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诡三国 >

第323章

诡三国-第323章

小说: 诡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殿之中并没有什么孔子像又或是什么圣人像,所以这里并非祭奠孔夫子,大吃冷猪肉的场所。在大殿当中于北方位之处,设有一个小讲坛,两旁有香炉屏风,讲坛之下设有白茅席,其实有些像是在荀家讲坛那样,是属于经辩的场所。

    经辩,人数多的又称之为清谈。

    其实就是人们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当中,对于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体和用、言和意等等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后来佛教传入之后,又将这个模式采用了。

    经辩一般是一个人为主,清谈则是有点像后世的辩论赛。谈话的席位称为“谈坐”,谈论的术语称为“谈端”,言论时引经据典称作“谈证”,谈论的语言称为“谈锋”。

    通过“阐论”,“问难”,“谈助”之后,可以协调一致,握手言和,或者各执一辞,互不相让,于是有人出来调停,暂时结束谈论,称为“一番”,以后还可能会有“两番”、“三番”,直至得出结论,取胜一方为胜论,失败的一方为败论。

    斐潜环顾着整个的大殿,除了讲坛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挂像啊,神位啊,木雕啊什么的,有的只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想必在将来这里会有众多的学子汇集在一起,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争论得面红耳赤……

    在汉代,更多的是对于人,也就是自身能力的尊敬,还没有提升到对于神的膜拜境地,也有没有抽象化的圣人模样……

    斐潜看着三阶而上的讲坛,说道:“孔叔可有意登台一论?”

    令狐邵连忙摆手说道:“邵文学浅薄,何德何能?”

    “孔叔现为学宫博士,如何不能登坛畅言?莫要过于谦虚,学问之道,有进无退……”斐潜呵呵笑着,说道,“若非潜俗务缠身,也欲于此坐而论道,当可欣慰生平也。”

    当然,斐潜也只是说说而已,别看现在自己的身份是两千石的官员,但是拿到汉代的学术界,看得却完全不是官秩,而是看对于经文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斐潜在汉代学术界还依旧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已,况且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这两年虽然也是勤学苦读,但是那里能和那些生下来就待在书卷旁的人相比?

    二进之内,过了大殿的便是两座功能性的阁楼,藏书楼和议事堂,一左一右一高一低的立在大殿的侧翼两侧,这是青龙白虎位的意思么?

    汉代也讲究这个?

    斐潜不是很懂,所以也不予置评。

    在藏书楼和议事堂的两侧靠外一些的也建有厢房双层的小楼,房间大小比殿前的小一些,分成了每层三间,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的场所基本上就是足够了。

    在大殿之后的小广场中间,还单独建了一个小二层的楼阁,在楼下摆放了左右各二,四个大瓮,蓄满了水。小楼上层悬挂着钟鼓,晨钟暮鼓,啊,不是,应该是晨鼓暮钟,后来的佛教不知道为什么搞成颠倒了的,或许是哗众取宠,另类独行?

    在走廊的两侧尽头是一幢楼房,上下三层,都是一门一窗的耳房模式,空间都不算大,应该就是留宿学子的住宿了,在二进院子的左右尽头各开有一个侧角门,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关闭着的。

    关于这种房间内有没有厕所?有没有澡堂?

    抱歉。

    古代有一个传奇物品叫夜壶。还有一个叫沐休假的东西。

    经过了间隔作用的圆形院门,就进入了最后面的院落。这个区域显然是提供给学宫博士们居住的了,利用原本的植被,又借来山溪开了一湾的池塘,碎石小径在桃林内蜿蜒,几个错落的小院子沿着山势分布,各有韵味。

    还有一栋单独的三层的小楼矗立在道路的一侧,而在桃树和池塘之间,还建有一个雅致的小亭。

    当然,各个小院的规模肯定比不上那些大户人家,但是胜在独门独院,各不打搅,因此总体而言,不管是环境还是设施,都还算是齐备了。

    食堂、厨房以及其他一些杂物房等等设备自然都是在学宫之外,东面的一点的地方,按照令狐邵的说法,就是书卷纯净,岂容烟火所染……

    虽然有些偏激,但是倒也没有什么错,汉代倒是没有灭火器,虽然有储水的大瓮,但是真要是发生火灾了也是头痛,因此隔离灶火也是应该的。

    整体看下来,斐潜还是比较满意的,或许将来有机会再扩展一下,但是现在这样的架构已经足够支撑起容纳一定的学员了。

    万事俱备啦,只是这东风走得也慢了些……181

第六二八章 虚张() 
为这个“东风”而着急的远远不止斐潜一人,於扶罗真的是在高奴左等没来,右等又没来,实在是坐不住了,便带着人马牛羊,急急的跑到了平阳城,名义上是为了庆祝斐潜打败鲜卑军,实际上为了什么大家自然心知肚明。

    从学宫回到了平阳,斐潜就接待了心急火燎的於扶罗。

    “单于啊,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师傅名满天下,所到之处自然是夹道欢迎,多少也要应酬一二,因此路途上难免耽搁点……”斐潜笑嘻嘻的一边请於扶罗喝茶,一边说道,“……单于,应该可以理解的吧……”

    於扶罗呵呵笑着,说道:“理解!自然是理解!”

    不理解又有什么办法?

    汉代对于饱学之士的敬重程度,完全超乎后世人的想象。对于这一类的学术界的大拿,在汉代有一个称谓——“硕儒”,而且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因此现象级的效仿,比起后世的偶像追星还要更强悍。

    因此现在蔡邕每过一处,必然是倾城出动,夹道欢迎,安排酒宴,尽心招待,这个行程自然是快不起来了。

    虽然蔡邕的名气大,但是学宫还是不能直接用蔡邕的名义。不管什么时代,用古人的名义总好过用今人的,但是若是采用蔡邕之名义,恐怕不是捧,而是杀了。

    因为只要是活着的人,总归会有人不服,但是若是已经故去的先贤,那就没啥好说的了……

    不服?

    那你自己下去先和他辩个输赢再来吧……

    特别是用重开林宗学社的名义,更是无人可厚非。

    郭泰,字林宗,休县人,本身就是属于并州北地人士,在汉代名望极高,算起来的话应该是比蔡邕还要高上一个辈份的领袖级别的人物。

    当然最重要的是郭泰这一位同志呢,天赋异禀,曾经有人称其“口若悬河,声音嘹亮”,又“身长八尺,相貌魁伟”,有才学,又能喷,相貌又好,这样的人自然是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一堆的眼珠子……

    因此才有一些什么林宗巾啊、林宗衣啊之类的传出来。

    当郭泰死时,甚至号称“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万人祭奠,场面相当的壮观和宏大,蔡邕也为郭泰亲自撰写了碑文。

    而且借用郭泰之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当然这是以后的问题,现在要先处理一下关于南匈奴的事情。

    斐潜说道:“不过单于也不必焦虑,师傅已经到了河东郡了,再有个三五天也就到了……”

    於扶罗听了,总算是有点底,哈哈大笑着,点头说道:“无妨,无妨,我不急的,不急的……”

    斐潜不理会於扶罗的掩饰的话语,而是说道:“单于啊,册封之后,你可有什么具体的安排或是想法?”

    於扶罗的笑容僵硬了一下,说道:“这个……中郎之意……”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向知道单于对于美稷是否还有想法?”斐潜喝着茶,也没盯着於扶罗看,就像是平常的聊天一般。

    “美、稷……”於扶罗一字一顿,笑容在脸上慢慢的隐去,“……不瞒中郎,我几乎夜夜都能梦见那个地方……梦见我的父王……”

    斐潜放下了茶碗,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的说道:“单于……虽然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来平阳也看到了,城西的那一片地,就是为了安葬此次阵亡的将士……我和鲜卑这一战损失很大,约有三千的人马伤亡……”

    步卒损失了七百多人,更多的是骑兵的损失,战死和重伤不治的骑兵就有近七百了,再加上还有一些轻伤的也有三百多人,更重要的是战马的损失,有一些能治好,但是也无法再继续上战场奔驰了……

    当然收获也是不少,光大闹鲜卑马场拐了两千多匹,然后零零碎碎又在战场上收捡了四五百,最后鲜卑残余部队投降,也得了七百多,因为兵粮是西河郡提供的,所以也就的多少分了三百匹马给崔钧,其他的马匹自然是归到了斐潜手中,现在正在白波谷当中养着。

    不过跟於扶罗说,自然是有多惨就说多惨,这边约等于一下,那边大概一下,就当成三千吧……

    於扶罗不由得紧张起来,眨眨眼睛,吞了一口口水,小心翼翼的说道:“中郎,这个……那个……我其实也是有心帮助中郎的,但是……这个……族中也有人害怕鲜卑势大,所以略有迟缓……”

    斐潜摆摆手,似乎是表示这个事情不算什么,不必再提的样子,然后说道:“我能理解单于的难处,这个就不提了。我只是想说,攻伐美稷的事情,可能需要再往后一段时间了……”

    於扶罗“噌”的一下站了起来,然后又坐了下来,沉声说道:“斐中郎,此事不是已经说好的么?难道斐中郎要反悔不成?”

    斐潜忽然一笑,说道:“我其实也是有心帮助单于的,但是我这也有人害怕鲜卑势大,所以略有迟缓,也是在所难免了……”

    “你……我……”於扶罗顿时被噎得够呛。

    斐潜将笑容瞬间一收,“啪”的一声拍在桌案之上,茶碗都震得抖动了两下:“单于!你的人是人命,我的人就不是人命不成?美稷王庭到底是你的王庭还是我的?你我联盟,没错,但有你这样的做法的么?见到难处就往后躲,见到好处就往前冲?这样的好事,单于也不妨多找几个来给我?”

    於扶罗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几次想要说话,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若是之前於扶罗还觉得凭借自己的人马,多少可以拿捏一下,但是却没有想到斐潜这里发展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

    鲜卑南下可是实打实的万人啊,这比自己现在手头上的人马都还要多了,结果被斐潜几天之内就给收拾了,於扶罗顿时就觉得没有多少底气了。想起曾经在北屈营地第一次和斐潜见面之时说过的话语,於扶罗不由得在心里长长的叹息了一声……210181

第六二九章 做势() 
有时候人是需要偶尔表演一下的。

    就像是现在,斐潜的怒气其实绝大多数都是虚张作势,联盟么,原本就是你利用我,我利用你,哪里有什么义薄云天的说法,更多的时候还不是各自捞各自的好处,只不过用联盟来大概的保障一下而已。

    更何况在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联盟比吃饭还容易,翻脸比尿尿更简单,有时候甚至是今天才歃血为盟,明天立刻翻脸捅人,当面上眼药,背后下刀子,简直不要太多,南匈奴这样袖手旁观,并没有趁火打劫,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但是斐潜依然要表示一下自己的愤慨,就像后世里面有一个名人在公众演讲之时,愤怒的脱下自己的鞋子在讲台上敲击,以示其出离愤怒……

    然而有工作人员发现,其实这个名人手里拿着一只皮鞋在讲台上砸着,但是脚上两只皮鞋还是照样穿得好好的……

    利用势来做事,来作战,是一个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做法,说起来谁都知道,但是要做好,却未必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就像是斐潜和鲜卑人的作战,从头到尾都是在因势利导。

    鲜卑人和南匈奴一样,起初是轻视斐潜的,因此,就利用这种轻视,骚扰,破坏,引诱,削弱,最终决战……

    想想看最初若是不管是马延、徐晃,又或是黄成,若是带足够的兵力,鲜卑人还会那么放心大胆的进行攻击么?

    拿最简单的黄成在河滩狙击来说,如果在后方的斐潜一开始就带着大部队前压,和黄成汇合在河滩之上,鲜卑人看到之后,会做什么选择?

    地利不占优势,兵力也不具备优势,那么那个傻子脑袋抽抽了会强攻?

    一旦鲜卑大当户不打了,率兵回转,那么这样的做法岂不是将绕道袭击鲜卑后方的马延、徐晃两个人给卖了?

    若是没有将鲜卑的力量消减到一定的程度,又怎么能进行决战?

    夜间的战斗比日间更为凶险,这些斐潜自然也是知道,自己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