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隐龙惊唐 >

第224章

隐龙惊唐-第224章

小说: 隐龙惊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沐略带讥讽道:“贞观盛世一场规模不大的旱灾,区区江南东道就饿死上万人?沐倒是听过一句话,正义确实不会缺席,可往往会迟到。”

    于志宁呐呐重复着李沐这句话,叹道:“殿下一语中的。”

    “老夫此生见过好官无数,可象殿下这样的皇室中人,此生仅见。老夫佩服!”

    李沐笑道:“于公谬赞了,沐身为杭州都督,赈灾护民,份内中事,不值一提。”

    “是啊。”于志宁叹道,“天下百官若都如殿下,将此事当作份内之事,何愁天下不安宁,何愁大唐不强盛?”

    李沐道:“其实天下好官还是多的,朝中如房公、于公,地方上如越州刺史宁纯,都不亚于沐。”

    于志宁没有接话,而是转换话题道:“殿下所为之前,就没有想过此举会为朝廷所忌?难道魏刺史也不向殿下劝谏?”

    此问很是突兀,可李沐并不意外。

    于志宁是个正直之人,李沐没有隐晦的意思,事无不可对人言嘛。

    “于公所问之意,沐明白。”李沐平静地问道,“可如果换了是于公,在二者之间该如何选择?为了隐藏自己的实力,免除朝廷猜忌,宁可置数十万受灾百姓而不顾吗?”

    于志宁深深看了李沐一眼,“陛下有口谕。”

    李沐赶紧起身施礼道:“臣恭迎陛下旨意。”

    “朕欲改封你为东莱王,你意下如何?”

    李沐一愣,这就完了?

    “陛下口谕就这一句话?”

    “是。”

    李沐犯愁了,经魏征提醒,他心里有准备。

    甚至连被革去王爵都想过,就是没想到李世民会以此方式来将自己调离杭州。

    这道口谕已经给足了自己面子。

    按理说,自己是不得不遵的。

    否则就是抗旨不遵,李沐自然明白李世民此举的用意,这是怕自己公然抗旨,引起朝野动荡,这样双方都没有了退路。

    朝廷必须平叛,而自己必须反抗。

    内战由此而爆发,这是李世民和自己都不愿意看到的。

    可如何回应呢?

    让李沐现在离开杭州,这是不可能的。

    于志宁见李沐脸色闪烁不定,叹道:“殿下不可率性而为,百姓刚刚从旱灾中幸存,若再拖入战火,就毁了殿下之前的善举,何益啊?”

    这话中有威胁之意,可李沐知道这不是于志宁的本意。

    可现实却正是如此,抗旨的结果无疑会爆发战争。

    李世民和朝廷不可能放任臣子抗旨而不做反应。

    否则李世民颜面何在?朝廷的颜面何存?

    于志宁叹气道:“某知道殿下为难,可这是上意,不可不从。不过某在想,如果殿下能消除皇上心中猜忌,或许事情还有转机。”

    李沐苦恼道:“沐没有占据江南自立的反意,可这种话如何能取信于陛下?”

    于志宁道:“殿下何不亲自书信一封,将殿下话中之意和心中所想明示皇上,皇上一向宠信殿下,如此或许能扭转当前困局。”

    李沐听明白了,这等于是写张保证书,签上自己的大名,然后放在李世民那。

    如果自己日后有不规举动,李世民就将此保证书展示于人,看吧,这逆臣说话不算话,然后举天下正义之师,共讨之。

    虽然李沐无法确认此举有没有效果,但这可能是现在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了。

    死马当作活马医。

    李沐向于志宁拱手道:“谢于公指点迷津。”

    于是,李沐亲手书写了一封“保证书”,言明了自己要将杭州打造成大唐第四个商贸大城市的心愿,并指出要实施输出战争策略,需要一个巨型的生产物资基地,又再次重申了将五万宫女的安置问题。最后李沐承诺了“三不”,不反叛不裂土不截留赋税。

    做到这三点,其实就是大唐最大的忠臣了。

    如果还无法取信于李世民,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写好这封书信,李沐将之火漆密封,交给于志宁。

    “麻烦于公将此信转呈陛下,同时还望于公替沐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

    于志宁见李沐果真写了书信,虽然不知道其中内容,可心里大定。

    他就怕李沐一时兴起,真有了不规之举,便对大唐来说,无疑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在见过神机卫之后,于志宁甚至已经肯定,一旦李沐举旗自立,大唐的江南将一片糜烂。

    经过这场旱灾,人心向背,已经不言自明。

    “殿下放心,老夫一定将杭州舆情和殿下的忠心禀明皇上。”

    “谢于公。”

    当晚,等安排于志宁休息之后。

    李沐与魏征等人说起此事。

    魏征道:“如今殿下需要的是时间,此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凭此信可以化解皇上猜忌,当属上策。于志宁看来对殿下有善意。”

    李沐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于志宁并没有在杭州多待,第三天一早便向李沐等辞行。

    李沐知道李世民正等着于志宁的回信,所以也就没有挽留。

    李沐准备二百斤茶叶,请于志宁让带去给李世民,另外准备了十斤送给于志宁。

    于志宁没有婉拒,而是大大方方地收下了。

    这让李沐对于志宁的好感又多了一分。

    虽然茶叶不是什么很贵重的礼物,可于志宁收下,就表示着一种态度。

    送于志宁上船时,施虐了七天的大雨已经渐渐收了起来。

    于志宁叹道:“江南东道连续经历大旱、大涝,恐怕三年之内,百姓们无法恢复元气了。”

    李沐笑道:“那倒未必。”

    “殿下此话何意?”

    “如果能在各州兴建大批工坊,招募生活困难的百姓,最多一年,江南东道各州便又是一片勃勃生机。”

    于志宁微微皱眉道:“可天下稳定在于农桑,殿下一味追求商贸,就算商贸再兴盛,空有钱而无粮,也不是老成谋国之举吧?”

第399章 余杭县令张士衡() 
“于公所言,天下稳定在于农桑没错,可发展却在商贸。沐没有抑农扬商的意思,只是以为二者需要并举。”

    “那如果杭州治下粮食不足如何应对?”

    “粮食不足可以向中原购买,若中原没有就向外邦购买。”

    “若外邦不卖又如何?”

    李沐笑笑道:“那就用横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再向他们购买。”

    于志宁闻言一惊,“殿下所图甚大啊。”

    “于公可见过皇上在承庆殿中的江山万里图?”

    “老夫见过,也知道是殿下在当日元日大朝会时所献。”

    “那么于公应该明白,沐所图的与陛下所图的没有分岐。”

    于志宁脸容一正,躬身道:“臣会将殿下的意思一字不差转禀陛下,臣告辞。”

    “于公一路顺风。”

    由于此次防洪堤切实保护了杭州百姓不受洪水侵扰。

    百姓们自发地将这道防洪堤称之为“沐王堤”。

    经杭州、越州百姓口口相传,李沐在江南的名声达到了沸点。

    被七天的暴雨影响的沿江各州,再一次面临在籍百姓的流失。

    不过这次的人口涌入不象大旱时数量巨大,而是细水慢流。

    这一天,沈界“沈半城”带着十数乡绅前来。

    “小民拜见殿下。”

    “沈乡绅今日前来,想来是为了铁器工坊之事。”李沐笑应道。

    “瞒不过殿下,小民等此来所为正是此事。”

    “好,好。都坐下说话吧。”

    “殿下,我等经过商议,已经完成了资金募集。”

    “诸位募集了多少?”

    “杭州八县共计六十八位乡绅,少则三千贯,多则二万贯,共计资金五十万贯之巨。”

    “这么说,股份归属也已经商量好了?”

    “按殿下所言,除去殿下所占三成股份,余者皆已厘清。”

    “好。铁器工坊所需之地可曾选定?”

    “这正是我等此次前来的目的。我等选了一块地,只是它在宝石山西侧,与神机卫军营相近,所以,想问问殿下,是否可行?”

    李沐闻言眉头轻皱,倒不是不可以。

    可李沐知道铁器工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李家庄中,铁器工坊所产生的灰尘,让庄内百姓不胜困扰。

    如今加上宝石山、吴山上茶桑的原因,李沐有意将铁器工坊建在钱塘府之外。

    听沈界之言,李沐便婉言道:“沈乡绅所言之地本是无主之地,孤本不亦反对,可诸位也知道,宝石山、吴山如今种满了茶桑,铁器工坊如果座落在钱塘城内,扬起的烟尘怕是会产生许多不便。”

    沈界闻言道:“那依殿下,铁器工坊该建在何处合适?”

    “以孤之见,铁器工坊最好建在沿江,如此既方便铁矿石运输,也方便取水,不过沿江之地还须选在下流区域,否则会污染百姓的饮用水。”

    沈界连头道:“都说殿下心系百姓,小民今日算是见识了。”

    李沐笑道:“诸位可想好从何处购买铁矿石了吗?”

    沈界道:“杭州本地不产铁矿,何需皆从扬州购进,大都来自北方,因大运河运输方便。不过也有一部分是从山南西道经长江运来,只是为数不多。我等商议,也是从扬州购买,如此既方便,又节省时间。”

    李沐闻听,心里有了嘀咕,杭州不是有铁矿吗?

    记得余杭县闲林埠有铁矿。

    另外绍兴漓渚铁矿是中型矿了,不过这是在越州。

    可余杭县却是杭州府辖下啊,而且相距才五六十里路,这距离正好避开人口密集区。

    虽然规模是小型,但后世所谓的小型,在这个时代的钢铁产量却是相当巨大了。

    想到此,李沐不动声色,对沈界道:“容孤考虑几天,五天后,诸位再来听信,如何?”

    沈界道:“如此我等五日后再来,告辞。”

    李沐等乡绅们走后,立即传来苏定方、李师等神机卫将领。

    令他们带上冶炼匠人,以神机卫拉练的名义,对余杭县闲林埠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

    果然,三天后,就有好消息传来。

    李师带着几名匠人前来禀报,在闲林埠发现了铁矿。

    李沐随即动身与不知原故的魏征,前往闲林埠,到了之后,才发现其实这矿区不大,也就两个足球场的大小。

    矿区已经被挖掘得一片狼籍。

    据匠人们说,以李家庄的钢铁产量,这个矿区足够用上数十年而不至于枯竭。

    另外,矿区周围还有伴生铜矿,虽然不多,但铸造几百万贯铜钱还是足足有余的。

    这让李沐非常满意。

    因为在李沐的计划中,越州绍兴的漓渚铁矿也是自己囊中之物。

    魏征至此才明白

    李沐随即令人知会余杭县衙门。

    余杭县县令闻讯匆匆而来。

    “下官余杭县令张士衡参见殿下,参见魏刺史,不知殿下、魏刺史驾临,有失远迎,请殿下恕罪。”

    李沐看着眼前这花甲之年的老头有点印象,刚来杭州时,他便在迎接的官员中,只是当初人多,没有在意他罢了。

    “张县令,这片地可有主?”

    “回殿下话,此地荒芜,无主。”

    “如此便好,孤要征用这片地。”

    “这不知道殿下以何名义征用?”

    李沐虽然是嗣王,且是杭州都督,但具体到地方上的事,还真不知道如何处理?

    这时,魏征道:“张县令,殿下为杭州都督,如今麾下神机卫扩编至一万人,原有军营已经不足使用,所以将在余杭驻扎一部人马,此处便是神机卫别部的驻扎位置。”

    张士衡闻言躬身道:“下官明白了,只是。”

    他扫了一眼被挖掘得坑坑洼洼的场景,眼神变得闪烁起来。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蹊跷之处。

    这么大面积的挖掘,除了挖宝藏之外,也就是挖矿了。

    而对于这个时代人的认知,矿的意义无非是金、银、铜、铁。

    这一看便不是金银矿,所以答案呼之欲出。

    李沐知道这事瞒不过,问道:“张县令心中猜想的没错,此处发现了铁矿。莫非张县令想和孤分一杯羹不成?”

    张士衡低头道:“下官不敢。”

    “没什么不敢的,你说个数,孤答应你便是。”

第400章 深以为然() 
李沐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朝廷虽然取消了铸造铁器的禁令,可矿藏依然是朝廷控制的。

    换句话说,这铁矿的发现需要上报朝廷。

    这个时代铁与金银一样,是硬通货。

    张士衡摇摇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