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诡三国 >

第172章

诡三国-第172章

小说: 诡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默默的进餐。

    默默的吃完。

    默默的洗漱。

    默默的歇息。

    郊外的夜晚非常的宁静,只有一只织虫不知趴在那一个缝隙当中,不知疲倦的在鸣叫。

    不知道过了多久,芸娘忽然轻声道:“大郎……还没睡吧?”

    中年汉子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嗯了一声。

    “其实我知道你没忘记……也忘记不了……”

    中年汉子咬着牙,一声不吭,直挺挺的瞪着眼珠子,在夜色当中闪烁着难言的光芒。

    “……这五六年,你每日清晨都鸡鸣即起,不管是刮风下雨,就算是农忙之时,也从未间断……唉,我知道,你是忘不了的……”

    中年汉子最终开了口,哑着嗓门说道:“怎么可能会忘记?我是想忘记,可是……”

    是啊,怎么可能会忘记?

    那一年,上郡人家拖儿带老,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像丧家野狗一般,惶惶不可终日的往南而逃……

    那一月,在像蝗虫一般汹涌而来的羌胡匈奴面前,上郡的防线被捅的千疮百孔,处处都是狼烟四起……

    那一日,上郡最后一个县城被攻破,他只得护着上郡守带着残兵,从重围之中杀出一条血路,亡命而逃……

    那一夜,羌胡穷追不舍,他的那些战友,那些兄弟,跑不动了,逃不掉了,就一个个,一队队的自动的转身去拦截追兵,就只为了能给其他的人多争取一分一秒……

    怎么可能会忘记,那燃烧在城头的火,那惨遭胡人凌掠的家园!

    怎么可能会忘记,那流淌在上郡的血,那堆积如山至死都不能瞑目的头颅!

    怎么可能会忘记,还有那死在怀中的人,他的孩子,他那才刚刚年满十六,那马家唯一的香火!

    中年汉子爬起了床,仰头望天,天上的孤月一轮,凄凄寒寒。

    他曾经希望有那么一天,朝廷有传令兵奔驰到门前,高喝一声,令其归队,然后他就和当日的那些胞泽,驰骋着战马,杀回上郡!

    一旬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可是在终究是无人前来……

    这么多年,他以为自己已经忘了,已经在田间地头上忘却了如何排兵布阵,已经在镰刀锄头中忘却了刀枪棍棒,已经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期盼当中忘却了曾经戎马的荣耀,黯淡了心头的希望……

    就当他以为此生就将在此残老的时候,斐潜却突然出现了!

    当他奔出门的时候,多么希望是当年的老郡守,然后能看到的是一群熟悉的老面孔……

    可是,他一个都不认识。

    而且这个上郡守还如此的年轻。

    他迟疑了……

    芸娘默默的起了床,从屋子的角落里拖出一口大箱子,借着斜斜映照到屋子内的月光,将箱子打开,竟然哗啦啦的从箱子内拉出了两件札甲!

    札甲之上的铁片相互敲击,在寒冷的月光之下,散发着萧杀之气

第三三三章 春雨() 
♂!

    安邑的黎明是美丽的,或许是因为大河的关系,不管是近处的树,还是远处的山,都在一层薄雾之下,都蒙上了一层湿润,显得那么的生机勃勃。br /》    而斐潜现在却没有什么心情去欣赏这一份美丽。

    大概在清晨的时候,这一层湿润终于加强成为了雨滴,从天空中汇集了起来,开始一丝丝,一滴滴的往下落,很快的便湿润了干涸许久的土地,黄泥地上开裂的小口在雨水的灌溉之下,就像喝饱了一般,打了一个嗝,冒了些气泡,然后就消失了。

    黄土地喝饱了,自然就会拉稀,一窝窝烂泥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一场雨水对于干涸已久的植物们来说,是期盼已久的好雨,但是对于斐潜来说,就不是一个很美妙的事情了。

    下雨,就没办法操练兵士了……

    不是斐潜有周扒皮的潜质,实在是无奈啊,要让新兵能形成战斗力,就必须要进行操练,就是在一项项的重复中形成本能,这样才能真到了战场之上的时候,在中层军官的命令之下能够形成本能的反应。

    这种本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是要不断的重复,重复,一再的重复之下,才能够让这些连左右都分不清楚的人在号令下做出正确的行动。

    而现在下雨,自然就中断了。

    斐潜还没有愚蠢到要在这种比较寒冷的春雨中命令兵士去站个队列什么的来体现自己的军纪的严肃性,在这种缺医少药的年代,一个小小的感冒就会演变成为大面积的伤寒,纵然有姜汤也不是万能的,谁能保证一碗,或是两三碗姜汤下去,全营的兵士就一个都不会感冒生病?

    这场雨也让斐潜搅乱卫家的计划落空了。

    下雨了,自然不能在屋外,院内攥抄书卷,但是卫家也不可能开放所有的房屋让众多的士子都进到屋内。

    所以,只是开放了书堂,备了二十张桌案,也就是说今天只有最先来的二十个士子才有资格抄书。

    先来后到,谁也无话可说,连趁乱起哄的机会都没有。

    要让那些游侠们混在人群中捣乱那是绝对是他们的本行,一点都不含糊,但是要让他们公然站出来到卫家面前正面硬怼,借给他们千万个豹子胆也不敢。

    最关键的是,估计卫家今后的开放多半就会以今天这个模式来了,二十个名额,不多,也不少,先来后到。

    然后这些寒门士子眼光都会集中到了这二十个名额上,至于能不能攥抄到《归藏》,呵呵,先要能搞到这二十个名额的其中之一再说其他吧……

    这能不能算是老天帮忙了卫家一次?

    贾衢有些失落,因为他给斐潜出的两个建议一个都没有落到实处,虽然两个建议都算是还不错。

    斐潜看些帐篷之外成串的雨线,听着噼里啪啦敲打在帐篷之上的雨滴的声音,说道:“梁道,你有没有见过苍鹰扑食?”

    贾衢认真的说道:“没有。我在书上看见,也见到鹰在天上飞,但是扑食真的没看到过……”

    咳咳……

    好吧,你赢了。

    斐潜转过头看着贾衢,说道:“苍鹰在空中盘旋,寻机扑杀,但并不是每次都一定能够抓住猎物……”

    贾衢眨了眨眼睛,有点明白斐潜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便向斐潜拱了拱手,说道:“谨受教。”

    和聪明人讲话就是省事。

    斐潜点了点头,然后转过来问黄成道:“叔业,你这边兵士操练进展如何?”

    “一切正常。不过……”黄成挠了挠后脑勺,说道,“……就是,军中的屯长,军候不足……”

    这一个比较难办。

    汉代军中建制,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个队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

    而屯长和军候两个级别刚好就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但是问题是这种关键位置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充当的。

    一个好的伍长或许很轻易的就能当好一个好的什长,因为人数虽然翻了一倍,但是毕竟才多了五个人而已。

    但是要作为一个队率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如果说伍长是最基础的作战单位的话,那么队率就是最基础的低级指挥官了。

    一队五什,正常来说就分为前后左右中,就是一个小型的兵阵,怎么调配,怎么接敌,怎么轮换等等都是队率开始要考虑的问题了。

    而到了屯长和军候,统帅人数的增长,需要考虑的就更多了。

    斐潜带出来黄家的那十五个兵士,在函谷关上亡了三人,就剩下了十二个,现在基本上都是担任了一些基础的官职,但是这个数量还是远远不足。

    现在新兵扩充,没有足够的老兵来带领,确实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但是当下却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斐潜给这些小兵头目们开个小灶什么的倒也是原来就有的想法,但是这个行为并不能马上就出成效,至少对于现在新兵猛然增加不能立竿见影的见到效果。

    一只队伍有没有战斗力,不在于新兵有多么强壮,而在于老兵有多么坚韧,占比有多高。同等装备下,一只纯粹由老兵组成的队伍可以轻易的将两三倍的新兵蛋子收拾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现在斐潜的新老兵士比例都快高达2:1了,而且接下来还会更高,所以黄成提出来的就是一个摆在面前的棘手问题。

    此时,有一个兵士冒雨跑了过来,禀报说营门外来了三十余人,说是旧上郡遗民马氏求见。

    “旧上郡遗民?马氏”斐潜低声重复了一下,有些疑惑,旋即大喜。

    斐潜站起身,走到帐篷口,拿起了雨伞,但是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下了,径直就这样走进了雨幕当中……

    黄成和贾衢对视了一眼,也连忙跟上。

    春雨不是非常的大,却很凉,很快的沾湿了衣冠……

    斐潜走到了营门口,透过雨雾看见了到了一个算是眼熟的身影,不由得微微笑了起来……

第三三四章 答案() 
雨雾虽然朦胧,但是斐潜的眼睛却亮了,他认出了一个略有一些熟悉高大的身影。eΩsp;  斐潜往前小跑了两步,根本不去理会黄泥沾染上了长袍的下摆,出了营门,便是一个长揖,说道:“潜迟来迎接,望各位见谅!”

    马延也领着众人向斐潜行礼。

    昨日就觉得马延身材魁梧,今日其穿了一身戎装,更显得刚猛无比。

    马延正容拱手说道:“昨日某多有失礼,还望使君海涵。”说完,边接过一旁戎装妇人手中的野雉,双手奉上。

    这个不是不肯接受,也不是什么小气啊,又或是为了省事什么的原因,好像是将斐潜送去的礼物又给送回来。

    这是“还雉之礼”。

    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还玉之礼”演化而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们在早期都是周王朝分封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兄弟,所以为了诸侯之间相互情感不因为分割在各自的封地而衰减,周礼中就定下了诸侯王之间的“送玉”、“辞玉”、“接玉”和“还玉”四个礼节。

    其实就是一个精美的玉珪,然后由使者带着送到出使的国家,表示出使国的诸侯王如同精美的玉石一般的品德高尚,这就是“送玉”;然后出使国诸侯要先进行推辞以示谦虚,即“辞玉”;然后使者再次敬献,诸侯王斋戒之后“接玉”;等使者把该说的说了,该办的事办了,要走的时候,诸侯王又会将这一块玉奉还,作为他送给使者之君王的礼物,就是“还玉”了。

    同一块玉石,带来带去,传递了美好的祝愿,既没有多花钱财,也没有增加双方的负担,周礼中的“礼尚往来”就是对等的这种朴素又寓意深远的礼节。

    诸侯王的等级是玉石,那么士大夫之间的相互赠送就是野雉。

    斐潜微微笑着,双手接过了野雉,将其交到了随后赶了过来的贾衢手中,虚虚用手往营门一引,邀请马延等人入营。

    但是马延却没有动,而是转了半身,比划了一下身后的人,说道:“斐使君,我马家最后的一些族人都在这里了进营门不难,但是在此之前,我等有些疑问,还请斐使君能够成全”

    “敢问斐使君,为何而来?又是为何而战?”

    马家族人说是一个族,其实已经很单薄了,跟一个大一些的家庭基本上差不多。正当壮年的没有多少人,包括马延在内也就是六七人的样子,其余的要么老,要么小,还有些家眷躲在了后面的三辆大车之内。

    包括马延在内的所有的马家族人,都静静的看着,在等着斐潜给出答案。

    “啊雨停了!”斐潜忽然说道。

    众人才现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下来,空气中充满了一股特有的清新的味道,就像是希望的味道。

    “叔业,召集全军!”斐潜下令道。

    “唯!”黄成虽然不知道斐潜想要做什么,但是仍然立刻答应道,旋即布了号令。

    一名司鼓奔到了营门辕鼓之下,扯掉了遮挡雨水的油布,抓起了鼓棰,擂响了辕鼓。

    隆隆略显沉闷的战鼓声响彻在营盘上空,兵士们慌忙从帐篷中钻了出来,开始在营外的那一块空地上列队。

    三通鼓的最后一声落下,军阵也排列好了,老兵们围在外围,兼顾着维护次序,新招募的兵士在最中间,面对着临时搭建的高台而立。

    黄成带着几名军候和上郡的这一群马延等人,站在一起。

    斐潜站在木质的高台之上,从左边看到右边,从前面看到后面,在人群中,有熟悉的面容,也有陌生的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