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诡三国 >

第35章

诡三国-第35章

小说: 诡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不说其他,单是斐潜有这份为蔡邕安危担心的心意,蔡邕就觉得没有收错这个徒弟,但是这种事情也不是说几句就能下决定的事情,毕竟已经是在洛阳生活这么多年,就算是要离开也要先考虑好落脚的地方不是么?

    蔡邕略带欣慰的看看斐潜,说道:“汝意已知,待吾思量一二……”

    斐潜心道,蔡老头子你能考虑考虑就好,于是准备告退,却被蔡邕叫住,说斐潜的师姐蔡琰之前有留话,若是斐潜来了就要去交一下作业。

    斐潜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我这几天哪有空做什么作业啊,这不是要人命么……

第六十章 二进崔家庄() 
斐潜心内哀嚎归哀嚎,总不能没有作业交就立刻拔腿走吧,这样不仅失礼还会让人瞧不起,所以还是硬着头皮去见蔡琰。

    汉代女子没有像后世明清那么坑死人不偿命的规矩,还算是比较自由的。所谓的男女大防甚于防川的那些规矩,是在宋朝时才兴起,被朱熹扬光大,到了明清更是巅峰,名臣海瑞因为自己家的女儿接过男仆人的一块糕点,竟然宣称:“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后来海瑞的女儿哭泣不止,不肯进食,七日后活活饿死了!最关键的是那时海瑞这个女儿才五岁……

    那些酸儒特别是朱熹同志,自己口头上光面堂皇,但是私底下却是说一套做一套,颇有些后世的风范……

    朱熹朱老爷子有两件臭事被记载下来,一个是朱熹老头子到六十多岁的时候还纳了一个小妾,纳妾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个小妾原先是十几岁的小尼姑,朱熹老树焕第春,抑制不住内心澎湃而起的制服诱惑,硬生生将把人从佛祖面前抢走了……还有一件是他多年守寡在后宅从不见男客的儿媳妇,爆出惊天喜讯,有孕了……

    朱熹的这两个事情被人捅出来后连当朝皇帝宋宁宗赵扩也是大吃一惊。朱熹可是给宋宁宗讲过学的,所以宋宁宗也算是朱熹的弟子,看到自己敬仰的老师被爆,宋宁宗怀着复杂的心情,亲自询问朱熹,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朱熹的答复模棱两可,态度暧昧,他承认自己的那一套是“伪学”,同时做出了深刻检讨:“深省昨非,细寻今是……”

    所以如果女性穿越,还是选汉唐吧,还算是相对比较安全一些的,否则再往后的朝代小心猪笼和木驴……

    斐潜在书房见到了蔡琰。蔡琰如同平常一样在默写书籍,看见斐潜来了就放下了笔。

    蔡琰的字从于蔡邕,可以说字如其人,端庄大气,因为是默写书籍,所以用的是正体的隶书,一笔一画筋骨有力,气韵十足,和斐潜那种有形而无神的比较起来确实高出不知道有多少境界。

    蔡琰拢了拢因低头而散落的几缕青丝,露出浅浅的点点笑意,问道:“书单上的书看了几本了?”

    斐潜硬着头皮说道:“不瞒师姐,一本都还没看……”

    “那临帖也是没有么?”

    “……是。”

    蔡琰乌黑亮丽的眼睛瞪圆了些,说道:“学不可以已。”

    斐潜低头拱手说道:“受教,只是这几日确实太忙……”

    斐潜转念一想,或许可以让蔡琰帮忙劝一下蔡邕,若是能够搬离洛阳,这样将来父女二人也不会经历那么悲惨的事情。

    于是斐潜就将这几天生的事情选择了一些和蔡琰说了。蔡琰明显是不大出门,也没有听说过这些事情,静静的听斐潜说了一番,直到斐潜最后讲起重耳之事,蔡琰微微点点头,好像表示了一下斐潜的言论有几分道理。

    蔡琰忽然叹了口气,低声说道:“古有贼董,今有武贼董,这真是……”

    “武贼董”斐潜知道说的是董卓以武力权霸朝政,逼迫刘辩退位之事,但这个“贼董”又说的是谁?

    “贼董么?师弟你回去好好看看《汉书》吧,下次要是再交不上作业……”蔡琰笑的有些狡猾,就是不说清楚,只是让斐潜回去看书好生学习便将斐潜打走了。

    这还能愉快的玩耍么?不带这样欺负人的,不就是比我看的书多一点,比我懂得多一些么?

    蔡邕师傅还有问必答呢,你个蔡琰怎么也不学学你父亲的风范哈……

    而且还要交作业……

    斐潜从蔡府出来,看看天色尚早,决定再拐着去一趟崔家。自从上次北邙山事件之后,也是许久未去了,再说崔家毕竟有一些商业上的络,能从他那边了解一下周边的州郡情况也是好的。

    于是斐潜就掉头往城北而去,一路上看见路上行人行色匆匆,神色多有惊恐慌张,不像之前那么从容自然,心中不由略略叹气,这些被士族世家朝廷贵人们视为蝼蚁一般存在的百姓,也受到整个朝政的影响,开始觉得紧张不安起来,可是有谁会知道,未来还会更可怕……

    到了崔家庄寨,崔厚亲自出门相迎。

    见面之后斐潜问起崔毅身体情况,崔厚面色不好的摇了摇头。

    斐潜在后世有病了也只懂得自己买点药,上医院都是迫不得已,主要是太贵,所以医术这一块真心不懂,只是多少知识面广泛一些而已。

    老人家平时就要静心平气,最忌讳大喜大怒,否则多年使用的脑血管很容易受伤,俗称中风。听崔厚讲述的崔毅状况就有点像中风,但是在后世都没有什么特效的好办法治疗这种疾病,因此基本上在汉代也就是属于束手无策类型的了。

    或许华佗、张仲景神医有办法,可惜这两个都不在洛阳,想找都找不到。

    崔厚心中也是明白,所以也没有多提,略略说了几句后便将这些日子家中大匠按照斐潜方子研制的琉璃制品一一呈上。

    不得不说,古代人的智慧出了斐潜的想象,只是依据斐潜那个不是非常精准的配方,工匠们就能不断尝试调整,直至现在拿出来的成品几乎接近了后世斐潜看到的一些琉璃制品,只不过雕工和造型上受限于工匠眼光和经验,没有后世那么丰富多彩而已。

    斐潜啧啧称赞,的确非常佩服。

    琉璃制品利润丰厚,但是毕竟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所以崔厚这边只是将最佳的几个售卖,但就算如此,也是狠狠赚了一笔,独一无二垄断性经营向来都是财富的代名词。

    如今斐潜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两大学问家的弟子,崔厚也就越和斐潜尊敬起来,关于琉璃件的利润也是拿了一部分出来,定要分润给斐潜。

    斐潜心知这部分的利润也算是崔厚对于自己未来的一项投资,但是也没必要去拒绝,毕竟有人愿意投资说明自己还有投资的价值不是?

    只是直接拿钱未免落了下乘,所以斐潜说道:“黄白之物此事不急,小弟现在倒是有一事比较麻烦。”

    “但闻其详,若是愚兄可以帮得上的,当然义不容辞。”

    斐潜说道:“小弟久居洛阳,对直隶、豫冀、荆襄之地不甚了解,不知永原兄是否有这方面的信息?”

    崔厚斟酌了一下,说道:“若是粗浅人物地志,愚兄这里倒是略知一二,只是不知是否能让贤弟满意。”说罢便叫了一个下人去书房寻了一本薄薄的册子出来,递给了斐潜。

    斐潜好奇的接过来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

    东汉朝代居然还有这东西!

第六十一章 四大富豪() 
崔厚拿出来的东西确实让斐潜吓一跳。

    别看只有薄薄几张纸,却记载了上至州长官下至郡县太守的姓名,年龄,嗜好,虽都是略略不多的几字却宛如勾勒出一张整体的地方官员的络。

    崔厚说道:“此书之人已是多年之前,现如今崔家生意略有缩减,因此难免有些出入,不知是否能帮助到贤弟?”

    斐潜惊讶的翻看,说道:“永原兄,这个是从何而来?”

    崔厚笑了一下,似乎也有些苦涩,说道:“也是迫于无奈,生意往来,难免会遇到一些难缠之事,各地太守法令各不相同……”

    崔厚没有说完,但言下之意已经是很明白了。从汉灵帝捞钱的时候开始,基本上各地都是有样子学样子,想方设法的捞钱,最好的对象莫过于商人。因此商人之间准备这种小册子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各地郡县太守的喜好脾性,以防万一需要疏通关路的时候送错东西……

    就算是商人们出自这个原因,也是够让斐潜心惊的了,这个简直就像是后世的官场护身符一般,而且这种书册更有些情报收集的雏形,难道东汉王朝的商人的触角已经伸展到了这种地步?

    斐潜脑海之中好像抓住一些什么东西,但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具体是什么,实在是有些苦恼。

    斐潜问道:“此物是每个商人都有的么?”

    崔厚有些不好意思,说道:“也不是,比如四大商家必然比我这个更周全,至于一般的行商应该是不会买这个,毕竟也是价值不菲。”

    “哦,这个是那个人在卖,居然还做这种生意?”

    “呵呵,贤弟,这不是一个人,”崔厚笑了,说道,“这个是每个州县的一些书笔吏私底下售卖的,别看这是小小一册,却是要在十几个郡县分别购买的……”

    斐潜恍然大悟,怪不得每张纸之间的笔迹不太相同,原来这个跟后世售卖个人的来源一样,都是吃公家饭的然后又往家里扒灰的,没想到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人这么干了,看来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优良传统实在不少啊……

    “对了,永原兄,方才你提到四大商家,难道你崔家还算不上不成?”

    “这个也不怕贤弟笑话,我崔家顶多算是中等,最多往偏上一些,和那些顶级商家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

    说起商界的事情,崔厚明显更有兴致,便向斐潜详细介绍。

    斐潜仔细听着,这才把此时的商家和记忆里面的信息终于对上了号——

    算得上顶级商家的只有四个:

    先就是耳熟能详的糜家。

    如果糜家谦称第二,估计也没人敢争第一,徐州糜家和河北甄家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准,分不清高下,这两家可以说是目前天下最顶级的富豪。

    糜竺组祖祖辈辈都是经商之人,生意做得如鱼得水,到了糜竺这辈,已经是“僮客万人,资产钜亿”,在徐州地界虽然还有一个陈家,但是完全和糜家不在一个档次上。

    可以说徐州至少有将近一半要么是糜家的,要么跟糜家有密切关系,从民生物品到军用物品,糜家机会没有不销售的。

    和糜家并列的就是甄家。

    河北甄家最让人瞩目的不是家财,而是那个被后世封为洛水女神的甄宓。甄家也是世代经商,可惜到了这一代,甄宓之父早夭,家族由甄宓之母张氏主管。

    这两家基本上属于最顶级无可争议。

    但是四大商家接下来的两家就有一些争议的地方了。先就是蜀中吴家,吴家的商业基本上囊括可蜀中的方方面面,另外蜀中特产蜀锦更是上流士族最喜欢的物品,可谓一匹蜀锦值千金,因此铸就了吴家的积累的财富数目颇为惊人,用富可敌国形容也不算太差,但唯一一点让人有些不服气的就是,吴家比起其他家族来说,基本上就没离开过蜀中那个圈子,因此有些人觉得格局不够不能称上四大。

    还有就是陈留卫家。

    陈留卫家是从卫青时开始,不断累积,到了今天在陈留地界,已经是属于不是朝廷官员胜过朝廷官员的地步,当初蔡邕给蔡琰选择夫婿的时候就是千挑万选了卫家。不过卫家毕竟和朝廷联系过于亲密,导致有人说不属于纯粹的商家,应当排除于四大商家之外。

    但是如果单是论钱财的话,这四家绝对是最有钱的四家。

    然后再往下一些的,也算是接近四大商家这个档次的还有,荆州的马家——就是号称马家五常的那一家;江东的6家——就是后来出了一个把刘备一把火烧惨了的那个……

    再往下一些,还有江东鲁家——演义里老实人鲁肃的哪家,弘农杨家——太尉杨彪就是杨家人……

    至于崔家——崔毅很遗憾的表示,如果在崔烈没倒台之前也还勉勉强强算得上名号,但是现在就已经是大不如前了。

    斐潜看崔厚在介绍的时候流露出来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便安慰崔厚将来崔家必然能够再登顶级之列。

    崔厚虽然嘴上说不敢奢望,但是斐潜看得出来其实崔厚还是很想实现这个愿望的。

    斐潜考虑了一下,毕竟崔厚也算是他来东汉认识的第一个人,虽然说之前崔厚的父亲有算计斐潜的打算,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也没有实行,到现如今,崔厚更是因为琉璃方子对自己恭谦有礼,当然,这其中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