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梦穿康熙换乾坤 >

第112章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112章

小说: 梦穿康熙换乾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κ袒侍蟆⒒屎蟆;侍竺伎馄奘袒屎蟆O伎獠辉浮J驶侍笄菜漳ㄋ章槔茫└肮鞲O伎饴酚鲋翟疲骸拔移抟蚝尾κ袒屎螅看私远餮运乱玻 彼旖漳烦杆溃祷侍笕蚀瓤礤锻屑漳孤恚钜降髦稳帐加?杉饧父鋈耸前研』实酆突侍蠖疾环旁谘劾锏摹�

    '2'万福礼,古代汉族妇女相见行礼的传统礼节之一。此种行礼方式多口称“万福”,故又称万福礼。正确的万福礼姿势是双手交叠放在小腹,目视下微屈膝。女子行礼方式还有多种,比如肃拜与手拜。行礼方式在各个朝代也在变化。目前对万福礼的具体细节还有争议。另外注意:虽然满族建立的清朝也有道万福的说法,但与汉族传统的万福礼是不一样的:“女子叩首称行“万福”之礼;用手按腿三叩首后;手抚鬓角后起身。后又以平辈人抚鬓点头行礼称之为抚鬓礼。”满族的万福礼实际上只是套用了汉族的万福礼之名。

第一百零四章——亲兵罗刹人() 
眼瞧着皇帝着急了,弘毅才说出实情。

    “皇阿玛息怒!容儿臣禀报。今日之事是罗刹队不假,不过却不是其他,而是罗刹队佐领别科托夫尊我意思,出皇城游玩,以彰显皇家体恤。不料在西安门受阻,言语不通,语意不明,竟被被镶红旗守门军校殴伤!”弘毅看见目的达到,话锋急转直下。

    “原来如此,真是小孩子,奏言也不挑紧要的说!”福临责怪一句,碍于孔四贞在这儿,也就没有太多不满,以显示自己的慈爱。

    “不过这又与你何干?更不必你亲来请罪呀?让兵部职方司'1'去按律查办不就行了?小小一个佐领被殴,不至于让你哭鼻子吧?别忘了,你现在可是大清的贝勒爷,不能辜负朕的厚望呀!”福临放心之后,还是忍不住对儿子今天的表现有些责备。

    “儿臣知错!可皇阿玛,今日之事虽小,却提醒了玄烨一处紧要。”

    “什么紧要?”

    “罗刹降兵既然奉皇命入旗成军,却一直没有归入满蒙汉任何一个旗下,而且也没有宗室管带,长此以往,的确不利于兵士的安稳。”

    “嗯,有理。不过,这些个罗刹人尚未归化,的确也不好仓促归入满蒙汉旗下,以免唐突。至于宗室管带嘛……”福临微微点头,眼神里有了一丝狡黠的光亮,却早就被弘毅看在眼中。

    “你不已经是朕亲封的火器营左总统大臣吗?还兼领着下五旗宗室总理一职。况且这罗刹队成军之前,就被你统辖的有声有色,还把鳌拜打得落花流水一般。我看,就归到你的名下,如何?”

    福临终于明白了,小家伙闹出哭鼻子的丑态,原来是来和自己这个皇帝要兵马了!哈哈,小小年纪,怎么这么善于心计?

    不过福临却不恼怒,反而心有喜悦。区区三百人的火枪兵,闹不出什么大事来的。况且,此处还有一层深意:不怕你有些个小小的**,就怕你压根对这些鸡毛蒜皮的蝇头小利没有**!没有**人,如果恰恰是皇帝的儿子,那他就只能有一个最终的**,那就是——窥伺大位!真到了这一步,可就悔之晚矣!

    自以为看透了小家伙心思的皇帝,笑眯眯等着哭鼻子的儿子叩谢圣恩。

    “儿臣不敢!请皇阿玛收回成命!”弘毅却扑通跪在地上,频频叩头。

    “为何不敢?说!”福临的好奇心再次膨胀。

    “儿臣怕误了军国大事。”

    “何意?”

    “因为和罗刹队过不去的旗兵,不是别的旗,而是镶红旗……”弘毅点到为止,说多了就言多必失了。

    “哦……”福临也不是傻子,玄烨刚才说到镶红旗,自己还没有特别的判断,只是心中计较。这次玄烨再提,福临立即想到了当日在御门听政之时,平郡王罗科铎的种种表现!好啊,你小子贼心不死怎么?还要借机闹事不成!要知道现在跳出来闹事,那真是找死!皇帝我刚刚亲领了下五旗,你就鼓捣这一帮旧人出来砸场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看福临正在寻思着,弘毅继续说道:

    “儿臣当日在午门外,按照皇阿玛的圣意,开恩释放了这一标罗刹人,无非是看中那些罗刹火枪兵对于洋枪洋炮的习练程度,远过于我八旗子弟。为了我大清能有自己的神威大炮,布威于四海,儿臣才请了皇阿玛的旨意,设立火器营和火器研究院,研发火炮枪支……”

    “大炮!你是说大炮?”旁边传来近似惊呼的一句,打断了弘毅熟背于胸的台词。抬眼望去,却是刚才一直默不作声的孔四贞,站在不远处惊诧的望着自己。

    回头看福临,却并不恼怒,而是微微颔首,笑着示意孔四贞坐下继续练字。福临心中暗道,四贞刚刚写了好几个“炮”字,玄烨就提到此物,怎么能让这个小妹妹不惊奇呢?

    “正是火炮。没有西洋火炮的助力,大清不能攻城拔寨如此犀利。今后,开我海疆、通我海运,更是要依仗船坚炮利,才能无往不利!”弘毅有些不明所以,但不知道为什么,果实神差一般,专门为了对火炮如此感兴趣的小女孩做了一个提纲挈领式的知识普及。

    “朕知道了!玄烨,这罗刹队对于今后大清八旗战力,的确意义非凡。朕,懂你!来,朕加你一个‘罗刹队归化宗室管带’的虚衔,就将这一队人马,外加一标绿营,专门拨作你的亲兵,驻扎在景山火器营,方便你时常出宫去亲自调教。如何?”

    “儿臣……”

    “呵呵,你可别忘了,京师之内,现如今也只有你这个多罗贝勒有了自己的亲兵,而且是六百人的兵丁。这是何等皇恩浩荡?不过朕,你的皇阿玛,也不是无能昏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朕早就知晓了。皇阿玛知道你忠心耿耿,不会糊涂。”

    话说到这个份上,弘毅实在是没有什么理由来推辞了。最关键的是,这也正是自己来位育宫之前就想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儿臣遵旨!”

    “好,你这就拿了朕的手谕,叫上汤若望,去镶红旗营中走一趟,由你们两人亲自审理那个别克被殴一案。其中若是真有人在背后暗中指使,故意掀起什么风浪,意图坏我父子的大事,你们定要遵旨严办!拿出你下五旗宗室总理的气魄来,谁要是不服,就让他到我这里来!我看看谁能闹出什么大事!玄烨,你明白了吗?”福临一边说,一边匆匆在御案上写就一张纸片。说完,正好加盖了自己的玉玺印宝,这才交到吴良辅手中。

    底下的弘毅再一次听闻“别克”一词,忍不住抖了两下身子,才勉强忍住笑意,赶紧趴在地上领旨。这个小动作,在福临眼中,却是感激涕零的表现了。

    看着吴良辅再把手谕传给玄烨,福临接着说:“玄烨,前日阿玛给你的玉佩,你要好好用用!”

    “儿臣遵旨!谢皇阿玛隆恩!”玄烨三叩九拜之时,全然没有了进门时候哭鼻子小孩的窘态,而是换回了胸怀乾坤的小小志士。

    “好了,去办差吧。记住,办好了!”福临笑着挥手。

    弘毅捧着这道皇上手谕,恭恭敬敬后退而出。快走到殿门口的时候,感觉一旁还有谁的目光一直盯着自己,而且是那么焦急和热切,忍不住侧脸一看,原来是孔四贞在望着自己,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对了,这位“干姑姑”还在,既然是长辈,也是要行礼告退才好的。弘毅停下脚步,转向孔四贞的方向:

    “四贞姑姑,玄烨告退!”

    “嗯,贝勒爷办完差事,记得去慈宁宫找我,姑姑给你一样好东西……”孔四贞轻轻说道。

    好东西?什么好东西呀?弘毅心中疑惑,偷眼打量了一下孔四贞小姑娘靓丽娇小、突兀而出的青春曲线,竟然有些心猿意马起来——不会吧,小妹妹,咱俩年龄差距这么大,你还小,我更小,不要这么急切好吧!按照历史里的说法,你该喜欢你的“福临哥哥”才对呀!我还小,还木有发育呢,你就放过我,好不好嘛……

    好在顶着一个两岁的躯壳,现在的弘毅实在不能有任何生理反应,再者还有一群“国际友人”等着自己去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小贝勒爷赶紧收拾心思,让那一点点色心胎死腹中,只是礼貌性的冲着孔四贞微微点头,说了一句“拜别姑姑”,这才稳稳退出位育宫大殿。

    “恭送小爷!”吴良辅跟在后面来了一句。今天很顺利,这位小爷没有丝毫的表示要“摆弄”自己,这让老阉奴感觉像是过年一般愉悦。

    “吴公公,四贞姑姑来了多久了?”弘毅下了一级台阶,突然回过头来,使劲往上望着。

    “回小爷的话,今早孔郡主是过来用的早膳。”吴良辅急忙绕过弘毅,一口气跑下去四五级台阶,这才回过身来弯腰作答。

    “哦。”弘毅站着没动。

    吴良辅也不敢动,就这么呆着。

    “待会四贞姑姑回宫之时,请你告诉她,我出宫办差回来,就去找她玩!”

    “嗻,小爷放心!”吴良辅满口答应。

    弘毅还是没有动,吴良辅还是不敢动。

    弘毅招呼朴氏过来,取过自己的荷包,掏出一锭官银,亲自送到吴良辅鼻子底下。

    “这不是赏银,而是酬劳。上次安郡王府的差事,你办的不错。”

    “奴才谢小爷!”吴良辅赶紧收下,不再推辞。

    希望你能明白,赏银和酬劳的区别。我是在用你,而不是拉拢你!——弘毅心中暗语。

    *

    出了位育宫,坐上肩舆,正要顺路向西,急匆匆出西华门赶赴西安门,弘毅突然示意轿夫停下脚步,回头对朴氏低声说道:“烦请嬷嬷走一趟景仁宫,去告诉康妃,到孔四贞格格那里走一趟。让我额娘一定要好好宽慰她,就说她的事情,我玄烨包在身上!”至于是什么事情,弘毅现在还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就是,绝不是那种事情!

    原定计划的“宫内大戏”没来得及上演,但是,自己却突然发现,后~宫之内,还有许多新的战场,等待自己去开发、利用,以及驰骋!

    '1'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至清朝时,兼掌关禁、海禁。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职方部置。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清朝沿置。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兵部改为陆军部时,裁撤。主事:为各部司官(即郎中、员外郎、主事)中最低一级,秩正六品。掌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

第一百零五章——礼拜惹的祸() 
弘毅如愿领了圣旨,又安排贴身一名小太监,拿了自己的名刺先行赶去南堂,请汤若望去往西安门与自己会和,这才带着两名内侍赶往西华门。

    “快!快!”坐在忽高忽低的肩舆上,闻听着身下轿夫“呼哧呼哧”的喘息声,弘毅还是忍不住一遍遍催促。平日里这位贝勒爷对属下都是极尽关心之能事,今日有了“效命”的机会,四名轿夫也是卯足了力气小步快跑。要不是还在大内皇宫,不能太过莽撞,这兄弟几个早就撒丫子狂奔了!

    弘毅不经意间回头一望,这才发现身边除了一个叫做“三喜”的末流小太监之外,日常引为臂膀的梁功、玛拉、朴氏、孙氏都早已被自己分别打发走了,此刻的自己显得人单势孤。唉!人手到了用的时候真是永远大大的不够!玛拉去琉璃厂还没回来,梁功去了皇仆局调人,孙氏朴氏都先后去了景仁宫,自己只好亲自上阵了!

    正想着,已经到了西华门。三喜颤巍巍拿出腰牌一亮,守门军校自然麻溜的放行。老远就看见贝勒爷的轿辇一路小跑着过来,肯定是心急火燎的,又有谁敢在这个时候横加阻挠?

    刚出了宫门,弘毅就催促道:“哥几个加把劲,速去西安门!”

    “嗻~”轿夫齐声应喝,立马就准备加档提速了。

    “爷,爷!玛拉侍卫回来了!”眼尖的三喜一手指着前方,十分兴奋的喊道。这个三喜本姓王,进宫不过三年,原来也是在慈宁宫做些杂事,只因为人本分老实,才被苏麻喇调入东二所。往日里也仅仅是跟在梁功的后面东跑西颠的,没有经过什么大阵仗。现在一见玛拉,真如得了救命稻草一般。

    弘毅顺着三喜手指方向望去,果然是玛拉疾步如飞,正向自己赶来。

    “好!玛拉,你回来的正是时候!”弘毅大喜过望,忍不住高声喊了一句。

    “爷!我回来了!我有急事禀报!唉?您这是……”玛拉面露急色,正准备将今早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