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大宋 >

第848章

舌尖上的大宋-第848章

小说: 舌尖上的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虽然和朝中不少文官私下里关系不错,像曾布这样的人也似乎早已经笃定了赵佶会继位为帝。

    章惇认为,赵佶这个人很喜欢书法画画这些东西,确实招文官喜欢,可惜他对政务几乎一窍不通,当皇帝可不是会书法懂书画就行的。

    那些支持赵佶的文官们,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私利,却不考虑国家和百姓的实际需要。

    这一点只要死死抓住,他相信更多的人也会意识到这一点,也不会继续支持赵佶继位。

    那么剩下的,也只有赵似了。

    赵似之前不显山不露水,这种低调却是最让人觉得安心的,连文官集团也会觉得,皇帝中庸一点,对文人当政是最好不过的。

    何况赵似这些年在民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从民心上来讲,百姓也更喜欢一位亲民的皇帝。

    所以就算赵似才华一般,有了他们这些老臣辅佐,大宋的基本方向是不会发生大变化的,稳定,也是大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且后宫中两位太后,朱太后可是赵似的亲生母亲,到时候让她站出来帮赵似造势,不怕朝中重臣不会偏向赵似这一边。

    向太后那边,虽然现在一直没表态,但章惇觉得到时他联络几名重臣对向太后动之以理,向太后也不会剧烈的反对。

    赵似如果能顺利继位为帝,那么章惇便可以实现他更宏伟的政治理想了。

    虽然如今赵煦也十分支持他变法和很多政治主张,但是朝中也还有其余几名老臣十分能收到赵煦器重,比如曾布、许将和韩忠彦等人。

    这些相公们可是与章惇在政治理念上有很大不同的,有他们在,赵煦又为了平衡朝中的关系,所以也只能部分的接纳章惇的政见。

    这让章惇心中非常郁闷,他确实是朝中权力最大的宰相,可惜有曾布等人对他处处掣肘,他也并没有那么顺利的实现自己的经国治世的梦想。

    赵煦这种搞平衡的性格,章惇非常不喜,但如果赵似继位,那就不同了,章惇大可以利用赵似对他言听计从的优势,排挤朝中异类,他便可以一家独大。

    而真正大权独揽,章惇也才能毫无阻碍的去实现他的想法。

    到如果赵煦真的还有一个儿子在世,那么议储之事也就显得多余了,只要这个皇子是真的,那么皇位也就根本没有其他三位王爷什么事了。

    这位皇子将来会倾向于谁,章惇也早已经认定了,如果让杨怀仁大权独揽,他在朝中的地位,显然还不如现在。

    那么他的理想也就等于完全破灭了,杨怀仁在他眼里就是个不学无术之人,或许有点小聪明,也能带兵打仗,但这些和治国的本事,完全是两码事。

    章惇更害怕的是他努力了这么多年,变法也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万一杨怀仁将来当权,那前边他所做出的所有努力,恐怕都要毁于一旦。

    杨怀仁不止一次口口声声说他对参政没兴趣,可这种话在章惇听起来,是如何也不会当真的。

    他想象里的杨怀仁,不是不肯参政,而是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当他们这些老臣还在朝中之时,即便杨怀仁进入朝堂,也没有多少施展空间。

    但如果杨怀仁接着这个皇子进入朝堂,那就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了,到那时朝堂上估计只会有他一家之言了。

    所以这时候不管这个皇子存不存在,章惇都必须站出来质疑。

    杨怀仁等的就是章惇的质疑!

    如果就这么轻轻松松让赵煦认可了管秋漓的故事,还有他还有个儿子在世的事情,恐怕将来像章惇这样的人,还会把今日之事拿出来说事,鼓动更多的人来怀疑皇子的身份。

    所以一切的事情,就要在今天,当着诸位朝中最有权势的相公们面前说的一清二楚了,让那个所有人没有理由再去质疑,将来这个皇子继位,才会真正没了后顾之忧。

    管秋漓面对章惇的斥责,并没有惊慌,他心中也早有准别,之间他淡然道,“老奴在宫中近四十年,侍奉过不少主子。

    可老奴对皇家的忠诚,那是不容置疑的,当日的事情也都是老奴其亲身经历,亲自所为,连孩子都是老奴亲手调换的,这还有假?”

    章惇犟着鼻子嗤笑道,“一个阉人的话,陛下和诸位重臣若是轻易相信了,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这话连苏公公也带上了,让人十分不喜,苏公公对赵煦道,“虽然当年昭慈皇后宫中的宫人中,只剩下管公公在世,但加上老奴当年的经历,老奴觉得管公公的话十分可信。”

    赵煦点了点头,这些事虽然在他记忆里只是个印象,到结合刘清菁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加上孟皇后和刘清菁之间的性格对比,赵煦也觉得管秋漓的话起码有八分可信。

    但章惇提出来的质疑,他也不可能不当回事,毕竟事关重大,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赵煦才会真的达到十成相信。

    记住网址:

    第1756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十二)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757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十三)() 
杨怀仁既然等着别人来质疑,也是因为他早就做好了应对这一切的准备。

    这年代要证明一个男孩是龙种,方法其实也不多,最常见的便是滴血认亲。

    作为后世人,杨怀仁是知道滴血认亲这种事是不靠谱的,有很多手段,都可以改变滴血认亲的结果。

    不过如果赵煦真要用这个方法,杨怀仁也有十足的把握,大壮是孟皇后的儿子,也就是赵煦的儿子,这一点是绝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随着大壮日渐长大,杨怀仁也早就发现了一点,这孩子长得和他、以及他的另外几个儿子越来越不像。

    而是长得越来越像赵煦了,至少和当年他第一次见到的年少时的赵煦,有个八分相似。

    如果将来赵煦也好,还是这些朝中重臣也好,他们见了大壮之后,第一个印象一定是孩子样貌和赵煦出奇的一致,说大壮不是赵煦的儿子,恐怕都没有人信。

    另外一个点,当初管秋漓把孩子送到杨怀仁手里的时候,杨怀仁发现孩子肩背上有一处伤痕,明显是用什么东西烫上去的。

    当时杨怀仁就猜测,这大概是孟皇后为了将来和孩子相认,故意在孩子身上留下来的一个印记。

    这个印记虽然杨怀仁没看明白,但一定是有特殊性或者唯一性的,也只有孟皇后能认出来。

    只要孟皇后用她的特殊方式证明孩子是赵煦的儿子,那么便是人证物证齐全了,根本不怕任何人提出质疑。

    杨怀仁道,“章相公的质疑,草民觉得是十分有道理的。”

    章惇见杨怀仁竟然帮他说话,心情是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反倒觉得杨怀仁能这么说,便说明他有十足的把握了。

    否则,如果他只是在演戏的话,不会有这么强烈到耻笑章惇的质疑的地步。

    赵煦和其他重臣也意识到了杨怀仁话中的意味,曾布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曾布的意思就是你确凿的证据就赶紧拿出来给章惇甩一脸大嘴巴子,不用藏着掖着还在这里故意卖关子。

    杨怀仁却偏不说的透彻,对赵煦道,“现在孩子并不在京城,所以草民在这里说什么,章相公都有他的理由来反驳。

    我们之间这样争来争去,是非常无聊也无用的,不如几天后孩子来到京城,草民也请陛下允许玉清庵的妙静仙师进宫,大家一起来见证,孩子究竟是不是陛下的龙种。”

    章惇无语,杨怀仁这一点说的也的确是道理,不论他们怎么说,双方都可以攻击对方是空口无凭。

    两人在陛下面前争论此事根本就是无益,所以章惇点点头认可了杨怀仁的说法。

    七名相公来紫宸殿见陛下是来催促陛下议储的,同时也是来刺探杨怀仁进京后是带着什么样的想法来的。

    眼下风云突变,杨怀仁不但利用计策扳倒了昭怀皇后,还抛出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那么几名相公准备催促赵煦议储的事也就没有了根基了,他们也绝口不提议储之事。

    至于杨怀仁在想什么,来到京城后要怎么做,他们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

    对章惇和其党羽来说,今天他们和杨怀仁针锋相对,如果赵煦还有儿子在世的事情是真的,那么他们的政治前途,基本也就停步于此了。

    就连他们内心里也不否认,将来如果这个孩子继承赵煦的皇帝之位,但是章惇质疑这个孩子的身份这件事,就足够被未来的新帝记恨一辈子。

    而对韩忠彦和李清臣这种中间派而言,他们肯定是没什么损失的,而且李清臣这年纪也基本处于告老还乡的临界点了。

    将来新帝如果继位,李清臣便告老还乡,还能留下一个不错的名声。

    即便这个孩子不是赵煦的儿子,他们这种清流文官,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排挤。

    而曾布等人,也只能寄希望于孩子的事情是真的,这样他们才能打击章惇这个对手,然后在朝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

    章惇下台,或许上台的人不是他们,而是杨怀仁,但他们凭借拥立之功,也可以获得不少的利益。

    加入孩子不是真的,那么他们也可以转头去继续支持赵佶,从新回到原点,对他们来说也不是损失。

    而且他们相信,杨怀仁事败之后,章惇一定会抓住这个把柄不放,要求陛下严惩杨怀仁。

    杨怀仁为了自保,自然会站到章惇的对立面,所以还是会选择站到他们的一边,这对他们来说,多一个带兵的大帅,也是大有助益。

    事到如今,赵煦也只能等着那个孩子入京之后,把废皇后孟氏召入宫中证明孩子的身份。

    赵煦看着榻下杨怀仁刚才辞官时留下的印鉴和圣旨,心里也是气杨怀仁行事太果决,一点儿面子也没给他留。

    但眼下确实是用人之际,而且赵煦想到,如果他真的有个亲生儿子活在世上,且还是杨怀仁帮他养大了这个孩子的。

    那么将来他的儿子能不能顺利继承皇位,也还要依靠杨怀仁全力保护和辅佐,所以眼下也绝不能让杨怀仁辞官离京。

    赵煦忽然示意苏公公扶着他从榻上爬起来,竟下了床亲自弯腰去把杨怀仁的大将军印鉴和那封密旨的信笺拾了起来。

    众人见久不下床的赵煦竟为此亲自下床了,忙又躬身行礼。

    接下来赵煦手持两样东西在苏公公的搀扶下,拖着虚弱的身体一步三摇地艰难走到杨怀仁面前。

    “既然朕已经废掉了昭怀皇后刘氏,还把他打入冷宫,那爱卿还是把印鉴和圣旨收回去吧。”

    杨怀仁作势推让了一下,赵煦脸色也有些尴尬。

    李清臣帮皇帝打圆场道,“大将军国之重臣,如何轻易辞官,岂不辜负了陛下的殷殷期望?”

    其他几位相公也纷纷附和,开口请杨怀仁收回印鉴。

    杨怀仁有了赵煦给的台阶,还有了李清臣等几位老臣给铺的地毯,这么高的待遇也让他有了十足的颜面。

    再说他本身也没有辞官的打算,于是便跪下来接过印鉴,三拜后道,“多谢陛下隆恩,微臣粉身碎骨,定不负陛下所托。”

第1758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十四)() 
杨怀仁收回印鉴,赵煦也乏了,便让众人告退离宫。

    方才他带进宫的二十名侍卫和紫宸殿的禁卫产生了一些摩擦,众人走出寝殿之时,两帮人依然在目光对峙着,谁也对谁不服气。

    对宫内禁卫来说,他们平时是风光无限的,今日他们近百人被二十个手无寸铁的武德军的人给制住,脸面上还真是说不过去。

    若是换了别人,谁敢对他们宫廷禁卫无礼,他们大可以给对方扣一个什么造反或者欺君的罪名给整治了的。

    但面前的人不一般,他们是武德军的人,更是杨怀仁的人。

    不用说杨怀仁以前就是位高权重,手握兵权,如今在皇帝心里那更是独一份的存在,皇帝有难,也是第一时间急召杨怀仁进京,这份信任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所以禁卫们颜面尽失,又不敢报仇,心中肯定是郁闷非常。

    杨怀仁看他们你瞪我我瞪你的样子,便知道这帮武人还真是缺少点脑筋。

    他过来拍拍值守的禁卫队长的肩膀道,“虞候不要见怪,我手下都是一帮没见过世面的粗人,要是哪里有得罪之处,还望虞候海涵。”

    禁卫队长自然不敢不给杨怀仁面子,既然杨怀仁都对他这么客气了,想到杨怀仁如今还是统领进军的左卫大将军,那也是他的顶头上司,也不好造次。

    他想的也是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