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隐龙惊唐 >

第398章

隐龙惊唐-第398章

小说: 隐龙惊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李师不认为自己的判断有错,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他想凭着自己与李沐的关系逃过这一劫。

    可听到李沐现在这么一问,李师知道,他逃不过。

    “末将有罪,请殿下责罚。”

    看着单膝跪在自己面前的李师,李沐有些不忍,但李沐更知道,如今麾下不仅仅是神机卫,更有禁军、府兵和边军,所谓赏罚不明,军纪不振。

    拿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刀,是达到目的最有效的手段。

    “神机卫将军李师,不遵号令,顶撞上官,即日起降为中郎将,杖二十,以示效尤。”

    “末将甘愿领罚。”

    在将领们众目睽睽之下,李师默默地挨了二十杖。

    这天晚上。

    “大哥在怨恨我吗?”看着俯卧着“咝咝”吸气的李师,李沐含笑拍拍李师,问道,“很痛吗?”

    李师的“咝咝”声更响了,他闭着眼睛道:“痛,痛,你挨二十杖试试。”

    “啪”地一声,李沐一掌用力拍下。

    “起来吧,别装样子了,行刑亲卫放了水,你以为能瞒得过我?”

    “殿下,你就不能不说穿吗?”李师翻着白眼,从榻上翻了个身起来道,“不过我真不认为殿下这招有用。”

    “有没有用,我不知道,但这样子还得做的。都道不教而诛是为虐,先让他们明白后果,之后再犯,那就别怪我心狠。”

    “这话倒是有些道理。”李师点点头道,“可我依旧不认为我之前的预判有错,那时挺进萨江,高句丽朝堂怕是一片混乱了。”

    李沐斜了一眼李师,这厮明知道自己的战略意图,还拿这事说事,有点胡搅蛮缠的味道,“你以为我失去你说的机会,就拿不下高句丽了?”

    “不,不,当然不是。若仅仅是扫荡高句丽,以神机卫的战力,也就是殿下覆手之间。不过我在想,殿下在高句丽的拖延,能不能真如殿下所预料的,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此话何意?”李沐有些不高兴,不怕敌人强大,就怕内部意见相左。

    李师道:“我听说英国公那边压力很大,已经两次上书请求援兵,可朝廷没有一丝反应。依我看,从今之后,朝廷只会发粮草,绝不会再调军队北上。”

    李沐皱皱眉道:“可朝廷不是刚调三万玄甲军到了百济吗?”

    李师道:“殿下难道不知道,玄甲军只归河间郡王指挥吗?”

    李沐缓缓吸了口气,“难道大哥以为,陛下这么快就要动手了吗?”

    李师答道:“陛下动不动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殿下想在辽东囤兵的计划,可能实现不了。”

    李沐脸色有些不虞,问道:“既然你这么认为,为何之前我释放渊男建时不阻止?”

    李师嘿嘿一笑道:“因为我认为,只要稍做改变,殿下的计划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怎么说?”

    “将计就计。既然陛下已经有所警觉,那么殿下可以利用这一点,令三路大军不断地向朝廷求援,而救援的理由,自然由殿下释放的渊男建提供,让高句丽加大对西、北两路的压力,甚至使得高句丽倾尽国力,孤注一掷。”

    “可陛下不应,岂不白费功夫?”李沐摇摇头道。

    李师古怪一笑道:“不断上书为得不是陛下派兵救援,而是让朝野都知道辽东战事紧急。如此一来,只要辽东有战败,那战败的责任必定记在陛下的头上,谁都会说,辽东战败都是陛下不派援兵所致。”

    李沐心头一凛,李师的计策与自己的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样真得好吗?

    “大哥所言有理,只是一旦战败,就会有无数将士枉死,这种事,孤做不到,也做不得。”

    李师道:“我岂会建议殿下去做如此不堪之事?只是殿下应该知道,北面英国公手中仅余十六万大军,而靺鞨增兵五万之后,联军依旧有三十万之众,这个时候,就算调去薛万彻、薛礼两部,英国公手中的军队也只有二十万人。如果高句丽孤注一掷,要与英国公决死一战,我以为安市州必定不保,而辽东城同样岌岌可危。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殿下应该明白。”

    李沐沉吟起来,李师的计策确实可行,自己不用做什么,只要在南线对高句丽施加适当的压力,那么李师所说,高句丽很有可能破釜沉舟,对安市城发起决死一战。

    自己只要当作不曾听闻,在此地坐视就行。

    天下的指责都会指向李世民。

    更重要的是辽东所有的军队,都会对李世民产生怨恨之心。

    没有人会容忍背后捅刀子的自己人。

    到时,自己就可以此为借口,率大军南返,逼迫李世民让位了。

    可问题是,李勣麾下二十万大军,经此战之后,还会幸存多少?

    李沐无法拿数万甚至十几万将士的命,去换取自己登顶的机会。

    “我做不到。”李沐微微摇头,但很坚定。

    李师叹息,他知道李沐在犹豫什么。

    李师能想出这计策,自然知道这计策带来的将是什么。

    他对李沐的拒绝,失望的同时,又感到庆幸。

    失望的是李沐的优柔寡断。

    庆幸的是李沐有原则、有底线,是可以托付此生的明主。

    李师道:“其实殿下不必纠结,英国公所部或许会有损失,但损失绝不会大。只要事先殿下向英国公传信,让他做一些准备,以英国公之能为,肯定能将此事安排妥当。这些日子以来,想必英国公那边捕获的高句丽俘虏不少,将他们装扮成阵亡将士应该不难吧。”

第743章 占领汉州() 
李师的建议让李沐心中一动,这确实是个方法。

    如果李勣事先有准备,那故意打个败仗,应该伤不了大军元气。

    也就是说,安排出一场有准备的败仗。

    为得就是将这盆脏水泼在李世民的头上。

    可问题依旧来了,如果实行这个计划,自己就要放弃之前的计划。

    原本自己是想在辽东囤积大军,灭亡高句丽之后。

    携新胜之威,回师长安,逼迫李世民让位。

    可如果现在按李师的计划,就要在诈败之后,趁将士心中怨恨之际,马上回师长安。

    先不说放弃了征服高句丽的机会,令这场动用四十万军队的远征前功尽弃。

    就说李世民,他也不会甘心背着黑锅让位。

    没了平定辽东的功劳,而李世民也依旧掌握着大量军队。

    最后的结果,还是避免不了一场血战。

    这完全不合李沐的意图。

    李沐摇摇头道:“不行。”

    李师无奈地叹气道:“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沐道:“李师,孤的初心是为平定辽东,逼迫陛下退位排在其次。若真不能如愿以偿,那就先平定辽东。你不必再为此纠结,先想想如何为大唐开疆拓土吧。孤已经决定,明日由你、席君买、程名振分别率一万人,攻击汉州城。”

    李师长揖道:“臣遵命。”

    “不过,西、北两路的求援折子,还得每隔两天就往朝廷送。把困难夸大些,处境说惨点。”

    “呃。”

    。

    次日。

    三路大军齐出。

    这次李沐没有任何想放水的念头。

    原因有三,一是汉州是高句丽南部重镇,拿下它是既定目标,只是现在把时间略微提前了,原本李沐还想等“搬空”汉州以南的高句丽人口再拿下此城,然后悉心经营的。

    其二,李沐短时间确实陷入了战略迷茫,李世民这么快不派援兵、不接招,让李沐有了迟疑,怀疑起自己之前的计划会不会无法实现。如果不能实现首要目标,那么荡平高句丽这个次要目标就顺势递进上来了,总不能大军北征,与之前李世民一样,无功而返吧?

    其三,唐军北、西、南三路同时“消极怠战”,使得高句丽的压力骤然减轻,他们有了喘息的时间,去应对东面新罗两路大军北上,这让新罗大军承受的压力大增,连续两战让新罗损兵折将,丢失了两城。

    金胜曼已经连续三次派使者前来交涉,希望唐军继续发动对高句丽作战,减少新罗军的压力。

    做为盟军,这个请求李沐不得不考虑。

    所以,综合以上三个原因,让李沐提前了占领汉州城的时间。

    攻城开始了。

    李沐的动员工作很简单,四个字,那就是“不惜代价。”

    敢这么说,不是李沐开始转变一贯不舍神机卫伤亡的思路。

    而是现在汉州城中的数万敌军,在之前旷野遭遇地雷袭击之后,已经彻底成了惊弓之鸟。

    士气低落不说,关键是他们已经有了“恐唐症”。

    这场战斗,与其说是作战,更准确的说,更象是演练。

    无论渊盖苏文怎么动员,奈何高句丽士兵已经胆寒。

    当唐军近前,城墙上射下的箭矢都是软飘飘的,落在将士的马蹄前,连土都射不进去。

    横着跌落在地上。

    没有任何悬念,在炸毁汉州城南门之后,渊盖苏文率大军撤退了。

    走得慌张,甚至来不及烧毁城中的粮仓、带走库中的财物。

    汉州城除了南门被毁,其它什么都没有改变。

    只是,城头上的大王旗,换成了神机卫的军旗,随风飘扬,“略略”作响。

    汉州城,是高句丽六大重镇之一,有着近三十万的人口。

    虽说被高句丽朝廷征了一轮兵,但目前依旧有二十余万人口,只是壮丁比例少了些。

    而国内马周来信,修建直道需要的俘虏已经饱和。

    于是李沐不再延续“人口大搬运”的工作。

    征募高句丽百姓,修建汉州至熊津的直道,为了迅速完成直道修建,这条直道的宽度,只有大唐直道的一半。

    但对于军事使用,已经足够了。

    李沐同时令李师、席君买、程名振各率五千骑兵,占领汉州以西,长堤、栗津、獐口三座小城。

    这长堤在后世有一个世人皆知的名字,叫仁川。

    李沐随之下令,在长堤修筑一个港口,并且修建直道与汉州相通。

    并且在汉山河(也就是后世的汉江)南岸囤兵,与高句丽军队隔江对峙。

    李沐不再主动进攻,渊盖苏文新败,也需要喘息。

    由此,高句丽南部正式稳定下来,进入了战略僵持。

    。

    唐军占领汉州,振奋了新罗军的士气。

    他们一鼓作气,再次北攻,将之前丢失的两城夺回。

    只是随着唐军作战的再次沉寂,高句丽再次对新罗朝廷反击。

    两城得而复失。

    十万新罗军,开战至此,已经折损三成,没有了继续北上的锐气。

    而高句丽也没有能力再发动新一轮的反击。

    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固守占领区域,积蓄实力、舔舐伤口。

    金城,新罗国的首都。

    它的建筑大都采用的是拱顶,或许是因为女王的缘故。

    透着一股子脂粉味。

    此时皇宫中。

    新罗王金德曼正看着她的王妹金胜曼。

    “唐军裹足不前,高句丽大部分的压力都集中到我军身上,大唐究竟想干什么?”金德曼有些恼火。

    这些年与大唐的联系,不可谓不频繁。

    无数的军械和民生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大唐运进新罗。

    新罗国内的金、银、铜也如水泄一般地外流。

    新罗国力确实强大了,特别是军事实力方面,但金德曼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那就是新罗越来越离不开大唐了。

    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生,吃穿住行,朝野无不以拥有大唐所造为荣。

    新罗从一个农耕和狩猎各半的民族,完全成为了一个农耕国家。

    为得就是用产出的稻谷,去换回大唐的货物。

    金银总有尽时,可稻谷却年年收获,无穷无尽。

    难道新罗真要成为大唐的粮食产地吗?

第744章 新罗女王不甘心() 
金德曼已经登基十几年,她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已经无力改变。

    就象温水煮青蛙,等到发现问题时,晚了。

    她不得不屈身于大唐之下,成为大唐的附庸,但她却不甘心。

    她要瞅准时间,为新罗摆脱掉大唐的控制。

    现在,她认为,正是时候。

    以唐军背弃盟友为借口,煽动朝野对大唐的敌意。

    可王妹金胜曼是最大的阻力。

    金胜曼是铁杆拥唐者,这些年与大唐的外交、商贸,成了她的禁脔,容不得任何人插手其中。

    “大王,臣以为唐军裹足不前,并非有意为之。大唐三路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