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歌之五代-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活,我不想死。”韩匡低声地说着,他感觉自己的话不想是在与对方讨论具体条件,而更多的像是一种卑微的乞求。
“我可以答应保证韩大人的安全,但前提是你要配合我们,给京城发消息,至于怎么写,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我们只要结果,那就是不能要河中的解县、安邑的盐池回归朝廷治下,请朝廷收回成命。”林辛大声地说道。
“如今我这里向朝廷传递消息的通道都已经被你们摧毁,我就算写了,也难以传递回去呐。”韩匡悻悻地说道。
“无妨,虽然我们捣毁了你们在河中的联络点,但是我们也掌握着你们传递消息的途径,至于怎么传递,这你不用管了。”林辛很轻松地微微笑道。
“哦?”韩匡心里不由地一惊,自己看来太低估河中府对朝廷的提防了,亏得当初义父还要自己在河中多加小心,此时自己再想想自己在河中的所作所为,不由地暗自惭愧起来。
“韩大人既然相通了,那就不必再呆在这里了,这个牢房太小,这些日子实在是委屈大人了,但也没办法,不用霹雳手段,焉能显得出菩萨心肠呢?韩大人,如今及时回头也还来得及啊。”林辛看着韩匡,揶揄地说着。
“来人呐,为韩大人去刑,咱们赶紧送韩大人上去吧。”林辛大声地吩咐道,很快有人进入牢房之内,为韩匡去了刑具,然后为其带了一顶黑黑的头罩,韩匡被头罩罩住,一阵惊慌,他不由惊恐地喊道“大人您这是?饶命啊!”
“这是这里的规矩,韩大人少安毋躁,本官既然答应了你的安全,自然也会严守承诺的。”林辛呵呵笑道,这个韩匡真是个怂包,骨头软的如同皮糖似的,真不知道田令孜到底看上了其那一点,会收这种人做义子。
韩匡头被蒙在头罩之内,看不到任何事物,只是被人推扶着向前,脚下摸索着走上一个个台阶,台阶湿滑无比,自己又目不识物,几步走去,总是要打滑一下。
一直走了好久,也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走到平地之上后,又坐上了马车,颠簸了许久,终于再次踏上了平坦地面,走了一段路,韩匡头上的头罩猛地被摘掉,一缕刺眼的光照来,让韩匡不由地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韩大人,这是一间暗室,你在牢里时间久,猛地接触外面,对眼睛不好,您看,这间屋子可称心呐?“林辛看着韩匡,微微笑着说道,顺着其手指方向,韩匡环顾了一下四周的环境,这是一间暗室,没有窗户,但空气流通的很好,没有丝毫憋闷之感,里面的烛火也燃耗的很猛烈,将这个屋子照得灯火通明。
“来人啊,韩大人这些日子受委屈了,为韩大人更衣沐浴,韩大人您也好聚精会神,好好地大展才华,为我河中府上下陈述苦衷呐,韩大人您说是吧?”林辛嘿嘿笑道。
“这?”韩匡刚到屋内,林辛就开始催促起来,让韩匡感到了很无奈,“吱呀,”门开了,两个浓妆艳抹的姬女走了上来,笑着走到了韩匡的面前,她们笑得是那么真诚,仿佛根本看不到韩匡浑身污秽似的,笑得是那么的甜。
(本章完)
第429章 惊闻()
“唉呀!”躺在香汤沐浴之中的韩匡,忍不住舒服地呻吟起来,美人柔弱无骨的手指在自己的光裸的身体上划过,让韩匡不由地心猿意马起来,手指滑过的皮肤之上产生了一丝莫名的战栗。
披上新衣服的韩匡,被两位美人搀扶着来到了书案前面,书案上已经准备好了文房四宝,狼毫笔已经饱蘸了墨汁,正等着韩匡过来下笔呢。
韩匡苦笑了下,然后缓缓坐了下来,他抬头看着屋顶半晌,然后长叹了一口气,提笔援墨,在信笺上落下了第一个字,用了两柱香的功夫,这封艰涩的呈报才最终写完,韩匡看了看,摇了摇头,然后大声地喊道,“来人呐。”
“大人有何吩咐?”门应声打开,外面走进来一个校尉,躬身向韩匡问道。
“我有一方玺印在住所处,劳烦告知你家大人取来,没有这个玺印,我这亲笔信也就没有太大的信服力。”韩匡低声说道。
“在下立即回禀我家大人,为您速速取来,请稍候。”那名校尉立即答应道,然后便退了下去。
门闭上了,韩匡也闭上了眼,自己写完这个奏报,以后该如何给自己的义父解释呢?韩匡想想就觉得头痛,他摇了摇头,不再想了,当下能活着,才是自己所需要的。
天亮了,韩匡走了出去,手里拿着那份呈报,林辛正率着几名护卫站在暗房外等候,“韩大人,您写完了?”林辛不禁搓了搓手,有些兴奋地说道。
“幸不辱命,请大人察看。”韩匡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呈报递了上去,然后退了回去,站着等候着。
“啧啧,果然是一篇锦绣文章啊,”林辛匆匆扫视了一眼,点了点头,高兴地称赞道,他将呈报仔细地收到怀中,然后又点了点头,大声吩咐道,“将韩大人带到后院的花园之内,好生款待,咱们大人还要见见韩大人呢,为河中府出力的人,咱们河中府也必然不会亏待其的。”林辛看着韩匡,嘿嘿笑道。
“为河中府出力,”韩匡暗自咀嚼着这句话,他可是为朝廷效力的,几时成了为河中府效力的了呢?韩匡深深叹了口气,这如今也已经成了实事,自己就算反驳也没有意义,他低下头,弯下腰然后拱了拱手,便跟着校尉们向着后院走去了。
长安城内,大明宫政事堂内田令孜拿起了刚送到的呈报,这是河中府方面送来的,蒲城驿站方面将其送到了四方所,四方所看到了这上面的特殊标记,没有敢拆封便直接送到了大明宫政事堂内。
“韩匡来呈报了,”田令孜暗自说道,这些日子一直没有收到韩匡的消息,自己有些发急了,他打开了呈报,看了几眼,然后就皱起了眉头,“嗯?”这封呈报上说的事情,让田令孜的心揪了起来。
韩匡在上面向其汇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解县和安邑之间的盐池状况,上面写道,自广明元年至今,黄河泛滥三次,每次河道都有向北迁移,使得原来盐池大片成为了沼泽,淤泥填堵了盐池,而河中府为了稳定军心,使得其他藩镇不敢小瞧河中,只能加紧深挖盐池,人工增加产盐量,竭泽而渔,使得现在的盐池几近枯竭,这件事情河中府一直没有上报,使得朝廷一直以为河中府内的盐池依然是一本丰利,韩匡此番冒死探出此事情真相,自身也中了刀伤,怕是有暴露的危险。
“没想到河中府竟然还瞒着朝廷这么大的事情,难怪上次使者去河中府宣读诏书,那王重荣也没有太过激的反应。”田令孜慢慢地卷起了呈报,若有所思地说道。
“不行,这件事情太大,咱要赶紧去跟皇帝说去。”田令孜想了想,赶紧起身,向着大明宫内走去。
大明宫内,唐帝正在内宫之中,其正在与几名宰辅谈论着治国良方,自从再次回到长安之后,其就决定效仿先贤君王,亲近朝臣,希望能够将奄奄一息的大唐帝国的命运拯救出泥潭,唐太宗、唐玄宗时期的君臣际会,让唐帝往往神往不已,因此其更加重视对文臣的亲近,但文臣们自从甘露寺之变后,天然地对宦官敌对,使得这些文臣在与君王谈论治国要道之时,不由自主地会暗示君王,要亲贤臣,远小人,至于小人嘛,以唐帝的才情,肯定也是能揣摩出来的。
“陛下,中尉大人求见。”门口的小黄门进门后,跪下轻声传报道。
唐帝不由地皱了皱眉头,他想了想,然后平和地说道,“快快有请田大人。”
田令孜随着小黄门进入了内殿,大明宫的内殿自己是有权利进入的,但是随着皇帝的年岁增加,田令孜慢慢地发现,唐帝和以前不同了,自己已经不能够像之前那样,和皇帝保持那种亲如父子的关系了,权力让皇帝变得成熟,也变得更加冷漠和功利,田令孜只能收敛锋芒,处处随着皇帝意思,但私下里他却更加加紧了权力争夺,让各个养子派往京都附近的藩镇去担任节度使,只要朝外有人,自己又把控朝中的禁军,想来保命是肯定没有问题的,田令孜急匆匆地走到了殿门口,然后定住了脚步。
田令孜整理了下衣冠,然后放缓脚步,弯着腰,躬身走进了大殿,一见到唐帝,便非常麻利的跪拜倒地,他表现出一种极其柔顺的样子。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田令孜对唐帝轻声说道。
“哦?何事呢?”唐帝看着田令孜问道。
“臣刚刚接到一封河中府来的呈报,告知臣,河中府盐池已经接近枯竭,这些年一直竭泽而渔,如今朝廷要花大代价将河中府的盐池收归朝廷,河中府压住这件事情,想要勒索朝廷,此事情千真万确,臣前来禀报,请皇帝明察。”田令孜一口气将事情全部抖落出来,才深深地舒了口气,他知道这件事情是自己提出来的,将来若是出了岔子,朝廷必然迁怒自己,因此一得到韩匡的迷信,田令孜便按耐不住,赶紧进内殿,前去禀报,以撇清自己的关系。
“哦?”皇帝皱起了眉头,他看着田令孜,这要收归解县、安邑盐池的主意是田令孜出的,如今又告诉自己那两个盐池已经废了,让朝廷朝令夕改,成何体统呢?看来宦官真是不可信啊,不堪大用啊,唐帝摇了摇头,暗自叹息着。
(本章完)
第430章 河中府的危机()
朝廷收回解县、安邑盐池的旨意就这样最后不了了之了,朝廷不再坚持,河中王重荣方面也没有再哭诉和申要其他补偿,双方再次回归到了平和的状态。
蒲州城,东面墅里坊,韩匡站在大门口,看着家仆将细软东西陆陆续续搬上了马车,韩匡的表情有些复杂,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如今他要辞别这河中府而去了。
自打上次的呈报送入京师之后,田令孜就向河中府发了公文调令,调韩匡入京叙职,因为信上曾提及韩匡受伤一事,为了避免河中府怀疑,田令孜还催促河中府尽速办理韩匡赴京事宜,并要求王重荣调派兵员护送韩匡入京。
王重荣这边自然是十分乐意,对自己来说,韩匡这个人不过是有一点利用价值罢了,如今已经利用完了,自己自然也就不再需要此人了,将这种人留在身边,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既然朝廷愿意将此人要回,那自己自然还求之不得呢。
韩匡收到了朝廷的来信,心里有一丝内疚,自己为了活命,背叛了朝廷,自己的义父还为了救自己专发文书将自己召回,自己在河中还能眼不见心不烦,可如今要回朝廷之内了,面对义父,自己该如何面对其呢?万一有朝一日被义父发现,自己的谎言被揭穿,那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呢?
韩匡摇了摇头,不敢去想了,自己昨天去军府寻找林辛大人,结果被告知林大人去他地办差去了,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自己又转过头去拜谒节度使大人,结果自己在节度使门口等候了半天,最终等来的却是那句“节帅大人忙,不便见你”的冷冰冰话语。
“河中府呐,”韩匡冷冷地自言自语道,“你们总会遭报应的。”
韩匡的车马在一个清晨悄然地启程了,没有人为其送别,自从明月楼一事之后,之前的那些称兄道弟的朋友们各个都躲得远远的,仿佛自己就是毒蛇猛兽一般。
风尘满路起,行人何处归。
留思芳树饮,惜别暮春晖。
“河中府……”韩匡再次回头看了一眼蒲州城,然后便随着车马队伍黯然离开了。
王重荣在后院花亭内正在与冯骥笑谈着,旁边的仆从慌张地跑了过来,见到王重荣后站在几步外的距离,然后轻声回禀道,“老爷,韩匡刚离开蒲州城了。”
“哦。”王重荣微微颔首,“知道了下去吧。”
待那名仆从走远后,王重荣看着冯骥笑道,“这次多亏了先生的妙计,为咱们河中保住了饭碗呐。”
冯骥没有笑,他看着王重荣轻声说道,“此番计策也是一个缓兵之计,骗的了朝廷一时,却骗不了朝廷一世,那田令孜也是受到了韩匡的蒙蔽,一时信了其的说辞,但事后其肯定还会派人前来查探,况且此番我们摧毁了朝廷的联络站,朝廷能不反应?而且那个王记当铺的王掌柜逃跑了,这个人若是重新回到长安,终究是心腹大患,届时韩匡恐怕就难活了呐。”
“朝廷还不死心?”王重荣有些疑惑,毕竟朝廷刚刚又下了诏书,不再收回解县、安邑的盐池,难道自己还会再打自己的脸不成?
“朝廷如今最缺的就是银子,诺大一个朝廷,每天的花销都是一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