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第9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他们才会想到杨怀仁,总觉得他从来不在乎自己脸面,所以让他去做这些事,甚至是拉出来背黑锅,都是个不错的人选。
带领武德军回京护驾之后,杨怀仁的名声挽回了不少,章也意识到现在文官圈子里也不像以前那样,基本上都是一边倒的看不上杨怀仁了。
毕竟人家救了他们的性命,昨夜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也让大家看到,杨怀仁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
他所做的一切,似乎都能和人情联系起来,虽然他的性格还是和自负清高的文人有些格格不入的意思,但这个人本质上并没有什么过失之处。
起码人家忠君爱国,也是爱护同僚的,哪怕是些不太熟悉和不认识的人。
文官们也渐渐开始认为,杨怀仁人也不错,如果他肯上进,作为朝中的重要一员,也并不是不可以。
但这就是章所担心的了,他的改革大计受到阻碍之后,他是要极力坚持用强硬的方式把改革政策坚持下去的。
从杨怀仁的态度来看,显然是会极力反对他的,所以如果杨怀仁进入朝堂参与到执政中来,不但会分薄了他的权力,还会成为他施行自己的治国方略的最大的阻碍。
章也想过很多方法,能把杨怀仁排挤在朝堂之外,或者像以前一样,把他支使出去,离的京城越远越好。
当杨怀仁的养子成为太子之后,章便更加担忧了,这样一层关系,无疑会成为杨怀仁极大的助力。
尽管杨怀仁依然表明他没有进入朝堂参与朝政的意思,可章还是把他当做了他眼下最大的对手,甚至是敌人。
杨怀仁打了郎舍人,在章眼里这是很可笑的事情,杨怀仁不会不明白他打了一个清流的文官意味着什么。
用章的视角看,杨怀仁打的不仅仅是郎舍人,而是打的所有文官的脸。
他公然在宫中拳打以为清高的文官,那就是向文官在朝中的地位挑衅,不管以前文官是怎么看待杨怀仁的,如果他们发现杨怀仁在不断削弱他们的权力和利益,他们一定会和杨怀仁站在了对立面。
章当时虽然佯作生气,但他心中其实是非常愿意看到杨怀仁又办了糊涂事的。
章也清楚,杨怀仁现在的权势和地位,打了一个文官也不会受到什么真正的惩罚,大不了是被斥责几句,罚没些薪俸罢了。
但这样一来,章却有了极大的优势,只要他抓住杨怀仁的错误不放手,不管杨怀仁会不会受罚,事情宣扬出去之后,满朝的文官集团都不会和站在一条阵线上了。
章的想法也并没有什么错,但是这不代表他的想法就没有疏漏之处。
杨怀仁打人的目的,如果能被他顺利往不尊重文官的权力,不遵守太祖的祖训上靠的话,自然是对杨怀仁极为不利的。
可他却没想到杨怀仁打人的原因是因为郎舍人所谓的“如实记录”,无意之间损毁了赵煦的名声。
虽然郎史官的做法也不能说有错,但被杨怀仁这么拐弯抹角的夸大之后,郎史官的做法在道德上就有失了。
德行有失,这可是文官和文人们最忌讳的事情,党争的时候被无缘无故贬官外放,他们都不觉得可怕。
因为党争一直是反反复复的,他们今天被贬官外放了,用不了多久说不定就会重新被启用,有时候都是被重用。
看看这满朝文官,哪一个没有类似的经历?就连包括章自己在内的这些高高在上的、贵为一国宰执的相公们,官场生涯之中也是浮浮沉沉经历曲折的。
但大宋扬文抑武,也最注重官员的品性德行,忠和孝,便是这之中最最重要的。
不管你是什么职位,家中有父母过世的,必然会主动请辞回家守孝三年,皇帝也不会阻止,其他文官也会觉得这个人品性优良。
三年之后,自然会有人重新启用你,还会因为你德行上佳,给你升官。
但如果这方面做得不好,被人指摘了,你一辈子的名声就完了,不光官当不成了,连寻常的百姓也会看不起你。
第1892章:章惇的算计(下)()
郎舍人就是错在这上边了。
也许作为一个史官,从职责上了来讲,如实记载并没有任何错误,他错在迂腐的用以偏概全的方式记录了赵煦的死因。
当杨怀仁好言好语和他讲道理的时候,他又认为一个史官的职业操守,或者说一个文人的清高是可以当做自己固执的理由的。
但他忘了杨怀仁和他们这这些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杨怀仁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很简单:
你做的不对惹了我,我第一次和你好言好语的讲清楚,你如果能听进去,肯接纳意见,我还是可以尊敬你的;
但如果你说的话做的是惹到了我,我和你好话说尽你尽当时耳旁风,连我也不放爱眼里了,那我就不用和你讲道理了。
讲道理你不听,我只好动手。
也许动手也是不对的,但我就是这么个脾气,你又能怎样?
杨怀仁当时盛怒之下动手打了郎舍人的时候,其实他也只是出于一种替朋友出气的简单目的而已,或者说就是激动之下无意识之举。
后来他也意识到他打的人,还有他打人的地点很不合适,容易被人抓住小辫子不放,他心中也是有担忧的。
不过他不后悔,为朋友,为家人,为兄弟,人打了就打了,错是肯定有错,但他绝对不会去后悔。
如果后悔有用的话,还要拳头干吗?
接下来他就要自保了,他知道打了一个小小的史官,太后也不会把他怎么样,但事情传出去,在其他方面对他未来计划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
何况他也不至于傻到看不出章惇对他的态度里,又意味着什么。
幸亏他还算聪明,很快便找到了事情的本质,他打人是不对,可是他的理由却可以美化的高大上的。
至于文官的职业操守和千百年来的规矩,又不是给他定的,他也相信朱太后这样的人也一定不会去关心这些规矩。
而普通的百姓民众,就更不会在意了,甚至他们都不太了解这些传统的规矩。
杨怀仁想清楚这一切,便打定了主意,从一开始就要做出他没错,他做的一切都是对的的姿态来。
一开始一定会受到章惇的指谪,要面对朱太后的愤怒,他脸上带着无辜的笑意,内心里却在组织语言。
当他把那一番话说完,看到大家的表情的时候,就知道他这次不但不会有事,甚至还赚到了。
朱太后是一定会站在他这边的,接下来还会极力保护他,反而调转枪头对准了章惇。
而他只需要继续装作若无其事,当个吃瓜群众围观章大相公如何面对朱太后的发难好就好了。
虽然说后宫不干涉朝政,但如果一个朝中重臣和后宫里的太后关系紧张,章惇在前朝的权力和地位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杨怀仁觉得,这个坑他还真不是自己刻意给章惇挖了,倒像是章惇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自己又不小心掉了进去。
杨怀仁只需要云淡风轻的往这个坑里多扔些屎,让章惇沾一身且洗不下来就行了。
当然,以章惇如今的地位要转向也并不很难,不过沾了一身屎,就算洗干净了,也是浑身带着味儿的。
面对怒视自己的朱太后,章惇心中那个懊恼啊,害人不成反连累自己,没抓住杨怀仁的小辫子反倒把自己的小辫子让人家攥在了手里,这就是他内心里的真实写照。
他很想辩解,可对朱太后这样的女人,他又如何能辩解的了呢?万一朱太后情急之下撒起泼来,那就更难看了,有损名声的还是他自己。
拿规矩说事?
恐怕现在他怎么说都像是狡辩。而且事情传出去,也许一些迂腐的文人会站在他的一边,支持郎舍人的做法。
但百姓们会怎么想?
百姓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心中判断郎舍人的做法在忠孝上德行有失,那就是说破了大天去,也是他的不是。
杨怀仁因为打了他,不但百姓们不会觉得杨怀仁有错,反而会认为他做的对,说不定还会为此大声叫好。
社会舆论的压力,是章惇这样的宰相也承受不起的,所以他绝对没有任何理由现在还要为了郎舍人去辩解。
可他如果不维护这些自负清流的文官的利益,他以前所打造的自己的形象就全毁了。
普通人也好,当官的也好,就算是要拜码头认老大找靠山,也是找那种有责任感,出了事情肯担当的人。
正是因为有事的时候你拜的老大能罩着你,你才会对这位老大恭恭敬敬,言听计从。
章惇如果现在一扭头就把郎舍人和其他几个文官卖了,别的官员会怎么想?他们会怎么看待章惇?
不用想也知道,章惇在朝中的威信那是会大大降低的,以后他再行在朝堂上拉朋结党,似乎就很难了。
当一个人在别人心中的信任感不存在了,谁还会和你站在一个战壕里共同战斗?
也许因为你现在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别人也不会明着怎么样,但暗地里自然会尽量远离你。
这就会造成你的权力逐渐下降,当你手上的权力都不在了,还有谁会依附你,作为你的朋党呢?
这是个左右为难,两边不讨好的命题。
章惇也在纠结,继续维护史官,事情传出去百姓会瞧不起他;可放弃了他们,那文官集团对他的信任就没了。
无论他怎么选择,动摇的都是他自己的权力基础。
章惇心里清楚,朱太后这种女人很容易被杨怀仁带着思维走,现在朱太后最记恨的人也显然不是那几位史官,而是他章惇。
就好像那些史官是故意把赵煦死后的名声搞得很不堪,而这些全都是他章惇指使的一样。
章惇想解释这一点,可想起刚才他对杨怀仁的态度那么紧迫,似乎也说不明白了。
其他的人都没有说话,想老李头这种人早就看穿了一切,更是低着头数脚趾头,好像这件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一般。
杨怀仁觉得这正是个削弱章惇在朝中权力和地位的好机会,于是首先开口道,“章相公,您看小子打了人,该如何处置呢?”
记住网址:
第1892章:章惇的算计(下)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893章:章惇反击()
杨怀仁问完,章便咬着牙看着他,心里知道他再逼他做选择,可是又没有办法绕过这一关了,感觉自己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蚂蚁是藐小的……章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眼下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朝堂上官员对他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他们继续站在他身边支持他,他的权力自然不会被削弱。
至于老百姓的不满,他觉得其实可以暂时不在乎,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不说了,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了,百姓们关注的热点向来都不会太持久的。
再说只要他手上的权力不变,将来他有很多机会可以挽回自己的声望。
所以,维护郎史官就是必然了,不过章也不会表现的太强硬,只要能混过这件事去,他再缓缓图之也不迟。
章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杨大帅殴打朝臣,还是在陛下的寝殿之中,如果这都得到不到重罚,那么我们所坚持和维护的法纪,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杨怀仁暗叹章也是老谋深算,能算计到这个份上,他也不得不服,只要他抓住一个点不放,其他的不提,似乎他的话就是道理一般。
向太后有些为难,她自然也看出来章这是不打算放过杨怀仁了,他们之间的争斗,也绝不是因为杨怀仁打了一位史官那么简单。
背后的原因,其实就像是秃子头上的屎壳郎子一样,明摆着的,向太后不想看到这样的争斗继续下去,跟不远将来的朝堂,从现在的争斗方式转变成另一种争斗方式。
她很想让杨怀仁牺牲一下,受到些惩戒,然后让这件事从此别过,可她现在所处的位置显然很尴尬,掺和到两位重臣的争斗中,显然对她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而且眼下的局面,劝和明显已经不可能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做,只能闭口不言。
按道理现在能对章或者杨怀仁做出惩罚的人,也只有太子有这个权利,可太子是绝对不可能惩罚杨怀仁的。
章能想到这一层逻辑也是不简单,他本不愿意看到杨怀仁和太子之间的特殊的关系,担心这会给杨怀仁带来极大的权势。
可现在他忽然茅塞顿开,大宋最大的掌权者其实不是皇帝或者太后之类的人,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