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隐龙惊唐 >

第469章

隐龙惊唐-第469章

小说: 隐龙惊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言行,基本上就是依照各部主官的意志为转移,人云亦云。

    但有些人,站得很直。

    目光很坚定。

    站在满殿跪着的人当中,非常地扎眼。

    李沐没看见。

    因为不想看见。

    只要是不想看见的人和事,李沐都能看不见。

    就象无法叫醒装睡的人一样。

    随着称颂完毕,殿中的气氛变得诡异起来。

    李沐不说话。

    跪着的人依旧跪着,他们担心自己起身,就会与那些站立的人混为一伍。

    而站着的人,要说不慌,那是假话。

    他们同样担心,李沐的“任性”。

    任性这个词,形容李沐最合适不过了。

    因为李沐善变。

    有时是个谦谦君子,令人如沐春风。

    有时是个暴君,杀伐果断。

    更有时就是个棒槌,固执到了极点。

    这种人难以琢磨,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他会干出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来。

    所以,站着的人是最忐忑不安的。

    可与利益相比,命都可不要,忐忑不安就不叫事了。

    “臣有本奏。”内阁大臣、兵部尚书刘弘基就是站立不动的人之一。

    敢不随众称颂的人,自然官不会小,资格不会嫩。

    刘弘基同样是三朝元老,其父隋朝河州刺史刘升。

    于李渊起事、建唐有大功。

    在李世民一朝,也颇受重用。

    资格确实老。

    但人会变,刘弘基少年时落拓不羁,喜结交游侠,因不事生产落得家贫如洗。

    按理说,象他这样的无产者,应该是李沐改革的拥趸。

    可在刘弘基因功受封任国公之后,便开始重建家族势力,与关陇士族勾连到了一起。

    李世民在位时,因扶持关陇士族对抗各地世家,所以刘弘基的势力就有了长足的发展。

    刘弘基与长孙氏走得很近。

    他的门下,有号称门徒一千八百人,在各地为官者,不计其数。

    李沐的科举改革和汉字简化直接击中了刘弘基的要害,如果按这样进行下去,三、五年之后,这些门徒将会散个精光。

    所以,刘弘基不得不站立着。

    李沐依旧不生气,毛爷爷对于赞贬都可以一半分呢,何况是自己。

    李沐认同一句话,“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所以,李沐平静地问道:“刘卿家但说无妨。”

    刘弘基奏道:“陛下简化汉字之功,足以与尧舜相媲美。但臣以为,若此事推行下去,势必天下大乱。”

    “此话何意?”

    “陛下想必知道,诸公也应该知道,天下士子入仕,哪个不经过十数年的寒窗苦读?而现在,简化字的推行,只要三、五年就能追上,甚至超越,之前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们。试问陛下,这天下士子能否答应?”

    李沐道:“刘卿家此话有些道理。”

    “臣还有奏。”

    “一并说了吧。”

    “陛下,各地州县官员皆是读圣贤书的士子,他们代天子牧民,固然是陛下授于了他们牧民的权力,但更因为他们是饱读诗书之士子。当有一天,他们发现,所牧之民的才能皆不下于他们,敢问陛下,官员以何牧民?”

    这话一出,竟引来了许多官员的认同,连跪着的不少官员,也点头认同。

    牧民。何为牧?

    顾名思义,放牧。

    把人象牛、羊畜牧一般地管理,是为牧民。

    官府口中的良民,就是安分守己,服从管理的百姓。

    但凡有不安份者,皆称刁民。

    何为不安份者?

    不服管教者、才能过于逆天者,是为不安份者。

    如果一州一县,有那么几个刁民,都属于正常范畴。

    可有一天,各州各县的“刁民”层出不穷,那么,这世间就乱套了。

    不可控了嘛。

    很显然,科举改革和简化汉字的推行,将会造就出一批,不,应该是无数“刁民”。

    这是自己打自己脸,自毁江山啊。

    这就是刘弘基和那些点头认同的官员,心里所想。

第883章 那你就去死吧() 
所谓存在皆合理,所以,李沐不生气。

    李沐平静地问道:“刘卿家既然能说出个子丑寅,那想必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不妨也一并说了吧。”

    “臣遵旨。”刘弘基慢慢地不紧张了,他发现李沐还是讲理的,只要皇帝肯讲理,那么理就一定在自己这一方。

    因为讲理的皇帝永远讲不过文臣,文臣嘛,就是靠讲理起家的,在这一亩三分地里,黑的能说成白的,死的能说成活的。

    所以,文臣不怕皇帝讲理,他们最怕的是皇帝不讲理。讲拳头。

    “臣认同陛下推行科举改革和文字简化,这是造福后代之盛事。只是臣以为,应当徐徐图之。”

    “如何徐徐图之。”

    “先行在京城设立一学院,招收一、二百人,推行简化字。等五年之后,这些生员学成之后,再推行至大唐各州。再之后,推行至各县,最后普及天下。如此,既推行了新政,又不会对天下造成冲击,何乐而不为呢?”

    不得不说,李沐还真被刘弘基说动心了。

    如刘弘基所说,只要花上十五、二十年,简化字就能轻松推行、普及。

    还不伤己,不伤人,皆大欢喜。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刘弘基之言,很符合这个逻辑。

    可问题是,李沐急,心急,也性急。

    “刘卿家所言有理,可一万年太久,朕只争朝夕。”

    李沐开始不讲理了,几乎所有的官员心中都在嘀咕,看,看吧,又开始不讲理了吧?就知道他不是个讲理的人。不信看着,马上就伸拳头出来比划了。

    刘弘基也被李沐的话弄了个措手不及,刚刚不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就不讲理了呢?

    “陛下,臣所言,皆是为了陛下、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社稷啊。望陛下三思。”

    李沐笑了,真笑了,“刘卿家以为,这江山是何人之江山?”

    “呃自然是陛下之江山。”

    “既然是朕的江山,自然该朕做主。朕爱怎么来,就怎么来。”

    这话自然是有理的,我的江山我做主,关卿屁事?

    李沐还是讲道理的嘛。

    可显然刘弘基不同意,“陛下容禀,这江山是陛下之江山,但天下一样是唐人之天下。”

    李沐生气了。

    这太不讲道理了嘛。

    刚说这江山是朕的,马上就反悔,变成了唐人的江山了,这天下唐人多了,难道让朕一个个去征询意见不成?

    刘弘基这话如果放在平常时说,说不定李沐真会龙颜大悦,颁他个杰出先进思想奖章。

    问题是,说的时间不对。

    很多事,哪怕再正确,放在错误的时间,那就是错误的。

    而李沐这人一向认为,对付讲理之人,就应该讲理。

    对付不讲理或者只讲自己道理的人,那就应该更不讲理,或者也讲自己的道理,更大的道理。

    “刘弘基,就算是唐人之江山,但你还代表不了三千万大唐子民。”说到此,李沐还特地征询了一下房玄龄的意思,“首辅以为,朕这话可对否?”

    “陛下所言极是。”

    李沐双手一拍,再一摊,道:“看嘛,朕还是讲道理的。那现在朕再说一句,朕能代表大唐三千万子民,首辅以为对否?诸公以为对否?”

    “呃陛下自然可代表大唐所有子民。”

    “陛下自然可代表大唐所有子民。”一众官员揖首应答。

    “对嘛。朕是个讲理之人,这是朕的江山,朕又能代表大唐三千万子民,朕说推行就须推行,朕想怎样,那就得怎样。刘弘基,你可明白?”

    刘弘基目瞪口呆,随即立马醒悟,回头看了一眼刘德威,厉声道:“刘尚书,都这个时候了,你总得说句话啊。”

    内阁大臣、刑部尚书刘德威也是站立者之一。

    不过刘德威没有象刘弘基那般与李沐讲道理。

    他比较稳重,在刘弘基指名道姓地招呼下,出列道:“陛下容禀,臣以为刘尚书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请陛下采纳。”

    “朕若不采纳,又当如何?”

    是啊,皇帝就不讲道理了,你待如何?

    “呃陛下若要执意而为,臣臣自然也是拥护的。”刘德威的退缩引来不小的嘘声。

    其中也有跪着的官员发出的。

    这倒不是因为政见,而是不齿刘德威的为人。

    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谏臣、诤臣,上殿劝谏时,也不是真想去找死。

    说到底,也都是话赶话的缘故。

    所谓相打无好手,相骂无好口嘛。

    原本都以为刘德威的退缩,今日朝堂之争也就告个断落了。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刘德威之后,刘弘基一推刘德威,将原本站在他面前的刘德威推了个趔趄。

    刘弘基上前道:“若陛下执意即刻向天下推行简化字,臣愿死谏。”

    这话一出,满殿一片寂静。

    房玄龄反应最快,忙上前制止刘弘基道:“刘相,你疯了吗?这是在逼陛下。”

    或许李沐继续沉默,刘弘基也房玄龄的劝说下,这事还有挽回的余地。

    可就在这时,李沐开口了。

    李沐是真怒了,之前只是生气,现在是真怒了。

    简化字,不管触动了谁的利益,但终归是造福天下的好事。

    如果刘弘基愿意心平气和地与李沐商议,或许李沐还真会从别的方面去补偿他。

    正治嘛,说到底是各方利益的妥协。

    李世民已经死了,李沐也没有向旧臣挥屠刀的想法。

    寻找一个可以妥协的方式,将对立降到最低,李沐还是愿意的。

    但刘弘基选错了方向,李沐不受逼迫,连李世民的逼迫都不受,何况区区刘弘基?

    “既是死谏,那你就去死吧。”

    去死吧。这话如果是从走卒贩夫口中说出,也就是句口头禅罢了。

    就算是象房玄龄这般首辅说出,也可当作没听见。

    可这话从李沐的口中说出,那便是圣旨。

    天子之口,言出法随。

    到了这个份上,刘弘基不管是为了颜面,还是为了抗不抗旨,那都得死上一回了。

    他一把推开房玄龄,随即一头撞向殿柱。

第884章 一言而废() 
ps:感谢书友“杀遍天下猪”、“574455”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好在马周等人反应快,马周和李道宗二人夹击,一前一后,将刘弘基死死抱住。

    房玄龄再次跪下恳求道:“陛下息怒。今日之事,本该是朝野庆贺之盛事,万万不可血染金殿,请陛下看在刘相多年为唐的功劳份上,赦免刘相死罪。”

    李沐面无表情地说道:“那就看在首辅面子上,朕饶他一次。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饶。魏征。”

    魏征赶紧出列应道:“臣在。”

    “按律,刘弘基该如何处置?”

    “这回陛下,刘弘基当殿逼迫陛下,是为欺君,当斩。”

    “既然朕允了首辅,斩就不必了。看他年迈,想来也挨不了廷杖这样,罢官,以示警诫。”

    “陛下圣明。”魏征首先应道。

    魏征这一应,群臣都应声了,“陛下圣明。”

    可房玄龄傻了,罢官?!

    这可是内阁七大臣之一,就这么一言罢官了?

    房玄龄欲哭无泪。

    可那边刘弘基听到李沐罢官二字,疯狂地挣扎起来。

    毕竟年迈,被马周和李道宗前后抱住,他挣脱不开。

    情急之下,他脱口骂道:“昏君。”

    这下,太极主殿又一次寂静了。

    李沐是彻底怒了。

    倒不是因为“昏君”二字,对这二字,李沐的免疫力还是很强大的。

    他的怒主要来自于刘弘基的不识好歹。

    新政的推行,如果从朝堂内阁发生分岐,那么信下推行的困难就会变得更大。

    事实上,李沐只想杀鸡警猴,撸顺内阁中的反对声音。

    可刘弘基的不依不饶,让李沐气不打一边出。

    “诸公都听见了吧,刘弘基当殿辱骂朕,魏征,这又该当何罪啊?”

    魏征是真不想说,“当杖责,逐出朝堂。”

    李沐道:“削爵、罢官,以敬效尤。”

    说完,李沐起身准备回宫。

    不想,被金殿武卫拖拽出去的刘弘基还不肯息嘴,“昏君高祖啊,你睁眼看看吧。”

    李沐厉声道:“即日,逐出长安,永不叙用。”

    刘弘基就此消失在大唐的舞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