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第4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较肉而言,羌人更喜欢这一皮囊的酒水,有的人小心翼翼的收到了怀里,有的则是忙不迭的就先灌几口解馋,但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对于这一份劳军礼品很是满意……
斐潜招招手,示意张辽往一侧走去。
还是那句老话,兵卒们佩服的,就只有血勇的好汉子!
张辽虽然和羌人骑兵混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是表现出来的武勇确实是让这些羌人骑兵们敬佩,因此张辽在指挥这些羌人骑兵上,也就不存在什么阻碍。
走了一小段路,稍微偏离了一些大部队之后,斐潜便和张辽说道:“文远,此去多有风险,须小心为上,若不得行,便回转就是。”
张辽抱拳说道:“请君侯放心,辽定破敌而还!”
斐潜看了看张辽,摇了摇头说道:“不,文远,看来你还是不太了解……”
张辽有些愕然:“……”
“……文远,如果粟城之内的西凉兵从头到尾都没有出来,你说我会怎么做?”斐潜指了指在身侧的粟城问道。
张辽想了想,说道:“君侯亦可放水淹城,困敌于此,调兵南下……”
斐潜点点头,说道:“所谓计策便是如此,成自然好,不成也可以,若是将希望全部押在计策成功的一面,一旦失败往往就万劫不复……所以,文远你此次前去,能破敌杀阵固然是最佳,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也不必强求,至少你也搅得他们不得安宁,不是么?”
张辽恍然,然后点了点头。
斐潜呵呵一笑,拍了拍张辽的肩膀说道:“有了粟城,我们便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了,现在主动权……嗯,我们欲东则东,欲西则西,或者直接南下取左冯翊也是可以,所以文远不必压力太大,有机会就上,没机会退回来就是,千万不要强求……往后的大战小战还多的去,还怕没有立功成名的机会?”
张辽听着斐潜站在身旁叮嘱交代,也察觉到斐潜的一份拳拳关切之心,委实有些感动,不由得再次拱手一礼,谢过了斐潜之后,才带着羌骑人马一行远去。
和其他这个时代多半的上司领导不同,斐潜如果采用军令状,又或是动不动就说提头来见什么的,确实在一定的情况下,会逼迫出一个人最大的潜力,但是也并不表明这些立了军令状的将领就一定能够说到做到……
所以还不如采用这种激励的模式,你做到百分之八十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能做到百分百,甚至超越,那就肯定更好。
毕竟在汉代,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属于言出必行,千金一诺的,所以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斐潜并不需要太过于担心这些将领的执行力。
当然,前提是斐潜至少对这个人有所了解。
另外很重要的是,或许是后世的习惯影响,斐潜实在不喜欢自己去打那种不成功就成仁的战役。
因为那样的战役虽然看起来挺爽,但是能留在历史记载之上,是因为这些家伙成功了,而那些失败的人,有谁知道他们为这个战役付出了多少,做了多少努力?
为何要成王败寇呢?
为何不能胜则王,不胜则侯呢?
雕阴城毕竟是地域太小,一旦被堵住,部队无法展开,但是现在有了粟城,基本上就等于是完全盘活了。
粟城就像是一把插到了关中腹地的尖刺,只要动一下,关东腹地这一块肉就会疼,因此对于现在来说,着急的应该是李郭等人,而不是自己,因此,现在斐潜要做的就是一边把张辽这个游弋在外的羌人兵团放出去,一边在粟城观看关中的动向,等待机会的出现。
不过斐潜的这个想法固然不错,但是实际上老天爷从来就不想让谁好过,就算是没事都会早点事情出来,在前方,还有更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如同地雷一般在等着斐潜去踩……
第九三一章 潼关的攻伐()
沉闷的鼓声在天地中回响,激荡开了清晨的白茫茫的雾气,宣告着又是一天进攻新的开始。
潼关之外,已经垒起了高高的土堆,方便皇甫嵩的兵卒登上土堆和潼关的弓箭手展开对射,哪怕战事仍然在进行,从弘农驱赶而来的百姓民夫,仍在在将草袋土袋吃力的运上这些土堆,尽可能的将这些土堆堆叠得更高一些。
土堆之上,不时有兵卒或者是民夫被箭矢射中,然后惨叫着翻滚到了土堆之下,成为了这个巨大的人造景观当中的一份子。
如今的潼关城,却比土堆的情形还要更惨烈一些。潼关城原本就不大,依托大河傍山而设,在连日攻伐之下,已经出现了不少的颓陷之处,都没有及时的进行修补,只是大概用木石稍微堵了一下,然后再扔进一些草袋,而这些缺陷,又称为了下一次进攻的重点关注的区域,导致在这个地方附近周围,层层叠叠都是倒着的双方兵卒的尸首。
潼关的的城墙之下,散布的全是攻城器具。有云梯也有撞车,甚至还有一辆架攻城塔,挽曳这些工具的也多是百姓,壮男壮女皆有,死得到处都是,倒在潼关城下。这些攻具,都是皇甫嵩提前准备的,但是现在已经多半被砸坏损毁,甚至为了让皇甫嵩不能回收利用,潼关的胡轸甚至派出了敢死队,吊下城来进行焚烧,双方在争夺这些器械上,真是如同绞肉机一般,战得血肉模糊,在烧毁得漆黑的器械上头,还挂着一两具同样焦黑的尸首……
潼关城墙之下,还有不少被兵卒民夫刨挖开的城墙豁口。而在城墙豁口周围,左一块右一片的全是盾牌和乱石,在这些盾牌和乱石之下,则是被砸死的兵卒和民夫,惨白的骨头裸露在外,一根根的连一点血色没有,仿佛死去的不是一个活人,而是早就已经死亡过了的亡魂。
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每一处的城。墙,都满满的铺了一层血肉,有的人还未死透,只是在尸首堆当中辗转哀嚎,但是也没有任何人多看上一眼,只是任凭那些受伤的人,在死人堆当中挣扎,伴随着一声声痛苦的**当中流光了血液,然后渐渐的悄无声息。
这个时间,已经没有谁会多出那一份所谓的慈爱之心,也没有谁会为了那些伤兵去上前救治,因为谁也不知道,倒在那边的下一个会不会就是自己。
城头之上,同样尸首也堆叠一地,有的甚至得高出了垛口,血水顺着城墙朝下流淌,粘稠得仿佛就是给潼关包上的一层红黑色的包浆。城墙之上的西凉守兵,在经历了如此大战之后,也已经没有多少的气力,只是如行尸走肉一般的活动着,更不用说什么身边战友说话了,只有那被血水、汗水和灰尘糊了黑黑的脸庞上偶然转动的眼珠,才证明这依旧是一个活人。
而在土堆之上,在那堆叠尸首后头,则是南匈奴的人马。他们不用攻城,只是凭借这堆逐渐向城墙平齐的土堆,朝城头上射箭压制,掩护皇甫嵩的兵卒进行强攻。土堆上面密密麻麻的皮毡帽嘻嘻哈哈的看着,时不时冒出一两句,接着就是一片哄笑的声音。
皇甫嵩的兵卒也有的看不下去,凭什么他们在打生打死,却让这一群南匈奴人站着看笑话,但是牢骚到了皇甫嵩那边之后,反而被训斥了一顿回来。
谁让皇甫嵩手下没有骑兵呢?
要想进驻长安,要想在接下来的战斗当中打得过的西凉骑兵,仅仅依靠步卒能行么?这个也是当初杨彪和皇甫嵩对着斐潜的部队垂涎三尺的重要因素……
一个皇甫嵩麾下的军侯同样是一身的血水汗水混合着泥灰,除了一个人形之外,都看不出什么面目了,从一处土堆上面奔下,对着底下民夫大喊:“谁跟某走?补进军中,一天两餐!打下潼关,还有犒赏!”
被折磨得已经麻木的百姓们多是冷漠的听着,他们已经没有半分精力做出反应,只是在挣命而已,就算不出声应募,真到了攻城的时候,还不是要他们推拉攻具,填城壕,甚至用血去涂城墙?
有些还有点气力的精壮汉子,却挣扎着站立起来,朝着那个军侯围拢上去,他们多少怀着一点指望,补了兵卒,也许待遇会好些,至少会发个护甲兵刃,至少能吃口热饭,至少还有更多机会可以活下来!
就算是如此,也不代表着所有的人都可以临战加入军队。
那一名军侯挑挑拣拣,对着围拢上来的民夫二话不说,便是当胸一拳,能招架得住的,或者干脆硬抗得下来的,才挥挥手,让其站到一侧去,至于那些一拳之下便被打翻在地的,就连多看一眼都懒得看。
“给他们发饼子!有热汤没有?!一并端上来!”军侯挑选了几十人之后,将这些人围拢一堆,便开始叫那些负责后勤补给的人员送上吃食。
几个饿坏了的民夫汉子见到了吃的,便不管不顾的往前便挤,却被不知从何而来的一群兵卒一顿老拳,擂翻在地,这才老老实实抹了抹鼻头上留下的鲜血,乖乖的站做一队。
“这就是你们的伍长!队率!都他娘的排好了!那一队先排好,那一队先发饼子!”军侯挥舞着双手,大声的叫道,“补进了军,饼子、兵刃、战甲、钱饷都少不了你们的!但是有一样!都他娘的记清楚了!军令一下,叫你们干什么就得干什么!否则督战队的刀下,死的就是糊涂蛋!”
在军侯喊话的同时,那些过来的伍长、什长和队率,也立刻拉扯其他们的队列来。其实这些伍长、什长和队率,多半也就是之前军队当中的小兵,只不过他们运气好,几次攻击当中幸存了下来,便都提拔起来挡了小军官……
“军令向前,兵卒不前的,伍长斩之!伍长不向前的,什长斩之!什长退缩的,队率斩之!队率退缩的,曲长斩之!曲长后退的,某斩之!某退,便由将军斩之!”军侯唰的一声抽出战刀,在空中挥舞着,战刀之上寒光闪闪,还有些猩红没有退去,令人看了就发毛。
军侯看着队列逐渐成型,满意的的点点头,旋即站在一块石头上,高声吼叫道:“打下潼关!定有犒赏!不论你们潼关战后是死是活,杨公都一律给五亩良田!你不在了,自然给你兄弟亲人!想想五亩田!都他娘的多用些气力!若是第一批登上潼关的,每人十亩田!有首级功劳,还有额外奖赏!”
五亩田,虽然不多,但是在当下土地大多数都集中在在了士族手中的时候,却显得那么的珍贵,有自己的田地还是租着乡间士族豪右的土地耕作,自然是大不一样。
对于这些民夫来说,什么千金万金,对他们来说都没有多少概念,因为这些钱财他们重来都没有见过,但是土地这个东西,确实是他们从小到大都渴望无比的,因此在军侯激励之后,便个个睁大了双眼,攥紧了拳头,不由自主的吞了一口唾沫。
豁出去,便能够给家中多挣来五亩地!
一条贱命,拼了就拼了!
其实杨家也未必人人都愿意拿出自己的土地来作为犒赏,虽然一人五亩并不多,但是这样成千上万人累算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自然是会让有的人心疼不已。
但是杨彪却态度强硬,因为他知道,有地无人,没有兵权,就算是有再多的土地,也是根本就是一点用都没有,只有获得了当下的这一场胜利,才会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否则就像是之前董卓要迁都一样,派出几千兵卒来,就将弘农扯了一个七零八落。
杨彪因为确实没有领过军队,所以不得不和皇甫嵩进行合作,当然,这样的合作现在看起来似乎还算是比较的融洽,相互配合得也算是不错,但是有谁知道这样的合作还能够维持多久?
皇甫嵩心中也没有多少的底数,但是现在,也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已。
大汉朝到了现在的光景,在朝堂之上的这些人远远比在乡野之间的人还要更清楚!大汉王朝的虚弱程度,也只有身在其中的这些人,才看得更加的清楚,了解得更加的透彻!
皇甫嵩自然也不例外。
黄巾之乱啊……
现在的情形,比黄巾之乱还要更混乱,更可怕!
张角说是什么“黄天”的大贤宗师,是太平道的首领,但是实际上呢?
没有一些官方的支持,哪一个宗教可以肆无忌惮的招摇过市?
太平道,呵呵。
唐周,呵呵,实际上就是堂周也,也是朝堂之周啊……
这些事情一开始皇甫嵩也并非一下子就能看的清楚,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样,时间长了,琢磨透了,自然也就摸出了一些脉络出来。
所以,董卓在朝的时候,皇甫嵩并没有机会,而王允临政的时候,皇甫嵩一样也没有捞到兵权,但是现在,杨家在利用皇甫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