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第8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不论纪录片还是杂谈的文字里,对这道菜的理解,还是浮于表面了,可以不客气的说,正宗的油爆双脆,天下还能完美做出来的人绝不超过三个!
举个简单的例子,鸡胗的处理,普通人不了解,厨师应该知道,鸡胗相对于猪肚,是不会同时到达熟和脆的临界点的。
所以在这道菜爆炒的时候,猪肚和鸡胗入锅,是有先后顺序的,这个时间掌控的难度,几乎是连数学家也很难计算出一个合适的时间间隔来。
后世很多厨师为了弥补在火候上掌握不足的缺陷,喜欢对鸡胗进行预处理,比如先把鸡胗过油微炸一下,然后和猪肚同时入锅。
这样做倒是能让猪肚和鸡胗能在同时达到熟和脆的临界点了,但是预先炸过的鸡胗,因为提前过油,味道被锁在了内部,导致味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这不得不提到大家对油爆双脆理解上的误区了,这道菜里带个脆字,大家会很容易理解为油爆双脆最惹人注意的点是脆。
其实不然,油爆双脆之所以成为一道天下闻名的美味,除了脆的口感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这道菜的味道。
如果只是为了脆而不讲究这道菜终极的美味享受,那这道菜完全可以分成两道菜来做,先爆猪肚,然后爆鸡胗,之后把两道菜混合在一起就好了啊。
这样同样两种食材都能做出脆的口感,可两者的味道并没有融合,味道就是两道爆猪肚和爆鸡胗而已,和油爆双脆完全没有了关系。
既然是双脆,那么这道菜的意义便在于,猪肚和鸡胗各自有自身原本的味道,当两种食材在爆炒的瞬间里,火和油以及温度让两种味道合理的融合,最终产生出一种奇妙的美味来。
很多吃过油爆双脆真正的味道的人,下半辈子每每想到美味的时候,心底里一定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再有机会品尝一次油爆双脆的味道。
这绝不是夸张,在中国饮食历史里有句话这么说的,鱼加羊为天下第一鲜,豚配鸡为天下第一美。
能让人产生天下第一美味的念头,可见这道菜的味道是多么让人迷恋了。
当杨怀仁在羊乐天和羊父面前说出他要准备的第二道菜是油爆双脆的时候,羊乐天或许因为没有听说过这道菜而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但羊父听到油爆双脆的名字,便立即睁大了眼睛长大了嘴巴,看着杨怀仁的眼睛,都充满了一种难以置信和内心慌张。
羊父有这样的反应其实并不奇怪,杨怀仁似乎也想到了什么,问道,“伯父可是想起尊师过去的某个故事?”
羊父好不容易从错愕之中缓过神来,点点头道,“王爷说的不错,我听到油爆双脆的菜名之所以惊讶,是因为当年师父曾经尝试过去烹制这道美味。
只是……只是他试过很多次,最后终于试验出一种古法的做法,勉强能让他感到满意。
但即便如此,师父也说,这道菜的做法永远不会失传,但这道菜真正的味道,恐怕是要失传了。
当时我曾经很疑惑地问师父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叹,你们猜我师父说什么?
他说连他这个号称北厨神的鲁菜大厨都无法烹制出易牙当年的味道,后人除非又天纵之才之人,才能做出一道正宗的油爆双脆来。”
杨怀仁笑了笑道,“我也是打算尝试一下而已,也不敢说这道菜就能做出来,做出来又是不是厨子的宗师易牙曾经做出来的味道。
咱们也学北厨神师傅,把这次做油爆双脆,当做一次尝试就好了。”
实际上杨怀仁心里是明白的,易牙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人了,当时的厨艺技术和食材都不得而知,现在来做,自然没法做出当年的味道来。
其实这道菜也不在于做法上的复杂程度,而在于用厨艺的技巧,把两种食材融合的那种美味给做出来,技法的选择是次要的,最终的味道才是主要的。
先从选材来说这道菜为什么那么难。
猪肚和鸡胗,本来都是最常见的食材,可惜这个理解就错了。
猪肚,并不是指整个猪肚,而是指猪肚最鲜嫩最精华的部分——肚尖。
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头正常出栏的猪,大约有二百多斤,但一头猪的猪肚只有一斤多,而肚尖,只有半两,也就是二十多到三十克之间。
这么算起来,做一道油爆双脆所需要的肚尖,最好要十头猪才够。
当然,要说用猪肚的其他部分也不是不可以,但最终这道菜的味道和口感上,就必然要大打折扣了。
鸡胗,也并不是随便一只鸡的鸡胗都可以用做油爆双脆的食材的。
比如后世的饲料肉鸡,因为鸡胗是鸡的胃部,通过饲料喂养的肉鸡,鸡胗消化非常容易消化吸收的鸡饲料时并不需要做出很大的蠕动,导致鸡胗不够味道。
就好比圈养的猪肉不如野生的黑猪肉味道鲜美是一个道理,一个不怎么活动的鸡胗,味道自然不够浓厚。
只有自然环境中的野鸡,或者散养的,食物种类包括谷物和虫子,食性相对比较复杂的走地鸡的鸡胗,才适合用来做油爆双脆。
第1658章:油爆双脆(中)()
不仅如此,不论是猪肚尖还是鸡胗的选用,都还必须用刚宰杀的新鲜的食材为上。
古时候食材获取远远没有后世那么方便,单单是猪肚尖,在民间就很难同时宰杀十头猪取用肚尖。
就算是皇帝想吃这道菜了,御膳房偶尔能有这么大的能耐之外,民间想吃到可真是太难了。
杨怀仁还不会为了做一道菜,便派人去杀十头猪去最新鲜的猪肚尖回来做菜,这样做显得他太奢靡了。
所以他只能派人从几家屠户那里定制几个相对新鲜的猪肚,然后在取猪肚尖的时候多取一些临近位置相对比较鲜嫩的猪肚来使用。
这样做或许无法用上最顶尖的食材来做这道菜,但从眼下现实的情况来看,这已经是杨怀仁能做到的极限了。
何况杨怀仁本身想做这道油爆双脆也带着不少试验的心态,他的想法是,尽量去做,并不会为了追求完美而吹毛求疵。
鸡胗倒是好说,家里散养的走地鸡,随便杀几只就好,家里养的鸡都是散养在后园里的,以吃虫为主,附以谷物,这样养大的鸡,不仅是鸡肉,鸡胗的味道也特别鲜美。
从上边说的来看,油爆双脆单单是从材料上,就不是很容易得到的,做一道菜需要几头猪几头鸡,对于一个厨子来说,根本没有通过不断训练来学会这道菜的可能。
大家都知道熟能生巧,这条路被堵死以后,油爆双脆的正宗做法便渐渐失去了传承的可能性。
所以后世很多油爆双脆的做法都不怎么统一,原因在于厨师们为了节省材料上的开支和做法上技艺的不足,用了其他替代性的方式。
并不是说这样的做法不可取,这样做的确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吃到这道菜,只是很多人吃过之后觉得这道菜远远没有传闻中的那么美味,这就是原因所在了。
有些味道的确可以用不同的手法做出同样的味道来,但有些更高深的味道,某些绝世的美味,已经别验证过,方法相对单一,目前所知的替代手法,是无法成功的。
油爆双脆之所以难,还在于这道菜最考验中餐厨子最关键的两样厨艺水平,刀工和火候。
刀工,说起来也相对简单,无非是对肚尖和鸡胗进行改刀罢了。
但这种改刀,却是非常复杂和非常讲究的,比如猪肚的厚度,并不是怎么样都行的。
猪肚的厚度和接下来爆炒的时候如何掌握火候有非常大的关系,比如你且一厘米厚和几毫米厚,都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所以传闻里所谓爆炒不得超过十五秒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不科学的谬传,不同厚度的猪肚,要达到熟和脆的平衡点所需要爆炒的时间必然是有差异的。
不仅如此,还要根据猪肚的自身情况来断定,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的猪,甚至不同饲养时间的猪,猪肚的生长情况不同,也不可能出现固定的爆炒时间这种理论。
确切的说,对于爆炒时间这一点,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而是根据厨师对所选用的食材的了解程度,来断定爆炒的用时。
这是无法用数学方式来精确计算的,要考虑到猪肚的鲜嫩程度,切肚片的厚度,还有改刀的情况而定。
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厨师在做这道菜的时候,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和厨艺技法的感觉,来感知猪肚的成熟情况。
这便又和前边提到的这道菜无法通过训练而学会有很大的关系了。
既然无法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学会这道菜的做法,那又如何积累必要的经验呢?
这就是一个厨师的天赋问题了,除了天赋之外,平常厨艺的积累和经验,以及爆炒这道菜的时候那一刻的感觉,也非常重要,甚至包括一些运气的成分。
常人的认知里,猪肚和鸡胗需要改十字花刀,这种说法不错,但也不算准确。
因为改刀的目的,是为了让两种食材接触热量的面积相对平均,也更加大一些。
而爆炒这道菜的时候,食材接触热量的方式,包括油和火的温度这两种方式。
两种不同的方式同时给食材热量,通过一种结合,让食材在受热的时候,不会因为爆炒这种迅速加热的方式让食材过度受热而锁住了食材的味道。
同时,让两种食材几乎同时答道熟和脆的时候,让两种食材的味道能达到最大程度的融合,这便是油爆双脆的秘密所在了。
这一点说起来,大家应该知道难度是多么大了。
所以在改刀上,十字花刀并不是最佳方式,而是应该选用正反两面的花刀刀工。
细节上,也不要采用直刀下刀的方式,而是让刀和食材形成大约四十五度的角度,用斜刀的方式,在食材表面切不超过两毫米厚的片。
当然,是不能切断的,保持尽量切开却又还连在一起的状态。
切完一面,在背面用同样的方式改刀,切完后的食材,比如猪肚,会成为一张可以拉开的网状的结构,有点类似于蓑衣黄瓜的样式。
这样的刀工可以让食材有更大的面积受热,在掌控火候的时候也更容易让食材达到熟与脆的平衡点。
当然,处理猪肚尖和鸡胗的方式上类似,可也有些许的不同。
因为猪肚嫩,鸡胗脆,两者达到熟和脆的所需时间是不同的,所以也可以通过不同改刀的方式,尽量让它们同时达到熟和脆的平衡点。
具体的做法,就是改刀的密度上,让鸡胗的下刀密度,大概比猪肚尖低两成左右。
这点也是无法用数学的描述来精确的,完全凭厨师下刀的感觉。
这样一来,即便爆炒的时候肚尖和鸡胗是先后下锅的,因为二者身上刀工产生的纹理有了差异,在受热的时候也便有了差距。
巧合的是,猪肚尖和鸡胗的味道,在遇热的时候溢出食材的时间差异,正好可以跟它们成熟的时间差吻合。
这种差距也正是保证两者能几乎同时出锅,也同时成熟,并保持了脆爽的口感的秘诀。
第1659章:油爆双脆(下)()
油爆双脆最后的步骤便是爆炒了。
后世做这道菜,可以选取的油有很多种,杨怀仁仔细想了想,根据这道菜的历史来说,应该不是植物性的油脂。
所以从这一点看,用花生油、豆油或者菜油,大概都是不对的,那么只能用动物油,大概率最合适的油是猪油。
在配料的选择上,很多厨师会根据习惯选用葱姜蒜等,但杨怀仁仔细考虑之后,觉得葱姜蒜的确有去腥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葱姜蒜的味道也比较明显,会抢味,如果使用这些味料来炝锅的话,会不会把猪肚和鸡胗混合的那种特殊的美味掩盖掉呢?
还有芡汁的问题,杨怀仁想来想去,总觉得芡汁在这道菜里的作用,似乎和这道菜各个步骤都不太符合。
后世是不是因为后世在处理猪肚的时候习惯了勾芡,所以才把勾芡的技法带入到了这道油爆双脆之中?
见杨怀仁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一旁的羊父问道,“王爷可是哪一步还没有想通?”
杨怀仁点点头,他忽然想起刚才羊父说过,当年他师父北厨神尝试这道菜的时候,也是曾经试验过很多遍,然后勉强算是找到了这道菜的味道的。
于是他问道,“伯父可否还记得,当年北厨神师父在尝试这道油爆双脆的时候,是用了什么样的技法?他有没有用什么配料?”
羊父深吸一口气,仔细想了一下,然后摇了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