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冢吟:梦撩盛唐-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陛下,集贤军作为大唐的精锐,且就驻扎在京师附近,倘若真的有将士起了异心,到时悔之晚矣。”
李林甫所言正是唐明皇所虑,军队无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支势力强悍的虎狼之师其心不忠。
李隆基不可能因为毫无证据的猜忌而解散这一支军队,同样也不能什么事都不做。
李隆基没有有说话,视线投向下面的梅采梦,想听听他如何辩解,如何应对。
梅采梦往后退了一步,身子转向李林甫的方向,眉目含笑地说。
“相爷,晚辈以为军队必须忠心于朝廷,同样朝廷也应该信任自己的军队。相爷口口声声说怕集贤军起异心,不知相爷是否也认为大唐十二卫兵马都可能会有异心呢。”
李林甫冷笑一声,回答道。
“你这分明是在狡辩,想转移话题,老夫是说你治下的集贤军,你却将话题强拉到大唐十二卫身上,不知驸马你又作何居心。”
梅采梦信手拂了拂衣袖,侧目而视,眼睛里满是不屑,语气轻蔑地反问道。
“相爷,我只是做一个合理的推论而已,只是不知大唐有这么多兵马为何相爷偏偏盯着集贤军不放,莫非相爷是有心针对与我,有心针对我集贤学子出身的官员不成。”
虽然李林甫心里的OS是,老夫就是针对你又如何,今天一定要让你栽在老夫手上。
不过这样的话在心里想想便可,真的说出来当真是不合适,于是,他便又试着去给出一个并非针对于他的解释。
“老夫就事论事而已,何来针对与你,针对集贤学子之说。你的姐姐梅青鸢手握七煞军,而你更是一手创办了集贤军,而今大唐两大精锐都在你梅氏一族手上,梅家军如此势大倘若心生不轨后果可不堪设想。”
虽然方才李隆基提醒过梅采梦要注意言语用词,注意语气态度,不过,这个时候他觉得情绪到了若不发作总是太不讲究。
于是,终于还是又激动起来,声音抬高,厉声驳斥道。
“相爷,七煞军的也好,集贤军也好都是大唐的军队,效忠的都是朝廷,效忠的都是陛下,相爷开口闭口梅家军,这分明是欲陷我梅氏一族于不义。”
李林甫抬手指向梅采梦,刚一张口便又被梅采梦的话打断了。
梅采梦转而冲殿上躬身施礼,声音里依旧满是激动。
“陛下,梅氏一族世代忠良,我与姐姐对大唐,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相爷却出言污我梅家有不臣之心,还请陛下为臣做主。”
(本章完)
第90章 权相之死(2)()
梅采梦突然喊冤,反告李林甫诬陷,在场众臣都不由得有些惊讶。
因为,集贤军兵士私自入城已是不争的事实,今日朝堂之上梅采梦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请罪,而非设法为自己辩解。
可是,这位年少的将军却选择了这一偏激的方法,这虽也不失为一计良策却毕竟有些冒险了,倘若皇帝信其还好,倘若不信,恐怕他要承担的便非只是集贤军兵士私自入城一事了。
龙威难测,若皇帝听信了李林甫之言对集贤军予以打压,那他梅采梦自然是首当其冲。
虽不至于因此牵连家中的姐姐,但无论是对梅氏一族,还是对集贤派,都将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当然,若是他赌赢了,皇帝选择信任他,也相信集贤军对大唐,对朝廷绝对忠诚,在这件事上他也并非没有不受任何责罚的可能,只是那种可能性比较低。
见梅采梦在声音上压制自己,李林甫便夜顾不得为相的仪态,气急败坏道。
“梅采梦,你休要污蔑老夫,老夫为相十余载,无事不以江山社稷为重,无事不以百姓安居为重,今日大殿之上,陛下面前,空口无凭你竟说老夫陷害于你,陷害于梅家。”
情绪过于激动且年事已高,言至此处,李林甫觉得有些喘,稍稍顿了顿。
“朝堂之上如此妄言你置老夫于何地,置满朝文武于何地,又置大唐法度于何地。”
梅采梦挺直了身子,转身望向李林甫,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反驳道。
“相爷,你说我空口妄言,那相爷你呢,仅因个别兵士的不法行为,仅凭毫无根据的街头巷闻,便断定集贤军军纪涣散,断定集贤军将士识将不识君,断定我梅氏姐妹对朝廷有不臣之心,难道这些都并非妄言,这些都并非诬陷吗。”
“你……”
李林甫但觉心口憋闷、惨痛,他左手颤颤巍巍地指着梅采梦,右手用力抓着自己心脏的位置,一句话为说完,便又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血溅朝堂这还是第一次,在场众臣包括金殿之上的李隆基都不由得一惊,生怕这位为相十余载的老臣就这么命丧当场。
这是李林甫第二次被梅采梦气吐血,已是七十岁高龄的他不知还能经受几次这样的冲击。
在场之人除梅采梦外杨钊距李林甫最近,见此情形,他便连忙近前将其搀住,以免他跌倒当场。
“相爷息怒,身体要紧,身体要紧啊。”
若非在朝堂之上,若非因心疼的厉害,若非有杨钊拉着,李林甫多半是要上去对梅采梦动手的。
以往李林甫为了排除异己陷害其他人时都很顺利,却偏偏在这位梅家公子面前屡次碰壁,真像是遇到了命中的克星。
虽已是强弩之末,但眼下李林甫依旧是朝中2最有权势的大臣,混迹官场几十年,身居相位十余载,他最怕的不是自己的恶性被皇帝发现,而是自己的能力被皇帝怀疑。
若有朝一日皇帝觉得他没用了,或者说觉得他的能力已经无法继续胜任宰辅的身份,便会毫不犹豫地找人取而代之。
所以,于他来说,今日朝堂之战既是他与梅采梦的私人恩怨,也是他对自己实力的证明。
胜则依附自己的力量会更加稳固,持观望态度的一方也会做出偏向于他的考量。若是败了,不仅观望的一方会选择支持集贤公子们,就连依附自己的力量也会因之动摇。
所以,在这一点上李林甫面对的压力一点都不集贤公子们小,且较之更甚。
老相爷当场吐血,为表关心李隆基便命人搬了把椅子上殿,特赐他坐着答话。
作为纵横官场几十年的一代权臣,这般场面让李林甫觉得很没面子,于是,他一边谢皇帝隆恩,一边推辞着不肯落座。
就这样一边礼让,一边推辞,来来回回了好多次,这位老相爷终于还是固执地不肯坐下。
没有办法,最终只得由着他继续于朝堂之上站立着。
“陛下,老臣虽与驸马有些过节,但此次只是就事论事,绝无针对于谁。集贤兵士私自入城是不争的事实,集贤兵士犯下命案也是不争的事实,若如此恶性还不能说明集贤军军纪涣散,那如何才算是军纪败坏。”
一旁的梅采梦没有回应,龙椅之上的李隆基也没有回应,在场的其他人也都没有回应。
李林甫知道此时的杨钊俨然已成气候,便没有再问他的意思。于是,李林甫便又环视了一下依附于自己的其他朝臣。
“各位同僚,驸马也好,老夫也好,此番朝堂相争只为辩个是非,而非因为私怨,不知各位同僚对此时有何看法。”
那些随风摇摆的墙头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便一齐冲金殿之上的皇帝躬身施礼,异口同声地道。
“陛下,臣等觉得相爷言之有理,望陛下明断。”
既然得到了呼应,李林甫自然很是得意,趁热打铁地向皇帝进言道。
“陛下,集贤军兵士私自入城一事无论如何驸马都要给一个交代,否则难以服众,也有违大唐法度,恭请陛下圣裁。”
一帮墙头草又齐声附和道:“恭请陛下圣裁。”
其实,在此之前李隆基便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处置此事,今日前来只为看看双方有什么手段应对此事。
他看看杨钊,再看看集贤公子们,见无人开口,便又不怒不喜地问道。
“集贤兵士所犯之过是铁一般的事实,驸马,对此你还有何辩解的吗。”
梅采梦微微躬身,抱拳施礼,恭敬而坚毅地回答道。
“陛下,集贤兵士私自入城犯下滔天大罪,无论如何臣都难脱干系,至于相爷口中集贤军目无朝廷之事臣不愿再做任何解释,全凭陛下圣断。”
李隆基微微颔首,而后,微微抬高了声音宣布对此事的决断。
“集贤军兵士私自入城犯下滔天大罪,梅采梦虽与此事无直接关系,却难逃治军不严治罪,今日起罢免其集贤军统帅之职,由申王李元暂代其职。”
(本章完)
第91章 权相之死(3)()
集贤军兵士私自入城一事告一段落,结果是梅采梦被罢免了集贤军主帅的职务,不过,接替他的却是同为集贤公子派的李元。
若是从被罢职这方面看,这样的惩处无疑是严重的,可是,若从接手的人选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只是左右手换了一下而已。
所以,这次朝堂对决表面上看胜的一方是老气横秋的权相李林甫,细细想来更胜一筹的却是作为朝堂新贵的集贤公子们。
在这一次朝堂纷争中皇帝明显有心偏袒梅采梦,这便足以说明日后被皇帝倚重的乃梅家公子为代表的集贤公子们,而非把持朝政多年的权相李林甫。
在朝堂摸爬滚打多年的官员们自然不会嗅不到这一层信号,所以,这一场朝堂之争也成了权相颓势隐现,极盛而衰的转折点。
此次事件后,杨钊也做出了最后决定,那便是与集贤公子们携手扳倒权相李林甫,之后再设法将这支公子军一一出去。
论智谋、论才华集贤公子们在朝中无人能及,可是若论阴险、论毒辣,较之杨钊之流他们却是差的太多了。
所以,一些不择手段的事公子们做不出来,便由杨钊去完成。一些卑鄙毒辣的行为公子们所不齿,也要由杨钊去完成。
三个月后,镇静南方诸地的升州刺史被杀案以快骑急报入长安,刺史与随行人员共十一人无一幸免。
而这起刺杀只是南方官员被杀大案中死亡人数最少的一起,一个月内,衢州、明州、越州三州的重权者相继被杀,最为凄惨的是衢州刺史一家七十二口一夜间成为刀下亡魂。
这些被杀的官员都是集贤公子派们得势后在南方扶植的势力,这一镇静全国的刺杀案成为悬案,至改朝换代都未告破。
消息传来,朝野震惊。
集贤公子们与权相李林甫的争斗愈演愈烈,而此次大案中遇害的又都是公子派的人,表面上看一切的矛头便都指向了李林甫。
然而,真相如何却没有定论。
不错,李林甫与公子们的争斗已到了最后关键阶段,双方必须有一个要倒下,这种形势下无所不用其极也可以理解。
可是,一向老谋深算的李林甫真的会做出暗杀三州刺史这般过激的事来吗。
毋庸置疑,除掉三州刺史的确可以削弱公子派的力量,然而,若是如此他最需要除掉的不应该是同为公子派,而今以为一方节度使的陈逸之吗。
而事实上,这一执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少年的属地却是风平浪静,未见一丝异动。
另一方面,身为一方将领的秦风与高灵毓没有任何动静,仿佛这些不在京城的集贤公子派成员于这场争斗只是单纯看客,未曾参与进来。
如此大案自然要选朝中重臣予以处理,集贤公子们与遇害的官员关系特殊,而权相李林甫又有莫大的嫌疑,所以,最终这一重任便落到了朝中的第三势力京兆尹杨钊身上。
圣旨下达,着杨钊为江南东道处置使,执尚方宝剑提督江南,彻查三州刺史被杀大案。
天宝十一载,正月。
前往江南查案三月有余的杨钊返回京师,回奏的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其实,杨钊本可以栽赃嫁祸将幕后黑手指向李林甫的,只是那样太过刻意恐会惹来皇帝猜疑,所以,才没有那样做。
不过,他虽然没有直接陷害李林甫,却并非什么都没有做。
三个多月的时间,足以让某种流言蜚语烟消云散,也足以让某种传言愈演愈烈。
虽没有直接的认证物证指向李林甫,但朝廷内外早有传言,江南大案的起因与宰相派与公子派的争斗有关,而遇害的三州刺史又都是公子派的人,所以真相便不言而喻。
李林甫、杨钊与集贤公子,眼下这三方依旧属李林甫势力最强,集贤公子次之,杨钊居末。
江南大案一出,李林甫以为是集贤公子们为了对付自己不惜自断臂膀,而真相却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