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征“哦”了一声,“殿下的意思臣明白了,陛下会担心身后之事,如今陛下健在,还能与殿下抗衡,一旦陛下撒手人寰,以太子之能为,绝无法与殿下相对抗,故陛下不得不铲除殿下,至少极力打压和削弱殿下,来扫清太子将来继位的障碍。”
“对。”李沐颌首赞许道,“魏公说得没错,只要陛下动手,特别是在孤为国争战的时候动手,必定招致全天下臣民的反对,所以,孤要交待四位的是,当陛下要动手的时候,哪怕你们发现了,也要当作没发现,甚至要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促使陛下动手,当然不可表现太过,引起陛下,特别是房玄龄的疑心。”
魏征四人面面相觑,好一会,魏征道:“殿下大才,只是这样一来,殿下岂不太危险了?”
李沐摇摇头道:“何来危险?孤处于万军之中,若那还危险,孤不如建个铁笼子将自己关起来得了。因噎废食之举,孤做不出来。”
魏征四人一齐躬身应道:“殿下英明,臣等领命。”
。
次日一早。
朝廷诏令,摄政王李沐兼领平辽行军大总管之职,统帅辽东半岛之战,通判沿路各州诸事。
李勣为河北道行军总管。
苏定方为河南道行军总管。
大唐战争的机器正式启动了。
长安城中,大批的军队开始调动。
各州征发的役夫开始向辽东、东莱集结。
排成长蛇般的运粮队伍看不到首尾。
江南道,大批的运输船来往于东莱和华亭之间。
这天,李沐亲自将李勣、苏定方送至春明门外。
“英国公,在辽城挡住敌军,是你的首要任务,在这个前提之下,方可出兵攻略新城、安市州。这场战争的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将敌人拒在国门之外。”
“殿下放心,臣必不负殿下所托。”
“若战事不利,即刻向朝廷求援,由李沂神策卫做你的预备队,千万不可顾及面子。”
“臣谨记殿下教诲。”
“苏大将军。”
“臣聆听殿下命令。”
“你的首要任务是牢牢守住石城、积利城,为唐军日后的增援和物资运输提供保障,同时守住泊汋、新义州,这是楔入高句丽腹心的两颗钉子,是进攻平壤城的跳板。只要守住这几个城池,无论战局如何发展,大唐都胜券在握,无非是时间长短罢了。”
“臣必不负殿下所托。”
“好,那就拜托二位了。英国公,苏大将军,咱们胜利之后,长安再见。”李沐向李勣、苏定方拱手一礼道。
李勣、苏定方还礼,坚定说道:“殿下,胜利见。”
登上春明门城楼,望着密密麻麻如同长龙般远去的军队,李沐胸口涌动着一股豪情。
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国战,更是大唐荡平辽东的一战。
隋、唐两朝,无不以平定高丽为平生心愿,如今,这个契机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此战必胜!”李沐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吼道。
声音因嘶吼,而变得尖锐、古怪,但声音中的粗野和渴望,激荡在每个路过的将士心中。
“此战必胜!”
“大唐必胜!”
数百人、然后是数千人,然后是数万人。
慢慢地,将士自发地以刀击盾,配合着前行的节奏。
“膨”、“膨”、“此战必胜!”
“膨”、“膨”、“大唐必胜!”
嘶吼声撼天,震耳欲聋。
任何一个听到的人,耳膜和心脏都承受着强烈的冲击。
。
连续三天。
二十万大军在满城百姓的欢送下,离开长安,奔赴北方战场。
每一个长安百姓,此时茶余饭后,聊得都是战争、军队、还有被他们视为大唐脊梁的神机卫。
在每个百姓的话语中,神机卫就是大唐军队最强战力的象征,它们是不可战胜的。
只要有神机卫出征,任何敌人都将被碾成粉末。
百姓的言语充满着自信,大国的自信。
做为大国的子民,他们与有荣焉。
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奔赴战场的将士送行。
但凡家中有的,都倾囊而出,往将士的身上、怀中猛塞。
大国的臣民,永远有着高人一等的优越,也同样有着高人一等的觉悟。
整个长安,乃至整个大唐江北,在这短短的七、八天中,被迅速地动员起来。
无数的丁壮自愿地报名参加国战。
无数百姓自愿地服徭役,进入役夫的行列。
在二十万大军离开长安后,江北各州征集到的民夫已达三十五万人以上。
河东道、河南道,四十七州,近二十万府兵,纷纷朝着辽东和东莱方向集结。
战争,已不可阻挡。
第727章 李靖送来三将()
明日一早,李沐就要动身去杭州了。
在那,驻守着四万神机卫,还有江南军校,那些已经摩拳擦掌的军官生们。
李沐将会带着他们,渡海北上,在半岛上锤炼他们,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傍晚时分,卫国公李靖来访。
已过七十高龄的李靖,已经手脚不便了。
他是乘着轿子来的。
李沐闻知,从书房赶到正安殿时,李靖已经进了王府,正站在正安殿等候李沐的到来。
“李帅怎么来了?”
“老臣见过殿下。”
“李帅不必拘礼,快快请坐,用茶。”
李靖坐下之后,对李沐说道:“殿下明日就要离京南下杭州,也不来与老臣道个别,怎么?是心中对老臣有间隙不成?”
李沐有结尴尬地答道:“大哥是李帅嫡孙,又是新婚燕尔,派他出征,我。”
李靖抬手阻止了李沐继续往下说,“李师身为领兵武将,为国争战是他的本份,连殿下都亲自上战场,他有什么理由待在京城安享太平?殿下应该知道,老臣说得不是这事哎,也罢,某就想问问,你真觉得离开京城,是最好的选择吗?”
李沐神色一凛,他没想到李靖如此年纪,还这么敏感。
不去向李靖告别,李沐确实有些小心眼。
但话说回来,从当初李沐率大军入长安开始,李靖确实做得不太仗义。
虽然他与李勣二人,稳定了南衙禁军。
但之后,在李世民一系列的举动中,李靖并没有紧紧与李沐站在一起,而是选择了沉默。
特别是李世民与刘洎故意泄密、遏制新政,以打压李沐的声望和势力。
以李靖在京城的耳目和关系网,应该有所听闻,但李靖没有知会李沐,也没有阻拦,任凭事件发生。
李沐以前可以体谅李靖内心的为难之处,但等李师与李婉顺成婚之后,双方的关系就变成了亲家。
有了这层关系,李靖就算做任何事,都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可李靖还是选择沉默、坐视。
这让李沐心中,对李靖生起了一些不满的情绪。
在李沐看来,李靖的无为,如同玄武门事变时的冷漠。
李靖见李沐沉默不答,轻叹一声道:“都道以静制动,不想殿下另辟蹊径,以变诱动。只是这样势必引起一场大乱,甚至一场血战,这真得是殿下想要的吗?”
李沐沉声道:“会不会有一场血战,决定权不在我的手里,而是在陛下手中。若李帅觉得,我就算是自保也有错,那我无话可说。”
“殿下误会了。某从没认为殿下有错,但无错,还一直做得很好,好到超过某的想象。既然殿下已经有所决断,某自然不敢再赘言。今日此来,只是想为殿下引见几人,以供殿下北伐作战之用。”
李沐听闻,有些意外,同时心中一暖。
李靖至少还是维护自己的。
知道自己缺少可用的高层将领,李沐知道,能让李靖举荐的,绝不可能是无名或者无能之辈。
于是应道:“敢问李帅,是何人,在何处?”
“就在府外等候,殿下令人招呼一声就是。”
李沐遂令人前去传唤。
不一会儿,从门外进来三人。
两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一个满脸络腮,一个白面短须。
还有一个脸容清秀,举止有度,倒象是文人。
三人一进门,便一齐躬身道:“臣等参见摄政王殿下。”
李靖起身,指着白面短须的汉子道:“这是东平郡公程名振。说起来与殿下有些渊源。名振,你自己与殿下说吧。”
程名振拱手道:“武德六年,朝廷讨伐刘黑闼时,臣有幸效力于隐太子麾下,立下微末之功,由此升任营州都督府长史,得封东平郡公。”
李沐心中一动,能以军功封郡公的,自然军功不会小,恐怕确有些能耐。
“程郡公现任何职?”李沐问道。
程名振吱吱唔唔起来。
李靖道:“程名振现时赋闲在家,并无实职。”
李沐一愣,二十年过去,这人堂堂郡公,竟连个实职都没有,想必肯定是得罪人了。
想到此,李沐点点头道:“东平郡公若不弃,可跟随孤前往百济,只要你立下军功,班师之后,孤保你一州刺史的实缺。”
程名振大喜,单膝下跪道:“自今日起,臣唯殿下马首是瞻,绝无二话。”
李靖指着那文人模样的人介绍道:“这是右威卫郎将孙仁师。”
又指着满脸络腮的汉子道:“这是左领军卫果毅都尉刘仁愿。”
孙仁师、刘仁愿一齐拱手道:“我等愿追随殿下征战沙场,为国效力。”
李沐含笑褒扬道:“能得三位相助,孤如虎添翼。只是孤明日一早就要前往杭州府,你们可有安排好家中一切?”
三人皆拱手道:“我等已经安排好家中一切,随时等候殿下军令。”
“好,那就好。”李沐颌首道,“你们回去安顿之后,明日卯时,可在春明门外等候。”
“臣等领命。臣等先行告退。”
三人告退之后。
李靖道:“程名振攻守兼备,可领一方。刘仁愿悍勇可为先锋。孙仁师有勇且具急智,可为奇兵。三人忠诚,殿下勿用置疑,用好此三人,定会对殿下有所裨益。”
李沐拱手道:“沐谨记于心,多谢李帅。”
“师儿素有急智,兵法点阵,无不精通,唯心性浮躁,易于贪功冒进,还望殿下多加约束。”
“李帅放心,大哥成婚之后,言举行事皆已沉稳许多,加上有苏定方在,以他的沉稳,谅大哥也惹不出大事。”
李靖点头道:“战争之始,长安应该不会有变,但若战争到了稳操胜券之时,长安必有异动。英国公带走四卫之后,臣麾下两卫,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殿下领兵在外,须提早做些准备,以防不测。”
“李帅在京,若遇变故,不必为难,静观其变即可。万万不可逆势阻拦,凡事待沐回来再做打算。沐谢李帅金玉良言,必铭记于心。”
第728章 围三阙一()
ps:感谢书友“宋代大侠”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三日后,李沐来到杭州府。
在杭州府稍做停留之后。
由华亭港乘船,率四万神机卫和数百军校生北上。
上百条运输船,满载着士兵和粮草军备,浩浩荡荡地沿海岸线航行。
两日之后,大军在宾汶登陆。
随后,东向急进,目标熊津城。
率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济的高句丽将领叫渊男建,高句丽“大莫离支”渊盖苏文次子。
去年,渊盖苏文干掉了他的主上荣留王高建武,和荣留王的百名大臣,然后将荣留王并分尸弃之野外,连葬礼都没有给荣留王。
之后,渊盖苏文立高建武的儿子高藏为王,自封“大莫离支”,权力相当于摄政王。
所以,现今的高藏王不过是个傀儡,真正执掌高句丽的是渊盖苏文。
此次与靺鞨勾结,分兵两路攻击辽东和百济,正是渊盖苏文的手笔。
高句丽这个国家,其实并不强大。
之所以将隋拖入泥沼直至灭亡,是因为隋炀帝太急躁,贪功冒进之故。
三次征讨,三次失败,折损二百多万军队不说,还激起了天下百姓的剧烈反抗。
以至于失国灭亡。
隋炀帝第一次北征,动用了一百十三万大军,役夫更是军队数量的两倍多。
如此数量的大军和役夫,单就每天所耗费的粮草,就是个天文数字。
加上路途遥远,补给不便,一旦战事僵持,不崩溃才怪呢。
所以,第一次北伐的伤亡,说出来都能吓死人。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在平壤战败,四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