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百年歌之五代 >

第151章

百年歌之五代-第151章

小说: 百年歌之五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枪鞯姆ㄗ庸苡冒。上е诼淞耍还愿墩庵质锌胄±簦植幌肽殖龆玻庖膊皇隽疾撸!惫⑽⒁恍Γ档溃骸笆兰涫掠行┲荒芮星蟛豢芍敝腥。趸⒘稚吵≈虾岢逯弊玻逊甓允郑堑搅苏饫锶肥腔⒙淦窖簦庑┳尤耍劾镏蝗系靡樱愿墩庋诵∪俗钤谛校故敲鞴松朴谩!

    郭铭以前是个牙侩出身,最精于市井九流,后来跟着朱将军整日征战,偶尔客穿一下欺蒙之事,倒甚是得意。刘虎林在一旁咧嘴一笑,脸上的刀疤衬着黑红的脸膛整个人显得甚是粗旷。

    站在郭铭后面的书生得知前面将军就是自己的救命恩公,拉着仆僮一起上前跪倒在地,呜咽道:“恩公在上,大恩不言谢,此生若不能报,来生结草衔环也当报答。”

    说罢,连连叩头,一口气没接上竟尔晕厥过去,众人急忙将其搀扶起来,僮子哭道:“我家公子是因为饥饿晕过去了,各位大爷行行好给点吃的吧,我们有银子。”边说边从后面的搭袋中掏出了一锭碎银子,朱温说道:“你们将其先行带回驿馆,看样子的确是饿坏了,给他先温碗热姜汤,然后再给他些吃的,且莫让其暴饮暴食伤了肠胃。”众人答应一声,拉过一匹马将那公子放置马上,几个随从将其送回驿馆,剩下几人跟着朱温步行走回驿站。

    朱温处理了军内事务之后,已是弦月东升,驿丞将其安排在了西面的院落中,此处幽静雅致,花草芬郁。朱温歇息了片刻,想起救起的那位书生也安排在不远的厢房便更换了便装,也不带随从,沿着院内小径,出了月华门,转过一段女墙,便进了另一个小院子,这里相比自己住的地方要简陋些,但也颇为干净,只见那童仆正蹲在院角一旁煎药,驿站中药材是常备的东西,虽然战乱但这里离京师较近,还是不乏药材。朱温推门而入,只见那位公子和衣在榻,正捧着一卷书在莹莹灯下观读,一看朱温进来,慌忙穿衣下来施礼,朱温摆了摆手,叫外面的童子进来,他随便找了个椅子坐下,温声道:“公子莫要再施礼了,我救你们也不是为了施恩,只不过看着这僮儿护主情深,一时感触罢了,你我虽不相识,但是忠仆必有义主,是以稍施援手罢了。未知公子尊称,从长安离京来此何事?”

    那公子已然穿着齐整,用过饭后精神恢复了许多,瘦长蜡黄的脸上泛出了些许血色,他深深一躬,长身立在一旁,黝黑的眸子看着朱温沉声答道:“恩公既问,在下岂敢隐瞒,晚生李振,祖居西域,上年入京赶考,原想搏个功名报效朝廷,未曾料科场昏暗如斯,使黑钱,走门子,光天化日之下污秽之事竟堂而皇之,而愚生当时又自恃才高,不屑为那蝇营狗苟之事,后来秋闱失利名落孙山。家父虽已致仕,然与唐朝宰辅王铎大人有同年之谊,常有书信,因此嘱咐晚生去拜谒王相公,烦劳其给在下在京畿附近的节度帐下谋个差事,待下次秋闱再图一搏。”

    (本章完)

第303章 话当年() 
李振看着这位齐朝将军,接着道:“等我去王铎大人府中拜谒,才知道因义军转战南方,朝廷已派王大人前去剿抚,因此未能见其本人,不过此番进京,所带盘缠倒也充裕,加之京畿繁华非他地可比,因此我主仆二人便停留在客栈之中,每日游历会文倒也颇为自在,后来黄巢败退,我随即在南方谋事,新近南方也不太平,我主仆二人也就回到了这里。”说罢拉过一旁呆立的仆童道:“僮儿,还不过来谢过恩公。”那仆僮也不上前,就地跪下,嗵嗵磕了两个头,憨声道“小的李彦威,见过恩公大人。”

    朱温抬了抬手让其起来,转头对李振说:“唐朝官场腐败黑暗,门阀私心举荐,科场舞弊严重,公子洁身自好,温甚为敬佩。温自幼失怙,疏于文墨,最敬重读书之人,唐朝腐朽不堪,早失天下之望,公子何不投身本镇博取个进身之资?你我一见也是有缘,倘若公子有意,我自当扫榻迎接。”朱温对李振深深一躬。

    李振踱了几步走近了朱温,缓缓道:“公所说之人望,在我看来不在唐朝,更不在哪个强藩巨镇。”

    “但闻所详。”

    “朱将军是自齐入朝廷,这点天下皆知,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只是当时朱将军若不是因为援军久久不至,恐怕也不会还挺换面吧。”

    “这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当时齐国已经败绩初猛萌,只是没有几个人注意罢了。”李振侃侃而谈。

    朱温眼角霍一跳,探身“晤”了一声,笑道:“那依公子所言,齐朝当初也是虐政之邦了?当初黄王入长安,那是公子也当是在京的,百姓夹道欢迎,黄沙铺地,香花撒街难道是大齐逼迫的?人心向背显而易见,天弃唐兴齐使然,唐不恤百姓,失政丧德,因而人心皆背弃之,是以黄王义旗一举,天下响应,诸侯归附如影随从。”

    李振看了朱温半晌,突然笑道:“我倒忘了,将军当年刚从东来,那时长安诸事尚不甚知,长安之势那时已今非昔比。黄王入京之际,百姓甫脱唐政之虐,新朝富足施恩与民,是以新朝伊始深孚人望,然义军屯军于内城之中,军旅之众多与京畿百姓争利,以至于剽掠百姓之事,时有发生,加之上头约束不力,下头更是肆虐,群情失望自此而始。”

    这些事情朱温虽在东南,但也在京城安插有眼线,自然不会不知晓,况且以他在齐军这么久的时间,对其中弊病更加了解。

    这是一支流动作战壮大起来的军队,一直靠掠夺生存,向来没有固定的据点或城池发展,唐军来了就打,打不过就跑,在运动中保存并发展壮大实力,猛地经营一座城市,而且是这么大的繁华都市,很多人的脾气秉性更改不过来,加之定都之后财源,粮源都非常紧缺,有些人就依然靠掠夺发财,自然会激起民愤,而且齐国军内也是各个山头林立,就连黄巢也不能完全约束的住下属不法行为。况且从立国到现在,还未有明确的齐国法约,是以现在依然实行唐法制度,新朝旧制,旧的流弊依然未革除,自然也产生了很多矛盾和不便。

    看朱温默然不语,没有任何惊讶表情,李振停顿了下,然后继续说道:“黄王第二次入城,屠杀西市附近百姓泄愤,谓之洗城,奸细固然需要清除,然百姓何罪,不分良莠一概杀戮,恐怖之势遍布城内,人心尽丧。爱民者仁也,虐民者暴也,残民者贼也!”

    “啪”朱温猛地一拍桌子,“你胆子倒也不小,不知道单凭今晚你这几句话就能要了你的命吗?”朱温满脸阴鸷之气,嗔目吼道。

    “将军,”李振没有被朱温杀气腾腾的样子吓倒,倒是微微一笑,“若将军早些言明只要听一些阿谀奉承之词,在下虽不才,倒也绝非口拙之人,若要搏将军一乐当非难事。”

    朱温盯着李振看了一会儿,身体向后一靠,长舒了口气,闭眼默然不语,心里却在忖度着李振的话。

    当年自己只是投降而已,根本没有多想天下大势之势。

    李振静静站在一旁,等了半晌,他挥了挥手,低声对李彦威道:“僮儿,去门口看着点儿,我与将军还有话要讲。”李彦威低应了句,躬身退出屋子,顺手将门掩实了。

    朱温慢慢地张开了眼睛,盯着李振上下看了看,笑道:“你可知本将是何人?”

    “小人已得知朱将军乃当年大齐长安西面游弈使,诸卫大将军。”

    “哦?你既知我乃当年大齐军将,还竟在本将面前污蔑齐朝,不要活了吗?说,你到底是什么人!”

    “可大人您现在还是唐朝的宣武军节度使。”

    李振撩了下搭在前肩的幞头飘带,正色道:“晚生是孔圣门下,唐民齐客,甫脱困厄,感将军大恩,是以肺腑之言相告,奇虽不才,亦愿稍尽绵薄之力,匡助将军之业。若将军疑奇有他意,但请将军解腰间宝剑,斩振之首以酬将军大德。”

    朱温看着灯下李振棱角分明的脸庞,被其刚毅的表情打动了,他不是一个轻易动情的人,但却也被这个年轻人的挚诚所感动。

    他站起身走到李振的跟前,“首先,我救你不是为了施恩以图回报,这个刚才本将已经提了,你若愿意来我这里,我自然欢喜,但不必整日介抱着个报恩的念头,那样反而让人腻味。你既然有意,本将也不瞒你,可你要知道,当下本将正是焦头烂额,你看着外面一派凯歌高奏,实则中原失陷溃败至此,此本不当泄漏与你,实在是本将不愿误你才向你言明,你若不愿,本将明日一早付你快马一匹,加上关防文书,出关北去,过了商州就是京畿了。”

    朱温负手走到窗口,没再看李云奇一眼,他虽这么说,但心中却盼着李振能够留下来,毕竟军中的文士太少了,况且以其刚才的胆识,临危不惧就让朱温对其以前文弱的印象为之改观。

    (本章完)

第304章 话当年() 
身后的李振脸上的血猛地不可遏制地涌了上来,他决绝道:“士为知己者死,某虽不才,愿以死酬公之志。”

    说罢,李振衣袖猛然一挥,踱步慷慨吟道:“慨然掷一诺,万里从公行,手无三尺剑,胸藏百万兵。托身虎狼际,立足白刃中,君恩义难酬,岂可顾死生?”

    朱温听罢,猛地转身,定定地看了看李振,说道:“好,你以后就跟着本将,先在幕下作个文办吧。只一条,本将取人就是一个忠字,赏的虽然很多但也罚得十分重,钱若不够尽可向我来要,若背着本将向外伸手,做出些违心之事,莫怪本将军法无情。”

    李振一躬身,“请明公放心,在下虽不才,贪墨之事还是不耻为之的。”

    朱温见他口气颇傲,又不以自己许其的微末之职为忤,不禁对之好奇起来,便携着李云奇坐回原处,此时说话便没那么多顾及,他探了探身道:“李先生,实不相瞒,刚才你所说的长安旧势我在东南也有耳闻,虽然当时看似大齐朝局势艰危,然则那时候长安军威尚盛,先前入城一战,周边藩镇丧胆,倘若齐军再次集中精锐,乘势扩张,大破唐军,周边藩镇观望不定,丧胆之下弃唐投齐也未可知,局势或有挽回之地。”朱温将当年谢瞳与自己分析的局势缓缓讲来,一面探试着这个李振的见解,看看他到底有何能耐。

    只见李振越听眉头皱得越紧,未等朱温说罢,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长安当年之颓势已非能一战决之,齐军入主长安之后之所以能够顿时形成江山一统在望的局面,最紧要的在于乱,长安转瞬间失守,唐朝天子蒙尘,仓皇之际政令无法施号,加之国都沦陷,周边藩镇震骇之余为保存实力只好纷纷来降,相机观望,当时齐朝也仅能名义上羁縻诸蕃,并未能真正控制京师周围诸地,所以形成的态势不客气地讲是虚假的胜相。那时唐帝稳在成都,各地藩镇奉其正朔,摒弃齐朝正是在于前朝未灭,唐朝三百余年绵嗣至今,人望尚存。唐朝藩镇军力以河朔三镇为首,三镇反侧近百余年,已与唐朝形成相克相生之态,如今河朔三镇实力未有丝毫损伤,河朔在则唐朝难灭,义军纵横江淮,山南,以前忠于唐室藩镇纷纷易主,然则新藩镇表附唐朝,实则对唐、齐皆自抗命,独成诸侯之国也,唐之粮草断绝,齐之命脉亦不存矣。加之后来各地藩镇纷纷打着勤王口号,遣兵而来,都盼着能击溃齐军到时能分一杯羹,最后齐军自保不暇,竟还抱着一战定天下的念头,何其荒谬也。”

    朱温感觉脑中如同闪电划过,将当年这些日困扰心中的疑惑照的亮彻彻的,谢瞳那时分析的看似丝丝入扣,现如今细细推敲下来很多条件无法成立,那时的长安就是一个庞大的孤城,独立在群狼环伺之中,态势危如累卵,朱温不禁为自己和大齐当年绑在一起的未来深深的悲哀起来,他苦涩地笑了下,掩饰下自己的落寞,轻声道:”依先生之言,齐朝那时该如何才能自救呢?”

    “其实黄巢当年当务之机,必须立刻放弃长安,转战南下,集中优势兵力击破山南唐军,山南一破,则江南,淮南,岭南、江西诸道兵力微弱,必不可支,只用遣一大将帅精兵万人巡略诸地,半年之内必可全下。如此则天下粮仓半数归其所有,关中乏粮,中原藩镇桀骜不驯,历来不向中央输送贡粮,齐军屯兵山南,转水路运输粮草,坐视唐朝自弱,再待机徐图,则大事可成。”李振说到兴奋之处,以手蘸茶水,在桌面上划着天下大势,滔滔不绝说来,一旁的朱温却沉默不语,李振半晌不见朱温搭话,慢慢停了下来,问道:“将军可是觉得晚生所说有何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