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籍心中清楚,袁术提高了招待标准绝对不是因为伊籍他自己,而多半是因为斐潜的缘故。
虽然宴会之上,只是聊些风花雪月,风土人情,但是从袁术的态度当中,伊籍隐隐的有一种感觉,似乎袁术对于斐潜颇有些另眼相看的意思。
这不免让伊籍有些担忧。
作为跟随了刘表多年之人,伊籍很是清楚刘表的性格,在最初伊籍听说斐潜辞去别驾之位的时候还没有太多的感觉,现在到了袁术这里,伊籍忽然有些觉得刘表此举似乎有些轻率了。
或许站在刘表的立场上来看这件事,伊籍也能理解,毕竟原本刘表拜斐潜做别驾,只是立一块招贤纳士的招牌,但是没想到这一块招牌的分量越来越重,导致刘表最终觉得有些负担不起了,所以当斐潜提出要辞官的时候,自然也就很快的给答应了。
可是这样真的是一个好的选择?
未必见得。
看着今天袁术宴会上的架势,虽然没有明讲,但是伊籍感觉的到,袁术似乎有颇为看重斐潜的一点意思。
在整个荆襄的布局上,伊籍也认同刘表对于荆襄的下阶段的战略部署——先行攻略荆州南部,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之后再寻求其他展——但是目前的南郡局势就一定稳妥了么?有了蒯家的支持难道就一定可以抗衡蔡家甚至庞家、黄家?
伊籍摸了摸贴身藏在身上的书信,有些犹豫,他虽然没有看到书信内容,但是多少也猜出一些——
要让袁术相信刘表确实是没有敌意的方式,第一就是从宛城驻军撤出军队,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割让宛城,让袁术感觉南面的威胁没那么大,第二就是承认南阳这块地盘实际的归属权属于袁术。
除此之外,就算是送宝物又或是钱粮,都没有以上的两条,更能体现出刘表与袁术和平相处的诚意。
而其中承认袁术对于南阳郡实际掌控,无非就是两个方面,第一正式的上表请封袁术为南阳太守,第二认可袁术对于南阳郡的钱粮调配。
可是如此一来,袁术的地盘就直接覆盖到了宛城一带,甚至有可能会延伸到新野附近,这样的话,位于沔南的黄家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
黄家隐院就在沔水之南,恰巧位于宛城以南,襄阳以北,所以若是袁术真的掌控了宛城,那么作为沔南的黄家,无形中就成为了袁术和刘表两大势力的缓冲地带。
而原本还算是处于安全环境中的黄家,一下子就被推到了交战边缘地区,这肯定是黄家所不愿意见到,也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因此,刘表才会有意瞒着斐潜,而是让伊籍来处理这个事情才说的通。
至于刘表给袁绍的书信写些什么,伊籍也还差不透,不过肯定也是有刘表的另外的安排就是。而且这两封信,说不定其中还有蒯家兄弟给刘表出的主意在内。
蒯家毕竟上次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丢了颜面,借此次机会打击一下黄家,想必也是乐见其成的。
唉,蒯家啊……
伊籍不否认蒯家的确在刘表进驻襄阳城时出力甚大,但是也没有必要如此啊,就算是庞家和黄家确实有潜在的威胁,多少也是可以坐下来谈一谈的,何须如此啊!
伊籍很是担心,一旦他将此封书信交给袁术,虽然会对于刘表攻略荆州南部地区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会埋下荆襄士族对于刘表的不满的隐患。
唉,刘公啊……
伊籍也能猜得出来刘表是怎么想的,毕竟刘表出身鲁恭王之后,是根正苗红的刘家皇室后代,在刘表的观念里,这些士族都是刘家的臣民,都是刘表棋盘上的棋子,今天可以利用蒯家了制衡其他士族,明日自然也可以将蒯家抛出去平息他人的怒火……
但是事情真的会像刘表所想的那样顺利?
唉,未必啊……
如今天下,已经不是之前的天下了啊……
伊籍很是犹豫,这封书信是拿出来好还是不拿出来更好?
但是作为刘表一直以来的跟随的之人,伊籍的内心中也十分的希望刘表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这样作为跟随者,自己的付出才有价值。伊籍是真心的在替刘表所考虑,否则按一般的人,反正上头有命令,照做就是,哪里还会想这些东西。
伊籍在自己的客房内走来走去,来来回回转了好久,最终还是决定按照刘表的计划来执行,至于斐潜和黄家等等之事隐患的问题,等这趟出使完毕之后,也要和刘表好好商议一下才是……
第一六一章 墨家传承()
既然已经是到了袁术的驻扎的地方,自然住宿的条件比起野地扎营要好了许多,不说身为正使、副使的斐潜伊籍,就连带兵的黄忠和黄bsp; 当然斐潜和伊籍是一个人一间,而黄忠和黄成是两个合用一间房。
黄忠似乎对于这方面并不是特别关注,用过晚脯了之后便回到房间,摸着藏在怀中的东西,神色还是多少有些凝重,显然在为了儿子的病情担忧。
黄成抿了抿嘴,没说话,虽然他外面看起憨厚,但是其实心思并不粗旷,他知道一些无关痛痒的安慰话语虽然说起来都容易,但是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黄忠儿子的病情他也略有耳闻,对于黄忠的遭遇,黄成也是很同情,但是不意味着就可以一味得向黄忠倾泻这些廉价同情的话语,苍白的语言有时候不见得会让人心里安慰,反倒会让人更加厌恶。
尤其是像黄忠这样身手了得之人,必定有属于他自己的自尊。
黄成觉得也只有给黄忠一个安静的空间,或许这样做才是对于黄忠更大的安慰和支持。
这一次来陪同斐潜出使,黄家家主黄承彦在出之前就和黄成谈过了,对于此事,黄成也是颇为期待。
如果是黄家家主黄承彦是继承了墨家胡非子的巧匠这一方面比较多一些,那么黄忠和黄成就是继承了墨家武勇方面的偏多了。
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能成为跨越国界的庞大民间组织,没有一定的武力是不可能达成的,而这些传承下来的东西,在后续的岁月中,一方面是遭受了来至当时的朝廷沉重的打击,一方面是也受到了其他学派的挤压,所以从招收徒弟慢慢的就变成了家传,不再向外人传授,墨家也就彻底成为了隐学,告别了曾经风光无比的舞台。
历经多代人的演化,一些东西永久的失传了,而另外一些知识被添加了进去,这样导致虽然是出自同源,但是黄忠和黄成所练习的武艺并不完全一样。
先秦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是到了汉代,儒家势大,一枝独秀,而道家却淡出了世俗,成为了精神上的脱俗的学派,而法家自从秦国之后便是一蹶不振,许多法家之人披上了儒家的外衣……
唯独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堙没在历史长河中。
是墨家的道义不好?
其实并不是,在《庄子·天下》谈及墨家时说:“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同时也还是感叹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
不是墨家不好,而是墨家的道义太过于理想化了。
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君主治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
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贤君子。
所以,汉高祖坐稳了江山后,丞相萧何的门客劝萧“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这样皇上才会安心。萧何听了劝告,于是低价强买老百姓的房子田地,结果高祖果然龙颜大悦。假如萧丞相像墨子一样想着“摩顶放踵利天下”,说不定未央宫里又要多一个无头之鬼。
墨家鼎盛之时,还是春秋战国时代,那时还没有形成四海为家的大一统,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要松弛许多。
但是“六王毕,四海一”,君主就势必以臣民为敌,不但墨家这类的组织不可能继续存在,甚至秉承了一些墨家思想,以除暴安良为己任的游侠亦因“以武犯禁”而为朝廷所不容。
汉初,墨家最后一名显世的矩子,田横,与刘、项同时起兵反秦,而结果是刘邦称帝,而田横与五百壮士败亡海岛上。
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
走到离洛阳三十里的地方,田横对两位门客说:“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门客奉其头,与使者驰奏高祖。
刘邦大为叹息,于是以王礼葬田横并拜其二门客为都尉。葬毕,二门客在田横墓侧自掘坑,然后双双自杀。
刘邦更为惊叹,派使者赴海岛召五百壮士欲加重用。而海岛上的五百壮士从使者口中得知田横已死的消息后,无一奉召,他们采取了另外一种回答刘邦、回应田横的方式——全部自杀!
自此,墨家显世之人尽殁,再无墨家矩子。
但是墨家的学问,却多少有流传了一些下来,虽然已经不再称呼自己是墨家之人。
黄成看了看在一旁默然的黄忠,心中想道,幸好自己家中还有两个兄弟,而像黄忠这样若是断了子嗣,估计属于黄忠家传的武学也就断了传承了。
这一次跟随斐潜,黄承彦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风险和收益并存,但是黄成却觉得自己来冒这个险值得,他不想让自己的一身武艺无声无息的湮灭,他希望也能够凭借自身的本领开创新的一番天地。
黄成忽然听到了一点动静,连忙站起身,悄悄的走到门后,小心的拉开了一点点门缝,向外看去,只见到副使伊籍从房间里伸出一个脑袋,探头探脑的左右看看,然后提着袍服,蹑手蹑脚的朝外面走去……
第一六二章 夜会袁术()
黄成和黄忠都是练武之人,耳目聪明,伊籍自以为小心翼翼的没出什么动静,但是在黄成耳朵里,却依然察觉到了那不和谐的声音,所以起身查看。
黄忠也翻身坐了起来,毫无声息的抓起放于身侧的环刀,看见黄成只是站在门后没有后续举动,便知道应该不是什么贼人,所以也没有站起身来,只是坐着。
黄成静静的目送伊籍出来小院,方回头跟黄忠说道:“汉升,伊副使方才独自匿踪而行,有些蹊跷,我去和斐正使禀报一下。”
黄忠点点头,说道:“且去,若有吩咐,可唤吾。”黄忠是担心自己的儿子没错,但是遇到正事也丝毫不含糊。
黄成敲开了斐潜的房门。斐潜此刻还没有歇息,正在盘算着自己的行程,见是黄成来了,便询问是什么事情。
黄成便将方才看见的一幕和斐潜说了。
哦?黄成这小伙子可以啊,我都没听到有什么声音,倒是他察觉到了。
细心的黄成见斐潜的神色,便补充说道:“不是我有意窥视,而是我和汉升都是习武之人,有些动静便察觉了……”
斐潜笑了,拍了拍黄成的肩膀,说道:“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只是我在想这个机伯要去哪呢?”
斐潜转了转眼珠,琢磨了一下,便猜出伊籍十有是偷偷的去见袁术了,总不能是半夜肚子饿了跑出去吃宵夜了吧……
怎么办?
将伊籍抓回来?不怎么现实。毕竟伊籍也是使节,虽然是副使,但也不能说副使就没有见袁术的权利了,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理由拦着,况且就算这一次拦着,伊籍多半也会再次寻求其他机会,还会将两个人的关系搞得很僵,也罢,去便让其去吧……
但是也不可不防,所以斐潜便说道:“这样,叔业烦劳你和汉升说一下,今夜幸苦一下,轮流值守,若有变故也好及时应对。院内的众兵甲也是一分为二,轮流歇息。”
黄成领命,刚准备转身而去,斐潜忽然又想起一事,便叫住了黄成,问道:“对了,叔业,你和汉升谁的武艺更高强啊?”
黄成憨憨的笑了一下,挠了挠后脑,说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