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沐指着前方辽阔的海面道:“你是大唐太子,按理,朕与你不能同时离京。你可知道朕为什么这次要带上你吗?”
“儿臣以为,父皇是要历练儿臣一番。”
“不。朕是在想,宫城之内长大的孩子,如同坐井观天。带你来,是想让你看看,这天下究竟有多大。”
“呃父皇的意思,是依旧对内阁之举置之不理,任由他们施为?”
李沐没有回答,他转身拍拍青年的肩膀道:“为人君者,眼界要大,心胸要宽广。”
青年有些局促,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那么儿臣这就派人传信叔父。”
“你怎么说?”
“就按父皇意思,听凭内阁施为就是。”
李沐微微一叹道:“太子啊,为人君者眼界要大,心胸要宽广,自然是不错的,但朕还有一句话要告诉你的,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青年一怔,问道:“父皇的意思是让叔父阻止内阁?”
李沐脸色渐凝,慢慢转过身去,面对着大海道:“阻止?为何要阻止?朕要重组内阁。”
青年目瞪口呆,张大了嘴巴,迟迟没有合上。
“朕放权二十余年,并非朕认同了这届内阁的做法,只是朕不想管,懒得管。但这次朕要问问他们,承天门外勒石,武人不干政,文人不涉军,十个字难道是摆设吗?”
“记住朕的话,权可放,就须能收。”
“儿臣谨记,可儿臣不如父皇英明神武,儿臣怕无法服众。”
“无法服众,不是什么难事。你可以以理服人,也可以以力服人,也可以象朕一样,先以力服人,再以理服人。朕将江山传给你,自然也替你做了些按排。”
“大食这二十年来,国力也增强了不少,他们已经快忘记之前与大唐一战的教训,到你继位时,便可发动一战。攻灭大食,你就有了足够的威望来挟制群臣。”
“孩儿明白了,谢父皇。”
“对于内阁,你所要做的不难,放手让他们施为,但如果他们敢触碰天子逆鳞,那你就得一巴掌将他们打跨下,这叫得理不让人。”
“儿臣明白了,那那如何应对军机阁呢?”
李沐古怪地回头看着青年,“终于想到军机阁了?”
青年不好意思地道:“军机有叔父等人掌控,儿臣自然是放心的,可如果有一天叔父等人老去,儿臣有些担心。”
李沐拉着青年的手,回到榻前坐下。
“朕推行科举改革,其中一点就是为了减弱孔孟之道对国人的影响。又将大唐军事院校划入军机,独立于内阁之外,为的就是你之困惑。军校育人以忠诚、铁血、荣誉。武人和文人是两种人,文人想让朕以理服人,武人想让朕以力服人,但朕偏偏不如他们所愿,对文人朕以力服人,以武人朕就和他们讲道理、讲理想、讲信念。你只要掌握了军校,就掌握了军机阁,掌握了军机阁,就立于不败之地。内阁不听话了,就敲打它一下,如果看不惯了,就换了它。”
“儿臣明白了。”
“记住,放出去的权,千万别再想着收回来,否则,你就成了众矢之的。人心嘛,总是贪恋已经得到的,你如果想着收权,那就是与天下为敌。但你可以用刚才朕的方法,换人,换你想要换的人。这样,皇帝便永远不会错,天下臣民只会怪责于内阁,而不会怨恨皇帝。”
青年郑重地点点头道:“儿臣明白了,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李沐欣慰地说道:“权力这东西是一把双刃剑,可伤人也会伤己,将天下权力聚于一身,你就是个箭靶,何不退一步,藏身于幕后?如此人人皆喜,岂不乐哉?”
。
史载,武统三十年秋,大唐天子李沐回京,彻查内阁干涉军机一案,废黜内阁七人,涉案共七十一人皆缉拿下狱问罪。
之后,天恩浩荡,赦免一干人等死罪,皆流放美洲。
此案之后,从此内阁、军机阁泾渭分明,再无一届内阁敢触碰这条红线。
次年,皇帝颁旨,非战时,唐军兵员以大唐在籍人数,二百人中取一为上限。
以此来约束军机阁的盲目征募,确保和平时期国帑军费开支。
武统三十九年,大唐天子李沐宣布退位,新皇登基,次年改元乾佑。
乾佑元年春,新皇颁布诏令,大食目无上国,勒索唐商,依仗军力,犯我边境,唆使海盗,劫掠杀戮,是可忍孰不可忍,朕秉上天之意,举天子之剑,号令天下,誓师西征。
乾佑三年秋,大唐两位国公李沂、李师率三十万唐军饮马两河,占领大马士革,大食帝国,亡。
自此,大唐帝国的疆土横跨四洲三洋之地,成为世间最庞大、最富强的帝国。
(全书完)
第1000章 后记()
后记
乾佑四年春,太皇太后郑观音崩,与李建成合葬于献陵。
九月,太上皇李沐携皇帝及文武百官,为李建成,重上庙号,为唐世祖。
五年,李沐赴朝鲜,为朝鲜王金辰煦世子金智哲证婚,并册封金智哲为骑都尉。
自此之后,太上皇李沐极少待在金陵皇宫。
大部分时间与众后妃遨游于山川、大海。
乾佑八年夏,大西洋舰队组建,刘仁轨任大西洋首任提督。
九年春,十八万唐军登陆欧洲。
二十三年,太上皇李沐在凉州城行辕驾崩,享年八十岁。
据说驾崩时,雷声隆隆,天色如墨,有一条巨大的白龙从室内冲出,环绕行辕盘旋了三圈之后,破空而去。
奇怪的是,巨龙离开之后,天色回复大亮,震耳的雷声之后,天上竟没有一滴雨落下。
更奇怪的是,远在数千里之外,长林卫大将军常绿云,同一天、同一时辰,在金陵城宅中无疾而终。
皇帝携皇后及文武百官,亲至凉州扶柩回京,葬于献陵。
上庙号圣祖,史称唐圣祖。
同时下旨,准长林卫大将军常绿云陪葬献陵。
。
前后写了三本书,成绩都不好,确实证明了和尚水平不够。
自我总结了一下,问题还是和尚固执、不跟风所致。
但和尚依旧不想改变,写自己的书,让他们说去吧。
写作变成习惯,不为得是创作,而是为了渲泻。
生活太累,需要一种渠道发泄。
和尚觉得写自己想写的,就是一种很好的渲泻。
这是和尚坚持写的理论基础。
写代周,已经是五年前了。
可以说,那是一时头脑发热的作品。
但负责任地说,代周前半部,是和尚认真,且专注所写,哪怕到五年后,和尚自己翻开来看,也没有看不下去的感觉。至于后半部就呵呵了,属于烂尾混字数的。
第二本隐龙惊唐,已经在代周完本后第四年开书的。
这本书和尚自认是不错的,整个大纲都是事先完成的,包括主要人物的结局和大小各种挖坑填埋。
只是原打算写三百万以上字的,最后因成绩不好,削减了许多剧情,导致后出场的人物性格、分支刻画不足,造成剧情有些突兀。
所以,和尚在中途看到书友评论,说主角太懦弱,应该杀伐果断,诛尽一切仇人。
和尚很无奈,因为事先已经定下这些主要人物的结局,结局与书友们的评论如出一辙,但时间未到,不能剧透。
也有书友说,主角过于优柔寡断。
对这一点,和尚不敢苟同,人嘛,总是在一次次选择中,确立人生的方向。
从来不曾听闻,一个人从开始就知道人生的结尾。
哪怕是赵匡胤在从军时,也不知自己最后能君临天下、杯酒释兵权吧?
最看不起文官的朱元璋,恐怕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批发官帽之主吧,更不知道他最看不起的文官,最后干翻了大明吧?
所以,优柔寡断四个字形容主角,过了。
最后说说新书汉明。
这个书名,说真话,和尚不太满意,但想不出更适合的,也就将就了。
这本书原本是想成种田文的,大纲也全部列好,但最后还是写成了争霸文。
从种田文演变成争霸文,确实是这本书的致命bug。
因为节奏不一样,哪怕和尚认真改了,书友看起来,想必依旧能品出一种懒散来。
没办法了,和尚不善于自宫,只能选择完本。
所以,书一定是不会太监的,最多只是字数上进行压缩,成绩不好,那就少写点完本呗。
在汉明中,和尚真正想表达的是,好人有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好的一样。
除了投敌叛国,其它一切好坏,其实并不是不能接受。
官员贪腐从古至今都有,明末并非特例。
官场倾轧也是如此。
至于天灾人祸,那就更不用提了。
大明的灭亡,来自于内,上下一致地投降、逃避,才是大明灭亡的主因。
打个比方,如果崇祯没有选择上吊,而是逃出来,依托长江天险进行抵抗,然后北伐,大明未必会亡,至少成为象南宋般,多支撑几十年还是可以的。
毕竟崇祯的号召力,远比象弘光、隆武、永历、鲁监国强吧?
可崇祯选择了上吊,这或许是死社稷的心态,但不得不说,崇祯当时心死了。
他宁愿选择逃避。
这才是大明灭亡的真正原因。
和尚写汉明,对于每个主要人物,都没有刻意地去贬低。
还是那句话,坏人也有好的一面,就算再昏庸、再贪腐,但许多人在最后一刻,还是守住了底限。
就象朱以海监国,其实朱以海真的不坏。
至少他做到了至死不投降。
哪怕他心里无数次想过投降。
这可以理解,不是吗?
想和做本来就是两回事。
在离杭州只有二百里的绍兴府监国,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朱以海做到了不投降三个字。
与他相比,弘光就是坨屎。
还有象王之仁,他服从弘光投降满清,但之后面对钱肃乐等在宁波一带的反抗,他选择了重归大明。
他是坏人吗?肯定是坏人,他投降过,他同样贪腐,他同样不遵朱以海号令,他同样暗中自立门户,但他也一样面对战败,慷慨赴死。他真是坏人吗?
再譬如李定国,起义民军的首领之一,杀明人、杀无辜百姓少吗?掀翻明朝,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吧?可就是他二撅名王,辅佐永历朝,坚持到抗清事业的最后一刻。他真是坏人吗?
所以,和尚的汉明,想说的是在那个乱世之中,能守住底限的都是,好人!
汉明里面,很矛盾。
或许是因为和尚本身的性格就很矛盾。
主角同样也是。
唯一守住的,就是反清复明这个底限,复得是汉明,汉人的大明!
好了,隐龙惊唐完本了,和尚长吁一口气。
这双开的难度,和尚受不了,有时写着写着,李沐就跑去见朱以海了,而吴争却自称起朕了,呵呵!
现在终于解脱了,万岁!
150597 。
15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