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雌-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就是你们宗圣观李播法师之子,现任秦王府参军的李淳风,以前他是有名的神童,不过十岁年纪,知道的却比阿姊还多,如今更是生得玉树临风,犹如谪仙,若非父亲当了皇帝之后,下令禁止同姓结婚,我便去做他的妻了。”
说着,她还无比遗憾地叹了口气,黯然地说道:“阿姊甚么都好,就是对我管得太严了,当年我和淳风相互欢喜,他还说待我长发及腰,便要来娶我,只是阿姊坚决反对,一旦发现我们在一起玩耍,就要罚我,我好歹是个女儿家,阿姊却专打人家的屁股,而且连淳风也莫有放过,打得我……每次见到阿姊,都会后退三步,拿手护住屁股,哎!而今这习惯都改不过来了。”
李曜听得嘴角直抽搐,这妮子当年才多大,就想要私定终身了,如果生在后世的话,六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啊!这已经不能用“调皮”二字来形容了……总而言之,该打!却故作表示理解地道:“如此说来,前日公主落水,亦是这个习惯所致吧。”
庐陵公主脸蛋微微一红,羞怩地娇嗔道:“谁教你生得那般像阿姊。”顿了顿,忽然话锋一转,理直气壮地说道:“所以说,我才要做你的阿姊啊。”
第91章 一曲霓裳舞太极()
当着众女的面,新泰县主念诵了一遍庐陵公主和李曜二人的“金兰帖”,然后取来笔纸誊抄了一份,并在此誊抄帖上面加盖庐陵公主的章印和李曜的手印,待她回府将其交由长乐郡王上传宗正寺,此番筵会的真正目的便算是达成了。
正戏结束之后,众女纷纷送出自己的礼物,随后庐陵公主便领着所有人到府邸中院的一座水榭中吃食玩耍。
水榭建在一片约莫四亩面积大小的池塘中央,三面是绿荷繁茂的池水,余下一面是连接水榭与池边地面的直廊,直廊挂满绿蔓,池边柳枝冉冉,浓荫如盖,可谓是个纳凉的绝佳之所。
待得众人入席坐定,婢女手拖果盘冷饮伺立在旁,庐陵公主拍了两个巴掌,不多时十数名舞伎在乐工们的伴奏之下,一派笑靥如花,玉手挥舞,长袖翩跹,盈盈进入水榭之中。
公主府中的舞伎都是李渊赏赐给庐陵公主的人,各个水平都相当高超,而且舞伎们开场跳的舞蹈正是一种时下在凉州较为流行的龟兹舞,张十一娘等几位凉州本地贵女顿时起了较量的心思,纷纷离席而起,加入了舞伎们的行列,一时间衣袂翻飞,榴裙飘转,令人心旷神怡。
李曜看着一个个婀娜的身姿,一张张俏丽的容颜,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在因舞而飞,不得不暗自感叹,那些所谓的明君还真是难做。
若有后世的男人穿越成古代的皇帝,莫说三宫六院里的妃嫔,只是天天面对这样一群佳丽,恐怕大多数都会变成荒淫无度的昏君,然后因“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吧……
一舞跳罢,庐陵公主从贴身丫鬟芷兰手中接过一柄胡琵琶,开始领奏风行千年的凉州曲,在此前西域特有的忽雷、铜钹、拍板、羯鼓、筚篥的基础上,混入了汉家的钟、磬、笙、筝、箜篌等乐器,乐曲节奏时而激烈欢快,时而舒缓悠扬,而新泰县主也按捺不住,唱起了李曜从未听过的一版凉州词,歌声婉转清丽,有如黄莺和鸣。
歌曲又毕,诸人便听得大将军安修仁的女儿安三娘英气十足地问道:“公主可有剑器否?”
庐陵公主微微一笑,抬手拍了个巴掌,舞伎们纷纷退出水榭,随即便有一名婢女递给安三娘一柄装饰剑。
庐陵公主拨动琵琶的丝弦,几个音节之后,各种乐音纷纷奏起,安三娘辨出前奏,当即拔剑而起,但见场中身影飘忽轻盈,迅捷如飞,剑光闪动,犹如惊虹掣电,刺劈撩挂,一招一式,煞是精彩。
姑臧安氏自称祖上乃西亚安息国之遗裔,并早在魏晋时期便在凉州扎根,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可安三娘的样貌,依旧与汉家少女大为不同,长得五官深邃,眼大眉浓,身形健美,肢体修长,尤其是一头如同火焰般的红色长发,有一种说不出的热辣味道。
李曜曾在终南山见过静云师姐表演的所谓“剑器浑脱”,以优雅柔美的动作居多,而安三娘却是大开大阖,酣畅淋漓,仿佛一员正在战场上挥剑饮血的女将军。
张十一娘等凉州贵女们看得情绪高涨,伴随着铿锵激昂的乐音,不约而同地齐声唱道:“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李曜听得心头一震,这分明是隋炀帝的《饮马长城窟行》啊!不由扫了一眼庐陵公主和新泰县主,发现两位李家女满面激动之色,口中也在轻声唱着,竟是丝毫都不反感。
此歌此舞,彻底打动了李曜的心,也不自觉地唱和起来。
她现在总算明白,李世民为何会痴迷于隋炀帝的诗文。
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隋炀帝超凡的文辞才华,的确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
待到安三娘表演完毕,便有清耳悦心的笛声响起,笛声方歇,含蓄深沉的萧音又起,笛箫方罢,又是琴瑟和鸣。
除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歌舞曲乐,便再也没有其他娱乐方式,众女凭着个人喜好,竟生生把这场筵席变成了音乐聚会。
不知不觉间,便到了下午酉时,庐陵公主对一直坐得稳如泰山的李曜笑道:“义妹,只有你和鱼巧巧没有出场,是不是亦该展示一下才艺呢?”
李曜和身边的鱼巧巧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李曜自不必提,至于鱼巧巧,不过是一个来自乡间的小丫头,歌舞也上不得这种台面。
李曜略一沉吟,答道:“说来惭愧,明真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要不……我们改玩投壶,好吗?”
庐陵公主吃吃娇笑道:“投壶,那算甚么才艺?你身为一个道士,难道没学过斋醮科仪吗?”
道教音乐早在南北朝初期就已出现,而且由当时崇尚道教的北魏统治者制定了《乐章诵戒新法》,并产生《华夏颂》、《步虚辞》等延续至后世的基础道乐音韵。后来随着唐朝将道教立为国教,道教音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本斋醮科仪只使用钟、磬、鼓等单纯的打击乐器,唐代又增加了箫、笛、琴、瑟、琵琶等吹管和弹拨乐器,甚至音乐达人唐明皇所作的《霓裳羽衣曲》,其实也是一种道教法曲。
李曜心思转了好几转,这才想到了一个主意,说道:“实不相瞒,明真本来也想耍一曲剑舞,只是安娘子珠玉在前,而自己却是木椟在后,唯恐污了诸位娘子的眼睛啊。”
安三娘满不在乎地笑道:“明真这是说的甚么话,只要开心便好,快上快上,我拭目以待!”说着便直接把剑抛向李曜。
李曜不得不接住长剑,走向水榭中央,向庐陵公主问道:“不知阿姊可会《霓裳》?”
《霓裳》是非常流行的斋醮仪乐,便见庐陵公主嫣然一笑:“这还需问?”
李曜拔剑出鞘,道:“那就有劳阿姊了。”
庐陵公主当即教人在自己面前摆上古琴,随后颔首表示准备妥当,水榭中人顿时全都翘首以待。
琴音骤响,诸多乐器附声而起,就见李曜体静神舒,随着舒缓的旋律同步而动,动作柔和,美观大方。
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新奇,就连近期天天跟在李曜身边的鱼巧巧也不禁瞪大了眼睛,这显然是任何人都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一种剑舞。
无论曲调如何变幻,李曜一直是神态从容安适,手中长剑时而灵动,时而轻柔,一身羽裳亦随着剑势飞舞飘扬,姿态妙不可言。
待到乐音停止,李曜收剑入鞘,便听安三娘问道:“冒昧问一句,这玄门剑法叫做甚么?”
李曜一字字道:“太极剑。”
第92章 天下兴亡()
夕阳西下,曲终人散。
筵会结束之后,贵女们纷纷离开庐陵公主府,李曜也搭乘安三娘的顺风马车,回到了“悦来客舍”。
这时客舍的大堂中,正有许多商旅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一边喝酒吃菜,一边打趣谈笑。
这些人都是何潘义商队的成员,由于丝路受到唐朝和吐谷浑的战事影响,他们在凉州发卖货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激烈的竞争,俱都赚得盆满钵满,因此不少人说话的声音,都比往常大了些,更有甚者还行起了酒令,当真是喧闹无比。
不想李曜一走进去,整个大堂立刻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眼睛和脖子,都跟随着她那包裹在薄如蝉翼的羽裳中的曼妙身形而转动。
直到李曜穿过大厅之后,又过了好半晌,人们这才醒过神来,只听一人猛地一拍大腿,大叫道:“天啦!这还是那个女道士吗?”
李曜回到房间,发现萱儿和茴儿并不在,看来这个时候她们是去客舍的女子膳堂吃晚膳了,随后往床榻上一坐,她便想起方才大厅中的情形,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而鱼巧巧却眉开眼笑地说道:“阿姊果然了得,那些家伙全都看傻了,还真是有趣呢!”
李曜登时气不打一处来,伸手揉捏鱼巧巧带着婴儿肥的小脸,嗔道:“若非是你在庐陵公主面前多嘴,说甚么好姊妹都要互穿衣裳,我怎会把自己原来的道袍送与她,害得我只能穿着这般一身衣裳回来,真是羞煞我也!”
幸亏她这些天穿的是宗圣观下发的道袍,如果是她过去最爱穿的那套青碧道袍,万一某天李渊见到庐陵公主穿着嫡女的陪葬衣物,搞不好就会来找她的麻烦。
“哎呀呀……住……住手啦。”
鱼巧巧疼得泪珠儿都要冒出来了,赶紧求饶:“巧巧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李曜放过鱼巧巧的脸蛋,并对其进行严厉的警告和说教,直至茴儿和萱儿归来,这才善罢甘休,气呼呼地沐浴去了。
李曜正在浴室里洗着,忽听鱼巧巧在外面通报,何潘义正在外面等候,说有事前来相谈。
李曜连忙擦干身子,头发只拧了个半干,挽成一个松松的懒人髻,便换上燕居常服去接见何潘义。
待得李曜一现身,何潘义便迫不及待地问起李曜与庐陵公主义结金兰之事,得知了经过情形,何潘义不得不为这般机缘而感叹了一番,随后将明日商队离开姑臧的出发时间告诉了李曜,这才告辞而去。
翌日清晨,何潘义领着商队浩浩荡荡地出了姑臧城,庐陵公主收到李曜委托刘氏转达的辞别口信,便立刻带着驸马乔师望骑马赶来相送,何潘义想到那些为了维护尊卑等级而定下的规矩,队伍中大多数人都是庶民奴婢,而大唐公主地位尊贵,又是女眷,靠得太近未免有失礼数,便带领商队主动落后他们夫妻二人与李曜几个骆驼身位。
从姑臧城往西走了约莫十里,庐陵公主和乔师望这才勒缰驻马,庐陵公主便向李曜泪眼朦胧地问道:“义妹,告诉我实话,何时才能再见到你呢?”
庐陵公主之所以会这样问,是因为她并不知道李曜此行是去沙州进行地下交易,自以为对方只是出来云游四海,而游方道士们一向是行踪飘忽,难以找寻,生怕李曜太久不来看望她。
李曜沉默片刻,这才答道:“阿姊且放心,明真下月便会启程返回宗圣观,途经姑臧之时,定会登门与阿姊一叙。”
庐陵公主抹掉泪花,点了点头:“那样便好,我等你消息,一路保重。”
双方道别之后,李曜重返商队的行列,走了一会儿,身后突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回头一看,就见数骑快马飞驰而来,当先一匹枣红马,马上骑士一身红装,那一头红发的模样,正是左武侯大将军安修仁的女儿安三娘。
安三娘一提马缰,骏马希聿聿一声长嘶,放慢速度与李曜相伴而行,李曜见她头戴纬帽,身穿劲装,腰挎横刀,鞍挂弓囊,显然一副远行装扮,便在骆驼上侧身行了一礼,好奇地问道:“福生无量天尊,安娘子这是到哪里去?”
“明真有礼了。”安三娘还了一礼,说道:“不瞒你说,前不久镇守肃州的家父不幸身染怪病,可是治疗所需的几味药物,当地却无法配齐,我收得消息后,考虑到兹事体大,关乎家父生死,而我家又人丁不旺,唯一的兄长还远在长安,所以决定亲自去给他送药,正好今早得闻有支大商队启程西行,于是我便快马加鞭赶来了,却不想会见到明真,还当真是有缘呀,不知明真最终前往何地?”
李曜回应道:“你我同路,的确有缘,贫道是去沙州敦煌,见一见那边的风土人情,涨涨见识。”
安三娘颔首道:“敦煌是个好地方,那边确有几处风景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