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第6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怀仁赶忙起身虚扶了二人起来,“你们不用说话,我今天不是钦差和王爷,就是一个厨子,咱们仨在厨房里说话,就是同行之间的平常交流。”
宋三姐不是不想说话,而是吓得不敢说话了,她从来没见过身份这么高的人,心里早就慌乱了,舌头都有点发麻,哪里还有心思乱说话?
只是二人知道了杨怀仁的身份,也便明白为什么他会做西湖醋鱼了,以杨怀仁在厨艺界的名望,他会做什么菜都不算离奇。
宋五妹倒是个胆大的,竟大大咧咧说道,“王爷厨神大名如雷贯耳,奴家心中敬仰已久。”
杨怀仁笑道,“外人这么说,有拍我马屁的成分,你这么说,我还是很开心的,得到同行的认可,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不过厨神之名,其实有点夸大了,这世上没有一个厨师是全能的,就说这道西湖醋鱼,如果你们的父亲在世,就一定比我做得好。
话说到这里,你们来也应该明白你们的爹爹临终前的安排,是什么样的用意了。
西湖醋鱼作为你们文武楼的招牌才,你们宋家的家传菜,是绝不能失去了传承的。
宋大厨把一道菜的两个最重要的步骤分别教给你们姐妹俩,就是希望你们明白,只有你们姐妹同心合力,才能把你们的家传菜传承下去。
而且不仅仅是你们爹爹的安排,还是他的遗愿,两家文武楼面对面的竞争,还搞得你们来如今这种仇敌似的样子,会让你们爹爹伤心的。
不如让两家文武楼合二为一,合则双赢啊!”
第1424章:怨散缘来()
宋三姐和宋五妹同时陷入了深思。
宋三姐回想起当初爹爹去世的时候,执意要把家里最大的产业文武楼交给妹妹打理,她心里是极其不服气的。
但不服气归不服气,她还不会违逆爹爹的意思,何况爹爹为了补偿她,也把家中的大部分积蓄交给了她。
光是那价值近万贯的金银珠宝,也完全抵得上一座文武楼了。
不过即便如此,爹爹过世后宋家也没有分家,她和五妹再不对付,也不可能在爹爹刚去世的时候就大吵大闹。
母亲是父亲唯一的妻子,便已经说明了他们老两口是多么恩爱,父亲那么想要儿子,可也没有纳妾。
父亲过世之后,母亲的身体便突然间不行了,整个人没了生气,没出一个月,也跟着父亲而去。
父母都过世之后,姐妹俩的矛盾就一天一天地爆发出来,最后她负气出走,带着爹爹给她的钱银离开了家。
一开始离家的时候,宋三姐也曾经感受到一种自由和舒畅,可渐渐地,她才发现她心中的那个家,不是那个院子,而是父亲母亲的亲情,还有爹爹强逼着她学了的厨艺。
有那么一段时间,她开始不敢吃饭,因为每次吃饭,便能想起爹爹是个厨子来,想起爹爹躺在病榻上用拉风箱似的声音嘱咐她要把宋家的吃饭手艺传承下去,她就没了胃口。
这种压力伴随了她好久,直到她亲自下厨做了一顿饭的时候,那种压力才稍稍有所缓和。
于是宋三姐做了一个决定,她也要做一个厨师,可回文武楼是不可能了,因为妹妹在,如果她回去,一定会被妹妹讥讽一番的。
幸运的是,文武楼对面的望湖楼,老东家因为要回乡养老,才决定要转让出去。
宋三姐借着这个机会,用爹爹留给她的财产,把望湖楼盘了下来。
可她看着那块望湖楼的招牌,心里如何都不是滋味,酒楼是盘下来了,但招牌是人家的,自家的招牌是文武楼,她就是爹爹用开文武楼赚的钱养大成人的。
看着对面文武楼,宋三姐忽然想到,文武楼是爷爷创立的,是宋家的招牌,不是他宋五妹一个人的,我也是宋家的后代,为何我不能用呢?
于是宋三姐又打造了一块和老文武楼一模一样的招牌,这才开门营业。
当她站在文武楼的招牌下的时候,她才感觉又有了家的感觉。
可惜妹妹认为这件事是她故意针对她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劣,甚至到了见面就吵架的地步。
这三年来,两人因为面对面开着同样的买卖,天天都能见面,可两个人却再也不能好好说话了。
她们甚至不再用姐姐妹妹相称,连自家请回来的掌柜和仆子们,也把对方当做了仇敌一般的看待。
宋三姐听了杨怀仁的话,忽然意识到爹爹为什么当初那么安排了。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可对女儿来说,父亲又何尝不是女儿的大棉袄呢?
爹爹永远都是那个最了解女儿的人,或许爹爹那时候就看出来了,他在的时候,她和五妹虽然貌合神离,可还能住在一个屋檐下。
但如果爹爹去世了,她和五妹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姐妹了。
而爹爹早就看透了三姐的内心,知道她那时候不好好学厨艺,是因为感情上遇到了波折,可在她内心里,整个人生都离不开厨房了。
一道菜的两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分别告诉她和五妹,就是让她们姐妹俩知道,她们要想继承家传的西湖醋鱼这道菜,谁离了谁都不行!
一开始她们没意识到,这才耽搁了三年,这件事现在说起来,连她自己都觉得好笑。
那两个烹制西湖醋鱼中的小窍门,很复杂吗?很难吗?很神秘吗?都不是的。
可如果凭她们自己,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影响了西湖醋鱼味道的关键因素,其实就是一个煮鱼的小技巧,还有在炼汁的时候加入了草鱼鱼籽研磨的粉末而已。
或者这就是厨艺的神奇和趣味的所在了,一道传世名菜和普通家常菜的区别,就是这么简单。
可如果懂行的厨师不说出来,老百姓谁又会知道呢?这就是手艺了,手艺人靠手艺吃饭,这就是人家的生存之道。
爹爹的遗愿其实很简单,让两姐妹真的情同姐妹,所以他使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或许这就是一个父亲的智慧和良苦用心了。
宋五妹这边也进入了自己的回忆里,想起这些年和姐姐的相处,想起她对姐姐的态度,她也开始觉得她做的似乎有些过分了。
姐姐当年感情受了伤害,只能说她遇人不淑,可她又有什么错呢?
一个女人,谁不想找一个疼爱自己的如意郎君呢?就连她自己算上,又何尝不是整天做着浪漫的美梦呢?
姐姐当初伤痛欲绝的时候,她这个做妹妹的,应该尽力去安慰姐姐,开导姐姐,而不是站在旁边冷嘲热讽。
直到刚才,她和姐姐拌嘴的时候,还不忘把那件陈年旧事拿出来揭姐姐心头的疮疤,她这么做真的有点太恶毒了。
大家都是女人,她们俩还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妹,何必要这么往死了去互相伤害呢?
宋五妹想起她还很小,也就三四岁刚刚开始记事的时候,去厨房里寻爹爹,可惜爹爹正在忙,把她抱到一边。
她太调皮了,竟踩着凳子爬上了灶台,被旁边炒菜溅出来的油烫了手指头,是姐姐赶紧跑过来把她的手指头含在了嘴里,说这样就不疼了。
当年相亲相爱的两姐妹,为何到了今天会成了冤家呢?
杨怀仁左瞅瞅右瞧瞧,宋家姐妹各自在想事情,竟各自想的黯然神伤,流了泪水出来。
等两人再对视的时候,眼神里那种怨毒和愤怒忽然间就不见了,滢滢泪水洗刷过的眼睛,显得那么的明亮纯真。
这时候语言是无力的,人的感情很奇妙,相爱的人下一秒可能反目成仇,积怨的人下一秒又变得相亲相爱。
杨怀仁觉得他的任务完成了,起身负手往门外走,头也不回地留下一句话,“西湖边上,还是只有一家文武楼的好。”
。
第1425章:不怕人的锦鲤()
走出文武楼的时候,正午的阳光正好,暖暖地晒在人身上,既暖和又舒服。
回头向西去寻家人,在西湖西南角有一处和西湖相连,却又独立的一处水塘。
水塘只有半人那么深,池水清澈见底,微波把照射到池底的阳光分成了金黄色的小块,摇摇晃晃煞是好看。
水塘里睡莲依旧在开放,莲叶儿之间又一大片巴掌大的锦鲤,鱼儿积聚在一起一簇一簇地,鱼鳞闪烁着红黄相见的彩色光芒。
也许是因为水钱,池塘边也并没有护栏,只是用白色的石头砌成了规则的边沿。
游客们站在水塘边沿的石头上,洒下一些干饭粒儿或者吃剩的炊饼搓成的碎屑,便引了鱼群争先恐后的围过来抢食。
杨怀仁走近的时候,二丫头就在往池子里撒炊饼的碎屑,引鱼儿簇拥到岸边,大官睁大了眼睛瞅着花花绿绿的锦鲤,二丫头便夸张地做着口型,教着他的大侄子说“鱼”。
大官会说的话还是不多,鱼这个字好像还不太能把发音说的准确,只是他伸开了双手,那样子好像要去抓鱼一般。
何之韵本想教育儿子,却被杨怀仁走过来抢了宝贝儿子去,往儿子小胖脸上亲了一口,然后呵呵笑着,“爹爹带你去抓鱼。”
说着杨怀仁抱着大官蹲了下去,把儿子放在岸边的石头上,左手搂着大官的小腰保护他的安全,右手则问妹妹要了些炊饼碎屑来,顺手就洒在了岸边的水域。
锦鲤嗅到了食物的香味,立即扭转了身子游了过来,在水里一跳一跳地啄食着漂浮在水面上的白色碎末。
杨怀仁揽着儿子,让他探出身子去,伸出手的小胖手也终于够到了鱼。
鱼儿竟是不怕人的!
本以为鱼儿能看见岸边胖乎乎的小人儿伸手去抓它们,它们应该惊恐的一哄而散,夺命而逃的。
可没想到那些同样胖胖的锦鲤,似乎早已经习惯了人类没有恶意的触摸,即便被碰到也只是稍稍扭动着身子躲了躲,却继续拥挤着争抢食物。
大官摸到了滑溜溜的锦鲤,一开始又惊讶又好奇,还有些害怕,摸了一下便快速地把小胖手收了回来。
杨怀仁鼓励着儿子,“不怕,再摸摸。”
大官也壮起胆子来,又勇敢的下手去抓鱼,只是鱼儿的身体太滑腻,还不容易被人抓住,一个激灵之下奋力地甩着身子潜入水底,又从另一边冒出头来继续抢食。
只是这么一闹腾,鱼尾巴甩起好多水珠,甩在了同样顽皮的爷俩脸上,大官乐得开怀笑了起来,惹得杨怀仁也哈哈大笑。
鬼姐看得开心,只是有一点她没搞明白,她疑惑道,“这些彩色的鱼儿为什么不怕人呢?”
她扭头瞅了瞅好多游人都在喂鱼逗鱼,继续说,“大宋的百姓还真是知书达理,若是人人都是怀着贪婪之心去捉鱼,恐怕西湖边上便少了一处美景了。”
是铁香玉笑着给他解释,“锦鲤和别的鱼不同,普通的鲤鱼也好,其他的鱼类也罢,人们捕捉回去是为了吃的。
锦鲤确实被大宋百姓认为是一种有灵性鱼类,前朝甚至有诏令严谨民间使用锦鲤,这规矩也这么传到了现在。
若是换了别的地方,人们吃不上饭的话,遇到这么多不怕人的锦鲤,估计早就被捉光了。
可在富庶的江南不同,百姓不缺食物,是不会去捉具有灵性的锦鲤食用的。
而且有个传说,说的是锦鲤跃龙门便能化身为龙,食用锦鲤也被认为是对皇家不敬的表现。
因为习惯、传说或者鱼儿的灵性,人们便不会轻易食用锦鲤了,西湖边上住的都是富贵人家,更不会去捕捉和食用这些精灵们。”
杨怀仁笑了笑,觉得铁香玉说的有道理,只是想到这些身材肥壮的锦鲤不怕人,应该是因为喂鱼逗鱼的人太多,又没有真正捉鱼的人,所以锦鲤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状态。
没有了危险,它们自然活的悠然自得,可问题在于一旦真正的危险降临,这些锦鲤也早已经失去了求生的本能了。
杨怀仁很担忧的觉得,大宋,还有大宋的人,包括高高在上的官员和普普通通的百姓们,或许在长时间优越的生活环境里,也已经渐渐变作了肥胖的锦鲤。
国家富裕是好事,可所有人都渐渐没了危机意识,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了。
燕云十六州已经失去了百年,百姓早已经想不起那片土地曾经是中原王朝的国土了。
文人士子们自然还在忧国忧民,忧思燕云的诗句也时不时的会冒出来一些,只是酸儒们只是嘴上说说罢了,所谓的忧国忧民,也不过是在士人中间自抬身价的一种手段。
等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将来出仕为官,在官场和仕途的不断磨砺中,一个个都变得光滑可鉴,与其假惺惺的忧国忧民,不如