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红色脊梁 >

第113章

红色脊梁-第113章

小说: 红色脊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进入冬季的井冈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哪怕清晨漫山遍野白霜皑皑,也很快在金色的暖阳照耀下悄然融化,天地万物再次展现出绚丽而又迷人的景色。

    仅仅一个月时间,群山环抱中的荒芜小村夏坪,变成了热闹的小镇,民居从原本的五十余户猛增到三百五十五户,男女老少加起来已经突破一千六百口。

    要是再算上方圆二十里范围内的七个村子和住在山上的零星人家,夏坪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五千五百人,这还不算周边村镇每日前来帮工的泥瓦匠、木匠、运送砖瓦石灰的青壮和各种小贩,以及长期驻扎、日益壮大的教导师官兵。

    如今的夏坪,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繁忙而热闹。

    得益于教导师师长郑毅的规划与指点,所有新建民居都修建在无法成为良田的区域里,布局整齐,设施齐全,日常用水也是从山脚下的清泉引过来的,不但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还把防疫防病的卫生理念展现出来,无论从哪个方面评价,夏坪都已拥有成为乡镇的条件。

    以百公庙和松山为中心的两座大军营,全部是依山而建,逐级而上。

    松山脚下即将落成的三团营区,营房整齐,操场宽阔,能轻松容纳三千名官兵生活和训练。

    军营后方的山谷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如今正在修建可供一个连官兵进行射击训练的靶场。

    相比之下,以百公庙为中心的师部大营修建工作进展缓慢。

    高薪聘请的五百余名本地工匠完成百公庙的修葺和两侧营房的修造后,全部转到松山大营去修建营房了。

    从军中抽调的六十余名老兵接过了师部大营的修建任务。

    早在一个月前,师长郑毅特意请毛委员帮忙,从秋收起义部队中调来三名曾在安源煤矿干过五年的爆破高手,率领新组建的十人爆破队开凿山体,修建高低两处隧道式无线电通信站和两座军火库。

    连续两天的各种会议结束后,郑毅开始对远离师部的两个主力团防区和营地进行视察。

    两个主力团的将士从未有过地获得五天休整时间,除了轮值之外什么都不用干,可以写家信,可以找老乡聊天,还可以在简易的操场上打打篮球,唯一的限制就是不能离开防区半步。(。)

第一七〇章 万事开头难() 
山风阵阵,林木摇摆。

    与井冈山根据地直线距离约为一百八十公里的东华山南麓,教导师参谋长王虎臣率领的两个工作队沿着熟悉的山道向上攀登,距离半山腰上华盖般的百年银杏树尚有数十米,丛林中突然传来阵阵惊喜的呼唤。

    没过多久,山头上跑下来五位荷枪实弹的老兄弟,来到王虎臣面前一字排开,激动地敬了个端正的军礼。

    王虎臣上去拍拍这个的肩膀,锤锤那个的胸膛,好一阵问候才把伤愈的三营长陈敏先拉到面前:

    “哎呀,你小子可长胖了,满面红光的,看样子恢复得不错嘛。”

    同是山东老乡的陈敏先哈哈一笑:“这两个月来什么都不用干,全是在养伤中度过,每天吃的不是野猪肉,就是獐子肉,时不时的还能从小溪里捞到几篓美味的银鱼,能不长胖吗?”

    “你看看,咱们所有弟兄没有一个瘦的,一百二十二名伤员大半痊愈,只剩下七个伤势较重的老兄弟还无法到处走动,但都可以喝酒吃肉,可以自己下床撒尿了,哈哈!”

    王虎臣也乐了:“这就好,这就好啊!师长最担心的就是弟兄们的伤势,要是他知道弟兄们恢复得这么好,不知有多高兴,哈哈!”

    “走吧,边走边说,到了驻地还得集中开个会。”

    “哎呀!这可有点儿麻烦了,党代表和三连长各带一批弟兄到东北面的大山里打猎去了,盘大叔家的汉子们也跟着去了,还说要比谁背回来的猎物多,看样子至少到天擦黑才能回来,不过今晚肯定有好东西吃,哈哈!”

    陈敏先陪着王虎臣边走边说,身后的弟兄们三三两两地相互打趣,久违的笑声一直延续到山上的道观门前尚未停下来。

    王虎臣擦了把汗,来到熟悉的高台边沿四处遥望:“不简单啊!东面的山道上方和南面的缓坡上又开出上千亩地来,无论是种包谷还是种红薯,每年的收成养活千把人马不成问题。”

    “大家闲着没事干的,手痒痒了就去开荒种地,谁让咱们都是庄户人家出身呢,哈哈!”陈敏先自豪地笑了起来。

    留在道观里养伤的三十余弟兄听到动静,纷纷跑了出来,其中十余人还拄着自制的拐杖,看到参谋长王虎臣和工作队十二名久违的弟兄,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王虎臣和工作队员们连忙上去问寒问暖,把一个个重伤未愈的弟兄小心翼翼地扶进院子里,一起围坐在参天古树下的两张石桌周围,亲热地相互询问,互道近况。

    心思细腻、目光敏锐的王虎臣已经得出结论,两个月来百余弟兄并没有严格遵照计划展开恢复性训练,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学习是否进行目前还不知道,但是从一个个满脸红光、膘肥体壮的模样看,日子过得非常舒坦。

    考虑到弟兄们都是英勇负伤无法行走才留在这儿的,能够恢复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难得,于是王虎臣悄悄打消了问责的念头,放开心胸,和弟兄们开怀畅谈。

    ……

    ……

    住在西面的盘大叔一家听说王参谋长带队来了,立即举家出动,用竹篮簸箕送来花生、野果和精心制作的几种肉脯,进入院子就拉着王虎臣的手连声问候。

    王虎臣向盘家女眷问好之后,把盘大叔扶到石凳上,掏出香烟递上一支,接着给盘大叔点火:

    “老叔,你家盘岩不得了啊!进入我们教导师两个多月,如今已经能读书看报了,在郑师长指点下,他的枪法大有长进,如今已是警卫营数一数二的神枪手了!”

    盘大叔激动不已,瞪大眼问道:“那混小子真有这个本事?你不会是哄我开心吧?”

    王虎臣哈哈一笑:“老叔,我和你说的都是实话,你养了个好儿子!记得盘岩刚离开这里的时候,还不会骑马,对吧?如今他骑在马上随意飞奔,开枪指哪儿打哪儿,进步比谁都快,连郑师长都说了,盘岩进步很快,再这么下去不用两年,一年就可以出去带兵打仗了。”

    “这就好、这就好!多亏你们帮他,多亏他遇到了个好师傅啊!”盘大叔笑得非常开心,满口黄牙都露出来了。

    王虎臣问道:“老叔,咱们的弟兄没给你添麻烦吧?”

    盘大叔连连摆手:“哪儿会给我添麻烦?我一家老小感激还来不及呢!”

    “你们弟兄身上的伤刚好一点,就去帮我们干这干那,一个月来不但开出上千亩地,还修好了整座道观,又砍来木头在道观东面搭起两座木楼,方圆几十里的乡亲几乎都来看过,个个都佩服你们。”

    “要不是你们那位小徐教导员不愿意招收新兵,至少有五十个客家少年要跟着你们学本事。”

    王虎臣微微一愣,正要开口询问,一旁的陈敏先连忙解释:“这事咱们党小组专门讨论过,最后一致做出决定,在伤员尚未痊愈的情况下,暂时不忙招收新兵。”

    “再有就是客家礼仪和咱们不一样,要是收下他们的小伙子,就得送一份像样的回礼,在没有获得师部的批准之前,谁也不敢干。”

    “第三点顾虑是,哪怕招收新兵,以目前的状况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进行军事训练,于是我们干脆利用这段时间打打猎,练练枪法,顺便对周围几十公里的山川地形进行一次粗略的测绘。”

    “目前我们已经绘制出地图,不断将一条条溪流和一条条道路补上去,为今后建立根据地做好准备。”

    王虎臣听完顿时释怀,转向盘大叔客气地问道:“老叔,周围几十里都是和你老一样的畲族人吗?这片山里究竟住着多少人家啊?”

    盘大叔边想边回答:“这片大山里面住的都是我们畲族人,像我们盘家这样的大约有几十个,但到底有多少人从来没人数过。。。。。。”

    “按照家族姓氏计算的话,盘家、蓝家、雷家、钟家这四大姓每家应该都有三五百族人,谷家、李家、吴家这些加起来,也有五六百人,都住在大山里,离得近的时不时来往,离得远的一年到头难得见一面,只有遇到婚嫁丧葬才会聚一聚,很多人不一定能到场呢。”

    王虎臣终于明白在这片大山里开辟革命根据地有多困难了,别的还好说,新兵来源实在有限,徐少明和陈敏先的应对方法是对的,完全出于实际情况考虑,谁也无法苛责。

    ……

    ……

    傍晚时分,出去打猎的七十余名弟兄见到王虎臣,惊喜万分,又是敬礼又是拥抱,无比激动,最后弄得王虎臣和两个工作队的弟兄全被灌醉了,原定晚上召开的会议不得不推迟到了次日中午。

    在全体官兵出席的会议上,王虎臣代表师党委宣布第四团的番号和系列任命:

    原一团三营营长陈敏先晋升第四团团长,师党委委员徐少明担任第四团政治委员,原二团一营副营长萧瑛晋升副团长;原一连连长鲁相荣等九名军官,分别晋升三个步兵营正副营长和党代表。

    教导师第四团党支部也随之宣布成立。

    参谋长王虎臣代理支部书记,徐少明担任副书记,陈敏先等四名同志担任委员,政治干事刘嗣民被推选为士兵委员会主任。

    一百三十名留守官兵除了七名已经残疾之外,大多晋升为连排长和班长。

    自此,教导师第四团正式成立,虽然仍是个空架子,但全体官兵精神振奋,信心十足,纷纷表示决不辜负师党委和郑师长的期望,必将在半年之内,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团!(。)

第一七一章 赶鸭子上架(求保底月票)() 
隆冬季节的井冈山,寒风刺骨,满山霜雪,坐落于群山之中的夏坪仍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模样。

    每日天色未亮,松山军营的起床号声便悠扬吹响,整个夏坪在群山回荡的军号声中缓缓苏醒。

    教导师新兵训练营一千八百余名新兵,在教官们声色俱厉的吼声中,飞快地爬出温暖的被窝,借助室长点燃的油灯的昏暗光线,迅速穿衣穿鞋,打上绑腿,麻利地折叠好被子整理完内务,争分夺秒跑向墙边的枪架,提起步枪冲出营房。

    室长总是最后一个出门,他们需要负责吹灭油灯关好门窗,这才赶赴寒风习习、草叶凝霜的大操场列队集合,在刺耳的哨子声中开始每天例行的六十分钟早操。

    ……

    ……

    训练营的早操宣告结束,片片民居上空这才升起袅袅炊烟,等早饭时间过去,勤劳朴实的井冈山人带上各种工具,挑着各种建材和蔬菜、肉类,开始从西面八方的村镇赶赴仍在大兴土木的夏萍。

    “军号嘹亮,步伐整齐,革命军队有钢铁的纪律,服从命令是天职,条令条例要牢记,令必行禁必止,自觉凝聚成战斗集体。。。。。。”

    教导师师部所在的百公庙大营传来嘹亮的歌声。

    和松山军营一样,百公庙这边也每日都重复着同样的节奏,增加到五百人的警卫营官兵和分成三队的师部人员完成讲评之后,唱着师长郑毅不知道从哪儿听来并传授给全师将士的《严守纪律歌》,列队离开小河畔的操场,前往营房后方山脚下的师部大食堂进餐。

    跟随直属通讯连进行早操的郑毅如同普通一兵,豪不显眼,官兵们早已经习惯了和师长一起进行早操,哪怕驻扎在十公里外的一团和二团官兵,也时常见到自己的师长出现在早操的队伍里。

    因此,郑毅出现在通信连的早操队伍中间,没有人感到奇怪,也没有几个人注意到,近日来通信连的出操人数从先前的五十二人悄悄增加到了七十七人。

    哪怕某个精明人发现通信连的人数有异,也只会认为多出来的二十五位弟兄是进入通信连学习无线电收发报的军官培训班学员,或者是驻扎宁冈、酃县和茶陵县城的第一师各部送来培训的新人。

    这二十五位多出来的弟兄,就是从十月二十五日开学的教导师首期军官训练班二百五十八名学员中,经过三轮政治审查和四十天系统学习之后,依据三个科目的考核成绩和个人能力评估,最终挑选出来的首批情报学员。

    这二十五名军官学员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首批情报人员的备选者。

    这一个多月来,他们每天都在紧张的军事基础理论学习、频繁的战例研讨和每晚三个小时的政治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