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诡三国 >

第636章

诡三国-第636章

小说: 诡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配合。

    “君侯,为何教化多授孩童……”荀谌作为调配教化官吏的组织者,一边看着这些简报,一边说道。

    斐潜笑笑,说道:“孩童易授,成丁难驯……”

    这个其实,是在后世经过无数人口检验过的真理。

    除了小孩是一张白纸,学了什么,写上去什么,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这个小孩的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或许当父母的自己不爱学习,但是遇到自家的子女学习的时候却是无比的支持,就算砸锅卖铁恐怕都会干。

    除了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奈。

    成年人毕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负责更多的社会劳动,而这些劳作,往往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并且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一个成年人在劳作的时候还能持续的学习,无疑是一件极其考验各人毅力和耐力的事情。

    所以表现在外的,便是父母苦苦挣扎求生,给子女创造更多求学机会。

    汉代也是如此。

    这些胡人虽然在生活习惯和汉人有所不同,但是在对待自家的孩子的时候,亲情却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以小孩作为撬动胡人汉化的第一块石头,显然是最为理想不过的。

    同样,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隐蔽。

    虽然有一些胡人认为该穿汉服,遵守汉人的礼仪多少有些别扭,但是这些只是在成年的那些胡人心中的感觉,对于胡人的孩子而言,更像是一种全新游戏,在他们的心中,绝对没有像成年人那么的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排斥,自然也就更容易接受,形成习惯。

    胡人汉化,绝非一朝一夕,但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最为致命的。后世被殖民长久了的地区,就算是回归了原本的国家之后,依旧是不是的会有人跳出来,表示各种天雷滚滚的言论……

    快的话,一代人,慢的话,两三代人,就足够改变一个民族的习惯。就像是有人说华夏从竖排文字改为横排文字,便是杠精的根源发端一样,从习惯点头到习惯摇头,也不知道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倒退?

    不过,从现在的第一批回馈来看,效果似乎还算是不错。

    荀谌微微歪了一下头,似乎琢磨着斐潜简单话语当中的哪些未了之意,旋即点点头,表示认同,并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深究,而是继续批复桌案之上的这些行文来。

    过了没有多久,荀谌忽然轻笑了一声,然后将手中的竹简扬了扬,说道:“君侯,有人进言表示,既然胡人可获进学开蒙之机,汉人更应如是……”

    斐潜听了,挑了挑眉毛,放下了手中的行文,说道:“是谁?”斐潜原先就有预想到在开始胡人教化之后,便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反馈,但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王凌王彦云,现任阴山甲字三号村寨教习一职……”荀谌翻看了一下落款,念道,然后停顿了一会儿,忽然想起点什么,继续说道,“这个王凌王彦云,似乎是王司徒之后……”

    说其来这个王凌也颇有意思,作为王允的族人,竟然不怎么爱好功名,就喜欢埋头在经书之内,导致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人注意到他。没想到这一次斐潜提出招募教化胡人的教习,王凌倒是来了兴趣,否则按照太原王氏的声名,混一个普通郡县的官吏,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哦?”斐潜点点头,然后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个,暂不批复,先搁置一段时间再说……”

    虽然斐潜早有预案,但是对于这个时期,任然不能表现得太过于急切。

    温水煮青蛙才是最好的。

    科学证明,当水温升高的幅度极小,小到不易察觉的那种,别说是青蛙,就算是人,在达到临界温度之前,都未必能够逃离危险。

    汉代的士族世家,斐潜并不想一下就将水温升得很高,甚至在有些时候,斐潜更想表现得不是他在带领着世家走,而是像被世家士族推着走……

    当然动力是世家士族来提供的,方向就要由斐潜来说了算。。。

    因此,这个事情,还需要放一放,发酵一下再说。

    荀谌点头应下,然后若有所思的看了斐潜一眼,旋即默默的将王凌的建言放到了一边……

    “对了……”斐潜忽然又抬起头来说道,“……让人去请一下匈奴单于於夫罗,听说这段时间他去了桢林是吧……这个事情既然有人反对了,某这里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这个於夫罗怎么也要表示表示一下吧……”

    “……”荀谌瞪大眼,愣了一下,旋即点头应下。

    ………………………………

    “……征西将军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了点啊……胡人么,多少教一点礼仪便是了,懂得应对也就罢了,何必如此认真……”

    “……谁说不是呢?这胡人有什么好教的,教来教去还不是一股腥膻的味,就算是隔着一两里都能闻得到!你说说,这样的胡人就算是教,又能教到什么好的?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多教些自家的汉人才是……”

    “……听闻有人给征西将军谏言了,说是应该更重视汉人而不应如此偏袒胡人……但是没了下文……现在这也不知道是征西将军没看到呢,还是……”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胡人和汉人的教育问题就成为了平阳城内的人员津津乐道的新鲜话题。

    从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对于这个胡人教化将信将疑,到现在抱怨胡人和汉人待遇不平等的,许多人不知不觉当中,眼睁睁盯着,强盗汉人也是要享受这样同等的,甚至要更好的待遇的时候,却忘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原先是什么都没有的……

    知识,原来是密不外传的。

    虽然孔子开创了教授的先例,也因为这一件事情成为了后世许许多多儒家学子歌功颂德的伟大功绩,但是在汉代,许多知识还是从上古先秦时期就保存在世家士族的手中,一代代的传授下来,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下汉代对于知识方面的守护,其实也不能说是世家士族的不是。毕竟这些知识,是从周朝的时候就开始,是古贵族和士大夫他们一点一点的辛辛苦苦的积累起来,作为整个家族的基业,想方设法千辛万苦的传承下来。如果不是这些世家士族,华夏有可能就会像现在的胡人一样,没能够积累多少文明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世家士族对于华夏文明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原本周王朝的那一套模式已经完全跟不上了时代的变化,因此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开创性的将全国分割成为郡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封建体系架构。

    虽然秦末汉初很多古贵族表示郡县制度简直不能忍,然后推翻了秦朝,但没想到的是刘邦这个家伙,也不知道是懒惰还是真心觉得郡县制度不错,居然就这样沿用下来,直至如今。郡县制度,再增加了区域集权政府的掌控之后,明显是更有效的促进了经济和发展,所以汉代才能在秦朝的基础之上,持续了三四百年。

    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人口的增多,经贸的发展,曾经一度是整个社会的领头人的世家和士族,却在不知不觉阻碍着整个社会的前行。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知识的普及。

    社会要发展,那么相对的分工协作便会更多,需要更多的人员至少要懂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于教育制度的需求就越高,但是因为世家士族对于知识的相对壁垒,导致普通的民众无法接触到一些最为基础的知识。

    再加上因为从汉代的儒家天人感应的理论提出,虽然加强了皇权,但是也同样导致皇帝进一步的神秘化,拉大了普通百姓的距离。后世的皇帝为了保持这样的神秘感和距离感,甚至不惜采用各种愚民的政策,进一步导致民众获取知识的难度。

    幸运的是,现在还只是汉代,儒家还没有发展到那么强大。对于学宫,甚至是像斐潜这样以教化胡人为名头,开办学屋的行为,还没有意识到这将对未来有怎样的一个变化……

第1091章 吃吃便饭聊聊教育() 
“见过征西将军……”

    於夫罗多少有些忐忑不安,小心翼翼的向斐潜抚胸为礼。突然被斐潜召唤而来,於夫罗心中多少有些七上八下。

    难道是上次带队西出狩猎,抓了些鲜卑人没有给,被发现了?

    还是前一段时间喝醉酒吹牛皮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传到斐潜的耳朵里了?

    又或是呼厨泉那边又抖出什么幺蛾子?

    亦或是北面的鲜卑人又准备搞什么名堂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於夫罗在面对斐潜的时候,开始逐渐的有了些压抑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就逐渐的变得有些畏惧起来。

    这个征西将军斐潜,实在是发展的太快了,现在已经变成了并北这一块惹不起的人物。

    这才多长的时间?

    於夫罗依稀还记得第一次和斐潜碰面之时自己还宣称让斐潜等着瞧,也还记得斐潜带着那一把装饰着狼王牙的战刀找上门来的样子,但是现在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刷新了观念……

    如果自己的部落也能够发展得像征西将军斐潜这么迅速就好了。

    这样的想法不止一次在於夫罗的脑海当中闪现,也促使他不断地去思索,究竟他自己和征西将军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里,或许真的就像是征西将军所说的那样?

    是因为那个汉人的传承?

    於夫罗不知道,甚至不知道应该去问谁。

    “某事务繁多,慢待了单于,还请单于见谅……来,来,请进,请进……”斐潜笑着,将於夫罗迎进了门内。

    现在的时间,多少是有些炎热了,但是匈奴人的习惯依旧是让於夫罗穿着一身皮袍,只不过敞开了怀,露出了毛茸茸的胸膛。

    关于这一点,胡人的习惯确实让汉家很多人都诟病不已,也是成为了胡人野蛮无法管教的一个佐证,所谓茹毛饮血便是如是。礼记当中有一段话,“……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说的就是这样穿皮草的人,要是后世那些喜欢皮草的人士,放到汉代或是汉家文明主导的时代,就算是多有钱,也照样一定会被人看不起。

    而斐潜则是戴着进贤冠,身穿文士衣袍,显得有些随意飘逸,相比较而言自然比於夫罗而言清爽了不少。

    “征西将军此处,真是好景致啊……”於夫罗进了厅堂,坐了下来,左右看看周边的布置和景色,半真半假的赞叹道。

    为了防暑热,厅堂之内的门窗都是开着的,但是同样架设了屏风,布置了薄绢,既不会阻挡清风,也不会让外人看清厅堂之内的情形,坐在茅席之上,四面通风,确实是清爽无比。

    厅外在院内一角,挖了一湾的池塘,池塘边种植了一些翠竹,小小圆石铺就的道路往竹林内延伸进去,而一个小亭子却在竹叶当中冒出一角来,远近虚实之间,虽然没有什么繁华奢侈的布置,不过依旧体现出一种从容的雅致。

    斐潜笑笑,让一旁的侍从端上茶汤和干果、点心。

    於夫罗起初并没有在意,鼻端却闻到了一股酥香,不由得低头一看,却看见在豆盘当中有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将军,这个是……”於夫罗看着豆盘内的这个散发着香味的小小圆圆的饼状物,不由得咕嘟一声吞了口唾沫,实在是太香了。

    斐潜看了一眼,说道“这个啊……单于应该熟悉,只不过做得小了些,嗯,单于尽管自便就是,不必客气……”

    於夫罗捏起一个,端详着。

    小小圆圆的饼子还不到半个巴掌大,泛着金黄色的色泽,上面撒了一层的芝麻,凑得越紧便是越是异香扑鼻……

    如果后世的人来看,恐怕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个不过就是小号的芝麻饼而已,但是现在是在汉代,芝麻这种东西,却实在不常见。

    这个芝麻,说起来还要感谢汉代的一名伟大的吃货,张骞同志。

    张骞出使西域,千辛万苦这样的形容词都不足以完全体现出在汉代那种全靠两条腿或者四条腿来度量地图的千里跋涉,但是就是在这样艰难且漫长的旅行当中,伟大的吃货张骞同志还不忘了将西域的那些好吃的装满了一辆辆的车,带回了汉朝……

    光是这一点,张骞同志他就值得被吃货帝国大书特书,流芳百世。

    封个博望侯,那真是实至名归!

    张骞他回国车队装载的特产包括葡萄、石榴、黄瓜、蒜、旱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