罚俸两年,就是说要罚款,金额是两年的工资,加所有奖金补助。
但是高表仁已经被免官了以后都没有俸禄了,从以后的工资里扣是不可能了,这个罚款就只能他用家里的积蓄自己交罚款。
想高表仁之前也是作为使节代表大唐出使过别国的,在当使节之前更是新州刺史,算起来也是封疆大吏了。
但凡是刺史,起码是正四品下的官员,这还是作为下州刺史,品级就已经比武元庆高了,中州刺史直接是正四品上,要是像并州那样的上州,州刺史直接就是从三品的大员,和御史大夫,秘书监等准宰相是一个品级的。
皇帝的处罚如此之重,高表仁已经足够倒霉了,但有人还不想放过他。
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跟李世民说,陛下,高表仁是奉旨出使倭国的,但他却连国书都没有宣读就返回,不但恶了倭国,同时也是抗旨不遵,罪在欺君,仅仅罢官去爵恐怕有点轻了。
李世民一想大舅子说的也有点道理,加上其他大臣也没有反对的,于是又加了一条将高表仁流放岭南。
得到这个消息,武元庆心中这个气的慌,长孙阴人还真是不干人事儿。
冠冕堂皇说的是为公的话,实际上却是出于私心,在公报私仇。因为高表仁的缘故,大唐和倭国的邦交算是刚连上就又断了,这大大影响了长孙家在倭国的商贸发展。
有邦交和没有邦交,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有了邦交长孙家和倭国的商业往来就要容易很多,长孙家获利也就要多少很多。
但是现在高表仁把这一切都给毁了,本来有了邦交长孙家可能一年在倭国就赚四五万贯的,可是现在却只能赚四五千贯,直接数倍,数十倍的少。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长孙无忌如此针对高表仁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他这么一搞,却把惦记着招揽高表仁的武元庆给闪了腰。原本想着高表仁要是被罢了官,自己就下手招揽他,有这么一个政治经验丰富,脾气还够强硬的人做帮手,以后很多事情自己都能交给他来干。
可现在好了,高表仁直接被流放到岭南了,还招揽个屁,就算招揽上了也只能在岭南待着,在岭南办事,这和武元庆的初衷完全不同,他刚才那边回来未来几年可不想再去了。
不行,得想想办法让皇帝收回成命。
武元庆去找李承乾帮忙,结果李承乾直接拒绝了,他本来就不同意武元庆招揽高表仁,现在高表仁被流放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会帮忙。
找李承乾不行,武元庆又去找李泰,正好这家伙现在修养好了,又开始忙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