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1621之大变革 >

第60章

1621之大变革-第60章

小说: 1621之大变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聊了一会,缓和了气氛,刘策站起身来,对卢象升道:“建斗,永宁知府年迈不堪,快到了致仕的年纪,你在中阳县令的位置上已有两年,做出不少事,按理来说把你提到永宁知府的位置上也不为过。”

    卢象升静静的听着。

    “但是,现在朝堂形势不明,阉党来势汹汹,明年就是大考,户部的赵南星大人这些日子压力很大。”

    “所以,建斗,再有两个多月时间就是明年,你要稳定住吕梁的形势。到时,无论阉党再怎么找事,都夺不了你应得的。”

    “学生明白。”

    卢象升走后,刘策摇了摇头,他还有一件事没说,随着魏忠贤的势力越来越大,朝堂上拜在魏忠贤门下的官员也越来越多。魏忠贤为了聚拢阉党,自然要给手底下办事的官员好处。

    很不幸的,山西巡抚的位置被人看上,朝堂上魏忠贤的人已经开始运作,和阉党作对的东林党也不甘示弱,在即将到来的大考上动作频频。

    刘策感觉很悲哀,无论是他,还是卢象升这样的地方官员,都不由自主的陷入了党争的漩涡。

    (本章完)

第82章 82。震慑,演练() 
在卢象升和刘策在太原相互交底的时候,谭良栋带着张应宸部和屈华部驻扎在永宁州城前,把守城的兵丁给吓了一跳。

    知府、同知、通判三位永宁州官位最高的官员,在卢象升被刘策的人带走后,三人难得的放下嫌隙一起喝了一杯,然而,还不待三人有什么动作,谭良栋就带兵守在了永宁州城门前。

    同知分掌地方上的捕盗、清理军籍等事务,手底下有一支人马。和谭良栋打他们不敢,同知便派人去城外的吕梁营驻地,询问谭良栋要干嘛。

    谭良栋直言不讳道:“吕梁营全军演练!”

    同知得到消息后便告知了知府和通判,三人都明白,吕梁营这是在针对他们。现在卢象升在太原府情况不明,通判和同知按捺不住,想趁着卢象升不在,搞出点事情,被架空的滋味可不好受。

    同知作为文官,对武将一向看不上,怒道:“这谭良栋要干嘛?公然挡住州城,有这样的演练吗?”

    知府苦笑,当了这么多年官,该捞的都捞够了,他希望自己能安安稳稳的致仕,便道:“那谭良栋想怎么演练就怎么演练吧,本府先回了。”

    没有知府挑头,通判和同知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闷闷的回去,好不容易等到这么一个机会,却没想到那谭良栋对卢象升如此支持。

    谭良栋很满意,他在永宁州城这么一做,压制了通判、同知蠢蠢欲动的心思。在知府等人的眼里,吕梁还处于乱局中,没有军队的保护,他们是不敢出城办事的。

    处理完了外部的事,就该是吕梁营内部的事了。谭良栋给同知的交待是吕梁营在搞演练,这话倒没哄骗他们。

    有道是分兵易,合兵难,剿匪时谭良栋把五营分别分在五县,流匪实力不强,再加上谭良栋手里有简易版没良心炮,剿匪异常顺利。

    然而却在合兵时出了不少问题,这个时代并没有精准的计时仪器,张应宸部和屈华部并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汇合,张应宸和屈华两人对的时间相差了半刻,幸好这是演练,若是在打仗,极有可能因为合兵不及时被敌人给分割包围。

    张应宸和屈华出的错不在己身,吕梁山普通老百姓对时间没有多少概念,基本上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府一般采用日晷计时。

    但日晷这玩意,计时很不准确,且不说各地阳光的差异,单是看影子就很考验人的眼力。同一时间,张应宸和屈华看得不一致很正常。

    谭良栋准备让王振江帮自己购进一套西洋钟,在军中推行西洋计时法。早在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进京面见了万历皇帝,进献了很多礼物,其中就有西洋钟。

    西洋钟计时的准确性要高于日晷,万历皇帝便命人以西洋钟结合中国的十二时辰计时法,编制了新的计时法,时人称之为西洋计时法。

    除了计时,这次合兵也暴露出吕梁营另外一个问题,手上没有精准的军事地图。吕梁山地势复杂,即使是本地人,也不一定知晓所有的路,吕梁营要在吕梁扎根,必须要把吕梁的地势地形搞清楚,日后调兵时才能做到进退自如。

    这次演练结束后,谭良栋准备召集吕梁营队正以上的军官做个总结。一支军队的强大,不仅在于敢战,还在于善于总结自身的错误。

    镇西卫方面,刘文景、牛凉、康军伟三人遇到的问题也不少,除了时间和因对地形不熟多绕路的问题,还有三部之间指挥的问题。

    若是谭良栋在这,三人绝对是以谭良栋为主。谭良栋是吕梁营的缔造者之一,在军中的威望很高。

    谭良栋以刘文景为主,统领三部,牛凉和康军伟虽然不会违抗军令,但在实际行动过程中刘文景肯定不会如谭良栋那般指挥顺畅。

    吕梁营作为新生的军事力量,还需要很多磨炼。

    相比较吕梁营这样蓬勃发展的军事力量,躲在镇西卫的左卫就完全不值一提。左卫千户觉得自己特别倒霉,谭良栋和卢象升搞得那些事他完全没想过参与,刘策让他监视吕梁营他也从来都是当作没看见,自己都这样了,吕梁营还派人围住自己,这是要闹哪样。

    随后千户发现,吕梁营只是围住,什么也没做,左卫千户也放下心来,继续埋头待在镇西卫里。

    左卫千户虽然打仗不行,但消息却是相当灵通,阉党迅速崛起,山西巡抚很有可能要换人,千户已经派遣自己的心腹找上李德芳的门路,献上大笔钱财,等刘策走了后他要找机会调回左卫,吕梁这地方打死他都不来了。

    吕梁营堵州城、围镇西卫,极大的震慑了四县的县官,卢象升走后,蠢蠢欲动的人太多,谭良栋直接动用武力强压下了这股暗流,让吕梁各村的《土地条例》得以继续实施下去。

    十一月,卢象升要回中阳的消息传遍吕梁。上到永宁州的通判、同知,下到县衙的衙吏、税丁,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都苦着脸。他们在吕梁同谭良栋斗,就是依仗着他们代表朝廷,吕梁营要是不想同朝廷闹翻,就不好对他们动用武力。

    卢象升的回归,也代表着巡抚刘策承认了《土地条例》,躲在县城、州城的乡绅欲哭无泪,以往为他们撑腰的官府这次怎么不管他们了。

    乡绅们在村里作威作福惯了,根本看不清时势,山陕两省受灾已久,涌起的地方武装何止吕梁营这一支,只要军头们不是明着造反,朝廷根本不会管。等到了崇祯朝,大半个天下糜烂,武人的地位更是直线上升。

    在得知卢象升没事后,谭良栋让各部分归原地,然后召集队正以上的军官齐聚柳林,此次演练,吕梁营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需要总结一番。

    柳林,真武山,五营的把总、队正们齐聚一堂,有相熟的三三两两凑到一起,聊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

    张应宸、刘文景、牛凉、屈华、康军伟五人表情严肃,他们知道此次谭良栋把众人召集到一起来是为了什么。只是一场演练,就出了这么多问题,那真打起来只会出更大的问题。

    吕梁营内部的开会模式还是一如往常,把总、队正们坐在下面,谭良栋站在台上。

    亲卫营老郭高声道:“全体起立!”

    把总、队正们站直身体,抬头看向站在台上的谭良栋。

    谭良栋扫视了一眼众人,道:“坐!”

    “这次各部演练,暴露出我吕梁营不少问题,小的有两处,大的有三处。”

    “我先从小的说起,一是我们的计时方式,军队作战,差一时一刻都是要命的事,这次演练,各部因为时间差异没有及时集合到一块,是我们的计时方式出了问题。我已经委托商会去购买西洋钟,此后各部统一实行西洋计时法。”

    “二是地图,我们手里的地图太过简陋,吕梁是我们的根据地,在根据地我们都会迷路,可见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是很不到位的。我决定抽调学堂的学生,组建一支测绘队,专做军用地图,各部要配合!”

    “上面两个都是比较小的问题,下面我要说的就是大的问题了。”

    台下众人静静听着,东西合不合适,用用就知道了,这次演练,把总和队正们也感觉到了不少问题,谭良栋将要说的大问题就有他们提上去的。

    “在整编时,我在各班设立医护兵,但据很多人反应,医护兵并没有发挥作用,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这次演练,我们的后勤相当混乱,主要还是靠士兵们自己带口粮,这不可取。”

    “第三个,指挥的问题。整编后我吕梁营人数虽少,但遇到战事,完全可以以现有的框架扩充兵力。这次演练,我们的不少队正指挥的并不好,现在近百人都指挥不好,若是上千人我看只能散了。”

    谭良栋的话音刚落,台下就有不少队正低下了头,在整编之前他们还都是小兵,整编后靠着战功升到队正,勇武有了,但缺少指挥能力。

    “这三个问题我交给你们了,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队正们面面相觑,他们作为基层的指挥人员,确实有不少想说的,但不知道该怎么说,况且在座的还有把总们,军中等级森严,不好开口。

    牛凉是个暴脾气,被谭良栋说了这么多问题让他感觉有些丢脸,见手底下的队正们不敢说话,怒道:“都愣着干什么,有啥说啥!”

    被牛凉一激,都是军中汉子,当即就有队正发言:“千总,把总,我觉得医疗兵的主要职责是救治伤兵,平常并无伤兵让他们救治,倒不如让医疗兵在平时集合起来,练习医术,战时再分散到各班。”

    谭良栋点头道:“有道理,医疗兵们平时集合起来,也可以让他们参与救治村民,积累经验,顺道还能给咱吕梁营赚个好名声。”

    “千总大人深谋远虑。”有人拍马屁道。

    谭良栋没理,继续道:“诸位,开这个会,就是让大家畅所欲言。在这个会上,没有什么千总、把总,大家都是一个身份,吕梁营的兵,有啥说啥!”

    (本章完)

第83章 83。军制,科学() 
谭良栋的话让队正们放松下来,再说都是军中的汉子,解决的又是关乎日后打仗的生死问题,讨论的气氛热烈起来。

    有队正说道:“千总,把总,每个士兵身上携带的干粮最多只够三天,再多了就承受不住了。”

    刘文景曾在谭良栋去边镇时主持过柳林的工作,对后勤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便道:“诸位,老话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认为咱们应该单独设一个负责后勤的机构。”

    张应宸在大同边镇时曾带过辎重队,赞同道:“后勤是重中之重,士兵打仗,最怕缺粮,应该单独设一个机构负责。”

    屈华也赞同,说道:“没啥也不能没粮了,得弄个专门管粮的。”

    谭良栋点头道:“此话在理,那么就在吕梁营中设后勤司,专门负责各项事务。诸位,你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来做这个后勤官?”谭良栋这话问的是五个把总。

    刘文景想做这个后勤官,但他现在已经是把总,带部驻扎在岚县,后勤司所在地在柳林,他不能身兼二职。

    张应宸其他四人都没什么举荐的人,后勤官主管一军物资供应,最起码的也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吕梁营内部持续不断的扫盲行动成果虽然丰硕,但一下子也培养不出能协调好一千多人物资供应的人才。

    “人才啊!”谭良栋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自己培养实在是太慢了,无论是吕梁营里的扫盲,还是在柳林开设的学堂,都满足不了吕梁营的要求。

    “既然你们没有好的人选,我就任命余生为后勤官了,没有什么异议吧。”

    余生成功的培育出了土豆,在柳林和吕梁营有了一定的声望,把总们没有异议。军中重要职位人选的确定,最好是能服众,若是强提上去一个人,会有很多的麻烦。

    “老郭,把余先生请来。”

    “是。”

    余生也在真武山上,他正在校阅谭良栋从各地捣鼓来的一些书,自从活字印刷设备运进柳林后,谭良栋就没让它们闲过。先是学堂的课本和《土豆志》,然后是从外面收集的书。

    老郭找到余生,请道:“余先生,千总有请。”

    余生有些奇怪,谭良栋召集吕梁营的军官们开会,叫他有什么事。收拾好书本后,余生跟着老郭来到开会的地方。

    谭良栋看到余生,让他坐下,然后道:“余生,你现在是吕梁营后勤司的后勤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