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第9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也看出来赵煦连发声和眨眼都开始变得迟缓了,也都意识到了什么,便相顾无言地相互示意了一下,准备告退出去。
可赵煦却忽然大声“啊”了一声,眼神直勾勾的盯着杨怀仁,似乎还有话要说。
向太后也心疼赵煦,不过她更不愿意看到赵煦死不瞑目,既然他还有话要对杨怀仁说,不如让他一次说完,也好了了他的心愿。
众人又停住脚步,杨怀仁走到赵煦榻前,大壮自然的让出了位置,让杨怀仁和皇帝近距离面对着面。
杨怀仁心情有些沉重,“陛下,有什么话,您尽管说吧。”
可赵煦这会儿真的已经精疲力尽了,似乎刚才已经用完了身体里最后一点力气,孟皇后盯着他的嘴期待他最后要交代什么,可赵煦却再也没有发出声音来。
他的呼吸忽然变得急促,似乎他心里很着急,有话还没有交代完,可他的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声了。
情急之下,赵煦似乎是拼了命的用眼睛直勾勾的看了杨怀仁一眼,又把目光放在了太子身上。
杨怀仁也好,两位皇太后和孟皇后,以及那几位相公其实都已经明白赵煦最后一句没有交代出来的话是什么了。
杨怀仁当然是那个最清楚的,赵煦还是不放心杨怀仁,怕他将来有一天手上的权力过大,最终会取代太子。
这些天里,赵煦也不止一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杨怀仁也已经向他保证了很多次了。
可在赵煦最后弥留之际,他还是挂念着这件事,久久不能释怀。
杨怀仁明白,这种事已经超出了信任的范畴,或者说已经无关信任了,赵煦也明白,他现在需要的也许只是一种临终前的心理安慰。
他死之后,事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已经不是他能左右的了,甚至他也绝不会知道。
可他就是需要这种临终前的保证,哪怕只是一丝丝的安慰也好。
杨怀仁举起三根手指,斩钉截铁的说道,“我杨怀仁发誓,今生今世忠于太子殿下,忠于大宋,若有半点违背,五雷轰顶,且死无葬身之地!
请两位皇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还有在场的所有相公们见证!”
杨怀仁说的信誓旦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他的誓言是可信的,几位相公此前也不是没担心过这件事,如今杨怀仁发了如此毒誓,他们自然心中欢喜。
李清臣第一个站出来道,“陛下,齐国公的为人老夫是信得过的,老夫愿意用老夫的这条老命为他作保。”
李清臣和杨怀仁之间相互尊重,可私底下并没有任何私交,而且李老头想来都是以公正闻名,他愿意出来作保或者做这个见证,自然表明他对杨怀仁的信心。
杨怀仁心里也感激李相公这份信任和情义,赶忙道谢。
向太后也知道某些话对杨怀仁来说可能也会让他寒心,但赵煦到了这种时候,为了自己的儿子,这种舐犊情深的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也出来为杨怀仁作保。
其他几个相公见势也不甘人后,纷纷表示愿意做这个见证,也愿意信任杨怀仁的品格。
倒是大壮脸色有点难看,亲生父亲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逼养父发毒誓不会抢夺他的皇位,这让他又尴尬又难过。
他自然信得过养父杨怀仁,或许他根本也不稀罕这个皇位,他宁愿像以前一样,只是一个生活在父亲羽翼之下、可以无忧无虑生活玩耍的孩子。
可皇位的事情在大人眼里却变得复杂起来,他不愿意去面对这些,更不愿意看到养父被这么为难。
虽然也说不上对生父的所作所为感到气愤,但内心里就是替养父不值,养父为了国家为了朝廷做了那么多事,还一次次的被逼问这样的事情,他脸色不由的变得很难看。
孟皇后自然察觉到了太子的脸色,不过也不好说什么,孩子的心情是纯粹的,她并没有觉得孩子有什么错。
只不过赵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断在这个问题上反复,也并不是错的,他所处的位置,不由得他不去想他过世后的事情。
有这样的担忧也就很正常了。
杨怀仁的心情其实也并没有怎么样,对赵煦失望?还谈不上,同样作为一个父亲,他是理解赵煦的做法的。
当众人再次看向赵煦的时候,竟看到他苍白得毫无血色的脸上,露出了一个非常痛快的笑意。
也许没有声音,也许这个笑并不是对任何人的,只是内心深处里想笑,笑里有安慰,有欣慰,或者是有自嘲,总之已经没人搞得清楚了。
只是令人捉摸不透的是,赵煦就这么一直笑着,笑得别人开始感到不安。
苏公公首先意识到了什么,情急之下做出了一个大不敬的动作,竟然把他的手指冒冒然地放到了赵煦的鼻孔外边试了一下。
众人也忽然间明白苏公公为何这么僭礼了,赵煦脸上的笑容,已经僵住不动了很久了。
这一刻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紧张,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也没有人去阻止苏公公无礼的动作,只是等待着结果。
苏公公的脸色从激动到紧张,从紧张又变得开始痛苦,但痛苦里又有一些不甘心,直到整张脸扭曲着开始大哭起来,他才把手收了回来。
他口齿不清地说了一句,“皇帝……驾崩了……”
苏公公这么一哭,所有人也知道赵煦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了,那些相公们也忽然跪下伏拜了下去。
朱太后痛苦失声,接着一头栽倒在地,晕了过去。
第1884章:孤家寡人()
内殿里忽然变得混乱起来,有大声痛哭的,也有小声啜泣的;
有赶忙去救治朱太后的,也有目光茫然呆滞着一动不动的。
内殿里的混乱很快就传到了殿外,殿外跪着的那些人也意识到皇帝已经驾崩了,只是他们还不敢相信,所以本来低着的一片脑袋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紧张地望着殿门口的方向。
杨怀仁的感觉很奇怪,似乎早就知道了这一切似的,所以之前因为他已经专门为赵煦悲伤过了,这一刻他倒没有其他人那样的悲痛。
不过眼泪还是从眼睛里缓缓流了出来。
赵煦对他来说,是一个君主,也是一个朋友。
这个朋友很奇怪,说近不近,说远又不远,杨怀仁很感激这个朋友为他所做的一切,也感激这个君主一直以来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只是这个朋友走了,他内心里感到惋惜,也会怀念他生前的种种,可就是没有那种撕心裂肺似的情绪。
也许因为后世的人对于死亡的理解更具有科学上的认知,所以伤怀来的更慢,也更持久一些。
而且杨怀仁从自己的经历上来看,死亡也并不一定就是结束,也许赵煦换了个空间换了个时间,也像他一样重生了呢?
也许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轮回这个概念,并不是凭空来的。
即便赵煦重生的几率太小太小,小到连杨怀仁都计算不出这个概率,可杨怀仁还是希望赵煦在另一个世界里,不仅仅是安息,而是安心。
安安心心做人,安安心心做事,不要再想这辈子一样,糊里糊涂死的这么早。
朱太后晕了,孟皇后木呆呆地望着赵煦,眼睛里也泛红了,让人搞不懂她现在的心情如何。
大壮哭的倒是真的,虽然和自己的亲生父亲接触不多,尽管很多事上他也埋怨过自己的皇帝父亲,可毕竟这是他的亲生父亲,他也不希望他这么早就离开人世。
他甚至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和认识他的亲生父亲是个怎么样的人,他就已经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孩子的悲痛之情是真挚的,那些相公们,还有宫门外跪在雪地里那些人,杨怀仁就搞不清楚了。
现在能主事的也只有向太后了,她安排人把朱太后抬回去休息,那些原本吓得战战兢兢的太医们感觉他们又有了用处,似乎也不用再担心他们会受到牵连。
太监们哭的动静最是难听,向太后心中烦闷,竟不顾身份喝止了他们。
苏公公哭的最是伤心,他是看着赵煦从下长大的,要说感情,他比朱太后和赵煦的感情似乎还要更深一些。
别的太监都止住了哭泣,只有他无论如何也无法从悲痛中立即走出来。
向太后忽然一副巾帼豪杰的风范,走到赵煦榻前甩了苏公公一个大耳刮子,这才让苏公公冷静下来。
接着她吩咐道,“你去外边宣读陛下的遗旨吧。”
苏公公赶忙吩咐别的内侍去取了一架梯子来,从内殿里的一副匾额后边,取了赵煦之前还能动的时候亲自写下的一份遗旨来。
向太后扭头面对杨怀仁和几位相公,又换上了平和的口气,请大家出殿去所有人一起接旨。
众人便在向太后的带领下走出了内殿,走到殿门前。
宣旨的苏公公高高在上站着,向太后也走下了阶梯,侍立着接旨,而孟皇后和太子则相互扶持着跪在地上。
杨怀仁和几位相公只能走到更低的地方,跪在雪地里准备接旨。
凡是能看到苏公公和他手里的金黄色丝绢的人,不管是侍卫、宫中的内侍宫女还是原本跪在地上的妃嫔还是大臣,都跪了下去,而且这次比之前跪得更加恭敬。
苏公公先是用长音喊了一声“皇帝驾崩了”,才开始宣旨。
这次的旨意是赵煦亲自写的,所以那一套从三皇五帝开始的千篇一律的圣旨里的套话并没有出现,而是直接进入正题。
赵煦自己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也谦逊的表达了一些惭愧之情,表示他并没有成为一个明君。
之后便是宣布太子为继嗣,为新帝的事情,后边大概和赵煦临终前交代的给杨怀仁和相公们的事情差不太多,无非是要大家忠心辅佐新帝的事情。
难得的一份简明扼要的圣旨很快就被苏公公念完了,苏公公一想到赵煦驾崩了,便又一次忍不住的泣不成声。
向太后也不再责怪他,而是推了太子一把,让他站出来在众人面前亮个相。
大壮的样子很悲痛,本来向太后的意思也是按照规矩,让太子,或者现在应该叫新君给重臣子说些表现他仁孝,同时也安抚众臣的话。
可大壮毕竟还是个孩子,眼下心情又非常悲痛,所以站在那里只是哭,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向太后倒也不会去责怪他,只要让新君先亮个相的目的达到了就好,而太子真正成为皇帝,还要等赵煦的葬礼办完之后,再给他举办一个登基大典之后才算正式作数。
向太后还有一些赵煦的身后事需要安排几位相公们去操持,所以又客气的唤几位相公回到紫宸殿内议事,杨怀仁自然也在此列。
就在他们重新往殿内走的时候,杨怀仁才听见身后那些跪了半夜的人开始放声大哭起来。
杨怀仁忽然发现苏公公一开始宣布皇帝驾崩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如此的悲恸,所以现在的痛哭失声就显得有点假,而且假的让他有种想打人的冲动。
当然他不可能真的去打那些妃嫔和大臣们,只能心中叹气,看来当皇帝真的没什么好的,死了都没几个人真的伤心。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能把人情冷漠的帽子扣到他们头上,皇帝从来都是孤家寡人的,连自己的老婆孩子有时候都认不过来,就更不用说别人了。
这些妃嫔和大臣们,他们和皇帝接触或者说话的时间原本就很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别人对皇帝产生真挚的情感,这就太为难人了。
连他这样和赵煦接触很多的人,都没有悲伤到痛哭出来,他又有什么资格去因为别人虚情假意的哭泣而生气呢?
第1885章:繁琐的葬礼()
回到紫宸殿,大家落座后发现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身份坐在了应该的位置上,自然而然空出了原来赵煦所在的主位。
看着空空的主位,众人心中忍不住又是一阵唏嘘。
人说没就没了,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赵煦的离世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腊月里,在新年即将到来的喜庆日子里,还是让人觉得叹息。
而接下来更难以避免的,便是皇帝的葬礼正好遇上了传统的春节,照规矩皇帝葬礼期间全国上下都要服丧,所以这个年是过不成了。
这可绝对不是开玩笑的,皇帝葬礼期间还有很多繁琐的规矩,民间若是有人违反了,轻则挨板子,重则还会招致杀身之祸。
也许大家都看过不少古装剧中的皇帝葬礼的场面,感觉上皇帝的葬礼已经非常宏大了,但实际上,在特别讲究规矩和礼仪的古代,那些影视剧里关于皇帝葬礼的表现,连实际情况十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