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第6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髯缘姆缢紫肮叨疾幌嗤钕肮咭膊灰谎�
这样的情形或许一段时间内不会如何,但是危险依旧潜伏。
斐潜在平阳坐镇,没有问题,在征西将军的威名之下,如今确实是谁也不敢跳出来做出什么造次的行为,但是斐潜能一辈子都定在平阳不挪窝么?
斐潜更喜欢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因此需要一个粘合剂。
宗教便是。
神爱众人,众人在神面前都是平等的,大家一起和和美美的
多好。
然后离开了神的范围,该是什么阶级就什么阶级,该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去
多好。
更何况,斐潜需要一个可以独立在现有行政系统之外的宗教组织架构,通过这个宗教架构,可以外挂进去很多的东西
那么,宗教又是什么?
这是斐潜这一段时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或者说,采用那一种宗教来为自己所用才最适合?
儒教信仰的圣人是谁?
孔子。
而斐潜在汉代,看到了书籍里面的孔子,也会生气,也会骂人,也会饥饿,也会贪婪,也会逃避
在当下汉代的道教之中,信仰的第一神仙却并非老子,而是所谓的太乙天尊,元始天尊,老子只是在太乙元始天尊身边的一个侍从化身而已,要到了后面一些的朝代,才将老子加上了太上老君的神格,开始和太乙、元始天尊平起平坐
所以在汉代,儒教和道教都还很稚嫩,推动或是改进,所遇到的阻碍肯定没有后世那么大,但是掀开这个潘多拉的盒子,或者说点亮一些神秘学的科技树,会不会产生新的问题,带来新的矛盾?
这就是斐潜当下有些头疼的问题,因为这些事情确实牵扯得太多了,不能不考虑周全一些,就算是不能全数先想在前面,但能多一些预案也是好的。毕竟宗教理论和政治形态息息相关,有好处也有坏处,有时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有时候却又是阻力。
有了宗教,普通百姓的生活会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好?
未必。
不说后世华夏,就世界各地来说也依旧有大量神职人员脱下神袍之后依旧要从事一些甚至于比较粗陋繁重的工作的。宗教连自己的神职人员都没有办法照顾好,又怎么去照顾那些庞大的贫穷百姓?
没有了宗教,会不会因为缺失信仰,而导致生活变得更糟?
也同样未必。
先不说站在统治巅峰的那些人手上拿着圣经,心中有没有真的信仰,就单单说普通百姓,不信神,不信佛,就凭借自己的辛劳和努力,一样有大量的人改变了命运,重新铸造了人生,这难倒也是所谓神灵带给他的?就算也是神的赐予,但是神灵为什么会给一个不信者康宁富足,却不愿意赐予那些虔诚却贫苦的信徒?
所以一个普通人的贫穷和富贵,往往不依靠神灵,而是取决于他自己,那么对于斐潜而言,扶持出一个强大的宗教,覆盖掉或是兼并掉周边弱小的宗教体系,有没有好处或者是正面的积极作用?
肯定有。
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意志不那么容易被轻易转移,也就等于是说民众的忠诚度相对稳定,不至于稍微鼓动煽动一下,便会发生动乱,这对于多种族聚集的斐潜地盘来说,很重要。同时,宗教还有一项功能就是可以稳定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情绪,调和阶级矛盾,让底层的那些人,尤其是充当了劳役的那些鲜卑人,能有一个麻痹其精神的作用。。
这些,恰恰是斐潜最为需要的。
就像是后世模拟城市类型游戏当中的教堂或是佛堂之类的建筑物,都可以增加附近npc的愉悦感一样,后世之中凡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在阳光之下布道讲解教义的宗教,不管是那一种,基本上都是强调忍让谦卑,强调遇事先从自身找问题,强调每一个的个体都是渺小的,强调自身是有业障或是有罪恶的
反正一条,人人都是先天就有罪恶的,所以现在不管是大的方面,受到欺凌也好,受到剥削也罢,或者是小的方面,家里被老公老婆打了挠了骂了,都是业障都是罪,都是该得的,忍一忍就好了。
而那些强调采用激烈手段,动不动就要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宗教,往往就成为了各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打击对象,不惜联合起来采取暴力手段剿灭干净。
如果一个宗教能帮助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稳定,统治阶级就可以容忍,不管这个宗教是信仰大头神还是小头佛,都可以,但是如果这个宗教已经破坏了社会和谐,产生了动乱的倾向,那么就算是信仰着所谓众神之神,千佛之佛,也照样抓起来突突了一点都不含糊。
现实往往就是如此,不忍直视。
斐潜如今既然是统治者,那么自然就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怜悯之心只能是在保证他自己和周边聚集在一起的政治集团的利益前提之下,才能够提供出来的额外的非必须的衍生品。
斐潜如果自己的这个政治集团的利益都无法保证,那么又有谁会无私的愿意聚集在自己周边天天喝西北风?
斐潜如果不能给予跟随自己的政治集团更多更大的利益,那么又怎么去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改变汉代社会的进程当中来?
所以,牺牲一部分基层民众的利益,换取更为美好的未来,同时麻痹基层被剥削者的神经,减轻他们在这个牺牲过程当中的痛苦,也就不失为政治领导者的一种慈悲心。
宗教诞生伊始,已经不可考,但是可以看一看华夏自身的宗教经历过程,有心之人就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华夏早期宗教,就是道教,最早形成,最早发展,也是最早兴盛的教派。儒家则是在汉代以后;佛教则是当下汉代已经有了,却在南北朝兴盛;而基督教等西洋教派则是宋代的时候就已经有大量传教士了,却在鸦片战争后才普遍兴起
道教的发展,是因为汉代需要黄老思想,不再战争,休养生息
儒教的持续,是因为成功的和统治阶级捆绑到了一起,提供给统治阶级人才工具,所以虽然不显,但是最为持久
佛教的兴盛,是因为南北朝期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极度痛苦,只能是让人们从眼前的苦难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
至于基督教等西洋教派的传入,从受阻变化成为繁盛,其实多少带了一些令华夏人耻辱的色彩,有兴趣的不妨自行研究研究
不管那个宗教,表面上的教义都是令人去恶向善的,当然,背地里能不能做得到,有多少人做得到,甚至是自家的神职人员能不能做得到,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正自古以来,骗子冒充神职人员,或是神职人员兼职骗子的,也是屡见不鲜。
不过,宗教体系和人员当中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宗教在传播教义的同时,同样也就是在播撒着文明,传播着知识(有可能是伪知识,但至少也是一种文化的促进)。而在那些信徒当中,许多人格伟大心灵善良的信徒往往会起到一个强大示范模范作用,对整个社会发展正面的作用。
因此不管怎么说,如今的斐潜,还是觉得自己当下急切的需要一个宗教,需要一个可以在精神层面上,对外进行文明压制和对内进行思维引导的宗教,但是眼下的不管是已有的原始道教还是处于萌芽状态的佛教,亦或是刚刚开始兴盛的儒教,似乎都不能完全胜任
记住网址:
第1101章 宗教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102章 变革()
宗教并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需品。因为宗教并非伴随这社会诞生而诞生,所以宗教只是一个社会阶段性的产物。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的,现代信息更是如同海量一般,而不管是哪一个宗教,只要提出了一个信仰目标之后,就不能轻易的去改变,而这样一个永远都不会变化的信仰目标,是无法跟上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人类精神的需求的。
因此,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不再需要宗教的作用和功能的时候,宗教就会消失。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上古先民的图腾信仰。
图腾对于部落来说,无疑就是最为神圣的东西,但是到了后世却成为遗迹,只有艺术家和历史学家对其感兴趣,也没有任何的神秘力量。
不过斐潜所在的年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依旧是很慢,像宗教这样慢节奏,长期潜移默化的组织结构,还是非常适应汉代的环境的。
其实儒教整个的体系算是很好的,而且在教化传播知识方面应该有相应的加成,但是现在儒教和汉代朝廷关系还是太密切了。
汉章帝举办的白虎观会,便基本上确定了儒教作为汉代正统教派的统治地位,儒生弟子通过今文经书重新编排经文,变更经文解释之后来适应汉代朝廷新的变化和要求,从而得到皇帝的支持,并采用具有儒教教养的士族子弟和地方豪右来进行行政上的统治。
也正是因为如此,儒教长盛不衰,成为了华夏土地上的常青树,就算是后世的朝代有意识的进行针对了,依旧还是很容易造成不管是任用王安石还是任用司马光,虽然人不一样,但都是儒教的情况。
正所谓一入儒教深似海,权谋路上皆仇人,儒教和政权牵连太深,难免就会有尾大不掉的问题出现。
佛教么,汉代已经出现了僧人,但是因为教义的问题,佛教在当下的时期内并没有什么市场。并且佛教未免太也佛性了,凡事都随缘。别的不说,单单看看后世那些纯佛教的国家状况过得好不好,就已经可以让斐潜做出取舍了。
至于基督教或是***教?
如果单从排他角度来说,这一类的唯一神教派到是非常适用于侵略,动不动就表示说,如果不信的话,那么将来就会下地狱,或者干脆一点现在便让人下地狱的教义,确实很适合于征服,但不利于统治,容易激化矛盾……
因此斐潜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先选择了道教。
或许左慈是一个契机,但是更重要的是道教比佛教更加的繁杂,也更加的具备科技的先进性。道士的前身方士,在上古时期,既是化学家,也是医生,甚至是社会心理学家。
中医的源头,就是方士。
而化工产业的源头,也是方士。
只不过这些方士,最终将力量用错了方向……
周边的胡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先天宗教,但基本上是属于原始崇拜,大部分还没有什么成型的教典教义,他们也有他们的神灵,比如长生天,比如白石神,比如一些奇怪的生物,云云种种不一而论。
虽然这些胡人信仰的神灵不同,但是都属于部落宗教,又或是可以称之为区域宗教,也就是一个很小范围内的宗教体系,离开了部落,或是离开了这一片区域,便什么都不是,也不被其他的部落所接受。
而现在斐潜接触到的汉代道教也好,儒教也罢,只能称之为民族宗教,因为这两个教派和华夏的习俗观念太密切了,所以虽然不具备排他性,但是想要传递到其他的区域,往往因为文化层次和文化习俗不同,便难以传播成功。
换一句话说,就是容易水土不服。
想要向外传播,除了必须要有传道士之外,还需要一个相对于区域宗教更为高级一些,并且具备相当感染力的宗教体系,而道教现在,恰恰缺乏的就是这一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不加以解释的话,一般人根本听不懂,更谈何去接受?
所以当斐潜看着左慈的时候,目光也是变得及其复杂,看得左慈都有些不安。
宴也请了,饭也吃了,酒也喝了,自然是要谈些正事了……
斐潜沉吟良久,才说道:“左真人,请问道何以兴?何以败?”
左慈眼皮跳了一跳,半低着头沉默着思索着,许久才一字一顿的说道:“……道,以道兴,以道败……”
斐潜双手轻轻一拍,称赞道:“左真人尽得道矣……”
道教,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敌人,而他的敌人只是他自己。
道教是中国本土教派之一,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而形成,整体来说,是一个多神论的宗教体系,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左慈听闻斐潜问起这样的话语来,心中不由得也是有些惊讶。左慈如今,虽然说昨日的故作玄虚被斐潜捅破了,但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