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大宋 >

第917章

舌尖上的大宋-第917章

小说: 舌尖上的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感觉很抑郁,忽然间他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难道这件事是太子和杨怀仁,甚至加上向太后他们早就想好了的?

    杨怀仁牺牲他朝堂上的官职,也把他拉下马?

    章越想越觉得可怕,也越来越觉得这帮人太有心机了,连他这么老谋深算的人,都这么后知后觉。

    回想这些天发生的一切,章后悔不已,或许一开始就应该和杨怀仁搞好关系,而不是处处针对他。

    杨怀仁虽然可恶,但如果他不处处阻挠他的改革大计,或许分给他一些权力和利益,也并不是不可以的。

    但现在这么想已经晚了,人家早就挖好了坑让你跳,你不知不觉自己掉坑里了,你又能怪谁呢?

    章抬头看看众人,仿佛都在笑话他,可他现在骑虎难下,难道赖着不走毁了他一声的名声不成?

    杨怀仁不依不饶,又问道,“章相公怎么说?”

    章只剩下叹气,“既然杨大帅做出了高姿态,老臣也不便留在这里让人厌烦,老臣愿意辞去朝中职务,告老还乡。”

    话刚说完,曾布竟赞道,“章公果然高义,知道自己年迈急流勇退,可谓佳话。章公若是离京返乡,小弟作为同僚自当十里相送。”

    章望着曾布,心情很复杂,曾经他们是站在一个战壕里的新党战友,后来为了争夺权力,分道扬镳,又成了朝中最大的对手。

    这种时候曾布出来说这种话,听起来好像诉说他们之间的情谊,实际上却是笑话他老了不行了,言语间充满了挖苦和讥讽之意。

    说起来曾布只比章小了一岁而已,这更让章出离愤怒,年长一岁的他就算是老迈了,那你呢?明年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也老迈了,也要告老还乡了?

    还有李清臣,七十岁的老头了不照样还留在朝堂上?

    老李头口口声声说准备告老还乡了,可一直都没真走,最近又听他说太子年幼,他还有很多东西要传授给太子,这么说他又不打算告老了。

    章又看向了许将,这个曾经是他提拔起来的人,也曾经是他的铁杆,可后来还是义无反顾的投奔了曾布的阵营。

    还有蔡卞,一直以来蔡卞都是他的左膀右臂,可真到了关键时刻他才发现,蔡卞和他们一家人都一个熊样,见风使舵的墙头草,根本就指望不上。

    太子神色坦然,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心理波动,向太后稍稍露出些惋惜之意,朱太后则掩饰不住的开心,她应该很少感觉自己这么聪明,竟害的一个曾经大权在握的人就这么主动退出了朝廷的权力核心。

    没有人挽留,章便更是伤心,他总是很难去相信,难道他在朝中的人缘就这么差?

    最后他才看向了杨怀仁,发现杨怀仁的表情是最复杂的,说不出他是开心还是痛惜,更看不出他是开心还是难过。

    章有点不太好理解杨怀仁现在的表情,难道他奸计得逞,不应该是想朱太后那样喜形于色吗?

    难道他真的有城府到了处变不惊的地步?但他脸上那微微的惋惜之意又如何解释?

    杨怀仁看着章直勾勾的盯着他看,也是有有些不自在,确实,现在的他不是以前那个年少轻狂的他了。

    他内心里很希望更温和的人来执宰朝堂,而不是章这种非常激进的人,但从个人的角度讲,他并不讨厌章,反而觉得这个人是个有理想,为了目标一直在努力的人。

    但他不认为有理想有目标,然后为了理想和目标努力奋斗这种事,就一定是对的。

    

第1898章:一颗政治明星的坠落(下)() 
如果一个人的理想是积极的正面的,有利于民族和百姓的,且他实现梦想的方式也正确,那就没有什么问题。

    但反过来呢?那问题就大了。

    章的问题就在于此。说起来章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像他这么文武双全的人,成为一代英雄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可惜他性格上的缺陷,注定了他的人生会惨淡收场。

    章的性格,说好听的叫刚正不阿,说难听的就是暴戾严苛,他对自己严苛,对别人也像对自己一样严苛。

    一个人做人原则性太强本来也不算是坏事,可你强行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原则强加给别人,而且强制这样,这就过分了。

    章信奉变法救国的思想,这一点也没有错,但他只是在想象里觉得新法是好的,便通过自己的权力强加给大宋的所有百姓。

    这可以说他是缺乏实践,所以不得民心。

    杨怀仁也承认新法里的很多内容,对于大宋现在的局面来说,确实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新法由于太过于直接、简单和粗暴了,施行起来伤害的人就太多了,所以从头到尾,根本就施行不下去。

    章只想着通过强制的方式来实现他的变法理想,但他从不考虑国家和百姓的承受能力。

    如果他能圆滑一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懂得变通,或许事情不会那么糟。

    可他就是太直性子也太强硬了,所以才搞到了最终不好的局面。

    原本的历史里,他是因为在赵煦过世后大家议储的问题上,大说赵佶的不是,后来赵佶登基后才把他排挤出朝堂的。

    杨怀仁相信这个说法,因为事实证明,章的性格,是会直言不讳地说某位可能的继承人的坏话的。

    说了潜在的皇帝继承人的坏话,被皇帝排挤也算是正常现象,这怪不得别人。

    这种性子很难让人说是好或者不好,可以仗义执言,说明他正派,这是值得人钦佩的。

    可这样的性格也太容易得罪人了,为了一时口舌之快,他就没想过把自己的理想置之何地吗?

    杨怀仁这么想也并不是说他喜欢圆滑的人,而是说,他更喜欢能屈能伸的人,俗话不也说男子汉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吗?

    总之,杨怀仁现在心里觉得很开心,一方面是替自己开心,一方面是替大宋开心,也有一方面是替章开心。

    自己开心,是因为他实现自己的理想道路上,少了章这么一个极大的阻碍;

    为大宋开心,是因为他知道章如果按照他的方式走下去,对大宋来说有弊无利;

    替章开心,是因为原本章的下场有点不太好。

    原本的历史里章因为议论皇帝而被贬官,最终郁郁寡欢而过世。

    如今他辞官,却也保留了自身的爵位和虚职,朝廷给的俸禄一样不会少,如果他想得开的话,他照样可以回到老家做个富家翁,闲来著书立传,怡儿弄孙,还是可以颐养天年。

    杨怀仁听过很多人说过性格决定命运的事情,以前他对这句话理解的也不透彻,现在章的例子在面前,他似乎更加相信了。

    今天的事情,也并不是因为他的聪明而故意设计拖着章下水,反倒是机缘巧合之下,走到了这一步。

    杨怀仁觉得这样挺好,对大宋,对朝廷,对他自己,包括对章,都应该算是个不错的结局。

    不得不说章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是个有思想有见地的政治明星,赵煦重掌皇权的八年,同样是他人生中最精彩的八年。

    他作为宰相,作为历史上一个变法的践行者,可以说在历史的星河中留下了璀璨的光芒,也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不过整个北宋的变法进程中,这些执意变法的新党并没有找到真正适合大宋的变法方式和路途,所以才惨淡收场罢了。

    章这一颗政治明星就这么坠落了,章自己也明白他这个年纪上,也再没有机会再起复了。

    他只是表示先帝的葬礼之后,他便收拾行装带领家人返乡。

    当他告退离开的时候,杨怀仁望着他的背影,发现现在的章和曾经他印象里那个身材魁梧高大的章有点不一样了。

    那身影是那么的落寞,仿佛瘦小了许多似的。

    当那个身影渐渐消失在漫天飞雪之中,杨怀仁忍不住抬头望望天空,心中说了一句,这场大雪,也该停了。

    赵煦葬礼的事情交代的差不多,众人和根据自己的那摊子事去忙活,杨怀仁辞去了官职,作为一位武将,也不适合继续留在宫中。

    当他最后离开的时候,他仿佛感觉到背后一双眼睛正在看着他。

    他很想回头去看看那个孩子,那个曾经是自己的孩子,也知道这一刻他很需要他的关怀。

    只是他不能,并不是他狠心,而是他真的不能。

    他只有继续迈着步子往外走,双脚踏在了雪地上,发出吱吱声。

    大壮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想起今天的一切,似乎也忽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父亲并不是狠心,而是父亲心中有更重要的东西在牵绊着他。

    亲情对父亲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可这一刻父亲能这么毅然决然,那代表着父亲心中那件事一定是更重要的。

    他也许还懵懵懂懂,但内心深处一个声音却告诉他,父亲心中的事情很重要,一定超出了权力和利益的范畴。

    所以他应该利用好自己现在的位置,去帮助父亲实现他的心愿。

    那群在雪地了跪了一夜的人哭了好久,才被几位相公劝着散去,宫中的气氛有点肃杀之意,每个人都紧张兮兮小心翼翼的,好像生怕惊动了先帝的灵魂一般。

    杨怀仁也知道他现在的身份,应该做什么,赵煦驾崩的消息很快就会被宣布出去,整个大宋都要为了过世的皇帝而举国哀悼。

    这种时候,同样是一些隐藏在阴影中的宵小们蠢蠢欲动的时候。

    杨怀仁需要维持京城的稳定,同样需要维护整个大宋的稳定。

    

第1899章:交代() 
天亮了,雪小了一些,风也停了,虽然地上积了厚厚的雪,可感觉上却并没有那么的冷。

    回到家里,杨怀仁立即发了好几道军令,通知禁军皇帝驾崩的事情,也分派给了每一卫每一营的任务,让他们保持好戒备状态,防止有人借机闹事。

    之后才告诉家人他昨夜在宫中都做了什么,尽管如此,母亲和韵儿她们还是表示很担心。

    她们一是担心皇帝驾崩对杨怀仁的影响,二是担心如今已经是太子的大壮能不能应付的过来。

    杨怀仁倒不怎么担心,自己的地位不是说换了皇帝就能受到影响的,至于大壮,从昨夜的表现来看,他确实长大了。

    或许这种急速的成长有拔苗助长之嫌,但眼下的局势也由不得他了,只能让他坚强的去面对这一切。

    杨母赶紧吩咐下人给过世的皇帝设置灵堂,也吩咐家中众人严格遵守皇帝葬礼期间的规矩和礼法,比如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不能宰杀牲畜,更不能吃肉。

    杨怀仁对此还是有些皱眉头的,对于一个无肉不欢的人来说,要斋戒四十九天的时间,确实够难熬的。

    不过赵煦是他内心里认可的朋友,为了朋友吃斋四十九天,他倒也能做的到。

    家里的仆子丫鬟们在沉默的气氛下忙活了起来,杨母还有一件担心的事情,是杨家回京之后,一直没有回自家庄子上住。

    庄子上的庄户们可以理解主家住在城里的大宅的做法,不过他们也想进城一趟,为的是来向东家回报这几年来庄子里的状况。

    杨怀仁觉得其实这没有必要,即便杨家在江南的这几年里,庄子里的账目什么的,也是按期派人送信到杭州的。

    庄户们现在仍然坚持亲自向主家汇报,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

    只是杨怀仁看看窗外,雪虽然不大了,可地上的积雪却有半尺厚,庄户们赶路进城,这路可不好走。

    另一个问题是庄户们早先定好这个日子的时候,也不可能预见到皇帝会在昨天夜里驾崩,一件欢喜的事情遇上了皇帝的葬礼,这事多少有点尴尬。

    不过杨怀仁想了想,估计这会儿庄户们早已经出发了,他们也不知道皇帝已经驾崩了,要是他们出发的早,这会儿说不定都快进城了,杨怀仁也不可能让人家再原路返回。

    城里都不会戒严什么的,只是官府会张贴告示,把皇帝驾崩的消息宣告给百姓知道,同时也提醒百姓这是件举国哀悼的事情,一些禁忌的事情是不能做了。

    禁止一切娱乐活动这种事,其实对普通民众来说也不算什么,寻常老百姓也没有多少闲钱花在娱乐上边。

    至于那些平日里喜欢头戴大红花徜徉于东京城街市上的纨绔们,就算想娱乐也不行了。

    当然,说不定有几个不长眼的,会私底下组个局什么的,被开封府抓到了那就有他们受的了,这和杨怀仁也没关系,他们做了蠢事,不论挨板子还是掉脑袋,那都是他们活该。

    斋戒七七四十九天这种事,对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