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经济大清 >

第71章

经济大清-第71章

小说: 经济大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三十年九月十八,立冬。

    关内此时还不甚冷,东北却已经连下了两场雪,虽然落到地上就化了,但是还是带来了冬日的寒气,城中的碳价,已经涨到了每斤一两银子,木价每捆也到了五十文,而且还在持续不断的飙升。

    这种价格齐齐哈尔的百姓们根本无法承受,许多家庭已经连烧灶的薪柴都没有了,冷锅冷饭冷炕头,是百姓们的生活写照,得了风寒的人也在不断增多。

    不过好在天气不算太冷,还没有冻死过人,但入了冬月,就不好说了。

    朝廷虽然派人送来了一些过冬的棉衣,但也是杯水车薪,许多难民还穿着夏天时的薄衫,穷苦一点的人家甚至衣不遮体。

    胤祚这些天也是愁眉不展,齐齐哈尔以北的将军和南面的将军,都派人送来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但他们治下也有难民需要消化,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

    再往南方的李朝,多余的棉衣倒也是有一些的。西面的蒙古诸部也有不少牛羊,如能买过来,皮子可以做皮袄,倒是能缓解一下燃眉之急,但是奈何银子太少,再乱花的话,军饷都要发不下去了。

    胤祚此时正站在院子中,看着漫天的雪花叹气,他已经把自己的貂裘、狐裘送了出去,每天都穿着棉价度日。

    这种八旗棉甲,是内外棉布包着铁片制成的,而且这棉布是把棉花压实,叠了好几层做出来的,保暖效果也是极好,在这种天气穿着,倒也不算太冷。

    “难道这些难民未亡于饥荒,却要亡于我手?”胤祚想到这里不由沮丧的重重叹口气。

    现在齐齐哈尔的难民总数已经快接近二十万人了,其中五六万人还没有房屋农田,只能搭建草棚勉强度日,一旦寒潮袭来,这些人无疑必死。

    而没有燃料、棉衣的其他难民们,也难以幸免,如果冬天持续得久一些,就连齐齐哈尔原本的居民也会死伤惨重。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难民的陡然增多,超出了齐齐哈尔的承载力,原本朝廷估算难民数是五万,这些人齐齐哈尔还是能消化的,但是因为胤祚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极大的提升了难民的存活几率,所以来到齐齐哈尔的难民也越来越多,远远超出当初的预料。

    朝廷对此也是措手不及,康熙每天早朝,就会听大臣们抱怨一通“胤祚破坏朝廷大计”之类的话,满朝文武也没什么对策,毕竟国库也没钱没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在胤祚望着雪景,怔怔出神的时候,他的侍女丫丫走了过来,递给他一个黄绸盒子“殿下,皇上御批下来了。”

    胤祚打开盒子,里面是他一个多月前上奏,请求康熙支援物资的折子的朱批,胤祚心中燃起一丝希望,打开折子一看,心里顿时亮了半截,全看完之后,不由苦笑了一声。

    “我看这黄绸布挺好的,拿去做衣服吧。”胤祚惨然道。

    丫丫吓了一跳说:“六爷!这是天子明黄,用了是要掉脑袋的!”

    “算了,算了下去吧”胤祚挥挥手,神情说不出来的疲倦。丫丫躬身告退了。

    胤祚又看了一遍折子,鲜红色的朱批显得分外刺眼。

    “移民之事,兹事体大,不可轻慢,朕早有叮嘱,然尔独断专行,致移民冗多,资用短缺,此诚尔一人之过也,着令尔一力解决,待明年三月,革职回京!”

    眉毛紧紧皱着,突然猛地一用力,把折子扔到了院子里。

    丫丫从院门口探出头来,怯生生道:“六爷”

    看着丫丫害怕的神情,胤祚和缓了一下语气道:“什么事?”

    “纳兰大人的信到了。”说着递上来一封信。胤祚接过,草草浏览一遍,大致是说金矿开采事宜已经商议完毕,金矿所得,除国家税收外,副都统和齐齐哈尔各留存四份,剩下的两份给将军,毕竟他是两个副都统的顶头上司。

    金矿现已运作起来,齐齐哈尔之前俘虏的那些胡匪全部被派过去,成为了矿工,终身不得自由。

    胤祚看完了信,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但金矿初创,一个月才不过两千多两黄金,除去给朝廷和别的大人的,齐齐哈尔能得到的,不过每月四百两黄金,也就是四千余两银子,虽然日后收益会逐渐扩大,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但毕竟纳兰明珠也出力甚多,胤祚谢了一封感谢的回信,让丫丫寄出去。

    谁知丫丫刚走不一会,竟然又回来了,胤祚有些不耐烦的道:“还有何事?”

    “有有人要见您”丫丫小声道。

    胤祚平日忙的要死,没想到一闲下来,各种事物都缠了过来。“也罢,去见见吧。”胤祚点点头,往大厅走去。

    胤祚刚到大厅,便见客座上坐了个女人,穿了一身白狐裘,面庞精致,纤纤玉手正托起茶碗,吹着热气,气质颇为淡雅空灵,仿佛画上走出的仙子一般。

    那女人见胤祚来了,连忙起身,盈盈行了一礼,轻启朱唇道:“六爷可算来了,婉儿等候多时了呢。”半嗔半娇,极具媚态。

    胤祚看着这女子,微微一惊道:“云姑娘,你怎么来了?”

    云婉儿粲然一笑道:“自然是来解六爷的燃眉之急的呀。”说着从袖间取出一打纸,递给了胤祚。

    胤祚满脸疑惑的接过纸,纸上画着横竖交织的线,割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间都填着数字或是“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之类的字迹。

    在格子的最上方还写着一行大字“康熙三十年七月银座银行资产负债表”,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截止至闰七月廿九”。

    胤祚顿时感觉到一股熟悉至极的感觉涌上心头,因为纸上的赫然便是银座银行七月份和八月份的财务报表!

第一百二十五章 救星(下)() 
胤祚接过财务报表之后,仔细的翻看了起来,这两份报表无论是格式还是勾稽关系,都与胤祚后世的报表一模一样,不同之处就是更加简单一些。

    片刻之后,胤祚已经读完了报表,抬起头来看着云婉儿,眼中满是惊喜之色,笑着道:“柳掌柜不愧是名满江南的商业奇才,短短两个月居然就吸纳了四百余万两的存银,盈利高达二十五万两。”

    胤祚顿了顿又道:“不过最让我高兴的还是,短短几个月,银行竟然能编制出完美的财务报表了,可见会计水平突飞猛击,这一切都是云姑娘的功劳啊。”

    云婉儿闻言脸上一红,柔声道:“六爷谬赞了,这一切都是我们东家龙公子的功劳,要不是他,婉儿恐怕现在还在以声色娱人呢。”

    胤祚一愣,继而明白了云婉儿的意思,她口中的龙公子,便是胤祚在银行找的替身“龙六”,也是银座银行名义上的创办者兼东家。

    毕竟是在大厅之中,周围人多耳杂,云婉儿怕别人误会他们二人的关系,便一口一个龙公子,事实上,胤祚明白云婉儿口中的龙公子,便是指得他。

    心中不由又赞叹一声,倒是聪明。

    “哦,对了,小女子这次来,还带来了十万两银子,此乃龙公子两个月来的分红。龙公子对大人东北的义举十分仰慕,便打算把这些银两全部相赠大人,用以资助难民。”云婉儿说完又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十万两的银票,递给胤祚,银票上,大大的银座银行标志,极为醒目。

    胤祚也不推辞,把银票收好,道:“龙公子真乃高义之辈,改日胤祚必登门拜谢。”这些银子本就是自己的,自己拿了自己的银子还不停的感谢自己,这种感觉还真是奇妙。

    胤祚感谢完了之后,看着周围的侍卫仆人们道:“好了,你们下去吧。”那些人领命退下,大厅中只剩下了他们二人。

    “哎端着说话真累啊”胤祚感叹一声,“终于可以直来直去的了。”

    云婉儿看着胤祚,眼中的喜色渐渐褪去,担忧的道:“六爷,这大冷天的,你怎么就穿了一身棉甲啊?难道齐齐哈尔已经一件裘皮都找不出来了吗?”

    胤祚笑嘻嘻的道:“盔甲穿着威风,我喜欢倒是你,你一来给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

    云婉儿一愣道:“什么?”

    胤祚大喜说道:“可怜我之前还一直为银子发愁,差点忘了我最大的金手指是什么,我这满脑子的商业才华,不都是用来捞钱的嘛。”

    说罢,看向云婉儿道:“我从报表上来看,银行里虽然有四百万储银,但是只贷出去了不到一半,这是怎么回事?”

    云婉儿苦着脸道:“银行吸储虽快,但是贷银却慢,少有信誉良好的商人来借银,来的,大多都是些资信不良、无力偿还的人,按照银行的规章,这些贷银我们都是不发放的,所以,大量的存银就滞留下来了。”

    在清朝,最有钱有势的是地主阶层,这些人往往是不需要借贷的,而那些商人往往又因为观念受限,不愿意借款,所以造成了银行放不出贷的情况,和后世贷款火热的情况,大相径庭。

    胤祚点点头道:“正好,我有一个放贷的绝佳对象!”

    云婉儿眼睛一亮道:“谁?”

    “我!”胤祚微微一笑,“齐齐哈尔副都统,胤祚,愿以齐齐哈尔一地赋税为抵押,借贷十万两银子!”

    “什么?”饶是云婉儿聪明伶俐,又受过后世的会计教育,此时也不由小口微张,脸上写满了惊讶。

    “怎么不行吗?”胤祚问道。

    “不是不是,婉儿此来东北,也不无为银座银行开辟东北之意,但是借给官府自古未有啊”云婉儿惊讶道。

    “呵呵也不算自古未有,西汉之时,就有朝廷为向商人借贷,且愿付十倍的利息,还款之后,那些商人也成了巨富。”胤祚高深莫测的道,“齐齐哈尔一地乃是我说了算,十万两银子的本息还是还得起的。”

    见云婉儿还待再劝,胤祚赶紧道:“好了,我是银行的董事长,这事情就这么定了云姑娘,你去处理吧。”

    云婉儿好气又好笑:“你这哎算了,婉儿执行便是,只是董事长这称呼,我们都叫不习惯,银行内都称呼东家呢。”

    “那别的部门经理,总经理和行长都怎么称呼?”胤祚顿时好奇问道。

    “一律都是掌柜的!”云婉儿笑道,“就连婉儿此来东北,作为齐齐哈尔分行的行长,也是掌柜的了呢。”

    胤祚撇撇嘴,懒得管这些古人的称呼,既然他们分得清,便让他们这么叫吧。

    接下来,胤祚又和云婉儿讨论了一下建立分行和借贷的问题,云婉儿此来东北,带来了二十万两银子的储银,和三万两的启动资金。

    胤祚以权谋私,在齐齐哈尔城挑了一大片最好的地段,当做了银行的驻地。

    这年头可没什么钉子户之类的,只要给的银子合适,又不用迁出城去,他们就会乐呵呵的搬走了。

    至于那借的十万两银子,胤祚第二天便拿到了,他准备用这笔前开采煤矿,中国自南宋就出现了焦炭元代以后,煤炭被大量开采使用,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主要燃料。

    而到了清代,开采煤炭技术更加成熟,炼制的焦炭质量也更高,只是缺少煤炭的勘探技术,一般都是通过偶然因素发现的换句话说,发现的多是一些露天煤矿,很多真正的大储量煤矿还在地下沉睡。

    所以,胤祚又在地图上,随手画了一道红线,这次的线画在了齐齐哈尔以东,从双鸭山一直到一个名为鸡西的小镇。

    “这条红线下乃是一片储量巨大的煤矿,本官已找人探查过,现由尔等令五万难民开山采矿,不可轻慢!”都统府上,胤祚把地图和五万两银票一扔,就转身而去,留下了面面相觑的文武官员。

第一百二十六章 奸商(上)() 
这一片红线就是后世的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等地,俱是nn著名的煤矿产地,其煤炭储量在全国都是拔尖,其对于东北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老沟金矿。

    采矿的人手,是那五万难民。

    这些人没有房屋田地,留在齐齐哈尔也是难逃一死,不如就去煤矿上碰碰运气,矿上至少能吃饱了,守着煤炭也不用担心受冻,至于今后房屋土地之类的事情,等能活下来再说吧。

    抱着这种心态,难民们纷纷的答应加入采矿队伍,齐齐哈尔的难民压力终于得到缓解,而且还得到了稳定的煤炭供应,可谓是一举双得。

    剩下的五万两银子,胤祚全都用来找蒙古诸部采买牛羊和李朝采买粟米、棉衣了,这些东西被运往齐齐哈尔之后,也不是无偿向难民们发放的,而是要难民们以来年的收成为担保赊买。

    这样,齐齐哈尔也能早早的收回一些钱粮,尽快把欠银行的银子换上。

    康熙可威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