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穿康熙换乾坤-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哐牛诲铀盎屎蟮难啤昂退豆鳌保昂退丁保铮馕环健�
'6' 拔都,即蒙古语的巴特尔,但汉语翻译蒙古语一般翻译为拔都。和满语巴图鲁一个意思,都是“勇将”之意。
'7' 噶尔丹取自藏文“甘丹”一词,意思是“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兜率是欲界的第四天。释尊成佛以前,在兜率天,从天降生人间成佛。未来成佛的弥勒,也住在兜率天,将来也从兜率天下降成佛。弥勒成佛的人间净土,是希望的,还在未来,而弥勒所住的兜率天,又同属于欲界,论地区也不算太远。一生所系的菩萨,生在兜率天,当然与一般的凡夫天不同。兜率天的弥勒菩萨住处,有清净庄严的福乐,又有菩萨说法,是两全其美之地,更成为佛弟子心目中仰望的地方。(。。)
第一百三十一章——嫡庶一样亲()
怀揣着一个惊天大秘密,以及两任皇后对自己的百分百信任和接纳,贝勒爷玄烨告辞姑侄二人,就近去往慈宁宫。
临别之时,静妃特意交代,即使是皇太后、她的姑母,关于自己儿子的事情也是不知道的,而且拜托弘毅万万不可漏嘴!
“静妃母放心!儿臣守口如瓶就是。不过,请恕儿臣多言:两位为何不让我皇玛玛知道呢?”弘毅还要再证实一下自己心中最后一点点疑问。
“皇太后虽是我的姑母,但更是皇上的额娘、大清的太后!与国祚一脉比起来,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只怕……”此时的静妃再也没有一点犹豫,几乎是和盘托出。
弘毅也是惊愕!这位孟古青果真厉害,问题分析得十分精准!自己原本就判断这件事,两个年轻博尔济吉特氏女人,应该不会告诉那位长者博尔济吉特氏。原因就在于,皇太后一旦知道了宫外还有一位皇子,而且可以说是“嫡传长子”,她无非面临以下几种选择:
其一,将孩子接回宫中。作为福临第一个有着一办儿科尔沁草原血脉的孩子,皇太后一定是倍加珍惜的。但问题是孩子的娘怎么办?接回京师,然后“东西两宫皇后”?皇帝福临早就不愿意了!继续冷宫?将来孩子长大了更不愿意。最终结果只能是皇帝、皇子“父子不睦”,当皇帝的可能性迅速降低。投入产出比失调!
其二,将孩子留在草原。这么做就等于不承认小家伙的皇家血脉。全当没有发生!这样做,现在看风平浪静。但过去十几年几十年呢,假若福临“大行”了、这小家伙还茁壮成长起来了,无论北京城哪位皇子承续大统,这位“嫡传长子”都会是一个巨大的“道统”威胁!而庇佑他的,又恰恰是科尔沁部、这个和爱新觉罗家族早已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的核心蒙古部落!后果,也许就是“满蒙一体”的分崩离析!风险太大!
还有第三种选择:“不接不留”,也就是——杀!
所以对于废后孟古青来说,无论皇太后做出哪一种选择,对于她和她的孩子。都将是痛苦不堪。甚至是灭顶之灾!这也是弘毅为什么赌定静妃会倒向自己一边的根本原因。
而弘毅给她提供的办法,就是就是一个字——藏!
四个字——“深深的藏”!
至于怎么藏,只有一句话——“届时也许会让静妃母受些委屈……”,人家静妃如何干脆利索的回应的?——“天大的委屈我都不怕。只要我能回到儿子的身边!”这就等于是一纸全权委托书了!
*
慈宁宫。
弘毅刚刚请了“圣安”。皇太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玄烨啊。我的好阿哥,今早你当着皇后的面,那一番托词说得可是极为妥当!是不是康妃教授你的?”
哦。表扬自己不去启祥宫当皇后养子呢!可这又与无辜的康妃何干?
“皇玛玛,我额娘愿不愿意我去,玄烨不好胡乱猜测。她之前倒是领着我去过一次皇后那里,无非是请皇额娘多多照拂孙儿罢了。毕竟,毕竟孙儿只是庶出……”弘毅刚刚起身,正好及时换做一脸黯淡之色,搭配这小小身形,尽量显得自己楚楚可怜一些。
“唉,瞧这话说的,你虽是庶出,可我大清现在可不学汉人那一套繁琐无用的不是?来来,管他嫡生庶出的,只要是有所作为的皇子就好,再者说了,皇玛玛可心疼着你呢!”一边说着,皇太后一边招手将小玄烨拉在自己身边,心中却有了计较:“玄烨早熟,嫡庶之别他已经思量过了……”
“孙儿自然知道皇玛玛疼我,皇额娘也是心疼玄烨的,要不然不会欣然应允我亲额娘的央告。但是……孙儿自己却实在不愿意呢。”弘毅早就趁着坐在皇太后身边的机会,换回兴高采烈的样子,而且死死盯着面前的一盘点心,故意使劲咽了咽唾沫。
“哦?你为何不愿意?她可是大清的皇后呢?”布木布泰明知故问。
“嗯,孙儿……孙儿怎么会自投罗网呢?”弘毅狡黠一笑,伸手拿起一块桂花糕,津津有味品尝起来,还时不时冲着一旁伺候的苏麻喇挤眉弄眼的,点头示意“好吃极了”!
“自投罗网?呵呵,苏麻,我说什么来着,不用咱们教,我的小玄烨这其中一点点的利害,他自己瞧得清楚着呢!”皇太后笑了,向一旁的苏麻喇求证自己的无比正确。
“最懂贝勒爷心思的,就是咱们皇太后了。”苏麻喇赶紧接话,又不失时机端过来一碗温热的人乳给弘毅当做饮料,怕他吃急了噎着。
“嗯,嗯!就是就是!”弘毅忙着塞满一嘴,做自顾不暇状,只是“唯唯诺诺”。
“玄烨,慢点进!别看你还小,可其实啊,还就是你想得周全!你那个亲额娘啊,根本就没必要去找皇后献什么殷勤……”皇太后从苏麻喇手中接过奶碗,亲自送到孙子嘴边。
“嗯……玄烨只要皇玛玛的疼爱就够了!”赶紧咽下一口点心,弘毅口齿清晰的打断了皇太后的话,趁机呷了一口奶水。
“好,皇玛玛最疼你就是了!呵呵,不过皇后盼子心切,也可以理解。”布木布泰心中受用的很,却紧接着说了一句。
哦?这句话什么意思?
“皇玛玛,皇额娘早晚要给皇阿玛生下一个嫡传阿哥的。到那时,玄烨一定视若嫡兄一般,和福全阿浑一起爱护他、护持他!”皇奶奶,您是不是这个意思?
“嫡传阿哥?”皇太后心中先是高兴,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嗯,到那时,他身体里流淌的就是爱新觉罗家和博尔济吉特黄金家族共同的血脉,玄烨怎么不知?那对我们大清的天下、对满蒙一体的大局,可谓至关紧要。孙儿就会像阿浑福全说的那样,我两人一文一武,保大清富有四海、千秋万世!”皇太后呀,我的表态彻底不?
“好!”皇太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却是稍纵即逝。
“不过在皇玛玛的眼中,无论你们是嫡传也好,庶出也罢,都是大清的血脉,都是一样的宝贵!就看你们谁能当好这个阿哥了……”
“孙儿知道,孙儿一定听皇玛玛的话!”弘毅急忙趁势而为,好像陡然平添一点希望一样,马上做出“好好表现、争取加分”的样子!
“嗯,乖!”皇太后心下稍宽,接着说起另外一件事情。
“我听说你今早去了郑亲王府,去给我那个可怜的侄孙女加祭去了?”皇太后有些黯然心伤。
“皇玛玛节哀!一切丧葬礼仪,皇阿玛奉了您的懿旨,更是上了心的,也极尽哀荣。我那位婶子福晋,泉下有知,也会感念皇玛玛和皇阿玛的心意的。”弘毅出言安慰,这很重要。亡故的多罗福晋是皇后的亲姊妹,也是皇太后的侄孙女,都是一家人,必须说得情真意切。
“嗯……”皇太后很受用,却只是淡淡一声,做好继续听的准备。
“至于孙儿亲往加祭,则是玄烨主动和皇阿玛请旨的。毕竟简郡王济度去了极北之地,都是孙儿当年的主意。谁料想他家里屡遭不幸,玄烨也想稍加宽慰,好让他将来继续忠心耿耿为大清效劳。”
“玄烨真是有心!不过你就是因为这个吗?”皇太后明知故问。
弘毅早有准备,后~宫之内,自己的任何行动,不出一刻钟,就会被这位实际的后~宫主宰完全掌握。这也是自己刚才主动承认康妃“领着”自己找过皇后的原因!
“皇玛玛英明,孙儿自己一点小小的如意算盘,原本就不敢瞒着您呢。我后来,还去了启祥宫……”弘毅“坦白交代”。
“是吗,你可是刚刚拂了她的面子呀……”皇太后明知故问,心中也是有些赞许玄烨对自己的实不相瞒。
“孙儿一是去赔个不是,二来是为了‘两宫’说项……”
“哦?你是说……”皇太后立即来了兴趣!
“是的,孙儿是为了位育宫和启祥宫的祥和……毕竟,早日诞下嫡传长子更是大清国祚长久、奕叶昌盛的吉兆!”弘毅知道,一旦有一个他们博尔济吉特氏的嫡生子,无论聪慧与否,都是布木布泰乐于见到的事情。
于是,弘毅把自己送“虚礼”的前前后后,却也仅限于送虚礼这一幕,原原本本讲解了一边。
“哈哈,好,玄烨这件‘虚礼’送得好极,送得妙极!”皇太后圣颜大阅,赞不绝口。如果说一开始听闻孙子表态说什么要护持“嫡传阿哥”的时候,她还是半信半疑,现在小家伙都主动开始撮合皇帝皇后“早生贵子”了,“一片冰心”自然“不证自明”。同时,对玄烨的喜爱之情更多了一份担当过后的赞赏。
“我的好孙儿,你要什么赏赐呀?皇玛玛都答应你!”太后脱口而出的一句,却是弘毅期待已久的。
“孙儿叩谢皇玛玛!”弘毅急忙跪下来谢赏。
“吆,看来你是早有中意的了,说吧!”
“孙儿也只想讨一件虚礼而已。”
“虚礼?如何一个虚法?”
“孙儿是想请皇玛玛下一道懿旨,准许在旗适龄寡妇,择优婚嫁……呵呵,婚嫁我的罗刹队官兵。”
“什么?给那些个罗刹人娶寡妇?”的的确确毫无准备的皇太后,对这种新鲜事物充满了惊奇和不解!(。。)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看到皇太后难于理解“罗刹娶寡妇”,弘毅只好将不久前刚刚讲给福临听的那一套理论原封不动、详详细细地的复述给她听。皇太后倒没有像福临那样,笑话小小年纪的玄烨居然学着给人家做媒婆,毕竟,这小子的种种异象,她比谁都清楚明白。再者说,男人不娶亲,终归无法安心,而寡妇不能复嫁,其中艰辛她自然是深有体味!于是,弘毅的想法很快取得了皇太后的理解和支持。
“玄烨,皇帝可也是赞同的?”皇太后话中三个字“可也是”,说明就算皇帝儿子不同意此事,她也要恩准实施的意思。
“嗯,皇阿玛专门将此事交给儿臣所领的皇家仆役局……”
“既然皇帝都已经恩准你的皇仆局去操持此事,为何还要老太婆我来送你什么虚礼呢?”布木布泰其实早就揣测到了玄烨的心思,却不明说。
“皇玛玛,此事虽然在旗人、在包衣,也尽可以让孙儿的皇仆局去操办,但,事关婚嫁大事,可就不单单是政务、旗务这么简单了。您是天下万民之母,更是八旗旗民之主母,但凡大事,尤其是儿女婚嫁,岂不是要听您这位家主族长的安排嘛!”弘毅笑着巴结,布木布泰也如愿听到了标准答案。
“再说了,孙儿要是把这件事情仅仅当了皇差去办,难免生涩强权,而有您的一道懿旨,则是普天同庆的大事了,又有谁会再去嫌弃那些罗刹降卒的身份样貌?要知道。您的懿旨一出,岂不是和‘赐婚’一般荣耀?”
“赐婚?哈哈……亏你想得出来,哀家去给那些个寡妇和罗刹赐婚……哈哈……”皇太后被这个上纲上线的辞藻逗得很开心。
“皇玛玛,罗刹已降,并且入了镶黄旗,就不能再算作罗刹人了,儿臣已经想好了,准备让他们入了索伦部,就叫做‘雅克萨的阿尔巴人’,您说行吗?”
“索伦部?雅克萨?阿尔巴?你等等。我想一想……你可是说索伦部的雅克萨城?”皇太后重复了一篇。似有所悟。
“皇玛玛圣明!”弘毅赶紧迎奉一句。“这索伦部,正是崇德五年太宗皇帝征服的那个索伦部,其部众早已入了满洲八旗之布特哈旗'1',却不太为普通旗人所熟知而已。而这个雅克萨。也正是索伦部现在头人兴建的新城所在……”
“嗯。雅克萨原为木城。被太宗遣兵将焚毁。那附近,原是瑚尔哈'2'所在,也是我大清龙兴之地……”布木布泰果断接过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