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第8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斐潜不由得笑了,这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的赵子龙版本?“若士族豪右无有不法,所言所行皆合国家律法,平日里也多施善事,修桥铺路,宽抚鳏寡……子龙又当如何?”
赵云愣了一下,旋即说道:“若如此,当做甄别,善余之家自然可保,行恶之人便于伏法。”
“甄别?从何甄别?家族之中,若仅一二之人,倒也好说,若是家族千人百人,总有善恶之别,加之大汉律法,亲孝为先,纵然有罪,亦多为不报者……”斐潜缓缓的说道,“若不绳之以法,则律法何用?若因亲亲相隐而罪之,则至大汉以孝为尊为何地?”
“这个……”赵云动了动嘴唇,似乎想说可以只抓这些家族里面的坏人,又或是想说让这些家族自己动手清理,但是最后什么也没有说,因为赵云也知道,这个明显是不现实的。
而且这样的方案对于官吏来说要求过高了,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地方官吏是做不到的,又不是自家的地盘。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能造福自家一两代,也是可以接受。
“先秦之时,律法森严,平授耕田,惩戒恶族,为何各地皆反?光武之前,新朝王田,均分地亩,为何风云突变,烽烟再起?”斐潜望着帐外,缓缓的说道,“文帝时期,《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一时鸿文,亦有平均耕地,增民恒产之意,天下皆赞,为何最终腰斩东市?七国之错乎?晁公之错乎?”
赵云默然无言,良久才说道:“那么主公,当有何策?”
“天下之法,皆无定数,彼时之良策,今日之毒药,当以时俱进……”斐潜忽然笑了笑说道,“不可拘泥于一时也,亦无可法万世之策。”
赵云瞪着眼,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倒不是斐潜有意忽悠赵云,只不过这个土地问题,当下确实是有些难处理。
打土豪分田地?
别逗了。
一个制度要使用,是需要社会具备一定条件的,而汉代完全没有这个条件,更何况打了土豪,也未必真的分了田地。
土地这一件事情,就算是到了后世依旧没有办法妥善的去解决他,斐潜又能有什么办法立刻就能在汉代可以实施一个可以传承千秋万代的方法?
其实在孟子的恒产论的体系当中,孟子也没有让百姓拥有自己的田产的意思,而是想要恢复春秋战国时期的井田制度。
井田制,土地是国有的,只是把土地分给直接生产者固定地占有和使用而已。
孟子所维护的,是希望统治者要保证小农经济的百姓一定的生产资料而已,并非真的要让百姓有“恒产”,在孟子看来,有固定产业的人思想稳定,没有固定产业的人思想不稳定,这些思想不稳定的人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土地这个玩意,从当华夏统治阶级意识到了其可以重复获取产出之后,便立刻将其收进了后宫,从来不允许普通老百姓染指半分。但问题是,如果完全从百姓手中剥离了土地,难免就生出不少事情来……
有一句话流传得还是很广的,饱暖思**,这句还有下半句,饥寒起盗心。人是不能穷的,穷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偷窃更是小事。况且,就一般人而言,因饥而偷些食物什么的,似乎也不是什么大罪过。
因此华夏统治者创造性的发挥智慧,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割开来,形成典型的封建社会的最基础的设置,天子拥有天下的田地,但是将使用权转派给封臣,然后封臣再将其授予农夫百姓耕作,平常老百姓所在市场上交易的,并非这个土地本身,而是这个土地的使用权……
然后这样的方式方法,甚至延续到了后世。
“若民无恒产,必然生乱,此事某亦知之,天下士族多以经学传家,又岂能不知?”赵云皱着眉头,显然很是不解,“若知之,为何不为之?若不为之,如此经学又有和用?”
“正所谓知易行难啊……”斐潜也是点点头,感叹了一声。
别说汉代,就算是后世也是如此。
房地产绑架地方经济,拖垮实业发展,吞噬百姓积累的财富,难道大家都不清楚?
斐潜到了汉朝之后在睡梦当中,有时候还会梦见到了还房贷的节点的时候,结果卡里没有钱还不上款项的场景,急醒之后坐在床榻之上,也不由得感叹后世的房贷给予他的压力是多么的惊人。
当然,在后世,也有不少人叫嚣着不要买房,说着房奴的这个那个不好,不如租房云云……
然而仔细看看,那些叫别买房的都是些什么人?
这些唱着高调的人,他们的家庭背景、账户余额和社交圈子给了他们就算住一辈子酒店也不会没有安全感的底气,他们需要担心个人落户问题吗?
需要担心孩子的入学问题吗?
需要担心置办大件的话搬家累成狗吗?
需要担心被房东以各种魔幻的理由扫地出门,陪着一堆死沉的家具站在路口不知道去哪里过夜,明明自己规规矩矩按照合同办事,却因为每天还要上班,每个月还要等发钱,支付不起最低的维权成本,而选择打落牙齿和血吞吗?
所以这些无需考虑各种问题的人,才会觉得后世华夏人,争破头掏空了口袋,也要当房奴的行为简直就是沙壁当中的煞笔。
普通的老百姓不都是傻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better和best这两个选项,大多数人甚至连good这个选项也没有,只能在bad、worse和worst之间反复权衡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已。
所以斐潜便只能在不多的选择之间权衡利弊,选择吞没那些无主的,逃亡和反抗的士族豪右土地,以此来分发给流民、百姓、以及那些跟着斐潜一起拼搏的兵卒和士族子弟。
严格上来说,斐潜当下的重新建立军功、爵田等等制度,对于土地所有权这一项,对于“恒产”这两个字实质上有天翻地覆的改变么?
很遗憾,并没有。
但是在现在这个阶段,建立一个相比较合理的,比现阶段更加改良一些的土地转让制度,让百姓可以表面上拥有“恒产”更长一些的时间,必然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后续的经济发展。
因此就算是明知道实际上是假的恒产,依旧可以像后世的“恒产”一样,给予老百姓一定的安全感,维护社会的稳定。
“恒产”必须要有。
也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至少相对来说稳定一些的,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政治结构体系,否则依旧会走入战乱的轮回。
更何况现阶段努力增加一些农牧业的产出,也有助于华夏之人在小冰河时期可以挨过更长的时间,不至于像历史上那么的悲惨,因此现阶段充分的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农桑技术的传播,也就成为了斐潜整个计划当中的一个环节。
而且对于阴山的胡人来说,有恒产方有恒心的理论,其实也是适用的……
“天下之事,有知易行难者,亦有知难行易者,唯独恒产之事,知其难,行其亦难……”斐潜笑笑,说道,“民需恒产,乃有恒心,天下方可定。吾辈之人,只能是借鉴前事之师,纵然遍地荆棘,亦需砥力前行而已……子龙可愿助某一臂之力?”
“主公之愿,便是云之所向!”赵云离席而拜,声音朗朗。
斐潜连忙上前,将赵云扶起,拍了怕赵云的肩膀,赞赏宽慰几句之后,然后说道:“汉人恒产,胡人亦是……某有一策,子龙不妨领一只前军,去高奴左近,因势利导……”
第1298章 阴山风波起()
“啊呀!赵将军!”白石羌的小头人笑得就像是草原上的喇叭花一样,神色灿烂,忙不迭的上前说道,“赵将军好久不见啊……”
这里是白石羌的一个经销点。负责这里的是白石羌的一个小部落头人,也到过平阳,所以多少也认得赵云。
虽然平阳那边有大的集贸市场,但是并不是所有胡人都愿意爬山涉水的赶到平阳交易,因此白石羌部落提供的小型集散地就成为了这些胡人的首选。
这个贸易集散地,就供应了整个上郡北部,包括高奴在内的大部分或群居,或零散的胡人的日常生活物资。
赵云扫了白石羌头人一眼,淡淡的说道:“某乃校尉,并非将军。”
白石羌头人连忙弯腰补充道:“是,是……赵校尉……不过按照赵校尉的本事,早晚也是将军……”
赵云不可置否,脸上也不见悲喜,大马金刀的坐了下来,说道:“你这里,有盐么?”
“啊?有的,有的……”白石羌头人连忙叫人去取来一罐精盐,亲手送到赵云面前。
赵云伸出手指,在盐罐当中抠了一块泛黄的盐块出来,扔到嘴里。苦涩的咸味在口腔当中化开……
白石羌倒腾过来的所谓精盐,大概是青海左近收拢来的盐。虽然说是精盐,但是实际上并不像是后世那样雪白的盐化,而是类似于西北岩盐的板状体。大小不一的碎块,黄的多,白的少,吃到嘴中有些发涩发苦。
就像是这样的盐,在汉代已经算是上等的盐了。一般百姓吃的盐,不仅是发黄,甚至还发黑,苦涩更是难挡,就这样,有的时候还吃不上盐,只能是学着牛羊去舔咸土石。、
至于平阳黄氏工房所售的雪花盐,一两盐一两金,甚至还有价无市,买都不一定买得到,只是那些士族豪右买上一些,普通人是买不起的。
“还有多少?”赵云指了指盐罐。
白石羌头人弯了弯腰,恭敬的说道:“大概还有五罐……”盐是人和大牲口的必需品,没有盐虽然不会立刻致死,但是也大大影响体力和耐力。所以草原之上,盐也是一项常见的商品。只不过这里是小聚集地,库房自然也不大,储备的货物数量也不多,并且还有其他的物资也要屯放,有五罐的精盐已经算是不少了。
“都要了!”赵云微微的皱了皱眉,说道,“还多少粗盐呢?”
“粗盐,粗盐有一些,但是粗盐……”白石羌头人有些惊讶,也很疑惑的说道,“粗盐那可没有这个好……”这赵云出现在这里已经够让人疑惑的了,结果没想到怎么忽然跑来购买盐,而且连粗盐都要?
赵云有些不耐的摆摆手,说道:“都去取来,某都要了!有多少要多少!”
“啊?是,是……”白石羌头人愣了一下,然后在赵云面沉如水的脸色下反应过来,连忙让人去准备,陪着笑,小心翼翼的想要询问一下赵云为何忽然要这么多的盐,结果被赵云横了一眼,败退了下来,只得给了身边的白石羌族人一个颜色,地上用羌语嘀咕了两声之后,又让人上了些什么马奶酒,干果子什么的,赔着笑,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赵云沉着脸,虽然面前摆满了干肉,酒水什么的,但是一点都没有吃,只是催促着让人装盐,然后又起身到了白石羌的充当库房的大帐处,再三确认已经将全部的盐都装车了之后,丢下了一袋征西通宝,押着车走了……
白石羌头人摇着手,满脸的笑容在赵云一行人的背影消失了之后,便拉达了下来,将袋子里的征西通宝倒了出来,大体上一算,啧啧了两声。
没赚多少,不过也没亏多少,大概还算是可以吧。
“这汉人到这里干什么?忽然要那么多的盐?问出什么来没有?”白石羌头人转头问身旁的族人道。
赵云不肯说,便找机会问其他的汉人兵卒呗……
作为能在这里当负责人的白石羌头人,发生了这么奇怪的事情,不弄个清楚怎么能放得下心,睡得着觉?
“问了……汉人也不是说得很清楚……”白石羌的族人说道,“只是知道是征西将军领兵北上,准备去阴山,结果带的盐半路上没注意,被雨水淋化了不少,临时调配又来不及,所以来我们这里买盐来了……”
“你,你说什么?”白石羌头人愣了一下,旋即急促的问道。
“……我说汉人的盐被雨淋化了,所以来买盐……头人,你说这汉人也够笨的,这下雨天还让盐被雨淋了,哈哈……”白石羌族人有些幸灾乐祸的笑着。
“笑个屁啊笑!我是说前面那句!”白石羌头人“啪”的一声,扇了这个不着调的族人一个后脑勺。
“……前,前面的那句?征西将军北上去阴山?”族人捂着脑袋说道。
“对啊,征西将军来这里了?他为什么要去阴山?阴山出什么事了?匈奴又反叛了?还是鲜卑人又来了?”白石羌头人连珠炮一样的问题抛了出来。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